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发生原因1.1蛋鸡饲养一般分为三个阶段:育雏期(0~6周)、育成期(7~20周)和产蛋期(21~72周),每一阶段都有换料、转群等因素导致腹泻、消化不良等疾病的发生。育雏期由于肠道功能不健全,肠内的菌群不完善,机体抗病力差,适应性低,有利于有害菌的侵入,易发生感染,引发一些肠道疾病,出现我们经常见到的糊肛。  相似文献   

2.
<正>蛋鸡饲养一般分为三个阶段:育雏期(0~6周)、育成期(7~20周)和产蛋期(21~72周),每一阶段都有换料、转群等因素导致腹泻、过料等疾病的发生。育雏期由于肠道的功能不健全,肠内的菌群不完善,机体的抗病力差,适应性低,有利于有害菌的侵入,导致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地面育雏形式下冬季不同脱温时间对肉鹅的生长影响,以获得合适的冬季育雏时间,优化饲养管理,本试验选取800只0日龄健康霍尔多巴吉雏鹅,按体重随机分为2个处理组,每个处理8个重复,每个重复50只鹅。2个处理组分别在育雏3周和4周脱温,后饲养至10周屠宰取样,测定生长性能、血清生化、血清细胞因子和肠道形态等指标。结果显示:(1) 4周脱温处理较3周脱温处理能显著提高霍尔多巴吉鹅4周的体重和平均日增重,对4~10周鹅的生长性能、死淘率和器官指数无显著影响;(2) 2个处理组鹅的血清生化各指标无显著差异,3周脱温处理较4周脱温处理能显著提高霍尔多巴吉鹅血清白介素-10(IL-10)水平;(3) 4周脱温处理较3周脱温处理显提高了鹅血清D乳酸(D-LA)水平,极显著降低了十二指肠和回肠的绒毛高度与绒隐比、十二指肠和回肠的黏膜厚度、十二指肠和空肠的肠壁厚度、空肠绒毛宽度、空肠与回肠的绒毛面积。综上,4周育雏后脱温较3周育雏后脱温能显著增加霍尔多巴吉鹅的育雏结束体重,但对4~10周鹅的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4周育雏后脱温较3周育雏后脱温会降低霍尔多巴吉鹅的肠道完整性和免疫能力。综合饲养、劳动力和饲...  相似文献   

4.
<正>育雏期的成活率与鸡群健康是养鸡的关键。通常1~3周内雏鸡正常周死亡率应低于0.5%,但如果种蛋(卵黄囊)带菌、鸡群环境消毒和卫生不严格、饲养管理不科学等因素可直接影响雏鸡成活率和健康状况。据统计,育雏期细菌性疾病造成的死亡率在3%~8%,农家散养时死亡率可达10%,而大量强致病菌如大肠杆菌、葡萄球菌、沙门菌等侵入雏鸡体内,可使育雏第1周的死亡率接近60%。  相似文献   

5.
<正>育雏期的成活率与鸡群健康是养鸡的关键。通常1~3周内雏鸡正常周死亡率应低于0.5%,但如果种蛋(卵黄囊)带菌、鸡群环境消毒和卫生不严格、饲养管理不科学等因素可直接影响雏鸡成活率和健康状况。据统计,育雏期细菌性疾病造成的死亡率在3%~8%,农家散养时死亡率可达10%,而大量强致病菌如大肠杆菌、葡萄球菌、沙门菌等侵入雏鸡体内,可使育雏第1周的死亡率接近60%。  相似文献   

6.
一般将蛋鸡0~42日龄称为育雏期,适宜的温度是保证雏鸡健康和成活的首要条件。育雏期温度不平稳或者出现冷应激,会降低鸡群免疫力,诱发多种疾病,造成死淘率增高或进入产蛋期后难以实现鸡群产蛋上高峰。因此育雏期温度是否稳定是雏鸡群健康的基础,育雏阶段做好鸡群的温度控制对于预防疾病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育雏期使用乳头式饮水器的好处1.干净卫生。封闭式乳头饮水器中的水与外界没有直接接触,水管内的细菌很少,降低鸡肠道疾病的发生率。2.省工省力。育雏期间如果使用真空饮水器,在使用前后每一个饮水器都要进行彻底的清洗消毒,管理人员需要不停地换水,劳动强度大,而乳头式饮水器可以省工省力。3.促进雏鸡健康发育,降低死亡率。如果在育雏期采用真空饮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鲁西斗鸡肠道发育的影响,并建立肠道发育的生长模型,试验选用1日龄鲁西斗鸡雏鸡600只(公母各半),随机分为5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试验分为0~6、7~12、13~18、19~24周4个阶段,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各处理组分别饲喂不同蛋白质水平的饲粮。在6、12、18、24周末,每重复屠宰1只进行肠道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1)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6、12、18、24周末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长度和重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2)鲁西斗鸡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重量随周龄变化符合Logistic模型。  相似文献   

9.
肠道疾病是制约集约化兔业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有资料显示32~62日龄的生长兔中,因肠道疾病引起的死亡为74%,而60~90日龄之间因肠道疾病造成的死亡率大致为50%左右(G.Sinkovics,1986)。导致肠道疾病的原因很复杂,除饲料成分、兔本身的体况、环境的变化等因素外,饮水和饲料的再污染同样是重要的诱因,尤其是在规模化养兔生产中。  相似文献   

10.
育雏期指雏鸡0~3周龄这段时期。对于肉鸡,育雏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存活率、整齐度、饲料效率、增重及胴体质量;此外,还可影响到肉鸡的健康状况(如慢性呼吸道疾病和球虫病的发生频率),间接影响到肉鸡的生长成绩。育雏期是肉鸡整个饲养阶段最为重要的时期,育好雏鸡首先要了解雏鸡的  相似文献   

11.
旨在研究育雏育成期饲粮中添加屎肠球菌(EF)和枯草芽孢杆菌(BS)对蛋鸡生长性能、血清生化和肠道健康的影响及育雏育成期饲喂效果对产蛋期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选取528只1日龄罗曼粉蛋鸡,采用2×2试验设计,BS包括两个添加量即0或200 mg·kg-1(BS活菌数为:3×1010 CFU·g-1),EF包括两个添加量,即0或200 mg·kg-1(EF活菌数为:2×109 CFU·g-1),共分4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22只鸡。试验期共30周,在育雏育成期1~20周进行试验处理,产蛋期21~30周所有组饲喂基础饲粮,不进行益生菌处理。结果表明:1)添加BS和EF对蛋鸡1~20周料肉比(F/G)存在显著交互作用,表现为两种益生菌联合添加提高了F/G(P<0.05)。2)添加BS有降低20周血清谷丙转氨酶含量的趋势(P=0.067)。BS和EF对蛋鸡20周血清生化存在交互效应,表现为两种菌联合添加降低了血清总蛋白、血清高密度脂蛋白和总胆固醇的含...  相似文献   

12.
韩牧 《中国家禽》2000,22(10):42-43
1现代蛋鸡生产阶段划分的新观念   过去人们习惯以鸡日龄为界限来划分育雏期、育成期和产蛋期,一般 0~ 6周龄为育雏期, 7~ 20周龄为育成期, 20周龄以后为产蛋期。现在则认为,应以鸡群的体重来划分各阶段,即体重达到某一阈值后 (依品种而异 )则转为下一个阶段,给予相应的饲粮和光照处理。如美国迪卡褐要求体重 650 g则为育成鸡、达 1 450 g为产蛋鸡,法国伊莎褐要求体重达 850 g为育成鸡、达 1 570 g为产蛋鸡。   以体重来划分阶段可能出现:①育雏期后延。现代蛋鸡的育雏期不止 6周,至少要有 8~ 10周,如迪卡褐至少要有 8周以…  相似文献   

13.
鸡的育雏期(蛋鸡0~6周龄、肉鸡0~4周龄)是其一生中最关键的时期。养殖者能否获得应有的经济效益,取决于育雏阶段的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水平。鸡在育雏期内因疾病造成的死亡,占整个饲养期的30%以上,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惨重的损失。就蛋鸡群而言,在整个饲养期内,如死亡率达到30%,那么无论其产蛋率多高,都将无利可图。 育雏期的鸡病多达数10种,常见的就有20余种,而在育雏期需要预防的疾病还远不止这些。 鸡白痢。1~3日龄即可发生并导致鸡只死亡,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不同比例发酵菜籽粕等营养替代豆粕对生长肥育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肠道菌群的影响,选择健康、体重约48 kg的杜×(长×大)三元杂种生长肥育猪24头,根据体重和性别一致原则分成3组,每组8个重复饲养在一个圈舍内,每个重复1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1组饲粮生长阶段用发酵菜籽粕等营养替代4%豆粕,肥育阶段用发酵菜籽粕等营养替代5%豆粕;试验2组生长阶段用发酵菜籽粕等营养替代8%豆粕,肥育阶段用发酵菜籽粕等营养替代10%豆粕。试验预试期7 d,正试期61 d。结果表明:1)试验全期,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日增重增加1.30%(P〉0.05);试验2组日增重降低15.58%(P〈0.05),料重比提高12.50%(P〈0.05)。2)生长阶段,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总蛋白提高8.94%(P〈0.05)。试验1组生长阶段和肥育阶段谷丙转氨酶分别降低19.17%(P〈0.05)和15.50%(P〈0.05)。试验2组与对照组生长肥育阶段总蛋白、谷丙转氨酶差异都不显著(P〉0.05)。生长和肥育阶段尿素氮、谷草转氨酶和葡萄糖各组差异都不显著(P〉0.05)。3)与对照组相比,生长和肥育阶段2个试验组对肠道菌群(大肠杆菌和乳酸菌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生长猪饲粮发酵菜籽粕等营养替代4%豆粕,肥育猪饲粮发酵菜籽粕等营养替代5%豆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肠道微生物通过影响肠道形态、营养、肠道疾病的发病机制和免疫反应,对保持机体健康有重要作用。冷应激是雏鸡阶段面临的一大挑战,雏鸡在受到冷应激后表现下痢、精神萎靡等症状,严重降低育雏的成活率。造成雏鸡下痢的主要原因是雏鸡机体发生免疫抑制;肠道菌群失衡,大肠杆菌、沙门菌及产气荚膜梭菌等肠道等有害菌群丰度增加,有益菌丰度降低;菌群发生移位,沙门菌属在结肠之前的远端回肠至盲肠之间。在雏鸡日粮中添加益生元、植物提取物、酸化剂等饲料添加剂能促进肠道有益菌的增殖,预防和缓解冷应激造成的影响,改善肠道健康。冷应激对雏鸡影响的相关机制研究和饲料添加剂促进肠道有益菌增殖的机制还需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回肠炎是猪的常见肠道病之一.由胞内劳森氏菌引起。临床上除表现暗红色至焦油状血便的急性回肠炎外,多数猪群常表现为保育阶段后期和中大猪阶段不同程度的腹泻、生长缓慢、饲料转化率低、群体整齐度下降等慢性型或亚临床型回肠炎。由于肠道杯状细胞退化.破坏肠道黏膜免疫保护屏障.使其他肠道病原的入侵感染更为容易。由于继发或并发其他病原感染,使得临床症状更加复杂和难以治愈.人们称其为肠道疾病综合征(PEDC)。  相似文献   

17.
一不同时期细菌性疾病、呼吸道疾病、寄生虫等疾病的防治1注意育雏前期白痢的控制在育雏前期除了做好保温和环境卫生工作以外,使用一些敏感的药物预防和控制白痢的发生是很有必要的。此时要求药物预防使用两次,进苗后1~4日龄为第一个预防期,6~8日龄再重复一次,效果比较明显,预防用药以饮水为主。2做好呼吸道疾病的防治呼吸道疾病的多发时期有育雏3~4周龄、育成7~8周龄、免疫喉气管炎疫苗后3~5天、冬季的产蛋鸡群,特别是产蛋高峰过后,即15~20周龄。不同时期发生的呼吸道疾病主要有霉形体、鼻炎等,喉气管炎较少。育雏中期发生呼吸道疾病…  相似文献   

18.
耕牛痢疾是南方农区春夏季常见的耕牛肠道疾病,中兽医认为是湿热毒邪郁结肠道伤及胃肠所致,饲喂霉变饲料、饮污秽水、食入喷洒草甘膦等除草剂后的软草以及露水草、使役过度等均可引起,在临床上以排棕色稀便、出血性肠炎等为主要特征。该病大、小牛均可发生,以黄牛多发,有较强的季节性,以5~8月多发,发病急、持续时间1周左右,如不及时进...  相似文献   

19.
<正>近几年,我们在受精率、产蛋方面有了明显的改善突破,主要是在生产技术方面采取了以下主要措施。1育雏育成管理1.1育成期母鸡体重控制指导原则(1)鸡舍整理时扎栏设计。大鸡栏面积不超过10%,小鸡栏面积在20%~30%。(2)分群。8~11日龄、4周7、6~8周、12周四次分群,及时分出小鸡,6周前将体重赶上平均。(3) 12周后每3~4周挑鸡一次,  相似文献   

20.
1必要性 1.1新生子代获得正常菌群的需要 为了克服现代化育雏的弊端,使幼雏及早获得正常菌群,建议在幼雏刚出壳后不久,及时用喷雾、饮水或肛门滴入等方法及早补给微生态制剂,使有益菌先入为主进入幼雏肠道,在体内建立起以有益菌为主的肠道屏障,防御致病菌的入侵及繁殖,以减少疾病的发生,提高成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