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花秆绿竹试管快速繁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花秆绿竹Bambusa oldhamif. striata是绿竹Bambusa oldhami的一个变型。以花秆绿竹的侧芽为材料,研究不同质量浓度6-苄基腺嘌呤(BA)及噻二唑苯基脲(TDZ)对花秆绿竹试管快繁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添加BA或TDZ,随其质量浓度增加,增殖系数逐渐上升,但伸长生长受到抑制,添加TDZ的效果显著优于BA;BA和TDZ相互作用时,以3.00 mg.L-1BA与0.10 mg.L-1TDZ结合时芽体增殖及伸长生长最佳,芽丛生长旺盛;培养过程中降低或去除细胞分裂素即可生根。  相似文献   

2.
以花叶花秆绿竹Bambusa oldhamii f.variegata腋芽为外植体.筛选增殖最佳芽数3个·丛来研究不同种类和质量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花叶花秆绿竹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添加时,6-苄基腺嘌呤(BA)和噻二唑苯基脲(TDZ)效果优于激动素(KT)和2-异戊烯基腺嘌呤(2ip);BA和TDZ相互作用时,效果优于各自单独添加。当0.01mg·L^-1 TDZ与3.00mg·L^-1BA结合时,芽体增殖最佳,增殖系数达4.63,芽丛生长旺盛。外植体经50.00mg·L^-1吲哚丁酸(IBA)处理1d,再转移到MS(Murashige and Skoog)基本培养基上,发根率最大,达55%,根系发达,试管苗移栽成活率达85%以上。图1表4参13  相似文献   

3.
组织培养法快速繁殖袋鼠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袋鼠花组织培养过程中的外植体生长诱导与增殖培养基的筛选;生根及驯化移栽等关键技术环节;整理了一套适合袋鼠花属植物的组培快繁体系,使袋鼠花通过组培快繁实现大规模育苗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4.
张茹琴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7):7877-7878
[目的]提高棣棠花育苗繁殖速度。[方法]以棣棠花嫩茎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研究。[结果]在MS+2.0mg/L 6-BA+0.2mg/L NAA培养基中,簇生芽分化数最多,质量最好,分化率这100%;在MS+1.0mg/L 6-BA+0.5mg/L KT+0.1mg/L NAA培养基中,增殖倍数最高,为11.87;在1/2MS+0.1mg/L NAA培养基中生根效果最好,每个嫩茎基部有3~5条根;炼苗成功后移栽成活率达96%。[结论]诱导簇生芽的最佳培养基为NS+2.0mg/L 6-BA+0.2mg/L NAA,继代培养的最佳培养基为MS+1.0mg/L 6-BA+0.5mg/L KT+0.1mg/L NAA,再生苗在1/2 MS+0.1mg/LNAA的培养基上生根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以锥花福禄考新生嫩茎的顶芽和茎段为材料,以培养基MS+BA 1.0(mg/L,下同)+IAA 0.1诱导出芽最好;用增殖培养基MS+BA0.5+IAA 0.2进行快速繁殖,增殖率最高;生根以1/2 MS+IBA 0.2培养基最好,15 d生根率可达到100%;生根试管苗移栽到草炭3∶蛭石2∶珍珠岩1的混合基质中成活率高达96%。建立了一套锥花福禄考的离体快速繁殖体系,为工厂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以日本芦荟的茎段为外植体进行试管培养,经试验筛选出各培养段最适宜的培养基为:(1)腋芽萌生,MS+6-BA 2.5 mg/L+IBA 0.3 mg/L;(2)丛生芽的分化与继代,MS+6-BA 2.0 mg/L+IBA 0.3 mg/L;(3)生根,1/2MS+IBA2.0 mg/L.炼苗成活的关键是适宜的培养土、温度和较高湿度.本试验经炼苗阶段,成活率达100%.  相似文献   

7.
为建立多花黄精组织培养快速繁殖体系,以多花黄精带芽根茎为外植体,消毒后将其置于含不同配比激素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结果表明:培养基MS+2.0mg/L 6-BA+0.2mg/L NAA诱导不定芽生长状况最好,平均能诱导5.5个不定芽,生长不定根平均数为3根;1/2MS+0.8mg/L NAA诱导不定根数最多,平均为20.5根。  相似文献   

8.
为建立聚花过路黄(Lysimachia congestiflora Hemsl)的组织快繁技术体系,以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不同浓度组合6-BA、NAA对不同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分化、增殖、生根的影响,筛选出适合聚花过路黄的最适外植体、培养基。结果表明,聚花过路黄最佳的愈伤组织及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为MS+6-BA 0.5 mg/L+NAA0.1 mg/L,最佳外植体为顶芽,其次为带芽茎段。聚花过路黄在MS+6-BA 1.0 mg/L+NAA 0.2 mg/L培养基中增殖倍数最高,增殖倍数达12.76,生长速度较快。聚花过路黄在1/2MS培养基上生根率达100%。  相似文献   

9.
以铺地竹Sasa argenteastriatus侧芽为材料,研究其试管繁殖技术.结果表明:铺地竹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Murashige and Skoog)+3.0 mg· L-1BA (6-苄基腺嘌呤),增殖系数为5.26;最佳生根培养基为MS+5.0 mg· L-1IBA(吲哚丁酸);试管苗移栽到泥炭、蛭石、珍珠岩体积配制比例为1∶1∶1的基质中,成活效果高达95%.  相似文献   

10.
以铺地竹Sasa argenteastriatus侧芽为材料,研究其试管繁殖技术。结果表明:铺地竹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Murashige and Skoog) + 3.0 mgL-1BA(6-苄基腺嘌呤),增殖系数为5.26;最佳生根培养基为MS + 5.0 mgL-1IBA(吲哚丁酸);试管苗移栽到泥炭、蛭石、珍珠岩体积配制比例为1 ∶ 1 ∶ 1的基质中,成活效果高达95%。图2表2参15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外源草酸处理对低温下去壳绿竹笋Bambusa oldhami的保鲜效果及其机制。  方法  用5 mmol·L?1草酸浸泡去壳绿竹笋10 min,置于(6±1) ℃下,定期测定去壳绿竹笋的过氧化氢(H2O2)质量摩尔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硬度、木质素质量分数和木质素代谢关键酶(PAL、4-CL、CAD、POD)的活性及其基因表达水平。  结果  5 mmol·L?1草酸溶液浸泡去壳绿竹笋10 min,能够提高去壳绿竹笋组织内SOD和CAT的活性并延缓H2O2的累积,抑制去壳绿竹笋木质素代谢关键酶(PAL、4-CL、CAD、POD)的基因表达水平和活性的上升,并显著降低木质素质量分数和硬度的上升。  结论  外源草酸处理通过抑制木质素代谢和提高抗氧化酶系统阻止去壳绿竹笋采后木质化进程,从而延缓了其冷藏期内品质的下降。图4参32  相似文献   

12.
以菲白竹Sasa fortunei幼嫩竹秆和竹鞭为材料,研究其组织培养快繁关键技术。结果表明:以竹鞭为外植体萌芽率较高,添加6-苄基腺嘌呤(6-BA)试管苗增殖效果优于噻二唑苯基脲(TDZ),但TDZ能促进新芽生根;以MS(Murashige and Skoog)为基本培养基,分别添加3 mg·L-1 6-BA与0.5 mg·L-1萘乙酸(NAA),侧芽增殖系数达3.60;添加3 mg·L-1 6-BA与0.01 mg·L-1 TDZ,增殖系数较高(3.43),且伸长生长迅速,生根率达到100%,可同时实现增殖与生根,有利于菲白竹大规模快速繁殖。  相似文献   

13.
通过显微镜观察和人工接种方法,对我国西北地区普遍发生的赖草(Leymus secalinus)条锈病和麦(艹宾)草(Elymus tangutorum)条锈病的病菌进行了系统鉴定。结果发现,赖草条锈病菌和麦(艹宾)草条锈病菌均不能侵染所有小麦条锈菌鉴别寄主及感病品种,它们和小麦条锈菌各有不同的寄主范围和主要寄主,在孢子尺度、夏孢子芽孔数目、有无一室冬孢子等方面的一些差异尚不足以达到变种级别。因此,赖草条锈病菌和麦(艹宾)草条锈病菌应分别属于条形柄锈菌的两个新专化型,即赖草专化型(Puccinia striiformisWest.f.sp.leymi)和披碱草专化型(P.striiformis West.f.sp.elymi)。  相似文献   

14.
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聚酰胺、Sephadex LH-20柱色谱、高压制备色谱等方法从青皮竹竹叶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经理化常数测定和波谱学方法分析,鉴定为对羟基苯甲醛(p-Hydroxybenzaldehyde,1)、荭草苷(Orientin,2)、异荭草苷(Isoorientin,3)、牡荆苷(Vitexin,4)、异牡荆苷(Isovitexin,5)、苜蓿素(Tricin,6)、对香豆酸(p-Coumaric acid,7)、异牡荆苷-2”-鼠李糖苷(Isovitexin-2”-rhamnoside,8)、异牡荆苷-2”-木糖苷(Isovitexin-2”-xylopyranoside,9)、芹菜素-6-C-波伊文糖-7-O-葡萄糖苷(Apigenin- 6-C- boivinose-7-O- glucopyranose,10)、芹菜素-7-O-葡萄糖苷(Apigenin-7-O-glucopyranos,11) 及苜蓿素-4’-O-葡萄糖苷(Tricin-4’-O- glucopyranose,12),其中化合物8、9、10、11、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获得。本研究结果为青皮竹竹叶的综合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对竹类植物中天然产物的开发利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采用显微图像分析方法,对硬头黄竹主要解剖特征进行研究,为提高建筑用丛生竹资源高附加值加工利用水平提供依据。结果发现,硬头黄竹薄壁细胞、纤维、导管及筛管比量分别为45.5%、32.3%、7.0%和2.2%;纤维直径、双壁厚、腔径、长度、长宽比、壁腔比和腔径比分别为20.271 μm、16.178 μm、4.092 μm、1 901.775 μm、103.913、5.715和0.193;硬头黄竹维管束径向直径、弦向直径及密度分别为762.978 μm、640.210 μm和1.686个·mm-2。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植硅体在慈竹(Bambusa emeiensis)竹秆、叶鞘、箨片和叶片等器官中的分布与形态,为硅在丛生竹材中的沉积规律及竹材生物矿化研究提供形态依据。【方法】从2015年7月慈竹发笋开始,在竹秆长到50,100,200,300,500,800,1 000cm高时分别在基部、中部及顶部取竹秆样,在慈竹1年生时从其基部、中部取叶鞘和箨片样,从顶部取叶片样,样品制片后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植硅体在慈竹生长发育期各器官中的形态进行观测。【结果】竹笋时期表皮无植硅体,竹秆表皮植硅体的形成是硅酸在硅质细胞中连续沉积的过程,竹笋-幼竹时期秆高100cm时植硅体始见于表皮内;慈竹秆表皮植硅体为长鞍形和椭圆形,秆内部未见植硅体;幼竹上升期(500cm),同一竹秆不同部位植硅体大小表现为基部中部顶部,成熟竹不同部位植硅体大小无明显差异。慈竹叶植硅体为长椭圆形和哑铃形,成熟叶以哑铃形为主;从新叶到成熟叶,植硅体体积增大。叶鞘植硅体为长椭圆形和鞍形,从内到外长椭圆形的植硅体数量减少,鞍形植硅体数量增多。箨片中植硅体为圆形和椭圆形。【结论】竹笋时期无植硅体,硅质细胞在慈竹发育期形成,同种竹种不同器官植硅体形态有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常温下适宜箭杆杨试管苗腋芽增殖、生根的最佳培养条件。【方法】以MS培养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的吲哚丁酸(IBA)、萘乙酸(NAA)以及6-氨苄基腺嘌呤(6-BA)组成试验培养基,对箭杆杨组织进行培养,观察其生根情况和愈伤组织诱导情况。【结果】箭杆杨脱分化最佳培养基为:MS+1.0 mg/L 6-BA+0.1mg/L IBA,该条件下的愈伤组织诱导率为90%;不定芽分化诱导培养基为:1/2MS+0.1 mg/L IBA+0.5 mg/L6-BA,该条件下的诱导分化率为67.1%;芽增殖培养基为:MS+1.0 mg/L 6-BA+0.1mg/L IBA,该条件下的增殖数为5.8;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1.0 mg/L IBA,该条件下的生根率为81.3%。【结论】建立了箭杆杨组织培养再生体系,为其种质资源的试管保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基本培养基和不同质量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开放组培条件下对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芽诱导、增殖和生根的影响,为建立马占相思开放式组培体系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马占相思含饱满腋芽的带叶茎段作为外植体,研究MS、1/2 MS、1/4 MS和1/8 MS培养基加入不同质量浓度6-BA(0.5,1.0,1.5 mg/L)对马占相思芽诱导的影响;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探讨不同质量浓度6-BA (1.5,2.0,2.5 mg/L)、IBA (0.1,0.5,1.0 mg/L)和IAA (0.10,0.25,0.50 mg/L)组合对马占相思芽增殖的影响;同时,研究不同质量浓度IBA (0.5,1.0,1.5, 2.0 mg/L)和NAA (0.1,0.5,1.0 mg/L)组合对马占相思组培苗生根的影响。【结果】马占相思最佳芽诱导培养基为1/8 MS+0.5 mg/L 6-BA+0.2 g/L百菌清,芽诱导率为91.87%;影响马占相思增殖的生长调节剂主次顺序为6-BA>IAA >IBA,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2.0 mg/L 6-BA+0.1 mg/L IBA+0.25 mg/L IAA+0.2 g/L百菌清,增殖倍数为3.38;马占相思最佳生根培养基为2.0 mg/L IBA+1.0 mg/L NAA+0.2 g/L百菌清,生根率为80.00%。【结论】初步建立了马占相思开放式组培技术体系,为马占相思无性系产业化扩繁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