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南纵坑切梢小蠹是一种重要的林业害虫,对其进行有效的监测和防治对林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利用植物的挥发性化学物质对其进行监测和防治的方法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针对云南纵坑切梢小蠹,综述了云南松挥发性化学成分的研究现状及利用各种挥发性成分诱集云南纵坑切梢小蠹的研究进展,同时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其他地区利用植物挥发性化学物质监测和防治小蠹类害虫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云南省数万公顷云南松林被纵坑切梢小蠹毁损,选取滇中地区石林县长湖及宜良县小白龙云南松蠹害林区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纵坑切梢小蠹蛀干期不同阶段抽样伐树调查,对纵坑切梢小蠹蛀干期危害特点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纵坑切梢小蠹在云南松上的繁殖特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由于云南不同的气候、寄主和环境特点,纵坑切梢小蠹在云南松上出现许多与在苏格兰松上不同的繁殖特点.在云南,纵坑切梢小蠹通常侵入云南松活立木干部繁殖,梢受害程度较重的云南松被选择作为繁殖材料的机率较大.11月至次年5月为该小蠹蛀干繁殖的主要时期,其中1月中旬和3月中旬为转干的峰期,28.2的成虫在这2个时期转干,蛀干多从大枝及树干上部开始逐步往下,2.6~5.5 m为侵入孔较为集中的树段,72.7的侵入孔分布在这一区域.在试验条件下,10的雌虫没有蛀坑道产卵,35的雌虫蛀一个坑道,55的雌虫蛀2个以上坑道,坑  相似文献   

4.
混交林对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的抗虫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锋  冯丹  周希伟  杨斌 《广东农业科学》2011,38(1):85-86,110
在云南省纵坑切梢小蠹危害严重的地区,通过调查云南松与板栗、油杉、华山松、旱冬瓜、麻栎等树种以块状混交、行间混交、株间混交的混交林,研究纯林和不同混交林对纵坑切梢小蠧的抗虫性.结果表明:与纯林相比,混交林对纵坑切梢小蠧的抗性强;云南松与板栗、华山松混交林抗虫性好;不同混交方式的抗虫性,株间混交最好,行间混交次之,块状混交较差.  相似文献   

5.
利用粉拟青霉防治纵坑切梢小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粉拟青霉的菌剂毒力及防治纵坑切梢小蠹的效果和使用方法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粉拟青霉防治纵坑切梢小蠹蛀梢期成虫平均死亡率78.8%,蛀干期成虫平均死亡率78.1%。说明粉拟青霉是一种高效的微生物杀虫剂,有待深入开发、适量生产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驱避作用测定方法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自行设计的滤纸测定法、Y形玻璃管测定法、自制嗅觉仪测定法、驱避玻璃盒测定法和圆底玻璃缸测定法对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驱避剂的生物测定方法进行了探索。结果发现,采用圆底玻璃缸测定法小蠹虫能在寄主植物和非寄主植物之间较快而准确地选择寄主植物,此法适用于小蠹虫驱避剂的测定,而采用其他4种测定方法,小蠹虫不能准确、快速地对测定物作出选择,故不宜用作小蠹虫驱避剂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得到的薄荷、青蒿、紫苏、蓝桉、香樟、柑橘、藿香和石菖蒲8种植物精油对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成虫的驱避活性.室内生物测定结果表明,薄荷油对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成虫的驱避活性最强,其10倍、40倍和160倍丙酮稀释液对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成虫的驱避率分别为100%,100%和96.55%;持效期最长,其40倍液处理松梢后24h,48h和72 h的驱避率分别为100%,95.51%和84.13%.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的发生状况及危害,暴发成灾的原因、防治措施及方法.  相似文献   

9.
对昆明市西山林场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的危害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从林场森林资源特点、气候因子、立地条件以及林分状况等方面探讨了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发生危害的原因,并根据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的生物学及生态学习性,从监测检疫、营林措施、生化防治等方面提出了综合治理措施,以期为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的科学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纵坑切梢小蠹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纵坑切梢小蠹是一种严重危害松属树种的世界性蛀干害虫。对国内外纵坑切梢小蠹的研究历史、生物生态学特性和种类分化等进行了综述,并讨论了继续研究的动向。  相似文献   

11.
用有害生物风险性评价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对纵坑切梢小蠹在青海省油松造林绿化的风险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纵坑切梢小蠹对油松危害程度强,造成的损失重,根除的难度大,是高度危险的重大害虫,对青海省绿化造林构成较大威胁,应加强对该虫检疫和虫情监测,防止传播蔓延.  相似文献   

12.
岳锋  杨斌 《西北农业学报》2011,20(8):190-193
云南松与藏柏、樟树、滇青冈等3种非寄主植物枝梢按块状、带状、行间、株间4种混合方式排列,分别观察10、40、120 min时,云南松枝梢上云南纵坑切梢小蠹头数和云南松平均每梢着虫数。结果表明,混合排列后对云南纵坑切梢小蠹嗅觉行为均有显著影响,3种非寄主植物之间无显著差异。株间混合时,云南松梢的着虫数最少,平均每梢着虫数最低;其次分别为行间混合、带状混合、块状混合。云南松梢着虫数、平均每梢着虫数随时间增加而增加,株间混合中着虫数增长速度较慢。说明株间混合对云南纵坑切梢小蠹嗅觉行为的影响最大,行间混合次之,带状混合、块状混合较小。  相似文献   

13.
采用人工接种、林间调查等方法,研究纵坑切梢小蠹蛀梢危害对云南松生长和抗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受害梢率在20.0%以下时,蛀梢危害对云南松的生长和抗性无明显影响。但当受害梢率高于20.1%后,云南松的高、径生长随受害梢率的增加而降低,蛀干成功率则随受害梢率的增加而增高。  相似文献   

14.
纵坑切梢小蠹蛀梢期空间分布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聚集度指标法及平均虫口密度与平均拥挤度回归检验法,以3种受害程度的云南松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蛀梢期纵坑切梢小蠹在树冠上东、南、西、北4个方位和上、中、下3个层次的分布。结果表明:在不同受害程度的林分内,纵坑切梢小蠹在整个树冠上及树冠的不同方位、层次均属聚集分布,聚集的主要原因与其自身的取食行为有关;轻度受害林分的南面中层、中度受害林分的东面上层、重度受害林分的东面中层最能代表整个样地的平均虫口密度,确定为最适抽样部位;分别建立了最适抽样表;并制定了中度受害林分的序贯抽样方案,确定不同允许误差时的最大抽样量。  相似文献   

15.
植物精油对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的驱避活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得到的薄荷、青蒿、紫苏、蓝桉、香樟、柑橘、藿香和石菖蒲8种植物精油对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蠢成虫的驱避活性,室内生物测定结果表明,薄荷油对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蠢成虫的驱避活性最强,其l0倍、40倍和160倍丙酮稀释液对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蠢成虫的驱避率分别为100%,100%和96.55%;持效期最长,其40倍液处理松梢后24h,48h和72h的驱避率分别为100%,95.51%和84.13%。  相似文献   

16.
利用云南半帚孢测试了干季中云南松抗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云南松抗性的相对强弱与降雨量及环境温度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r=-0.7798和r=-0.4627,|r0.05|=0.811,P>0.05。在干季前期,温度较低,降雨量偏少,松树的针叶及韧皮含水量较低,伴生菌的生长力较低,云南松的抗性相对增强,这一时期内纵坑切梢小蠹危害较轻;而干季后期,温度逐渐升高,降雨量也有所增加,松树含水量较高,伴生菌的生长力增强,云南松的抗性相对减弱,因此该时期内纵坑切梢小蠹的蛀干危害较严重。  相似文献   

17.
护林神粉剂防治纵坑切梢小蠹药效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禄丰县五台山林管所白泥洞哨所受纵坑切梢小蠹危害严重的2hm^2林分作药效试验区,于小蠹虫转梢期但未侵入树干前,用护林神粉剂喷粉2次;选择邻近试验区长势、危害程度等相近的林分设置2hm^2对照区.结果表明:施药区的松小蠹蠹害指数为1.4,被害株率为3.8%;而对照区的蠹害指数为16.2,被害株率为28.5%;防治效果达91.4%。  相似文献   

18.
打孔插管滴注杀虫剂树虫净,防治纵坑切梢小蠹试验结果表明:该法适用于被害木为初侵木和萎蔫木;使用剂量:胸径6~10cm用树虫净(8ml)1支,胸径12~16cm用树虫净2支,胸径18~22cm用树虫净3支;成虫蛀梢补充营养为最佳防治期,其防治效果可达到86%以上。  相似文献   

19.
对纵坑切梢小蠹的虫情进行观测调查,提出了发生期虫情预报方法,即期距法、物候及温度指标法、回归预报法,以为辽阳地区该虫的发生期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凉山州有18.6万hm2的飞播林区均为云南松纯林,近些年受到纵坑切梢小蠹的严重危害,对该地区纵坑切梢小蠹的发生危害情况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发现该虫在凉山州发生面积为5.1万hm2,其中重度发生0.51万hm2,中度发生1.88万hm2,轻度发生2.71万hm2,遍布凉山州飞播林的主要林区,并且以很快的速度扩散蔓延;为此,在原有的防治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凉山州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