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稻田"反季"养虾能弥补高温期稻田养虾缺草、无草、环境差、厌食打洞等问题,还能避免龙虾高峰期集中上市同挤市场,能够显著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刘颇  张纪乐 《海洋渔业》1994,16(2):82-83
<正> 为探索对虾养殖高产技术,实现养虾高产量、大规格、高效益。日照市自1989年进行罗茨鼓风机充气养虾试验,当年在17亩虾池中,收获对虾3900公斤,平均亩产230公斤,平均规格达13厘米以上。1991年,开始推广应用,1992年又进行了大面积推广,全市应用充气虾池由1991年的1处40亩迅速增加到59处1800亩,充气虾池平均亩产对虾250公斤,亩效益达3600元,与非充气虾池相比,亩增产量100公斤以上,亩增效益2000多元。现就该市充气养虾生产及技术应用方面的一些问题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2012年以来,山东省海阳市龙山街道(原大阎家镇)沿海滩涂上建起了60余座:亡厂化养虾大棚,大棚构造与养鱼大棚类似,是在旧虾池的地基上建造起来的,不占用新滩涂,但水泥池比养鱼大棚的面积大且深。大棚面积约1067m^2(1.6亩),由4个水泥池组成,池深1.6m。放养品种为南美白对虾,一个大棚放虾苗量约32万尾,平均每667m^2放苗量20万尾。一般情况下,  相似文献   

4.
南美白对虾养殖已形成了大产业,我国南方每年常规养殖二造,在7月份和10月份的上旺季,虽然虾产丰富,但价格较低;到了冬季,受到3~5次强冷空气影响,最低气温可下降至3℃;寒冷阴雨天气时,最低水温下降至7-8℃;从南美白对虾的生物学角度看,在此气候条件下是难以越冬的。事实上,有些虾农尝试各种规格的虾自然度冬,结果损失较大。  相似文献   

5.
<正>虾稻共生是养殖业和种植业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兴生态农业生产模式,该模式利用高秆水稻替代青虾主养池塘中水草的作用,通过合理的水稻种植密度、青虾苗种放养密度,可以充分开发池塘水体空间、优化青虾生长环境;利用青虾、水  相似文献   

6.
在草鱼精养池塘开展"鱼-菜"共生技术对比试验,试验池塘利用生物浮床种植空心菜.结果显示:试验池塘亩均产量高于对比池塘50kg,产值、利润分别大幅提高;试验池塘水质明显好于对比池塘.  相似文献   

7.
防城港市近年来对虾养殖尤其是南美白对虾养殖方兴未艾。然而经过多年养殖的老化虾塘,粪便、残余饲料等有机物陈年不断的累积,造成塘底极度富营养化,病原生物大量滋生。有许多病原体在池塘内形成稳定的生物群落。加上传统的养殖习惯,大量使用石灰和漂白粉,塘底严重钙化后对养殖池水的缓冲能力下降,池水自净能力下降。且钙化后的塘底易使养殖池水相对缺乏磷酸盐和可溶性硅酸盐,造成放苗初期肥水难,水质很不稳定。因此。这种池塘想要养好虾,更需要合理的科学的管理。现结合生产中遇到的问题,总结以下几点养殖措施,希望对今后推广、指导对虾的养殖生产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李豫红  王丽敏  张秀文 《河北渔业》2002,(5):《河北渔业》-2002年5期-22-22.2页-《河北渔业》-2002年5期-22-22.2页
<正> 我国养虾业在80年代初兴起,在随后的几年中,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产量不断提高,人们在追求高效益的时候却忽视了对水域环境的控制,结果养殖区水质情况日趋下降,虾病泛滥,于是大量药物被用于养虾当中。而实践表明,各种虾病流传并没有得到根本控制。相反由于大量滥施药物,导  相似文献   

9.
我所于1995年在接受厦门集美区科委、农委委托,承担《对虾病害防治试验》课题研究中,在杏林马銮湾内侧的祥露、后柯养虾区,环环紧扣水质、底质、苗质、营养、药物几个环节,更新养虾技术,并见效果,现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1.水质  相似文献   

10.
对虾养殖在我国兴起多年且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可是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全国范围内的虾病一直困扰着对虾养殖业的发展。对虾养殖产量低,个体小,价格低,效益差甚至赔钱。由于对虾养殖从育苗至养成期大量使用药物,久负盛名的中国对虾在世界上也无市场。如何使对虾养殖业走出困境是水产业面临的重要课题。生态养虾具有投资少,无污染,对虾生长速度快,无药物残留等优点。本文主要从搞好生态系统,实行对虾的健康养殖方面,做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正>一、大棚构建1.朝向要沿池塘四周南北方向搭建大棚(根据本地情况而调整)。2.面积多为1~3亩。3.宽度控制在60米以内,多为15~20米,考虑抗风和冬季积雪厚度。4.设施用材主要构件有立柱、横梁、锚固梁、钢丝拉绳、塑料薄膜、网片等,用水泥杆或水泥桩加镀锌钢管作立柱,镀锌钢管或加元钢焊接作横梁,钢筋混凝土砼作  相似文献   

12.
稻田冬季养虾,是利用稻田青虾收获后的冬闲虾沟,进行冬季养殖的一种模式。现将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一、适时放养。青虾收获后,立即选择一些虾沟水位较深,条件较好的稻田,挖除虾沟中过多的淤泥,整修固好田埂,注入新鲜河水。如稻田中还要种一季油菜或小麦,虾沟中的水位保持1.2米即可;如不种油菜或小麦,则可利用整个稻田来养殖青虾。每亩虾沟水面可放养虾种2-2.5万尾,规格2-3厘米/尾。放养时间以12月中旬为好。 二、投足饵料。青虾整个冬季都能摄食生长,在投饵上,要抓两头,带中间。即抓住虾种放养后的15-20天时间,以投精料为主,日投饵量可按在田虾体重(下同)的5%计算;1-2月份则在晴暖天气中午适量投喂一些饵料即可;3月份开始,青虾的摄食强度逐步加大,日投饵量为3-5%;4月份  相似文献   

13.
一、养道场地的选择及虾池的建造1、养殖场地的选择①地势平坦、开阔。②水质条件好,海水清新,固体悬浮物含量低,无工业、农业及生活污染。③淡水水源丰富。④交通方便及有电源供应。③底质以沙质或沙泥质为好。⑤提水及排水方便。2、虾池的建造(1)虾池的形状虾池的形状主要考虑利用增氧机械使他水形成环流以达到池塘废物向中央聚集,创造一个清洁的养殖环境,利于对虾的生长,所以高位地的形状以圆形或接近圆形最好。m虾池的大小虾池的大小要根据各地排灌及技术管理水平等条件来确定。条件较好的可建大地,一般为8-15亩,以不超过20…  相似文献   

14.
骆文宗 《科学养鱼》2001,(11):34-35
1993年我国沿海较普遍地发生了对虾暴发性流行病主要为病毒病,使我国养虾业遭受沉重打击。国家、各级政府每年因此投入大量的资金,组织科技人员进行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的防治研究,虽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仍然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虾病的危害。各地纷纷探索健康养殖模式,如卤水对淡养虾、高位池养虾、工厂化养虾等,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使萎靡的养虾业逐渐复苏。但有的模式因投资大不宜大规模推广,近两年来广西合浦沿海群众兴起的土池封闭式养虾模式,因其投资少、效益好、养殖成功率高而在当地得到迅速推广。现将该模式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5.
<正> 1992年,山东省莱州市大胆采用充气技术,使试验养殖的中国对虾获得了高产高效。现以该市渔业公司在现有的49亩虾池里进行充气养殖中国对虾为例,就运用充气技术养殖对虾的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1 投资概算在49亩虾池内进行充气养殖试验,共计投资35 700元。其中,功率30KW的罗茨鼓风机1台,投资11 000元;80Hp的动力柴油机1台,投资10000元;75mm的硬白塑料主管道1 200m和夺25mm的硬白塑料支管道5 000m,投资14 700元。以上投资按4年折旧,平均每亩新增加投资只有182.14元。 2 设备安装充气虾池中所用设备主要是动力柴  相似文献   

16.
稻田养虾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浙江省科委下达的“瓯江淡水虾苗种资源开发利用研究”课题要求,1998年开始我们先后在浙江省青田县、遂昌县等地进行稻田养虾试验,经过多年的探索初步摸清稻田单养虾及稻田鱼虾混养技术的关键。试验结果表明,稻田养虾可改善稻田生态环境,在保证水稻产量或有增  相似文献   

17.
半封闭养虾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黄河口地区特写的水质条件下,采用“半封闭,半精养”养虾方式,平均亩产对虾60.3kg,饵料系1.8,投入产出比为1:2.85,每亩产值2290元,纯利1338元。产量和经济效益分别比项目实施前增加94.5%和1700%。专家鉴定认为:本研究居国内先进不浃。  相似文献   

18.
温棚养虾是在水温较低已无法进行养殖的季节、进行温棚全封闭养虾的模式,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提出如下几点关键性措施,供广大养殖者参考。一、温棚养殖,肥水是关键温棚肥水是一个关键。肥水应用氨基酸活藻素、  相似文献   

19.
平湖市对虾综合防病试点取得了好成绩,主要技术措施是:切断病原传播途径,加强水质管理,保持生态环境稳定,适当使用药物等,配备海水沉淀消毒池,适时早时海水,配置增氧机,使用光合细菌,采取综合防病措施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0.
<正> 对虾养殖,即在蓄水池、池塘和水槽中饲养海虾,起源于东南亚。数百年来,那里的渔农在潮汐鱼塘中,附带喂养野生对虾。近代对虾养殖始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当时,日本科学家开始进行日本对虾的人工孵化。七十年代及八十年代早期,渔民和育苗人员开始将大量虾苗提供给虾农,养虾生产由此得到推广。对虾养殖分孵化、中间暂养和养成三个阶段,暂养期介于孵化期与养成期之间,它有助于提高养成期的成活率,但由于人工孵化虾苗及野生虾苗均可直接放入养成池饲养。中间暂养并非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