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杂交中稻孕穗至抽穗扬花期遭遇洪灾后可以蓄留一般再生稻和洪水再生稻,但应怎样确定适宜田块和应当采取哪些技术措施来提高产量,减少损失呢?现根据我县遭遇2007年"7.09"洪灾后,我局开展的一系列杂交中稻孕穗至抽穗扬花期遭遇洪灾后蓄留一般再生稻和洪水再生稻的相关试验和示范结果,就蓄留两种再生稻需要注意的技术环节提出一些个人见解,供大家讨论.  相似文献   

2.
杨文泽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8):59-59,62
介绍了再生稻高产栽培应把握的关键技术:选好品种组合;改革育秧方式和头季稻移栽质量;适时早栽;采用测土配方施肥,适时施足促芽肥;适时收获头季稻;搞好病虫害防治。  相似文献   

3.
再生稻是省工、省本、增加粮食产量的稻作模式,尤其适合山区推广种植,再生稻田间管理上掌握“严格烤搁田、科学追肥、低指标防治病虫害、掌握催芽留桩、早管再生季”五项关键技术,确保两季高产。  相似文献   

4.
去年罕见的高温天气曾给我省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损失。今年,暖冬春夏旱给广大农民群众带来的阴影还未消除,7月上旬,达州、广安、泸州、内江、宜宾等地又先后出  相似文献   

5.
罗剑 《农技服务》2008,25(12):7-7
阐述了蓄留再生稻的作用及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6.
中稻实行机械化收割可节省中稻收割成本,提高中稻-再生稻种植模式的种植效益。研究中稻机收蓄留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对解决在目前农村劳动力缺乏的情况下,发展粮食生产意义重大。2014-2015年在我县九龙镇、袁市镇、丰禾镇等地对再生稻测产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中稻实行机械化收割对中稻产量无影响,中稻机收蓄留再生稻与中稻人工收割蓄留再生稻每667平方米节省支出300元,节支增效195元以上。2014年对中稻机收蓄留再生稻的9块稻田(上、中、下等田各3块)进行再生稻测产,平均667平方米产量为130千克,较中稻人工收割蓄留的再生稻平均667平方米产量低35千克;2015年对中稻机收蓄留再生稻的9块稻田进行再生稻测产,平均667平方米产量135千克,较中稻人工收割蓄留再生稻平均667平方米产低35千克;按再生稻谷3元/千克计算,2年平均中稻机收蓄留再生稻的产量较中稻人工收割减少35千克,减少产值105元/667平方米。中稻机收每667平方米节约了成本300元。机收中稻成本200元/667平方米,其中机收作业费100元(因交通便利情况,作业面积大小等因素而定),雇工搬运稻谷费用100元;而中稻人工收割中稻的成本在每667平方米500元。  相似文献   

7.
洪松 《农家科技》1994,(3):16-17
<正> 一、增产增收效果旱育秧与水田湿润育秧比较,旱育秧栽后无返青期,早发分蘖特性显著,较好地发挥了低节位分蘖的成穗优势,成穗率平均提高10%;比水田湿润秧的有效穗数增加9.3~11.53%;比水田湿润秧头  相似文献   

8.
川南浅丘区晚秋季温、光、水资源丰富,头季中稻收割后利用晚秋季气候资源蓄留再生稻,经过10余年的发展和探索,其基本技术已被广大农民群众较好掌握并日趋完善和较好推广。以泸县为例:常年中稻栽插面积58万亩,再生稻蓄留面积则达到40万亩左右。中稻种植田块除去部分种植秋菜、秋  相似文献   

9.
为弥补特大洪灾对水稻生产造成的严重损失,泸县、隆昌两县充分发挥本地秋季温光资源充足的优势,把蓄留洪水再生稻作为农业生产自救的重大措施来抓。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相似文献   

10.
洪水再生稻的蓄留及管理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省水稻生长中后期,若遇暴雨,低洼河谷地带的稻田极易遭受洪涝危害。据试验研究和灾后调查,就非耐涝性水稻品种而言,孕穗至抽穗期淹没30小时以上,产量损失普遍高达70%,严重的甚至绝收。由于这类稻田改种其它作物极为困难,改栽水稻又受温光资源  相似文献   

11.
杂交中稻后期田间管理主要是保护茎叶,防止早衰,增强稻株抽穗后的光合效率,科学合理地掌握相关栽培与田间管理技术,认真抓好中稻生长中肥、水、病虫害防治等一系列技术措施,充分调节水、肥、药在中稻后期综合利用,以达到高产高效栽培目的。1补施粒肥杂交中稻抽穗后功能叶逐渐枯  相似文献   

12.
13.
根据近几年来的实践经验可以发现,再生稻的培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我国水稻总产量大大增加,与此同时,在所有再生稻的培育中,又数杂交稻蓄留再生稻的增产效果最为明显。因此,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对杂交稻蓄留再生稻的若干增产技术进行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14.
再生稻病虫害发生特点是前季稻分蘖期稻蓟马发生重,孕穗破口期纹枯病、2代三化螟发生重、损失大;再生稻病虫害轻。本文根据当地病虫害发生特点,总结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杂交中稻、再生稻两季增产的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提高杂交中稻、再生稻两季单产,多次试验其施肥技术,结果表明,中稻适当减少基、蘖肥用作穗(粒)肥,使其前期促蘖壮蘖,中期稳长,群体适中,后期个体健壮,抗逆力增强,光合效率和N肥利用率均提高,因此头、二季均较“重底早追施肥法”显著增产,尤其与穗型较小的品种、中苗移栽、穴植双株、适当密植和增施N肥、中期增施K肥等措施并用时效果更佳。N素基、蘖、穗肥比例为5:2:3的两季增产率均高于其他参试8种单项增产措施,起关键作用的是穗(粒)肥,随施N总量增加而提高其所占比例,对两季总产的配合效应愈好。穗(粒)肥施期则根据中期长势长相而定,一般宜在孕穗期或齐穗期施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筛选出适宜重庆地区直播中稻蓄留再生稻的优质杂交水稻品种,并探索其产量形成特征,为重庆地区直播中稻蓄留再生稻生产技术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5个适宜长江上游地区的中熟和中迟熟优质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中稻机械化湿润直播蓄留再生稻,通过生育期、再生力、抗折力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指标对参试水稻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参试水稻品种间的生育期、再生力、抗折力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差异显著(P< 0.05,下同),在直播中稻蓄留再生稻条件下,全生育期为201~217 d,再生力为0.75~1.36,抗折力为0.89~1.57 kg,中稻产量为6.29~9.90 t/ha,再生稻产量为2.84~4.71 t/ha,两季产量为9.81~12.80 t/ha。以产量为分类变量进行聚类分析,可将参试的15个水稻品种分为中稻高产再生稻高产、中稻高产再生稻中产、中稻中产再生稻中产、中稻低产再生稻高产和中稻低产再生稻中产等5个类型。筛选出中稻高产再生稻高产和中稻高产再生稻中产水稻品种川优5213、川优8213、西优32、川康优637、旌22优占、B优2928和川绿优青粘等7个适宜直播中稻蓄留再生稻水稻品种。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产量与各指标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中稻产量与全生育期呈显著正相关,与再生稻生育期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下同),与中稻结实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中稻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再生稻产量与再生稻每穗粒数和再生稻有效穗数呈显著正相关,与再生力呈极显著正相关;两季产量与中稻产量和中稻结实率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川优5213等7个水稻品种适宜直播中稻蓄留再生稻,可作为适宜重庆地区直播中稻蓄留再生稻品种及在种质资源改良中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7.
隆昌县地处四川盆地东南,属中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区,早春气温回升陕,秋季温光水资源丰富。常年再生稻有收面积稳定在20万亩以上,总产始终保持在1.5万t以上,虽为四川再生稻温光资源区划的次适宜区,但一直是全省再生稻主产县之一。自2002年起,隆昌县农技部门开始开展杂交中稻+再生稻亩产吨粮技术攻关,经连续9年的技术优化设计和试验示范,配套完善了技术模式,并取得了显著的示范成效。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三江县稻田养鱼发展迅速,取得了较大成功,也丰富了旅游资源。本文从稻田选择、改造建设养鱼稻田、优选鱼苗、合理投喂饲料、选择优良水稻品种、适时早播、稻田消毒、合理施肥与密植、水稻病虫害防治、日常管理、适时收获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以探索适合三江县的稻田养鱼技术,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一、技术背景四川盆地东南部浅丘平坝河谷地区现有冬水(闲)田2000万亩(含重庆市)左右,其中,“中稻-再生稻”种植模式800万亩左右。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梁所等教学、科研单位及农技推广部门,开展了杂交稻蓄留再生稻的研究,筛选出强再生力品种,对再生稻的生态及高产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适时早播、培育壮秧、宽窄行栽培、重底早追、防治病虫、施促芽肥、喷施“920”等基本技术,对指导再生稻生产,  相似文献   

20.
1.补苗采用浸种催芽方法,移栽可采取带土座水移栽,并追施少量化肥,促进小苗快速生长,移栽时要在两对真叶展开前进行,移栽时最好保持原方位不变,以傍晚和阴天时移栽为宜,保证成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