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采用微波辐照氯化锌法,对以酸枣核壳为原料制备活性炭开展了工艺及性能研究。通过正交试验法研究了不同因素:氯化锌浓度(A)、浸渍时间(B)、微波功率(C)、辐照时间(D)对酸枣核壳活性炭的得率、碘吸附值、亚甲基蓝吸附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辐照氯化锌法制备酸枣核壳活性炭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A3B1C3D2,即氯化锌浓度50%,浸渍时间14 h,微波功率700 W,辐射时间7 min;在此条件下,酸枣核壳活性炭的得率为60%,碘吸附值与亚甲基蓝脱色力分别为933.24 mg/g和111.92 m L/g;不同处理量的梯度试验表明,该工艺具备大规模处理酸枣核壳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转炉磷酸法制造本质粉状活性炭的研究(续)钟运猷,姜兆熊执笔(3)从气相回收磷酸磷酸很易溶解在水中,为回收创造了良好条件。转炉尾气中的磷酸主要是随酸屑料的水分同时蒸发出来的。经过两个回收塔串联吸收后,尾气中的磷酸回收率达62%,见表3。回收磷酸试验中发...  相似文献   

3.
以木屑为原料用不同浓度的磷酸溶液做活化剂制备吸附汽油蒸汽的载体颗粒活性炭和液相脱色用颗粒活性炭。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磷酸浓度、磷酸与木屑的重量比、活化温度、活化时间等因素对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的工艺条件为:磷酸浓度85%,磷酸与木屑的质量比1.9:1,活化温度430℃,活化时间90min。在最佳工艺条件制得活性炭试样的丁烷工作容量为12.50 g·100 mL~(-1),亚甲基蓝吸附值为255 mg·g~(-1),活性炭试样的BET比表面积和孔容积分别为2 024.15 m~2·g~(-1)和1.654 3 cm~3·g~(-1)。  相似文献   

4.
磷酸法制备棉秆活性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湘洲 《林业科学》2005,41(5):115-117
研究利用棉秆为原料,采用磷酸活化法制备活性炭的工艺,探讨制备过程中诸因素对活性炭性能的影响,得出适宜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利用棉秆以磷酸为活化剂,可制得性能优良的活性炭产品;所得活性炭产品得率为34%,活性炭对亚甲基兰脱色力为292.7mg·g-1,碘吸附值898.2mg·g-1,所制备的活性炭对Cr(Ⅵ)有较好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5.
初步探索了稳定同位素比例技术对水蒸气活化法生产的椰壳、杏壳和煤质来源的活性炭种类进行鉴别,通过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SPSS)软件统计分析了65个活性炭样品后发现:不同原料活性炭的碳同位素比值(δ~(13)_C)不同,煤质活性炭的δ~(13)_C在-24.3‰~-22.1‰;杏壳活性炭的δ~(13)_C在-25.9‰~-24.4‰;而椰壳活性炭的δ~(13)_C在-25.7‰~-24.6‰之间。分析3种活性炭的碳/氧、碳/氢同位素分布的散点图发现,以碳同位素值为纵坐标,不同种类的活性炭分散于上、中、下3个不同的区间,煤质活性炭位于Y=-24.325以上的区域,大部分杏壳活性炭分布在Y=-25.031~-24.325的区域,大部分的椰壳活性炭分布在Y=-25.031以下的区域,煤质活性炭与杏壳活性炭、椰壳活性炭具有非常明显的区别。虽然杏壳和椰壳活性炭的δ~(13)_C之间有差异,但二者仍有部分的重叠。利用这一结果对3种活性炭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对煤质活性炭的判别率为100%,对杏壳活性炭判别率为40%,对椰壳活性炭判别率为90.32%。  相似文献   

6.
研究以栀子壳为原料,在炭化温度400℃、炭化时间60min的条件下,采用磷酸活化的方法制备活性炭。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活化的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2.5,活化液质量分数45%,活化温度600℃,活化时间45min,碘吸附值为986mg/s,亚甲基蓝脱色力为11.9mL/0.1g,得率为41.2%。对重金属C(rⅥ)和栀子油的去除率及其吸附性能分析的结果表明,栀子壳制备的活性炭与市售活性炭的吸附性能相当,且在加入量为20mg时对C(rⅥ)的去除率高于市售活性炭。  相似文献   

7.
磷酸法竹质颗粒活性炭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竹屑为原料,采用磷酸法活化,制得了中微孔发达的颗粒活性炭:A法焦糖脱色率70%,亚甲基蓝吸附值210mg/g,碘吸附值1100mg/g以上,丁烷工作容量132g/L,强度95%以上。其孔分布以中微孔为主(Rn<2.6nm),达到了86.3%。适合于液体脱色精制和汽油蒸气的回收之用。对制备过程中捏合温度和时间、捏合过程中有无空气参与反应以及活化温度等工艺对颗粒活性炭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考察,发现捏合过程中空气参与反应有利于造就发达的中微孔结构,活化温度的提高(>500℃)使得孔分布向着微孔方向发展。并通过改进捏合工艺和添加催化剂,使得颗粒活性炭的性能和表观光洁度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8.
以山核桃壳为原料,采用磷酸活化法活化,经过浸渍、膨胀塑化、炭化、活化、漂洗和烘干等工序制得汽油蒸气吸附载体活性炭。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磷酸浓度、炭化温度、活化温度和活化时间对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优的制炭工艺条件为:磷酸浓度85%,膨胀塑化130℃,炭化温度250℃,活化温度480℃,活化时间120 min。在较优工艺条件下制得活性炭试样,它的丁烷工作容量为13.55 g/100 mL,25℃时汽油蒸气吸附量为605 mg/ g,BET 比表面积为2215.37 m2/ g,孔容积为1.4247 cm3/ g。  相似文献   

9.
油茶壳中半纤维素含量丰富,可作为制备木糖的潜在原料。笔者通过稀酸(H_2SO_4)水解方法处理油茶壳原料,采用正交实验法详细分析了稀硫酸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3个因素对木糖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稀酸质量分数为1.0%、催化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2.0 h的最佳反应条件下,可实现最高为98.2%的木糖得率。稀硫酸水解油茶壳的同时也通过酸洗的方式去除了油茶壳原料中的灰分。用磷酸法活化水解后的固体残渣制备活性炭,所得活性炭的碘吸附值和亚甲基蓝吸附值分别为937.9和145.5 mg/g,其灰分仅为0.60%。在相同条件下,以油茶壳作为原料制备的活性炭的碘吸附值和亚甲基蓝吸附值分别为881.5和121.5 mg/g,其灰分为2.40%。采用FT-IR和XRD对水解后的固体残渣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稀硫酸催化水解油茶壳主要水解其中的半纤维素,并未水解或破坏其中的纤维素和木质素。本研究中油茶壳的高值化综合利用方法制备出了高得率木糖及低灰分活性炭,实现了油茶壳的全值化利用。  相似文献   

10.
以玉米芯为原料,采用磷酸法活化工艺制造优质颗粒活性炭,经研究证明是完全可行的。制造的具有中孔占优势的颗粒活性炭完全可以取代木质粉状糖用型活性炭。对优质木屑严重缺乏,而玉米芯资源丰富的北方地区发展活性炭工业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整地深度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不同整地深度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深整地空白处的土壤含水率较对照空白处提高0.46个百分点;深整地较浅整地土壤垂直温度变化小,在0~70 cm范围内,每深10 cm,浅整地地温下降1.0 ℃,而深整地的下降0.9 ℃;深整地较一般整地土壤容重减小11%,土壤孔隙度增加5.5个百分点。研究结果还表明,适宜的整地深度以50~60 cm为宜,这有助于降低造林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对机械整地、人工整地方式下塞罕坝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分生长、生物量及生产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机械整地条件下,34a生林分生物量为166.94t/hm2,人工整地条件下,34a生林分生物量为155.08t/hm2,可见采用机械整地方式可以比人工整地方式提高林木生物量7.65%;不同整地方式下,华北落叶松各组分的含碳量差别较小,树干的含碳量大约45.00t/hm2,大约占总碳储量的50.00%;通过对不同整地方式下生产力的比较,得出采用机械整地方式可以比人工整地方式提高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平均生产力12.40%。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拐枣解酒机理,以拐枣果浸渍(HP)为试样,对致醉小白鼠进行试验,并对人酒后进行临床应用.测定其对机体乙醇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HP可显著降低机体组织乙醇含量(相对降低率50.05%)及乙醇代谢排出量(相对降低率52.73%).  相似文献   

14.
油松幼林地与未造林地上不同整地方法土壤微生物总数与细菌数量分布规律一致,都是鱼鳞坑整地和水平沟整地〉不整地,说明整地更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繁殖。鱼鳞坑整地和水平沟整地与不整地之间土壤微生物数量以及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的互作效应差异均显著。  相似文献   

15.
在信丰县油山营林林场采用炼山整地挖穴造林和捡带(不炼山)整地挖穴造林以及捡带(不炼山)边挖穴边种树3种不同方式营造杉木林,进行幼树生长、成活率、保存率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该立地条件下,不同造林方式在幼林的前两年对杉木幼树生长及成活率影响不显著。但捡带(不炼山)整地挖穴造林方式比炼山整地挖穴和捡带(不炼山)边挖穴边种两种处理费用分别高出25%和28.6%,而炼山整地挖穴造林和捡带(不炼山)边挖边种两种处理费用基本持平。因此把造林成本、水土保持效果和森林防火风险等因素考虑进去后,捡带(不炼山)边挖边种植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对不同整地措施下尾巨桉幼林林分生长及土壤有机质变化研究表明:炼山全垦与带垦措施下林分平均地径极显著大于穴垦,但炼山全垦与带垦之间地径差异不显著;炼山全垦措施下的林分平均树高极显著高于带垦与穴垦;而林分蓄积量则为炼山全垦>带垦>穴垦。炼山全垦整地后,土壤有机质在表层土壤以下10~20 cm或20~30 cm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大。土壤有机质含量在造林后1 a时3种处理间的差异不显著,但造林后1.5 a后发现炼山全垦有机质含量极显著优于带垦和穴垦,其次为带垦,穴垦最差。从目前来看炼山全垦的生长及土壤有机质含量占有较大优势。  相似文献   

17.
对印度引进的木豆晚熟品种ICP70 35 ,在怒江六库进行了不同整地方法的造林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木豆的单株产量以全垦整地方法为最高达 0 0 6 4kg/株 ,打塘整地方法最低为 0 0 38kg/株。通过投入与产出的经济效益分析 ,得出木豆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以全垦整地最高为 3773 2 0元 /hm2 ,种植沟整地次之为 2 932 6 0元 /hm2 ,打塘整地最低为 1971 90元 /hm2 。因此 ,在坡度较平缓、土层深厚的地块 ,宜采用全垦整地方法种植木豆 ;在坡度较大的地带 ,为最大程度地减少水土流失 ,宜采用打塘整地方法种植木豆。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不同造林方式培育的人工森林群落的样方调查和多样性分析,探讨不同整地干扰强度对森林群落不同层次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造林整地方式对群落植物多样性有显著的影响,其中穴状造林整地培育的森林群落具有最高的植物多样性;(2)整地方式对群落不同层次植物多样性影响不同,其中对草本层的影响最大;(3)草本层对整个群落的植物多样性贡献率最大。建议在中亚热带阔叶林区植被恢复与重建过程中,适宜采用穴状整地或封山育林方式以保育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19.
从飞播设计、播前准备、飞播作业、播后管理等环节总结了飞播造(营)林技术,涉及播区选择、树种选择、播种量确定、播种期选择、播区准备、种子及物资准备、播前准备工作验收、通信联络、种子处理及装种、播种质量检查、封育、补植补播或复播等内容。  相似文献   

20.
整地方式对杉木生长进程和土壤肥力的动态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不同整地方式对杉木生长进程和土壤肥力影响的动态研究,结果表明:整地方式对杉木幼林生长有显著影响,4~14年生影响较大,14年生后生长差别减小以至消失。不同整地方式在整地初期对土壤物理性质的改善作用表现为全垦>带垦>穴垦,整地后一年土壤理化性状指标较整地初期下降,并呈现穴垦>带垦>全垦的态势,至成林阶段土壤肥力受整地方式的影响已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