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山楂花腐病是我国山楂生产上的一种新病害。病原菌在病僵果内越冬,翌年春季从地表潮湿处的病僵果上产生子囊盘。子囊盘肉质,灰褐色,盘径3~12毫米,盘柄长1~18毫米。子囊棍棒形,无色,子囊间有侧丝。子囊孢子椭园形或卵园形,单胞,无色,子囊孢子大小为7.4~16.1×4.9~7.4微米。分生孢子单胞,柠檬形,串生,孢子串可分枝,分生孢子大小为12.4~21.7×12.4~17.3微米。经观察及接种试验表明,除山楂外,接种的其他树种均不发病。根据形态特征及致病性山楂花腐病菌鉴定为Monilinia johnsonii(Ell.etEv.) Honey,在我国尚属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2.
 山桂花腐病菌为害叶片、新梢和幼果。叶片上,展叶后4~5天即可出现褐色小班,经6~7天后病斑可扩展到病叶的1/2~2/3。天气潮湿时,在病斑上生出灰白色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在新梢上,初生褐色至红褐色病斑,当病斑环绕新梢一周时,新梢上部萎蔫枯死。在幼果上,落花后10天左右幼果果面出现褐色病斑,逐渐扩大,直至整个果实变成暗褐色脱落。  相似文献   

3.
 山楂花腐病的流行与降雨关系最大,春季多雨年份发病重,干旱年份发病轻。山楂展叶期降雨,叶腐即可发生,雨量大,降雨次数多,发病严重。山楂开花期降雨,果腐即可发生,雨量大,降雨次数多,发病亦重。山楂花腐病的流行与温度关系较小。但温度可影响山楂物候期的早与晚。当年春季气温高,叶腐与果腐发生也早;气温低,叶腐与果腐发生也晚。  相似文献   

4.
 本文着重报道山楂花腐病[Monjlinia johnsonii(Ell.et EV.)Honey]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5.
番茄茎基腐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番茄茎基腐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病菌菌丝在供试PDA、PSA、2%水琼脂、Richard、番茄煎汁、燕麦片和番茄燕麦等7种培养基中均能良好生长,而在2%水琼脂培养基上生长较为缓慢;菌丝在2~32℃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20℃,致死温度为50℃,10min;菌丝生长的pH范围为3~10,最适为5~7;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较小。病菌在7种供试培养基上均能产生菌核;菌核在10种供试营养物质中均能萌发,萌发温度范围为5~30℃,最适20℃,致死温度为59℃,10min;菌核萌发pH范围为3~10,最适为7。  相似文献   

6.
胡萝卜黑腐病是影响山西省胡萝卜产业发展的主要病害。本文研究了胡萝卜黑腐病病原菌归属及其生物学特性。通过病原菌形态学特征鉴定胡萝卜黑腐病致病菌为Alternaria radicina。病原菌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28℃;最适pH为6;最适碳源和氮源分别为蔗糖和尿素;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较小。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30℃,水滴中萌发率最高,酸碱度和光照周期对分生孢子萌发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荸荠茎腐病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荸荠茎腐病是荸荠的一种真菌性病害。新月弯孢霉被证明为该病的病原菌。病菌生长发育的最适条件是:温度为28-33℃,酸碱度为pH6-8,相对湿度为80%以上。  相似文献   

8.
对云南景洪发生的澳洲坚果果实褐斑病进行了病原菌分离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研究。经致病性测定、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病原菌为Calonectria pentaseptata。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该菌菌丝生长的适温为25~30℃,孢子萌发的适温为20~25℃,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不明显,紫外光对分生孢子的萌发有显著影响,不同的糖溶液可促进分生孢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9.
毛葡萄穗轴褐腐病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是广西毛葡萄主产区。穗轴褐腐病是近年为害毛葡萄花穗穗轴的主要病害。作者根据病原菌形态、致病性,并利用分子鉴定方法,将该病的致病菌鉴定为可可毛色二孢(Lasiodiplodia theobromae)。该病菌生长最适温度为28~30℃;可生长pH值为3~11.5,其中,pH 3~4利于病原菌产生分生孢子;能有效利用蔗糖、葡萄糖、可溶性淀粉等14种供试碳源,但以葡萄糖最好;能利用DL-丙氨酸、硝酸钠、DL-甲硫氨酸等10种供试氮源,但以DL-丙氨酸最适。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云南省蓝莓茎基腐病的病原菌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从玉溪市江川区蓝莓种苗种植基地采集具有茎基腐病典型症状的蓝莓病株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和致病性测定,对病原菌形态学特征进行观察并基于Act、H3、EF-1α和β-tub基因序列分析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同时对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室内测定。结果表明,分离到的病原菌纯化菌落为深棕色,菌丝白色至红褐色;大型分生孢子梗无色透明,长150~400μm,分枝末端产生2~4个瓶梗;囊泡球形或近球形,大小为15~23μm×6~15μm;大型分生孢子无色透明,直圆柱形,一端稍窄,大小为45~80μm×4~8μm。基于Act、H3、EF-1α和β-tub基因构建系统发育树,菌株BC-1、BC-2与冬青丽赤壳Calonectria ilicicola均聚在同一分支,结合形态学特征与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将云南省蓝莓茎基腐病病原菌鉴定为冬青丽赤壳C. ilicicola。病原菌对可溶性淀粉的利用效果最好,菌丝生长的最适氮源为蛋白胨,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适pH范围为4~7。  相似文献   

11.
水稻潜根线虫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潜根线虫(Hirschmaniella oryzae)的致死温度为51℃ 10分钟。在零下的低温,该线虫最多只能存活30小时,但它能在水稻生长受抑制的温度(40。C)下生活1个月左右。该线虫耐水淹而不耐干燥,在5-32℃的室温散光条件下,浸在无菌水中的线虫可以存活185-240天,但在室内(湿度为70-85%)自然凉干后,最多只能存活84小时。该线虫对酸碱度的适应性非常广,在水稻无法生存的pH2.2和pH12.4的缓冲液中都可以分别存活10-15天和20-30天。紫外光和直射阳光对该线虫有强烈的杀死作用,在20W的紫外灯下(灯距25cm)照射60分钟或在4-8万Lux的太阳光下照射2天,可以将线虫全部杀死。220V或15000V高压,对该线虫都无击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硬草主要生物学特性及防除途径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硬草是上海和江苏淮北地区麦田的主要禾本科杂草。通过对硬草的生物学特性,发生为害规律,与作物之间的竞争以及防除措施的研究,初步认为:1.硬草发生数量极大,对小麦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2.麦田硬草有较明显的出草高峰,这易受气候因素的影响;3.硬草与小麦竞争的临界期为小麦出苗后的20-50天之间,即小麦主茎叶龄4-6叶期。4.绿肥作物苕子能明显抑制硬草的萌发与生长,利用小麦-水稻-苕子-水稻轮作或小麦-水  相似文献   

13.
 芦笋炭疽病(Colletotrichum sp.)是近年山东省临沂、泰安等地芦笋上新发生的病害。该病主要危害芦笋主茎和侧枝,病斑初为椭圆形褐色小点,后渐扩大变为黑褐色。  相似文献   

14.
香蕉束顶病毒株系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广东香蕉束顶病株症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在8个产区分别随机采集11~15个标样共111个分离物,接种在香蕉苗上,其后又从8个产区的分离物中各选取1个代表分离物用于进行各项研究。寄主范围试验结果,这8个代表分离物可分为能侵染粉蕉的NSP株系(以广州天河分离物为代表的7个分离物)和不能侵染粉蕉的NS株系(高州代表分离物)。用Eco RI对8个毒源地的111个分离物DNA组分1进行酶切分析,结果表明:所有高州分离物共15个和信宜分离物14个中的9个都可以被酶切,应属NS株系;而其余6个毒源地的所有分离物及信宜分离物中的另外5个都不能被酶切,应属NSP株系。在病害潜育期方面,2个株系在大蕉上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在香蕉4个品种上,2株系也存在较明显的差异,但其中有些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在病毒增殖、运转速度及病毒达到高浓度所需的时间上,2个株系也存在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荸荠枯萎病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6-1997年用诊断剂地监测,证明冀鲁豫6个棉铃虫种群对三氟氯氰菊酯,氯氰菊酯,灭多威,久效磷和辛硫磷已有较高的抗性效率。其中33%的样本抗性频率顷50%以上,51%的样本抗性频率在20%-50%之间,只有16%的样本抗性频率在20%以上。点滴法测定结果表明,棉铃虫对三氟氯氰菊酯的抗性指数在47.倍以上,最高达195.6倍。  相似文献   

16.
细辛叶枯病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确认细辛叶枯病病原菌为槭菌刺孢(Mycocentrospora acerina(Hartig) Deighton),是我国真菌新记录种。该菌分生孢子萌芽和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15~20℃、最适pH7。分生孢子在清水中即可萌芽,条件适宜时0.5h即可产生芽突、5h萌芽率近100%。分生孢子致死温度接近50℃。田间病残叶上的分生孢子230天后仍具9%的萌芽率。新生菌丝在有光条件下可产生鲜艳的玫瑰红色素。该菌在供试的多种培养基上不能形成分生孢子,采用菌块切割、水滴保湿的方法可以诱生大量分生孢子。该菌对细辛有较强的致病性,在人工培养条件下可以产生毒素。  相似文献   

17.
芦笋茎枯病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芦笋茎枯病是一种分布广、为害重的毁灭性病害。研究证实,临沂市芦笋茎枯病病原为Phoma asparagi Sacc.。该菌分生孢子发芽和菌丝生长适温为23—26℃,致死温度分别为50℃10分钟和60℃10分钟,发芽和生长最适pH为7。分生孢子生长在分生孢子器内,单个分生孢子常温下可活10天,菌块内可活25天,孢子器内则长达240天。分生孢子在蒸馏水中不发芽,加糖液发芽率略有提高,在文竹和芦笋茎煮液中发芽率最高;条件适宜时2小时产生芽突,5小时发芽率达98.21%。  相似文献   

18.
芒果疮痂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研究了温度、pH、光照、维生素对芒果疮痂病菌(Sphaceloma mangiferae Bit.&Jenk.)孢子萌发、营养生长及孢子形成的影响,在14种半固体、固体培养基上对产孢量作了比较,还对湿度和营养对孢子萌发的影响做了试验。湿病原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12℃~37℃,最适28℃;pH值范围为3~9,最佳pH 5;以自由水或饱和湿度条件下萌发率最高;连续黑光灯光照促进萌发;1%的葡萄糖液在28℃或33℃下明显增加了萌发率。该菌营养生长的温度范围为4℃~37℃,22℃~33℃生长良好,最适为28℃,与Bitancourt的报道基本相似;pH值范围为2~11,最佳为pH 5;黑光灯连续光照有利生长,VB2、VB6及V A对生长均有促进作用,在试验的培养基中PDA是生长最好的。该菌孢子形成的温度范围为12℃~33℃,最适温度为28℃;pH值范围为5~9,最佳为pH 7;光暗12 h交替处理比连续光照更利于产孢;VB1及VA可促进产孢,但只有VA (50μg/L)既促进生长,又促进产孢;所试验的培养基中以PDA+牛肉浸膏及PDA的产孢量最多,胡萝卜块是固体培养基中较理想的。  相似文献   

19.
 该病为国内首次报道,在南宁、贵港等市县近年来有日趋严重之势。4~5月见病,夏秋时节病重,病叶率达70%以上。  相似文献   

20.
赭红葡萄天蛾Ampelophaga rubigi Hremer在广东危害锥树Castanopsis chinensis,严重时树叶全部被吃光,呈现火烧状;观察了该虫的生活史,每年发生1代,以蛹在土中长达9个月。使用16%增效型灭幼脲Ⅲ号(dichlorbenzuron)粉剂在低龄幼虫期防治,24小时后防治效果达95%以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