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车辆用钕铁硼永磁发电装置的电子稳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车辆用钕铁硼永磁发电装置稳压原理的研究,采用高磁性钕铁硼永磁材料和对发电装置进行改进设计,提高了低转速时的输出电压,使永磁发电装置在变转速、变负荷工况下输出电压保持稳定。设计的单相双半波可控整流稳压式电子稳压器,集稳压、整流于一体,电能消耗少,发电效率高,并解决了车辆用电设施的直流电源和蓄电池充电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探究永磁同步电机不同结构参数对电磁性能的影响,通过使用Maxwell软件设计永磁同步电机,深入分析了电机槽口宽度、气隙长度以及永磁体宽度等结构参数对永磁同步电机电磁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增加槽口宽度,电机空载气隙磁通密度基波幅值呈增加的态势,空载反电动势基波幅值呈减小趋势,齿槽转矩增加较为明显;增加气隙长度,电机气隙磁通密度基波幅值呈逐步减小趋势,空载反电动势呈减小态势,但减小幅值不大,气隙长度在一定范围内使得齿槽转矩先增加后减小;永磁体宽度的增加使得气隙磁通密度幅值、电机空载反电动势基波幅值以及齿槽转矩均呈增大态势。通过对不同电机结构参数对电磁性能的影响分析,可为设计优化永磁同步电机提供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文章首先从永磁无刷同步电机的剖面结构出发,分析了其构成,然后在定子电压的作用下,建立了电机的电压平衡方程;通过转子的角速度,求取了定子反电动势,计算了电机的电磁转矩,进而得到了电机的运动方程。最后,采用PI控制器,建立了直流电机单闭环转速调节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带内环电流调节功能的直流电机双闭环转速调节方法。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对永磁无刷同步电机具有较好的调速能力。  相似文献   

4.
高速永磁同步电动机(PMSM)具有能量密度高、体积小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高速旋转机械,如高速机床、离心机、分子泵等。转子护套一方面可以提高永磁材料的应力性能,另一方面又会造成涡流损耗,降低永磁材料的利用效率。因此,护套的设计成为永磁同步电机设计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采用ANSYS workbench分析模拟软件,对转子护套的应力进行了计算,得到了不同厚度的套筒以保证永磁体的安全。利用ANSOFT软件对不同护套厚度下电机的电磁特性进行了分析,得到了损耗云图,并综合考虑机械应力和电磁性能优化设计转子护套厚度。  相似文献   

5.
为检验六相永磁同步电机的工作性能,对永磁同步电机的结构与特点进行分析,确定了其定转子内外径尺寸、气隙、槽型、轴向长度、极槽数等主要参数;基于Motor-CAD电机仿真软件,对六相容错永磁同步电机进行电磁计算,分析了不同齿宽、槽圆角半径、槽数、永磁体弧长下电机转矩脉动、齿槽转矩的变化,得到了转速为1 500 r/min下的转矩脉动、齿槽转矩、电机最大可能转矩等电机性能指标,并采用螺旋水道水冷方式对电机进行冷却设计,求解出电机各部分的温度数据。通过仿真实验发现,设计的电机符合转矩和温度要求。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汽车拖拉机有新型永磁起动机-带辅助极永磁起动机(PMDMSP)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该起动机除具有普通永磁起动机的全部优点外,还具有制动转矩大、空载转速高、永磁材料用量少的优点,具有很好的推广和使用价值。鉴于该电机电磁计算的复杂性,本文在考虑主极和辅助极下磁通相互影响的基础上,给出了较系统的分析的分析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汽车驾驶室液压举升机构工作原理的基础上,设计了电动/手动液压一体化翻转装置,重点对该液压举升机构的钕铁硼永磁直流电机的电磁负荷、电枢绕组和永磁体等主要参数进行优化设计,提高了驾驶室自动液压举升机构的工作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从工程设计的实用角度对磁力轴承两种电磁结构-无永磁偏置和有永磁偏置电磁铁的电磁力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在分析理想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引入修正系数的建模方法,并用实例对这两种建模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修正系数的引入提高了电磁力的计算精度,可方便地应用于实际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9.
发电机转子采用永磁爪极式结构,爪极将轴向充磁磁场转换成径向磁场,形成多对磁极,磁性能好,磁化均匀,利用程度高,以及采用高剩磁感应强度的永磁材料和新的电子技术,使发电装置输出电压稳定在一定范围内,解决了拖拉机的低速照明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从自然环境中自动获取清洁能源,并给无线传感器和通讯模块供电,基于涡激振动及共振声学放大原理,设计了一种压电自发电装置。首先对位于该自发电装置内的压电悬臂梁复合结构进行力学分析;其次基于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方法,对绕流圆柱后附加不同板长条件下的流场动力学特性进行分析,以明确悬臂梁长度对脱涡频率和升力、阻力系数的影响规律。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压电悬臂梁复合结构的横向往复振动进行数值模拟,确定了复合结构的横向振动频率随板长L的变化规律。最后对位于该装置两侧的亥姆霍兹共振器的结构尺寸进行优化设计,以使流场的脱涡频率、压电悬臂梁复合结构的一阶横向振动频率和共振器的谐振频率达到一致,从而使压电发电装置产生共振并输出最大的电能。试验结果表明,涡激振动自发电装置在5 m/s的风速下可产生两相峰峰值为6.0 V的开路电压,且上述3个频率达到一致。4~6.25 m/s为该自发电装置的自锁风速区间,在此风速范围内,自发电装置均能产生较大的电压。  相似文献   

11.
农用车压带轮式永磁交流发电机,把压带轮轮离心式转子外壳设计为一体。转子外壳内侧嵌有多块永磁材料,当转子转动时,磁场旋转,线圈切割磁力线,产生电动势。采用高剩磁强度的永磁材料和新的电子技术以及对发电机结构的创新设计,使发电机输出电压稳定在一定范围内,解决了农用车的低速照明问题。  相似文献   

12.
针对电子稳压器难以描述发动机系的动态特征的问题,应用仿真软件Simulink对车辆用永磁发电机和电子稳压器进行了建模,并在不同工况下对电子稳压器的取样电容进行了仿真。同时,以仿真结果为基础,设计出了结构简单、工作可靠、具有良好的稳压性能的双相半波可控整流稳压器。实践表明,仿真结果应用于模块的设计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应用仿真软件SIMULINK对车辆用永磁发电机和电子稳压器进行了建模,在不同转速和带蓄电池的状态下进行了仿真,以仿真结果为基础,设计出了结构简单、工作可靠、具有良好稳压性能的双相半波永磁发电机。  相似文献   

14.
具有开发前途的车用永磁发电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分析了车用发电机的发展现状,总结了永磁发电机的高效率、高性能价格比及高稳定性的特点,指出了永磁发电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交流永磁发电机电压波动的研究。提出了电子稳压原理与方案。不但使发电机输出电压稳定在一定范围内,而且可根据实际负载需要对稳定的电压输出值进行调节。以解决实际应用中发电机低速电压波动及不可调问题。  相似文献   

16.
势能回收可有效降低动臂频繁上下往复作业过程的能耗。其中,永磁发电机是实现回收功能的关键部分,其性能对能量转换和运动控制具有重要影响。因此结合应用工况的特点,对势能回收用永磁发电机控制系统进行研究和设计。针对系统输入输出参数存在较大波动,提出分别在电流控制环引入增益自适应、在转速控制环引入负载估计及补偿的控制方法。基于液压加载的永磁发电机控制系统台架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系统具有良好的电流和速度控制性能,且抗干扰能力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永磁式涡流缓速器制动力矩与结构参数关系的基础上,将均匀设计和回归分析方法引入到永磁式涡流缓速器制动性能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中。以某型号的永磁式涡流缓速器为例,建立了制动力矩随转子鼓内半径、永磁体周向长度、气隙宽度、转子鼓轴向宽度和永磁体高度5个结构参数变化的回归模型,重点讨论了结构参数间交互作用以及各结构参数对制动力矩的影响程度,基于均匀试验设计和制动性能敏感性分析的结果,采用全排列法对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18.
利用ANSYS软件对永磁式缓速器的电磁场进行计算。基于数值计算结果,重点分析了材料区和气隙的磁感应强度的分布特性,并对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分析,以深入了解其电磁场特性及工作机理,同时还对车用永磁式缓速器电磁场进行了参数设计。  相似文献   

19.
以优化设计和减少漏磁为目标,运用磁路分析法建立永磁式缓速器的漏磁场模型,得到设计参数的解析式。由于参数之间的复杂函数关系,采用区间数学算法来优化永磁式缓速器的设计参数,将影响漏磁系数的非线性方程组化简为线性方程组。选取满足设计要求的目标参数——转子鼓磁感应强度Bm、气隙磁感应强度Bg,ave、漏磁系数K的最佳取值区间。使用区间迭代法,求出自变量参数的取值区间和权数pi。运用Matlab语言编程直接搜索合理的设计参数,减少了计算量和循环次数。三维有限元漏磁分析和试验均证明了设计参数选取的合理性。结果表明:永磁体高度HPM、气隙ge对漏磁系数K影响较大;区间数学Tschernikow算法在永磁式缓速器设计中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高明玲 《山东农机》2012,(9):16-17,25
低速运输车用离心式稳压发电机把皮带轮与离心式转子壳设计为一体,转子壳内侧嵌有多块永磁材料,定子铁芯压装在安装支架的中心孔轴上。当转子转动时,磁场旋转,电枢绕组切割磁力线,产生电动势。采用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稳压器使发电机输出电压稳定在规定范围内,解决了低速运输车在宽转速、变负载工况下输出电压不稳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