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物工程是指直接或间接地利用生物体的机能,应用先进的生物学和工程学技术进行物质生产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在广义上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在狭义上仅指能使生物学工业获得重大突破的基因重组、细胞融合、细胞大量培养、生物反应器等四大关键性技术。  相似文献   

2.
<正>我国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研究硅肥,并在河南、山东、浙江等省对喜硅作物施用硅肥,发现作物增产幅度明显:水稻可达1O%~20%。同时可提高产品的质量,如水稻的千粒重、米质指标、耐贮性和运输性。硅肥还能起到抗病、抗虫、抗倒作用。但因为技  相似文献   

3.
第二次绿色革命的主导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第二次绿色革命的主导技术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文献信息中心刘继芬戴小枫路文如国际农业研究磋商小组及其18个研究中心,正在加紧研究和即将作为拳头产品的主要技术有超级水稻、超级木薯、超级玉米等,并将生物技术的研究应用、农田灌溉技术、精量施肥施药与环境保护等作...  相似文献   

4.
正在酝酿中的第二次绿色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年代的世界农业发展面临着严竣的形势。第一,80年代以来,世界粮食增长的速度明显下降,而人口却在迅速增长,1986年全世界人均谷物产量曾达380公斤,而丰收的1990年人均却降为360公斤;第二,农产品贸易仍不景气,乌拉圭回合的有关谈判又陷入僵局。一些进口粮食的发展中国家则担心在“贸易自由化”后,粮价提升,粮食安全将进一步受到威胁;第三,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农业资源开发过度,水土流失和沙化现象  相似文献   

5.
从第一次绿色革命至今,每年9000多万的人口增长抵消了粮食生产的成就,仍有8亿人缺少粮食,处于挨饿的状态。现在已经到了进行第二次绿色革命的时候了。这一次革命的重要标志就是转基因作物的推广应用。利用生物技术,人们可以更好的方式面对粮食和食品面临的挑战,还可以提供更多的包含在食品中的防病治病的成分。尽管  相似文献   

6.
全球人口继续增长,可耕种土地却越来越少,粮食问题成为重中之重。科学家建议人们开始第二次绿色革命,寻找喂饱这个世界的办法。  相似文献   

7.
第二次绿色革命的目标、任务与技术选择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文献信息中心戴小枫刘继芬路文如如何解决经济发展与资源短缺、人口增长、环境污染、食物安全的矛盾,是21世纪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据世界银行统计,到2025年世界人口将从目前的57亿增加到85亿,以现在...  相似文献   

8.
1976年12月7日《人民日报》报道:第三世界国家粮食丰收,约有60个国家做到粮食基本自给,初步改变靠吃进口粮的历史状况。读了使人非常高兴。这不单纯是一个粮食问题,更重要的是在政治上不再受人摆布了。他们的共同经验告诉人们:只有开展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经济剥削、掠夺和控制的斗争,发展中国家所拥有  相似文献   

9.
位于湖南省西北部的慈利县,从1977年以来,狠抓良种繁育体系,发挥良种增产优势,全县连年高产稳产,尤其是粮、棉、油增产幅度大。1981年粮食总产3.92亿斤,比1980年增产1亿斤,增长34%;皮棉总产17万担,比1980年增产3万担,增长23%;食油总产10万担,比1980  相似文献   

10.
马来西亚“绿色革命”成功的样板——穆达区在过去十年中曾得到世界银行和政府机构数百万美元的援助。数不胜数的专家对穆达区的农业进行研究。由于对水利的大量投资,推行双季作物和高产品种的稻子,穆达区的产量占市场上销售量的半数。从1965—1975年,穆达区稻农的收入增加了2.4倍。 可是穆达区并不是一切都一帆风顺,在大规模水利计划实行后仅仅五年,农场土地分配方面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分化。一方面大农场主增多,他们的土地面积也在扩大,另  相似文献   

11.
绿色革命步入第二个十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1967—1968开始大规模推广半矮秆小麦和水稻品种以来,关于这些高产品种及其有关技术的好处和坏处已经有过不少评论。由于它引起了经济上和技术上的巨大进展,有人热情地称之为“绿色革命”和“奇迹水稻”。由于它需要良好的水肥条件和大量投资,而且对生产者的利益分配不均,也有人考虑到社会经济方面而著文攻击。现在绿色革命的第二个十年才开始不久,在这个时候把绿色革命头十年两种主要粮食所取得的成就加以总结,并指出为巩固和扩大影响需要什么新的技术发展,看起来是正合时宜的。  相似文献   

12.
王志迁  汪维良 《新农村》2005,(11):28-28
江苏省响水县六套乡女青年李爱红在无锡打工,学得一手制作玻璃工艺品的绝活后,回乡办起了响水县顺达玻璃厂,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地,年创汇200多万美元,同时吸纳本地劳动力200多人,引领乡亲增收致富。昔日的打工妹,变成了今日的企业老板。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资》2012,(20):21
<正>山东省青州市小田庄农户田云凤家中的两亩大棚豆角原本已经结了一茬,收获了将近1万元,但是转眼就要结第二茬时,豆角的根部开始变红,叶片也慢慢蜷缩,眼看就要"拉秧"的豆角地里,田云凤抱着试试看的想法陆续冲施了两袋根来福肥料(含丰富有机质),发红的根部开始变白,叶子变得茂盛,新豆角也伴随着根系的再次发育而奇迹般地生长。田云凤看到这神  相似文献   

14.
本世纪六十年代是世界充满绝望的十年。世界面临着如何解决人口与食物的平衡问题,尤其在热带地区。国际组织和相关专业人员正忙于开展各种研讨会和会议,以提高接踵而来的食品危机感,并动员全球资源解决紧急状态下出现的问题。Paddock兄弟在1967年出版的论著《饥荒时代》中预言:“十年后,部分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将遭受饥荒,十五年后,饥荒将是灾难性的。  相似文献   

15.
由黄耀祥开创的"水稻矮秆多穗高产育种",实现了水稻大幅度增产,促成了我国水稻生产的第一次飞跃后,由袁隆平开创的"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和黄耀祥开创的"水稻丛生型半矮秆大穗超高产育种"——以大幅度提高经济系数为主要增产途径的第一次"绿色革命",更取得了比原高秆水稻增产一倍的超高产,促成了我国水稻生产的第二次飞跃。根据中国科学院相关单位对成都地区粳型水稻生长季光合潜力(指生物学产量,下同)的科学测定,并结合水稻亚种间杂交非F_1出现的五大超亲优势,开展了 "丛生型高粗秆超重穗粳型吨级稻育种"——以倍量式提高生物学产量为新的主要增产途径的第二次"绿色革命"探索。在创制出核心种质后,已加快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16.
一、引言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水稻育种发生了两次大的突破:第一次是50年代开始的"矮秆多穗育种"(即"矮化育种",下同);第二次是70年代开始的"半矮秆穗粒兼顾育种"(含杂种F1代优势利用--"杂交稻育种"和杂种非F1代优势重组的纯合利利用--"理想株型育种",下同).这两次水稻育种突破都首先发生在我国,都是以提高经济系数为主要增产途径,即第一次绿色革命.这两次突破使水稻育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也使我国及世界的水稻生产发生了两次大的飞跃,对于满足不断增长的人类对粮食的需要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由河北唐山市芦台农场长荣生物有机肥厂生产的“一枝花”有机肥料,是采用最新生物技术研制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和丰富的有机物质资源——鸡粪、猪粪,以新技术、新工艺加工生产的无毒、无公害、无污染新型肥料。 “一枝花”有机肥料的主要功效特性:1.肥效高,养分含量丰富,氮、磷、钾含量≥5%,含有机质≥35%,还含有作物生长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和相当数最的微生物。同时它肥效期长达50—70天,该产品为广谱型有机肥,适用于所有农作物。  相似文献   

18.
水稻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总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 作用。“绿色革命”以来,我国水稻单位面积产量有了巨大的提升。但是,水稻的倒伏问题长期以来制约着水 稻的高产和稳产以及优质化。水稻一旦发生较大面积倒伏将会导致产量的严重损失,同时导致稻米品质的严重 下降。目前,随着水稻单位面积产量的不断提高,水稻倒伏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威胁水稻正常生产的巨大 隐患之一。国内外研究者经过几十年的不断研究,在水稻抗倒伏的成因、机制、影响因素、评价方法以及抗倒 伏遗传育种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综述了“绿色革命”以来水稻抗倒伏研究的进展情况,同时结合多年 来进行水稻抗倒伏研究工作的经验,全面分析了水稻抗倒伏研究的由来,明确了水稻倒伏的本质,归纳了水稻 抗倒伏的主要相关影响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水稻抗倒伏性的相关对策。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展 望了新时期水稻抗倒伏育种、栽培及分子机制研究的主要方向,旨在为水稻抗倒伏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印度从1966年起开始推行的“绿色革命”,经过多年的努力,粮食生产开创了一个新局面。继之开展以推动水牛乳品生产的“白色革命”。 印度大部属亚热带气候,雨量充沛,全国平均降雨量1134毫米,但分布不均,全境年内可2—3熟。恒河河谷和喀拉拉邦等地区数10万平方公里的冲积上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冲积平原之一,土壤肥沃,水利资源丰富,自古以来是印度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也是印度农作物的主要产区。主  相似文献   

20.
第一次绿色革命与CGIAR系统的贡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第一次绿色革命与CGIAR系统的贡献中国农业科学院戴小枫程高祥刘继芬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广大发展中国家正处于战后恢复发展时期,人口的迅速增加使这些国家对农产品的需求不断扩大,工业的发展使商品粮的需求进一步增加,而农业基础相当薄弱,自然灾害频频发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