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大亚湾南部海域渔业资源水声学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大亚湾南部海域渔业资源的生物资源密度和总资源量进行水声学评估。[方法]2015年利用Simrad EY60声学系统进行了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4个航次的声学调查,并以传统拖网方式同步采集生物学资料,对大亚湾南部海域的生物资源密度和总资源量进行了评估。[结果]2015年4月春季调查航次的平均生物资源密度为7.38×103kg/n mile~2,总资源量为172.8 t,优势种为二长棘鲷(平均生物资源密度为2.37×103kg/n mile~2);2015年8月夏季调查航次的平均生物资源密度为8.58×103kg/n mile~2,总资源量为200.9 t,优势种为黄鳍马面鲀(平均生物资源密度为3.29×103kg/n mile~2);2015年10月秋季调查航次平均生物资源密度为6.52×103kg/n mile~2,总资源量为152.6 t,优势种为短吻鲾(平均生物资源密度为2.59×103kg/n mile~2);2015年12月冬季调查航次的平均生物资源密度为6.36×103kg/n mile~2,总资源量为148.9 t,优势种为皮氏叫姑鱼(平均生物资源密度为0.82×103kg/n mile~2)。[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大亚湾南部海域海业资源的养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2009年8月-2010年6月,对中街山列岛海域网箱养殖设施附着海藻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在网箱养殖设施附着海藻共34种,分别隶属于3门26属,其中红藻17属19种、褐藻4属6种、绿藻5属9种,均为亚热带和温带种类。网箱框架附着海藻的生物量及种类均多于绳索及网具附着海藻。该海域网箱养殖设施附着海藻生物量季节变化明显,冬季开始上升,春季达到鼎盛期,夏季逐渐消失,秋季又开始附着生长。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广东省南澎列岛附近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和生物多样性等特点。结果表明,该海域大型底栖生物调查采获的大型底栖生物标本共46科64种,以多毛类、软体动物和甲壳类动物出现的种类最多,三者占了总种类数的86%。大型底栖生物总平均生物量为102.08 g/m2,总平均栖息密度为201.67个/m2。各类群生物中,平均生物量以软体动物居首位,栖息密度以多毛类居首位。其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分布范围在2.58~3.41,平均为2.99,属较高水平;均匀度(J)为0.86~0.96,平均为0.93。  相似文献   

4.
根据2012年1月的海洋生态调查数据,从海水环境质量(包括海水营养结构与营养水平)、沉积环境质量、初级生产力和饵料生物水平4个指标评价了大亚湾石化排污区海域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并利用综合指数法对海域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海域水质因子DO、BOD5、CODMn、硫化物、PO3-4-P、DIN、Cu、Pb、Cd含量均符合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66.7%站位的石油类污染物、91.7%站位的pH和个别站位的Zn含量超过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水质综合污染指数均值为1.215,海水水质总体处于轻度污染状态,有机污染状况属于优良等级,尚未受明显有机污染;海水营养水平属于中高营养等级,沉积物各指标均符合第一类沉积物质量标准,沉积物质量综合污染指数均值为0.478,表明沉积环境质量良好;初级生产力属中等水平,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底栖生物生物量丰度很高。海洋生态环境综合质量指数为1.129,属轻度污染。结合生物体残毒(总TPHs)等历史调查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海域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属于轻度污染,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污染物。今后应加强对该海域生态环境的监测,尤其是对石油类污染物的优先控制。  相似文献   

5.
根据2010年4-9月对韭山列岛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海域的渔业资源状况调查及分析资料,对该保护区的渔业资源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春、夏季调查海域共采集水生生物93种,隶属于5门、8纲、24目、55科,其中鱼类种类最多共有34种;春季共采集水生生物71种,隶属于5门、8纲、23目、47科,其中鱼类种类最多共有29种;夏季共采集水生生物66种,隶属于5门、7纲、18目、39科,其中虾蟹类种类最多共有26种.拖网渔获水生动物的优势种:春季优势种为中华栉孔(缎)虎鱼、日本鼓虾、葛氏长臂虾、口虾蛄、龙头鱼和日本蟳;夏季优势种为龙头鱼、棘头梅童鱼、口虾蛄、中华管鞭虾和小黄鱼.扫海面积法估算调查海域的渔获水生生物的资源量,春季资源量最为丰富的为小黄鱼,资源量达到89.62 t(6 866.35×104 ind);夏季资源量最为丰富的是棘头梅童鱼,资源量高达1 996.59 t(19 510.32×104 ind).  相似文献   

6.
基于2005年3月-2006年11月对马鞍列岛海域进行的采样调查及后续实验,探讨了该海域浮游植物优势种类的粒径分布及其季节变化特点,分析了水温、营养盐、悬浮物等环境因子对浮游植物粒径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鞍列岛海域浮游植物粒径组成主要受琼氏圆筛藻(Coscinodiscus jonesianus (Grev.) Ostf)、窄隙角毛藻(Chaetoceros affinis Lamx)、拟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 pseudocurvisetus Mangin)、中华盒形藻(Bidduphia sinensis Greville)、佛氏海毛藻(Bidduphia sinensis Greville)以及夜光藻(Noctiluca scientillans)等优势种的季节变化趋势所影响,分布范围在8.7 μm~396.7 μm之间,其中小型浮游植物比例为65.2%,硅藻和甲藻的平均粒径分别为44.3 μm和141.5 μm,浮游植物平均粒径的最小和最大值分别出现在8-11月和3-5月;硅藻粒径组成与水温成显著线性负相关(R2=0.64、 P<0.01),与该海域限制性营养盐氮的浓度成显著正相关(R2=0.65、 P<0.01),硅藻体积与水温及氮营养盐的关系为当水温上升1℃,体积减小6.5%,而当氮营养盐上升1μg/L时,体积增大0.37%.甲藻粒径组成对悬浮物浓度的显著负线性相关大于硅藻,其粒径变化与悬浮物浓度的数值对应关系约为悬浮物浓度每升高1 mg/L甲藻粒径减小1.73%,硅藻粒径的降低幅度为甲藻的1/2.  相似文献   

7.
8.
根据2009年8月和10月夏、秋季节中街山养殖区调查数据,对该海域的营养盐水平及有机污染现状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中街山列岛养殖区无机氮夏季含量较高,16.7%的站位超四类水质标准,秋季明显下降,符合二类水质标准。活性磷酸盐含量夏、秋季无明显差异,而硅酸盐秋季较夏季明显升高。磷酸盐为该海域的限制因素,夏季尤为明显。该海域已呈富营养化状态,有机污染也已达到轻度污染水平,且夏季高于秋季。  相似文献   

9.
对内蒙古农牧学院地下水的水质进行了分析,得出了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的水质标准,水质是比较好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台州列岛的植被是我国海岛植物区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岛特有植物和滨海植物较多,缺乏起源古老的孑遗植物,广布性成分增多,次生性明显。该区共有维管束植物584种,隶属388属125科。该区属中国一日本森林亚区,在中国植物区系中属华东植物区系。该区系以泛热带成分为主体,北温带和东亚成分为辅,呈现从热带向温带过渡的趋势。与同纬度大陆沿海植物区系相比具有很大的相似性,表现出与大陆植物区系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春、秋季佛昙湾海域水质的调查,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富营养指数法及有机污染指数法,对其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春、秋季佛昙湾海域水质的监测项目中,除了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外,其余监测项目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均小于1,满足功能区划要求;无机氮完全超标,活性磷酸盐部分站位超标,是影响佛昙湾海域水质的主要污染因素.春季佛昙湾海域水质的富营养化指数为5.14,秋季为2.49,均大于1,处于富营养化状态.春季有机污染指数为5.95,秋季为3.69,均大于3,属于中度有机污染水平.通过对佛昙湾海域水质的评价,为该海区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林国旺  姜国强  黄道建  郭振仁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154-9157,9193
于2007年8月至2008年9月对大亚湾湾口进行了10个测次的垂直采样监测,系统性地调查了水体理化因子和生态要素,基于现场实测数据分析了大亚湾湾口理化因子和生态要素的垂向结构和季节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3.
大亚湾大鹏澳网箱养殖水域的浮游植物生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采用现场采样及观察、计数、分析等方法,对大亚湾大鹏澳网箱养殖区及附近海域浮游植物生态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养殖区与对照区种类组成基本一致,优势种发生一定变化,主要优势种为菱形海线藻、伏氏海毛藻、细弱海链藻、中肋骨条藻、尖刺菱形藻等。养殖区及附近水域浮游植物栖息密度范围为6.2 ̄2010×104·m-3,平均235.2×104·m-3,养殖区与对照区平均密度分别为141.8和328.6×104·m-3。比较显示,密度均值除冬季养殖区约低于后者2.4倍外,其他季节2个区域基本接近,差异不明显。多样性指数在0.97 ̄4.08范围内变化,养殖区和对照区四季均值分别为3.12和3.15,两者差异不明显。种类组成均匀度变化范围为0.19 ̄0.94,养殖区与对照区无明显差异。多样性阈值在0.23 ̄3.64范围变化,多样性处于Ⅱ ̄Ⅳ级,即多样性差 ̄多样性非常丰富水平,养殖区和对照区均值分别为2.22和2.20,平均处于Ⅲ级,即多样性较好水平。季节变化均以冬季最低,均值分别为0.79和0.83,夏季最高,均值分别为2.83和3.05。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莱州湾扇贝养殖区水体质量。[方法]于2015年4—11月对扇贝养殖区水体质量进行了8个航次的调查,并采用营养状态质量指数、内梅罗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等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各养殖区水温变化范围为19.6~26.6℃,平均水温23.39℃,适宜扇贝的养殖;pH变化范围为7.94~8.48,符合二类水质标准,可以满足渔业养殖需求;盐度变化范围为29.38‰~30.80‰,平均盐度在30.10‰左右,起伏变化小,适宜扇贝的生长;溶解氧含量变化范围为6.31~8.29 mg/L,平均值为7.28 mg/L,达到一类水质标准;化学需氧量达到二类水质标准,水质清洁;营养盐含量、营养状态水平偏高,适宜条件下可能发生赤潮;内梅罗污染指数较低,水质清洁。[结论]此次调查海域水体质量较高,符合二类或以上水质标准,适宜扇贝养殖,但仍应控制外源污染的输入,防范赤潮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110mAg被认为是大亚湾核电站放射性流出物中对环境影响最大的关键核素,而对^110mAg的有效监测和危害评价都赖于对其环境行为的了解。通过测定大亚湾水、沉积物和部分生物体的^110mAg含量,分析了^110mAg进入西大亚湾海域的大致过程、存在形式、水平分布和在各类生物体中的浓集系数。文章认为双壳类和腹足类软体动物是对^110mAg长期环境监测的合适指标生物,马尾藻类则可作为春季补充监测的对象。  相似文献   

16.
^110mAg被认为是大亚湾核电站放射性流出物中对环境影响最大的关键核素,而对^110mAg的有效监测和危害评价都赖于对其环境行为的了解。通过测定大亚湾水、沉积物和部分生物体的^110mAg含量,分析了^110mAg进入西大亚湾海域的大致过程、存在形式、水平分布和在各类生物体中的浓集系数。文章认为双壳类和腹足类软体动物是对^110mAg长期环境监测的合适指标生物,马尾藻类则可作为春季补充监测的对象。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苍南沿浦湾浅海渔业水域水质。[方法]以温州苍南县沿浦湾监测水质参数为指标,利用加拿大环境部长理事会水质指数法(CCMEWQI)综合评价2013—2016年浅海养殖区水质状况及对渔业养殖的潜在影响。[结果]虽然该区域水质判定为良并可满足渔业生产,但是从定量综合水质指数(WQI)值来看却是接近中等水平,并呈下发展的趋势,渔业水质环境非常脆弱;监测水质主要污染指标有无机氮、石油类、活性磷酸盐等;主要的污染物质会潜在造成生态富营养化,甚至暴发赤潮的风险。[结论]该研究可为水域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2011年5~7月,应用无线海水监测系统(IMLAB),对桑沟湾养殖海区邻近海域表层海水的光照、温度、叶绿素a、浊度、电导率等理化指标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在赤潮发生期(5月15日),部分指标(光照、叶绿素a、浊度)变化明显。因子分析确定3个主要因子,水温、叶绿素a、电导率关联性较大,为F1因子;光照、浊度与其他参数的关联性较小,可以单独作为一个评价因子,分别为F2、F3因子。3个因子在不同监测时期有不同的得分。在以后的水质分析与评价中,应在保持原有重要参数的基础上,增加其他参数,使得水质评估结果更加全面、精确,从而更好地指导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