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目的】从细胞学角度研究细胞自噬过程中膜结构细胞器的变化及其与自噬体发生的关系。【方法】以基因互作引起细胞调亡现象发生的水稻爪粳杂种F1和天然化合物印楝素、喜树碱、苦参碱诱导凋亡的昆虫细胞Sf9为材料,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技术观察细胞自噬凋亡期间自噬体的特征。【结果】水稻杂种F1花粉母细胞在不同发育时期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部分细胞内线粒体形态发生显著变化,形成长哑铃型或线管状,最后两端弯曲形成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绒毡层细胞均出现内质网膨大,且逐渐包裹周围其它细胞器,如线粒体,形成双层膜结构的自噬体,最终引发细胞的自噬性凋亡。喜树碱和苦参碱诱发凋亡的细胞胞内线粒体形态发生拉长、弯曲,最后闭合形成包裹其它细胞器的双层膜结构自噬体;印楝素和喜树碱诱发凋亡的细胞胞内核通过分页和出芽的方式形成双层膜结构自噬体。【结论】动植物细胞自噬凋亡过程中,内质网、线粒体和细胞核3种膜结构细胞器均是自噬体膜结构的直接来源,然而3种膜结构细胞器参与自噬体形成的程度和方式因物种、细胞种类以及自噬诱发因素的变化而不同。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探明猪圆环病毒3型的致病机制。【方法】用PCR技术扩增PCV3的ORF1-ORF7基因片段并克隆到pEGFP-C1载体,构建7个真核表达质粒后分别转染PK-15细胞,在转染后不同时间观察细胞中荧光表达情况,并检测Caspase-3活性变化。【结果】7个真核表达质粒转染PK-15细胞后均可观察到荧光,表明PCV3的ORF1-ORF7基因均可在PK-15细胞中获得表达,但在表达丰度方面存在差异。与单独的PK-15细胞和pEGFP-C1载体转染的PK-15细胞相比,7个真核表达质粒转染PK-15细胞后都未出现Caspase-3活性的显著(P0.05)变化,表明均未引起PK-15细胞发生凋亡。【结论】PCV3的ORF1-ORF7基因均无诱导PK-15细胞发生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对PC12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以不同质量浓度(0(CK),125,250,500,1 000和2 000ng/mL)的DON处理PC12细胞24h后,采用倒置显微镜、透射电镜、免疫荧光、荧光定量PCR、Western-blot等技术,研究DON对PC12细胞形态和超微结构、LC3聚点率及自噬相关基因classⅢPI3 K、Beclin-1、P62 mRNA和蛋白LC3Ⅱ、P62、classⅢPI3K表达的影响。【结果】不同质量浓度的DON均可诱导PC12细胞自噬,各试验组细胞自噬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K),并随着DON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先增加后下降,在DON质量浓度为1 000ng/mL时达到峰值。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classⅢPI3 K mRNA和Beclin-1mRNA表达水平均极显著增高(P0.01),P62mRNA表达水平随着DON质量浓度的增加总体呈下降趋势,差异达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水平。Western-blot结果显示,LC3Ⅱ蛋白表达量在DON质量浓度为1 000ng/mL时最高,与对照组相比,250~2 000ng/mL DON处理组的LC3Ⅱ蛋白表达量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增加;500~2 000ng/mL DON处理组classⅢPI3K蛋白表达量较对照组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增加,其中以1 000ng/mL DON处理组表达量最高;与对照组相比,不同质量浓度DON处理组P62蛋白表达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其中以1 000ng/mL DON处理组最低。【结论】DON能够诱导PC12细胞发生自噬,自噬相关基因classⅢPI3 K、Beclin-1、P62及蛋白LC3Ⅱ、P62、classⅢPI3K等参与了DON诱导PC12细胞自噬的调控。  相似文献   

4.
韩冰  杨琴  崔清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4,(25):8488-8491
自噬是真核细胞中高度保守的一种亚细胞降解途径。该途径中,一些损坏、标记的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等)或细胞器被自噬体包裹后送入溶酶体(动物)或液泡(酵母和植物)中降解并重新利用。长期以来,人们认为自噬在降解大量的细胞质成分时是一种非选择性的过程。然而,最近几年的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酵母还是高等的真核生物细胞中均存在许多类型的选择性自噬。该研究主要综述了近几年选择性自噬过程与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是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人也可以感染。临诊特征是在口腔黏膜、蹄部和乳房皮肤发生水疱和溃烂。本病有强烈的传染性,传染速度很快,流行面大,是目前对养牛业危害最大的传染病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几种(海藻糖、蔗糖、山梨醇、聚乙烯吡咯烷酮、硫脲、明胶、L-精氨酸、抗坏血酸)保护剂,为口蹄疫抗原保护剂配方的形成提供参考。[方法]用三因素、三水平、双重复正交试验方法筛选出了对口蹄疫病毒(FMDV)抗原保护效果最好的I(4#)保护剂配方,以加保护剂A(已申请专利)的病毒为对照,比较其在不同条件下的TCID50和146s抗原的含量。[结果]通过方差分析4#保护剂保存病毒测得TCID50极显著的高于1、3、5、6、7、8号,显著高于2、9。将4#保护剂加入被保存的病毒抗原中,分别于4℃下保存90、120、150 d,其logTCID50分别为5.3、5.0和4.5,而加保护剂A(已申请专利)的对照病毒则为5.0、4.5和4.3;在37℃下保存40、50和60 h,其logT-CID50分别为4.5、2.5和1.0;而加保护剂A的对照病毒则为3.5、1.5和0.5,为了进一步验证保护剂对FMDV抗原的保护性能,进行了FMDV146s抗原含量的测定。分别于4℃下保存150 d,37℃下保存40 h,测得结果分别为0.796、0.462μg/ml,而加保护剂A的对照病毒则为0.602、0.307μg/ml。[结论]该复合配方保护剂I(4#)对FMDV有效抗原的保护作用优于保护剂A,尤其是病毒保护剂对提高FMDV的冷冻保存时间和耐热效能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7.
为了维持细胞内部物质与能量的动态平衡,真菌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些复杂的机制来调控胞内物质的代谢和循环,其中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自噬.自噬在真核生物体内是高度保守的,其通过形成具有双层膜结构的自噬体囊泡,将细胞内受损的细胞器或蛋白质包裹起来,随后运输到液泡中进行降解.在过去20多年里,人们对真菌细胞自噬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猪伪狂犬病毒(PRV)感染猪肾传代细胞系(PK-15)后对细胞自噬的影响,以及细胞自噬在PRV感染复制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Western blot、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激光共聚焦、siRNA转染等方法研究了PK-15细胞感染PRV后的细胞自噬。利用自噬诱导剂雷帕霉素和自噬抑制剂3-MA分析自噬对病毒复制的影响,再通过沉默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进一步观察自噬对PRV复制的影响。[结果]PRV感染PK-15细胞后,LC3-Ⅰ显著转化为LC3-Ⅱ,PK-15细胞内自噬小体的数量明显增加。PRV感染增加了LC3阳性斑点的细胞数。同时,变异毒株PRV ZJ01与传统毒株PRV LA诱导的自噬存在差异。自噬的药理学变化试验和siRNA转染结果还显示自噬能够促进PRV的复制。[结论]PRV感染PK-15细胞可以诱导自噬并有利于病毒的复制。  相似文献   

9.
细胞自噬(Autophagy)是细胞将受损的细胞器、废弃细胞质和变性或衰老的蛋白质转运至溶酶体(Lysosome),并进行酶解的一个生物学过程。在真核生物中,细胞自噬是一个高度保守的过程,而自噬是细胞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维持了细胞内稳态。自噬在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心血管疾病、肝脏疾病、神经性疾病、癌症与肿瘤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多种疾病过程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该文综述了细胞自噬与多种疾病的研究进展,提示了细胞自噬在免疫相关性疾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从而阐明细胞自噬可能作为疾病治疗的新靶点和突破口,为治疗免疫相关性疾病做铺垫。  相似文献   

10.
靶向降解技术是一类利用真核细胞内天然存在的降解机制对胞内有害物质进行特异降解、以维持和改善细胞稳态的重要技术。该技术主要通过泛素?蛋白酶体系统 (Ubiquitin-proteasome system,UPS) 和自噬?溶酶体途径 (Autophagy-lysosome pathway),特异性清除细胞内错误折叠或聚集的蛋白质、大分子复合物、受损或老化的细胞器及一些非蛋白类物质。其中基于细胞自噬的靶向降解技术具有专一性强、底物种类广泛等诸多特征,使其成为一备受期待的技术,有望应用于神经退行性疾病、代谢性疾病等多种疾病的治疗。目前这一技术的应用潜能还远未被完全开发,特别是在植物研究领域。本综述首先详细介绍了各类基于自噬?溶酶体途径的靶向降解技术的作用机制、特点以及优势;并且结合华南农业大学李发强教授课题组的研究工作,着重介绍了设计和改造植物选择性自噬衔接蛋白方面的研究和设想,以期达到将对植物生长发育不利的因子经由细胞自噬转运并区室化隔离于液泡的目的,进而开发能够抵御病毒侵染或抵抗有害物质的农作物新品种;最后展望了靶向自噬的降解技术在植物科学研究和农业生产中的潜在应用前景和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对口蹄疫病毒全基因组序列特征的分析有助于了解口蹄疫病毒复制、翻译等生命活动的相关机制.利用DNAStar和DNAMAN软件,对249株口蹄疫病毒全基因组序列进行了比对分析.结果表明,口蹄疫病毒ORF的长度为5 982~7 020 bp,平均长度为6 975 bp,编码1 994~2 340个氨基酸.各基因的核酸序列同源...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离子交换层析方法分离与纯化口蹄疫病毒抗原。[方法]利用阴离子交换树脂制备高纯度的FMDV抗原,通过对样品及缓冲液pH、流速、缓冲液的盐浓度、样品上样体积等条件的摸索,确定最佳的FMDV抗原洗脱条件。[结果]当缓冲液pH为8.0、流速1.2 m L/min、盐浓度450 mmol/L、上样体积1.5 m L时,FMDV抗原的纯化效果最佳。[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离子交换层析在FMDV抗原的分离与纯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猪ESD蛋白的抗病毒功能,通过构建猪ESD真核表达质粒,研究其是否能够抑制口蹄疫病毒在PK-15细胞中的复制。[方法]从PK-15细胞中提取总RNA,反转录为c DNA,PCR扩增出猪的ESD基因,构建到pc DNATM3.1/Myc-His A真核表达载体上。通过Western blotting和实时定量PCR检测ESD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抗病毒功能。[结果]获得了猪ESD真核表达载体,转染后能够正常表达。FMDV感染PK-15细胞后,ESD转录水平显著上调;过表达ESD蛋白显著抑制FMDV的复制;下调表达ESD蛋白显著促进FMDV的复制。[结论]猪ESD蛋白能够抑制FMDV在PK-15细胞中的复制。  相似文献   

14.
口蹄疫植物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疫苗是利用植物表达重组抗原蛋白来生产疫苗。在植物中表达的抗原能够保持其自身的免疫原性。论文简要阐述了近10年来用植物表达系统生产口蹄疫疫苗的研究进展、优缺点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以原核表达经纯化复性制备的A型口蹄疫病毒(FMDV)VP1蛋白代替传统病毒抗原包被,建立快速、安全、有效的A型FMDV抗体ELISA检测方法。对前期制备的A型VP1蛋白进行Western-Blot检测,结果表明,VP1蛋白能够特异性识别A型FMDV阳性牛血清,可作为检测抗原建立检测A型FMDV抗体的方法。以最佳质量浓度1mg/L VP1蛋白为检测抗原,方阵滴定法确定最佳检测血清稀释度为1∶50[V(血清)∶V(封闭液)],最佳的酶标二抗稀释度为1∶2 000[V(酶标二抗)∶V(封闭液)],建立A型FMDV抗体ELISA检测方法。该方法的敏感性为94.32%,特异性为99.09%,批内与批间重复试验变异系数均小于8%。采用该方法检测201份临床血清,与液相阻断ELISA试剂盒的符合率达92.54%。研制的VP1-ELISA试剂盒特异、敏感、稳定、操作简便,可用来监控A型口蹄疫抗体水平。  相似文献   

16.
嵌合型口蹄疫病毒样颗粒组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研究和制备多联或多价口蹄疫病毒样颗粒疫苗奠定基础.[方法]将FLAG序列通过融合PCR技术插入口蹄疫结构蛋白VP1GH-loop可变区,并通过大肠杆菌原核表达技术表达口蹄疫病毒衣壳蛋白VP0、VP3和嵌合型VP1,在体外组装出嵌合FLAG外源多肽的口蹄疫病毒样颗粒.[结果]大肠杆菌表达的口蹄疫衣壳蛋白主要以可溶性存在,在缓冲体系中融合标签被切除衣壳蛋白VP0、VP3和FLAGVP1组装成病毒样颗粒,其大小约25 nm左右.FLAG序列成功插入GH-loop可变区第150-151氨基酸位点之间,外源多肽的插入没有影响衣壳蛋白VP1的空间结构.[结论]口蹄疫loop可变区引入外源抗原是可行的,但外源多肽的大小及理化性质会影响病毒样颗粒的组装效率.  相似文献   

17.
利用大肠杆菌p ET-30a表达系统表达口蹄疫病毒(FMD)O型野毒株完整的VP1蛋白,并以Western blot试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VP1蛋白以可溶性表达,大小约为25 ku,可与标准O型口蹄疫病毒阳性血清特异结合。由此说明,口蹄疫病毒VP1原核表达蛋白有良好的反应原性,为构建口蹄疫病毒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s,VLPs)和快速特异诊断试剂研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口蹄疫病的病原,分析了其致病特点和临床表现,最后详细研究了其预防和控制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口蹄疫的流行与防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口蹄疫(FMD)是一种危害严重的偶蹄动物传染病,本文从流行病学、临床病理变化以及消毒技术、治疗措施和疫病控制等方面对口蹄疫的流行与防制的研究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20.
吴在玉  张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3,(14):6292-6293
[目的]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从根本上控制仔猪O型口蹄疫的发生。[方法]采用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对涪陵某规模化养殖场母猪和仔猪进行了母源抗体和免疫抗体检测。[结果]仔猪在10日龄左右抗体效价最高,平均效价为2.62。随着日龄的增长,仔猪母源抗体水平迅速下降至不完全保护水平。不同日龄首免仔猪口蹄疫疫苗免疫抗体检测结果表明母源抗体效价对试验猪的免疫应答有较大的影响。[结论]30~45日龄是仔猪接种FMD疫苗的最佳时间,这与母源抗体的消长规律相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