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农用地整治分区是土地整治规划的重要内容,合理的分区是农用地整治项目配置、工程模式选择的基础。在新时期,土地整治成为破解农业现代化发展制约因素的重要手段,而现有的农用地整治分区研究较少考虑现代农业发展对土地整治提出的新要求。基于此,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土地利用条件、现代农业发展水平4个方面选取19个影响重庆市农用地整治分区的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将重庆市除渝中区、江北区、大渡口区3个基本城市化区域外的35个区(县)划分为6个整治分区。在综合分析各区域土地整治基础条件、特色农业产业、现代农业发展制约因素和发展方向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农用地整治战略及工程配置,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区域差异和地方特色,以期为重庆市土地整治规划、农用地整治项目配置提供理论依据和战略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了能更好地指导景观生态型土地整治分区、推进我国土地整治的景观生态型建设,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确定权重,结合GIS空间分析法和灰色星座聚类法将研究区进行景观生态型土地整治分区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的77个分区单元可以划分为自然景观生态型土地整治分区、半自然景观生态型土地整治分区和人文景观生态型土地整治分区3种类别,并根据各分区的自然属性、土地集约利用属性和社会经济属性特征,因地制宜,确定不同的土地整治发展方向。说明湖北省景观生态型土地整治分区研究能够为区域景观生态型土地整治规划的实施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市域土地整治功能分区是市级土地整治规划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对此问题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对市域土地整治功能分区的理论与方法还没有形成统一认识。以上饶市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分区指标体系和权重,采用了系统聚类和星座图两种数学方法进行初步分区,根据分区结果差异,进行逐步细化,结合专业知识,将上饶市土地整治功能分区最终分为信江河谷平原综合整治区,东南部山地城乡统筹主导区,中东部丘陵农用地整理主导区,东北部山区城乡统筹主导区,西南部滨湖土地生态保育主导区,西北部低山综合整治区等6个土地整治主导区,分析了功能区特点,确定了土地整治重点与方向。该分区结果符合上饶市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实际,为土地整治规划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同时提出的分区思路与方法可以有效的解决分区过程中的一些难点问题,对进一步完善土地整治功能分区的理论与方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土地整治是人类在土地利用实践活动中不断建设土地和重新配置土地,对土地利用进行外部干预,以实现土地优化利用目标的过程,也是一项推动农村发展的有效工具。本文在充分考虑宣城市经济社会条件、土地利用现状的基础上,立足于宣城市土地整治的发展条件,确定了宣城市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推进城乡建设用地整治、开发土地复垦力度、利用土地后备资源的土地整治战略目标。根据宣城市各县(市)区土地整治潜力、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差异,将全市划分为中心城建设用地整理功能拓展区、北部平原农用地整理区、中部丘陵综合整治区、南部中低山水源涵养生态修复区4个土地整治分区,并提出各分区土地整治方向与整治重点。  相似文献   

5.
为因地制宜进行土地整治,实现土地空间布局优化,本研究以山西省左云县南辛窑村为例,从全域土地整治视角,运用MCR模型和GIS软件结合的方法分析村域土地资源利用功能适宜性,依此划定土地整治分区,结合村庄规划定位提出相应的土地整治发展策略。结果表明:MCR差值≤0表示生态适宜性较强,差值>0表示建设适宜性强,按照MCR差值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确定土地利用适宜性方向;在国土空间规划“三线”约束下,将研究区划分为小杂粮生产示范区、林草生态保护区、工业生产开发区、宜居核心整治区4类整治区,面积分别为232.02、529.14、5.85、5.88 hm2。整治分区后的土地资源分布格局呈现圈层夹散点的布局结构,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生态适宜性由中心向四周逐渐增强,与当地生态环境本底相吻合。研究表明,应用MCR模型实施土地整治分区,符合集聚提升型村庄发展要求,实现了耕地集中连片、居住用地集约高效、生态环境充分保护、产业发展有保障的目标,为村庄规划的科学编制和分区土地整治策略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发展现代农业,是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的根本途径和战略任务;实施土地整治,既是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规模经营的基本途径,也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2015年10月至2016年2月,建水县国土资源局在实施红河州投资的重点项目——建水县官厅镇磨玉等4个村土地整治(补充耕地)项目过程中,顺应农村土地发展需要,科学实践,大胆尝试,把磨玉等4个村委会作为试点,成功地实施了土地整治、零地并整地113.33 hm~2,使以往零散、浪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土地整治分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云南省土地整治分区的原则和方法,根据地形地貌、气候、土壤、水文等自然条件差异和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农业区划、耕作制度特点、整治工程措施特性,运用GIS空间分析和数理分析方法,建立了由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土地利用、土地整治、土地质量等5个指标所组成的土地整治分区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把云南省划分为5个一级土地整治类型区:滇中中山湖盆高原整治区、滇西南中低山宽谷盆地整治区、滇东南喀斯特中低山整治区、滇西北高山高原整治区和滇东北中山山原整治区。  相似文献   

8.
针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注重质量、布局、配套基础设施等方面的要求,本研究选择湖北省赤壁市作为研究区域,从自然质量、空间布局、建设条件和经济社会条件4个方面选取了14个指标构建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确定权重,采用组合方法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进行分区研究。通过评价结果,将赤壁市基本农田划分为优先整治区域、次优整治区域、全面整治区域。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分区可为赤壁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和土地整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重要批示精神,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自然资源部组织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1]随着土地整治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转型与推进,编制具有全覆盖、全要素、全类型整治特点的土地综合整治规划成为迫切需要。科学评价区域土地综合整治潜力、划分潜力分区是编制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的前提和基础,[2]本文以田东县为例,在对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现状与成效进行总结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适宜性评价,划分农业综合整治潜力、建设用地综合整治潜力、生态修复潜力等级;以行政村作为基本评价单位,利用GIS空间叠加技术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最终得到国土综合整治潜力评价结果,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总体格局划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土地整治工程建设规范是科学有序开展农用地整治工程的政策支撑和技术保障。在搜集整理我国土地整治相关政策文件、发展战略和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按照城乡发展的不同时期对土地的不同需求,将土地整治工程建设目标划分为4个阶段,并对1986年以来农用地整治相关的政策文件和建设规范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当前我国农用地整治工程建设规范更新缓慢,滞后于土地整治转型发展,对于农用地整治工程的具体实施缺乏导向性和针对性。为适应乡村振兴发展的需求,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将农业产业特色和科技农业融入土地整治工程建设规范之中;激发乡村人口内生动力,在建设规范编制和项目实施过程中,加强公众参与力度;打造优质绿色生态良田,编制生态型土地整治工程建设规范;近郊及农耕文化底蕴深厚地区,以景观和文化为导向,优化土地整治工程建设规范。  相似文献   

11.
土地整治已日渐成为我国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解决土地利用问题的重要举措, 但目前大多数土地整治项目可能跨越农村地区,甚至镇和县,这将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多个村集体和农民等。因此,各部门之间必须有统一的领导和运行机制,但现行土地管制制度条件下不能完全保证达到较好的效果。本文阐述了湛江地区土地整治的机制,分析了湛江地区土地整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在项目实操过程的操作模式及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12.
和圆媛  黄义忠  胡松  谢小棠  袁泉 《安徽农业科学》2014,(35):12690-12691,12712
土地是广义上的旅游资源,该研究分析了现有的旅游用地分类体系,认为由于当前缺乏能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的旅游用地分类体系,导致了旅游产业规划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旅游用地管理都面临挑战,旅游用地与其他用地混淆导致旅游用地建设指标混乱,旅游用地取地不合理等问题尤其严峻.鉴于此,基于土地利用规划的视角初步提出新的旅游用地分类体系,将旅游用地分为4个大类5个小类,以期对以后的旅游用地规划和管理工作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征收农村土地成为新增建设用地、扩大城市规模的主要途径。作为土地征收中的核心问题,土地征收中的补偿问题也随之成为社会热点,完善我国土地征收补偿制度,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新型土地征收补偿制度,已成为我国法制建设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在分析我国土地征用补偿现状及我国现行的征地方法制度及缺陷的基础上探讨我国农村征地补偿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4.
王欢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1):149-153
介绍了土地整理分区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从土地整理分区的不同空间尺度和研究对象两个角度,分别对国家尺度、区域尺度和景观尺度的土地整理分区研究以及农用地、农村居民点和城市土地整理分区研究进行了总结,并探讨了当前土地整理分区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土地整理研究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土地整理是当前我国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措施。以土地整理的产生和发展开篇,阐述了国内外土地整理概念和内涵,并重点综述了土地整理的程序,土地整理的规划与设计,土地整理的效益,土地整理的产权分析以及土地整理的资金等5个方面的研究发展,为进一步深入土地整理研究,规范化、科学化土地整理活动提供有益帮助。  相似文献   

16.
天津市土地整治新增耕地规模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从土地整治对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重要性的研究视角出发,科学评价天津市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将天津市土地整治项目的新增耕地规模和新增耕地率作为主要考核指标,对全市所辖各区县和乡镇等进行不同尺度土地整治项目新增耕地面积的区域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天津市土地整治以土地开发项目为主,土地开发的新增耕地率均呈现较高水平,而且从区县和乡镇的尺度看差异度不大;土地整理和土地复垦的项目相对较少,且补充耕地规模也不大,区域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我国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整个土地管理工作的"龙头",是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体系的核心部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涉及到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城市建设等重要领域。目前,第三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已经开展,学术界对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理论方法、现行规划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并在修编方法、实施管理、规划系统等方面,对新一轮县级土地利用修编工作提出了新构想。选取2002-2009年的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梳理与评析,并对我国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农民土地权益保护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魏凤秀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677-19680
土地是农民生存的基础,农民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都处于弱势状况,盘剥和占有他们的利益促成了经济的高速发展,但也带来了贫富不均、纠纷不断的不和谐音符。阐述了新的形势下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的必要性:一是落实农村相关政策的需要;二是改善农村经济状况与缩小城乡差别的需要;三是减少土地纠纷,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剖析了农民土地权益受损的表现及其原因:一是农民在土地保有环节的权益受损,包括生态补偿制度的缺失和承包经营权的缺失2个方面;二是农民在土地流转环节的权益受损,包括征地制度的缺失、承包经营权流转不规范与宅基地流转受限3个方面;三是土地发展权缺位影响农民对土地增值的共享。提出了保护农民权益的对策:一是明晰土地产权;二是规范和完善征用土地制度;三是适度放宽农村土地流转政策;四是设立生态补偿和土地发展权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19.
地票制度是重庆市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一项创新,可增强保护耕地的力度。本文简述了重庆实行地票制度的现状,论述了开放地票交易二级市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认为:在明确市场功能定位、完善市场调节和监管机制的基础上,可逐步开放地票交易二级市场。  相似文献   

20.
黄淮海平原土地系统结构变化的模拟与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发展土地系统结构变化模型(DLS模型),以黄淮海平原为典型区,探索1988~2000年土地系统结构变化规律、驱动机理,模拟黄淮海平原不同情景下土地系统结构变化的可能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