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研究不同播种期处理对4个杂交晚粳稻品种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期与品种的齐穂期呈正相关、与全生育期呈负相关,其中对甬优12、浙优18的影响最大;与品种株高呈负相关,其中对甬优12、浙优18、春优84的影响较明显;与每穂总粒、结实率呈负相关,其中对浙优18、甬优12、甬优538的穂粒及甬优12、浙优18的结实率影响显著;与甬优12、浙优18、春优84的产量呈显著负相关,迟播减产明显;与品种总叶龄、穂数、千粒重的相关性不显著。甬优538表现高产稳产、播种期弹性较大,浙优18、甬优12稳产性欠佳,适宜5月底前早播,春优84稳产性中等,适宜6月上旬前播种。  相似文献   

2.
采用不同播期与播量,研究对直播单季晚粳稻产量及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期与最高苗、成穂率、千粒重、产量呈二次曲线关系,与有效穂呈正相关,与主茎总叶数、节间数、每穂总粒、结实率呈负相关;播种量与有效穂、千粒重、产量呈二次曲线关系,与最高苗、结实率呈正相关,与成穂率、节间数、每穂总粒呈负相关;适宜播种期为5月27日至6月14日,适宜播种量为29.5~38.5 kg·hm-2。  相似文献   

3.
张晓伟  孔燕  范文俊  李瑾 《安徽农业科学》2014,(30):10497-10498
[目的]研究杂交晚粳稻嘉优5号在浙北的最适播期。[方法]以常规晚粳主栽品种为对照,采用分期播种处理,研究其对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嘉优5号播期与齐穗期呈显著正相关,与全生育期呈显著负相关,每迟播1 d,分别延迟、缩短0.36、0.56 d;与株高呈显著负相关,与总叶龄数无相关,每迟播1 d,株高下降0.41 cm;与穗数呈弱正相关,每迟播1 d,增加1.3万穗/hm2;与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均呈弱负相关,每迟播1 d,分别减少0.123粒、0.09个百分点、0.04 g;与产量呈二次回归曲线,产量达最高的播期为5月31日,过早或过迟播种减产显著。[结论]嘉优5号丰产性好,播期弹性略小,单产≥10 800 kg/hm2的适宜播期范围为5月25日~6月6日。  相似文献   

4.
研究6个播种期和7个栽插密度对单季稻甬优15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甬优15随着播期的延迟,全生育期逐渐缩短,株高、穗长逐渐降低,有效穗、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最终造成产量随播种期延迟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以播种期为5月10-25日的产量最高;随着栽插密度的增加,甬优15有效穗不断增加,株高、穗长、千粒重不断降低,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均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最终造成产量随栽插密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栽插密度以14.31万~16.67万丛·hm-2为宜。  相似文献   

5.
对春优84 22块田的产量与穂粒重构成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其因子变异效应为有效穂>每穂总粒数>千粒重>结实率;有效穂、每穂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与产量均呈一定正相关,穂数与每穂总粒数、千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结实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对产量的贡献有效穂>每穂总粒数>千粒重>结实率,有效穂通过每穂总粒数、千粒重有减产作用,每穂总粒数通过穂数是负效应、通过粒重为正效应;有效穂、结实率与产量呈二次回归,每穂总粒数、千粒重与产量呈正向直线回归。栽培上应重点协调好穂数与粒数间矛盾,高产栽培决策是稳定穂数主攻大穂提高结实率争粒重。  相似文献   

6.
以籼粳杂交稻品种'嘉优中科3号’‘春优927'和'甬优538'为材料,研究不同播期对籼粳杂交稻生育期、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以获得最佳播种时间,为实现高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播期对不同籼粳杂交稻品种的生育期、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各不相同。'春优927'与'甬优538'生育期较长,播种越早生育期越长,播期对生育期的影响较大;'嘉优中科3号'生育期较短,播期对生育期影响不大。播期对'春优927’的产量及其主要构成因子的影响较小,不同播期处理间的变异系数最小;而播期对'嘉优中科3号'的产量及其主要构成因子的影响较大。产量与每穗实粒数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结实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每穗实粒数与穗长和结实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而千粒重与有效穗数和每穗实粒数之间呈显著负相关。种植籼粳杂交稻品种,建议通过选择适宜播期,适当控制穗数,增加穗长和每穗粒数,提高结实率,达到解决茬口矛盾和高产高效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采用不同播种量处理,研究晚粳嘉58、秀水134单晚直播对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量与2个品种的田间最高苗、有效穂、产量呈二次曲线效应;与成穂率、植株高、每穂总粒数呈负相关;与结实率分别呈负、正相关;与千粒重分别呈正、负相关。每提高1.0kg/667m2播种量,分别为成穂率减2.0、2.2个百分点,株高降2.42、1.83cm,穂总粒减3.88、12.02粒,结实率减0.37、高1.53个百分点,千粒重提高0.27、减0.09g。2个品种的极限播种量为3.0kg/667m2左右,最适播种量嘉58为1.67kg/667m2,秀水134为2.25kg/667m2。  相似文献   

8.
研究不同播种期处理对晚粳稻中熟和特早熟品种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期显著影响齐穗、成熟与全生育期,其中对齐穗与成熟期的影响中熟晚粳比特早熟晚粳小;延迟播种期使株高变矮,节间、总叶数减少,对中熟晚粳的影响大于特早熟晚粳;对每穗总粒数的影响特早熟晚粳大于中熟晚粳,而对结实率、千粒重的影响则相反;播种期与该两类品种产量的关系呈二次曲线,两曲线相交点为6月26日,中熟、特早熟晚粳品种的适宜播期为该日前与后,最迟临界播种期分别为6月30日、7月23日.  相似文献   

9.
比较6个不同播栽期对连作晚稻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延迟播栽期时,甬优538播种到齐穗的时间延长,总生育期延长,但是大田时间即移栽到成熟的时间会明显减少。随着播栽期的延迟,产量逐渐下降,这主要是由于每穗总粒数和结实率均下降引起的。  相似文献   

10.
不同播期对旱作谷子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旱作条件下不同播期对谷子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方法通过对谷子生育时期、叶面积、株高和叶、茎、穗干重以及产量指标的测定,确定谷子的最佳播期。结果随着播期的延迟谷子生育期变短;叶、茎随着播期的延迟生长速率变慢、衰退速率变慢;播种期过早谷子前期生长速率较快、播种晚的谷子后期生长较快;穗干重随着播期的延迟积累变快,千粒重随着播期的延迟呈下降趋势;穗粒数、籽粒产量和产草量均以5月23为播期最高。结论张家口地区谷子最佳播期为5月23日。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冬小麦撒播种植播期与播量对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不同播期、播量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均有显著差异,播量对穗数的影响较大;播期对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的影响较大;播期与播量互作的影响不显著;冬小麦长6359撒播的产量在6 723~7 261 kg/hm~2,适宜播种期为9月28日—10月3日,播量为300.0~450.0 kg/hm~2。在品种、播量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分析中,品种间的差异显著;不同品种同期播种,中穗型品种产量为最高。[结论]在一定的播期、播量范围内,选择适宜的品种类型进行撒播,早播可适当降低播量,提高成穗率,增加产量;晚播适当增加播量,提高主茎成穗数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12.
超迟播稻茬小麦播种量·施氮量和氮肥运筹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超迟播稻茬小麦适宜的播种量、施氮量、氮肥运筹方式。[方法]研究不同处理的基本苗及产量构成,比较了不同氮肥运筹方式下的成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产量。[结果]不同的播种量、施氮量、氮肥运筹方式对成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产量有极显著影响。播种量每增加15 kg/hm~2,成穗数增加10.65万穗/hm~2、千粒重减少0.22 g、产量增加150.45 kg/hm~2;施氮量每增加15 kg/hm~2N,实粒数增加1.07个、产量增加450.75 kg/hm~2。氮肥运筹方式的影响随播种量、施氮量的变化而变化。产量最高的氮肥运筹方式是播种量480 kg/hm~2时"轻施返青肥,重施基肥和拔节肥"方式、施氮量240 kg/hm~2N时"氮肥后移、返青肥和孕穗肥等量"方式。[结论]该研究为超迟播稻茬小麦的推广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王未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4,(21):6965-6967
[目的]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是水稻栽培技术的又一次突破,探索甬优538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方法]选择3户农户以12 750kg/hm2进行攻关,根据叶龄进程,对产量及群体结构、播种期与移栽期进行设计,对氮肥用量、灌溉等关键技术进行精确定量化设计,并严格实施。[结果]甬优538是宁波市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和宁波市种子有限公司育成的矮秆大穗型籼粳交晚稻新品系,具有超高产的潜力。3块单季稻超高产攻关获得成功,实际产量分别为14 806.80、12 772.95、13 135.35 kg/hm2。[结论]该研究可为甬优538精确定量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杂交水稻甬优9号高效栽培的有效技术途径,进一步发挥甬优9号的增产增效潜力。[方法]测定甬优9号44组产量性状数据,利用相关、回归和通径分析方法分析不同产量水平下单季杂交晚稻甬优9号的穗、粒、重结构,研究各因素间的内在联系和对产量贡献的大小。[结果]甬优9号不同产量水平的穗、粒、重均存在显著差异,有效穗与每穗总粒数是两个相互制约的产量因子,各产量因子作用于产量的效应大小依次为:每穗总粒数〉有效穗〉结实率〉千粒重。[结论]稳定有效穗数、主攻每穗实粒数、适当兼顾千粒重,是实现单季杂交晚稻甬优9高产高效栽培的有效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确定杂交稻新组合甬优12和浙优18的适宜播种期.[方法]以水稻品种新组合甬优12和浙优18为材料,设置6个不同时期进行播种,重点考查水稻的颖花退化和产量指标.[结果]试验得出,随着播种期延迟,甬优12和浙优18的始穗期、齐穗期、成熟期推迟,全生育期缩短,同时颖花退化率出现先升后降的波动变化.不同播种期影响水稻的有效穗数、千粒重等产量构成因子,在该试验范围内,甬优12和浙优18的产量均以5月10日播种最高,其次为5月25日播种,播种期过迟出现结实率下降、产量骤减.[结论]水稻品种甬优12和浙优18在浙江衢州地区的最适宜播种时间为5月中旬前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雨养条件下秸秆带状覆盖技术种植冬小麦的适宜播量.【方法】于2013~2014年生长季研究了秸秆带状覆盖种植下不同播量(T1:150kg/hm2、T2:187.5kg/hm2、T3:225kg/hm2、T4:262.5kg/hm2、T5:300kg/hm2)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与分配、产量及耗水特性影响.【结果】秸秆带状覆盖种植下T5处理具有最高的籽粒产量,为4 067kg/hm2,同时具有最高的WUE(12.1kg/(hm2·mm).播量高低与产量构成要素密切相关.增加播量,单位面积穗数增加,但千粒质量和穗粒数降低,且T5与T1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播量显著影响花前、花后积累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但花后的影响大于花前,且均以T5具有最高的籽粒贡献率,说明无论冬小麦处于营养生长还是生殖生长,增加播量可促进茎鞘、叶及颖壳+穗轴储藏性光合产物向籽粒转运.【结论】500kg/hm2为秸秆带状覆盖种植技术下推荐播量.  相似文献   

17.
不同播期对迟熟中粳稻扬20238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求中粳稻扬20238的适宜播种期。[方法]在大田试验中,设6个播期(5月8日1、5日2、2日2、9日、6月5日1、2日),调查各播期水稻叶龄、始穗期、株高、单株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不同播期对所调查性状的影响。[结果]在5月8日至6月12日期间,随着播期的推迟,扬20238主茎叶片数减少、播始历期缩短;不同播期单株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5月8日播种时单株平均产量最高(27.9g),随播期推迟,单株产量逐渐降低;各播期单株有效穗数达到显著差异、穗粒数达到极显著差异,5月8日播种时单株有效穗数和穗粒数较多,分别为8.2个和140.7个;随播期推迟,结实率和千粒重也逐渐降低。[结论]中粳稻扬20238的适宜播种期为5月上旬。  相似文献   

18.
播期与密度对33°N线旱茬麦小麦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33°N旱茬麦丰产提供依据。[方法]以烟农19为试材,研究不同播期和密度对成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的影响。[结果]随着播期的延迟,单位面积成穗数呈下降趋势。在同一播期条件下,单位面积穗数随密度增大表现为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播期为10月8日和10月15日的穗粒数明显低于播期为10月22日和10月22日。播期为10月22日时小麦千粒重最高,10月22日和11月5日次之。播期为10月22日的产量最高;其次为10月15日和10月29日;播期为11月5日时产量最低。[结论]播期为10月22日,密度为300万株/hm2时,33°N旱茬麦可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F优498、川优6203和旌优127这3个杂交稻品种油后直播栽培产量性状的相关性。[方法]在示范田进行油后直播栽培示范,多点取样统计有效穗数、穗着粒数、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单穗重和产量,并进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F优498产量和穗实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川优6203和旌优127产量和有效穗数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各产量性状对产量的直接作用大小依次为单穗重、穗着粒数、有效穗数、结实率、千粒重、穗实粒数(F优498);有效穗数、千粒重、穗实粒数、穗着粒数、结实率、单穗重(川优6203);单穗重、有效穗数、结实率、穗着粒数、千粒重、穗实粒数(旌优127)。[结论]在实际生产中,要使各产量性状协调,以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播种时期对玉米籽粒产量的影响,并同时研究玉米的生育期、千粒重、穗数以及穗粒数的变化。[方法]以郑单958及登海605为试验材料,通过不同时期播种研究不同播期对夏玉米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随播种时期的推迟,玉米生育期推迟;玉米籽粒产量及千粒重降低,最大值出现在6月7日播期处理;玉米穗粒数先升高后降低,最大值出现在6月14日播期处理;穗数差异不显著。[结论]在黄淮海现有的生态条件下,郑单958玉米及登海605适宜的播种时期为6月7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