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8 毫秒
1.
为对青稞(Hordeum vulgare)β-葡聚糖进行纯化,以膜通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青稞β-葡聚糖进行超滤处理,分析超滤过程中操作压力、温度和料液流速对膜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的超滤条件为操作压力0.12 MPa、温度45℃、料液流速20 mL/s。该条件下超滤膜通量可达38.5 L/(m2·h),β-葡聚糖截留率达到99.2%,表明超滤处理可应用于青稞β-葡聚糖纯化。  相似文献   

2.
宋春梅  阿丽玛  张岚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736-18738,18741
[目的]研究碱法萃取黄瓜籽多糖最佳萃取工艺。[方法]以黄瓜籽粉为原料,采用碱法萃取黄瓜籽粉中多糖和黏多糖。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萃取液浓度、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液料比4个因素对黄瓜籽多糖萃取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碱法萃取黄瓜籽多糖的工艺条件。[结果]单因素试验表明,最佳萃取液浓度为1.0 mol/L,最佳萃取温度为60℃,最佳萃取时间为1 h,最佳液料比为30 ml/g。正交试验表明,4个因素对黄瓜籽多糖的影响依次为:萃取液浓度〉萃取时间〉萃取温度〉料液比;碱法萃取黄瓜籽多糖的最佳工艺是:萃取液浓度为0.5 mol/L,萃取温度为40℃,液料比为20 ml/g,萃取时间为1 h,在此条件下测定黄瓜籽中多糖含量为5.67%。[结论]该研究为黄瓜籽的开发利用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张江丽  明月梅  白静  张海涛  和聪聪  刘靖雯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2):11502-11503,11505
[目的]优选提取可溶性茯苓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可溶性茯苓多糖,考察料液比、pH、提取时间、提取温度等条件对茯苓多糖得率的影响。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结果]影响茯苓多糖得率的因素主次顺序为DCAB,即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pH;提取可溶性茯苓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组合为A3B2C2D2,最佳提取工艺为加35倍水,在80℃、pH 9.0条件下提取2.0 h。[结论]该研究工艺所需设备简单,易于操作,容易实现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4.
范远景  余芳芳  张平  鲍庆刚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400-13403
[目的]探讨利用微滤和超滤膜技术分离加工枸杞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用2540型模设备采取微滤和超滤相结合的试验方法对枸杞多糖浸提液进行分离纯化,结合多糖定量检测结果评价操作压力、操作温度、料液浓度、操作时间等相关因子的膜分离工艺影响因素。[结果]超滤处理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操作压力0.65 MPa,操作温度45℃,原料液中多糖浓度为0.72 g/L。微滤处理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操作压力在0.20~0.22 MPa之间,操作温度50℃。[结论]与传统的真空浓缩法相比,膜分离法制备枸杞多糖时能够提高多糖产品的纯度,降低能耗,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5.
鸡腿菇子实体多糖提取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优化鸡腿菇子实体多糖的提取工艺。[方法]以水为浸提液,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浸提温度(60、70、80、90℃)、浸提时间(2、3、4、5h)、料液比(1:10、1:20、1:30、1:4Jo)对鸡腿菇子实体多糖得率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苹因素试验表明,最佳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和料液比分别确定为4h、90℃、1:30。正交试验表明,浸提温度对鸡腿菇多糖得率的影响最太,其次是浸提时间,液固比影响最小。通过对提取条件的优化,结合收益、成本等综合因素选出适合本地条件的优化工艺为:浸提温度90℃、浸提时间3h、料液比1:30。验证试验显示,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提取的多糖得率达7.99%。[结论]该优化工艺的回收率高迭98%,说明工艺条件较稳定,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6.
金针菇多糖提取最佳工艺探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海明  张秀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1,(11):6524-6525,6528
[目的]探讨金针菇子实体多糖的提取条件。[方法]采用热水浸提法,通过正交设计,考察浸提料液比、温度、提取时间、提取pH值等因素对金针菇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结果]多糖提取条件因素的影响主次顺序为浸提时间〉料液比〉浸提温度〉浸提pH值。金针菇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料液比1∶30,提取时间2 h,提取温度90℃,浸提pH值6.0。此条件下多糖得率1.58%。[结论]此提取工艺参数可以为工业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获得含量和纯度较高的瓜蒌皮多糖,保证其生物活性,采用UF-100膜分离法对瓜蒌皮粗多糖进行分离纯化,比较不同操作压力、料液温度和运行时间下超滤膜和纳滤膜对多糖渗透通量的影响,测定瓜蒌皮多糖各截留液总糖含量,并与水提醇沉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超滤膜在操作压力0.14 Mpa,溶液温度25℃,每次过膜时间不超过2h的多糖膜通量最大,为88.5L/(m2·h);纳滤膜在操作压力0.4 Mpa,溶液温度25℃,每次过膜时间不超过2h的多糖膜通量最大,为7.1L/(m2·h)。该条件下,测得UF-100,UF-50、UF-10、UF-5、NF-800、NF-400、NF-200和NF-200以下8个膜段的瓜蒌皮总糖含量分别为13.52%、8.75%、13.06%、5.61%、5.29%、4.91%、4.88%和4.59%。UF-100膜分离和水提醇沉的瓜蒌皮多糖得率分别为10.06%和7.81%,膜分离瓜蒌皮多糖的得率较高。各截留段中,相对分子质量在1万以上的总糖含量较高,相对分子质量在5 000以下的总糖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8.
赵丛丛 《安徽农业科学》2014,(22):7565-7566,7594
[目的]优化碎茶末中茶多糖的提取工艺。[方法]以碎绿茶末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碎绿茶末中的茶多糖提取的影响,再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茶多糖提取的最优工艺条件。[结果]试验表明,提取碎茶末中茶多糖的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10 g/ml,提取温度为85℃,提取时间为100 min,提取3次,该工艺条件下提取率为93.82%。[结论]研究可为碎茶末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优化紫芝菌丝体多糖的提取工艺,提高紫芝菌丝体多糖的得率。[方法]以紫芝菌丝体为原料,以多糖得率为考察指标,首先对紫芝菌丝体多糖的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pH、提取次数单因素进行优化,然后采用L_9(3~4)正交试验探索最佳提取工艺。[结果]在料液比1∶30 g/m L,温度90℃,浸提时间4 h,溶液pH 7的条件下,紫芝菌丝体多糖得率最佳,为9.56%。[结论]该研究可为紫芝菌丝体多糖的工业生产提供有利的条件,为紫芝菌丝体多糖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李敏晶  李成方  刘远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10922-10923,10925
[目的]探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提取海燕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下,以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进行正交试验。[结果]影响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对海燕多糖提取率的首要因素为料液比,其次是提取时间。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提取海燕多糖最佳的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0、提取时间为30 min、提取温度为40℃。[结论]该研究为海燕多糖的开发和进一步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何传书  程淑君  赵攀  王安  李路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251-21252
[目的]完成应用超滤技术处理马铃薯淀粉废水的预评价,为进一步采用PES膜处理马铃薯淀粉废水做前期准备。[方法]试验模拟马铃薯淀粉生产工艺制备马铃薯淀粉废水,分别采用切割分子量为4、6、10、20 kD的PES膜对废水进行超滤处理,并分析进料液和出料液的COD和蛋白质浓度以及其截留率。[结果]对比COD和蛋白质的截留率,选择出了PES膜处理马铃薯淀粉废水的最佳切割分子量。[结论]完成了超滤的预评价。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球孢链霉菌JK-1抗菌物质的基本理化性质.[方法]以稻瘟菌为指示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球孢链霉菌JK-1发酵滤液在不同温度、不同酸碱度、蛋白酶K处理和硫酸铵盐析之后的抑菌活性;采用硫酸铵盐析对抗菌物质进行初步提纯,并通过超滤的方法初步测定该抗菌物质的分子量大小.[结果]球孢链霉菌JK-1产生的抗菌物质在高温和蛋白酶K处理的情况下抑菌活性显著降低,在pH2 ~ 11条件下抑菌活性无显著变化,而pH≥11的强碱性条件下抑菌活性显著降低.饱和度为50%的硫酸铵即可将发酵液中的抗菌物质完全沉淀下来,超滤发现其分子量在10 ~ 30 kD.[结论]该研究结果为球孢链霉菌的田间应用及其抗菌物质的分离鉴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膜分离技术制备板栗苞单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运平  秦清  徐浩  陈文文  陶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1,(11):6571-6572,6575
[目的]优选纯化板栗苞单宁的工艺条件。[方法]采用膜分离技术,研究了聚砜膜的截留相对分子质量、跨膜压差、膜面流速以及溶液温度对膜性能和产品质量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纯化板栗苞单宁的最优方案。[结果]提纯板栗苞单宁的最佳工艺为:采用聚砜中空纤维截留相对分子质量为10 000的膜,跨膜压差为0.2 MPa,膜面流速为2.0 m/s,操作温度为40℃。此工艺条件,其截留液单宁含量可达64%左右,浊度在0.8NTU以下。[结论]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高效节能、绿色环保等优点,为进一步开发板栗苞单宁生产工艺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4.
孙国富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495+6526
[目的]研究超滤法加工胡柚果汁的可行性,为超滤法加工果汁的工业化提供参考。[方法]采用3种不同截留分子量的超滤膜进行澄清胡柚果汁的研究,对膜透过液的透光率和色度进行比较。[结果]截留分子量50 kD的超滤膜透光率可达91%,并且色度下降较小,基本能够保持胡柚汁原有色度。[结论]采用平板膜超滤法处理胡柚汁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美洲大蠊抗肿瘤活性部位小分子肽的超滤膜分离工艺。[方法]采用中空纤维超滤膜(3 kDa)对美洲大蠊抗肿瘤活性部位小分子肽进行分离,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转速、浓缩比、pH及操作时间对分离效果的影响,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分离工艺条件。[结果]超滤膜分离美洲大蠊抗肿瘤活性部位小分子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转速4 500 r/min、浓缩比30%以及pH 11,其中转速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结论]为膜超滤分离美洲大蠊抗肿瘤活性部位小分子肽的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无机超滤膜的液体渗透性进行评价。[方法]采用无机超滤膜对垃圾填埋场渗滤液进行预处理,重点探讨pH值、浓缩倍数、操作压差、膜面流速等过程参数对预处理效果和膜通量的影响。[结果]较优的运行参数为:pH值宜处于中性偏酸的范围,6.5~7.0效果较佳;操作压差不宜超过0.4 MPa,一般选择为0.34 MPa,膜面流速为3.5~4.0 m/s。在该条件下,对COD、TOC、氨氮、TDS、FDS和浊度的去除率分别达到40.6%、51.2%、6.0%、19.3%、19.9%和70%。[结论]渗滤液pH值的改变直接影响无机超滤膜表面的电性,从而与无机离子和腐殖酸共同作用,引起膜通量和去除率的变化。无机超滤膜通量随操作压差和膜面流速的增加而增大,但由于浓差极化和凝胶层的影响,存在临界压差和流速。  相似文献   

17.
超滤—离子层析法精制猪硫酸软骨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滤—离子层析法精制猪硫酸软骨素,离子对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红外吸收光谱法测定其结构.研究了超滤液温度、超滤压力、超滤液pH对猪硫酸软骨素精制时膜通量和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超滤—离子层析技术可应用于精制猪硫酸软骨素.猪硫酸软骨素超滤的工艺条件:以微孔滤膜处理原料液,超滤膜的截留分子量10 kD,超滤压力0.25MPa,超滤温度25℃,溶液pH为9.产物纯度为95.74%,产率为80.15%.该方法精确度和准确度都较高,可用于猪硫酸软骨素的精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微滤处理啤酒发酵液时对成品啤酒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有机微滤膜处理啤酒发酵液,重点探讨膜材质、孔径、操作压力、温度等条件对啤酒中多糖、蛋白质、总多酚、苦味质、浊度、色度和pH值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有机膜材质会影响成品啤酒中各个组分的含量。有机膜孔径为0.22μm时微滤膜截留较多的糖、蛋白质、总多酚和苦味质等,由此获得的啤酒淡而无味。过高的压力会影响成品啤酒的浊度和色度。操作温度控制在7~10℃时,蛋白质和酚类等透过量的增加影响了成品啤酒的浊度和色度。[结论]为获得满意的啤酒品质,膜的孔径为0.45μm,操作压力控制在0.05~0.08 Mpa范围内,操作温度选择0~2℃。  相似文献   

19.
酶法水解螺旋藻蛋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木瓜蛋白酶对螺旋藻蛋白的水解作用。[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分析温度、酶浓度、pH值、水解时间对水解度的影响,利用葡聚糖凝胶柱Sephadex G-25层析测定螺旋藻多肽分子量。[结果]木瓜蛋白酶水解螺旋藻蛋白的最适宜工艺参数为:温度55℃,酶与底物比0.4%,时间3 h,pH值6.0。[结论]当水解度为82.6%时,2个螺旋藻多肽洗脱峰的分子量分别为2 992和231 D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