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概述了水稻抗白叶枯病的机制及抗性基因的研究进展、基因工程育种等。  相似文献   

2.
水稻旱育苗中立枯病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宫绍斌  郑长艳 《农业与技术》2001,21(1):45-45,47
立枯病是水稻旱育苗过程中最主要的病害,在全国各地普遍发生,危害十分严重,成为影响秋苗素质的主要因素之一.如何在旱育苗过程中防治立枯病对水稻生产有重要意义,根据多年的生产经验,就立枯病的综合防治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4.
为了探究超敏蛋白对烟草马铃薯Y病毒病的诱导抗性影响,采用半叶枯斑法和田间效果试验研究超敏蛋白BaPE1提取物对枯斑三生烟和普通烟的诱导抗性和促生作用。结果表明,超敏蛋白BaPE1能诱导烟株对烟草马铃薯Y病毒产生抗性,并对烟草有一定的促生作用。接种前48h喷施500μg/mL超敏蛋白BaPE1预防效果达70.46%,接种后24h、48h喷施500μg/mL超敏蛋白BaPE1治疗效果达61.30%和60.5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喷施500μg/mL超敏蛋白后烟草在株高、茎围、最大叶面积等方面表现出较好的生长势,并高于其他处理。因此,超敏蛋白BaPE1不仅可以提高烟草抗性而且还能促进烟株生长、提高烟叶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方一泓  林婉珍  余萍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9):57-59,285
水稻感病品种"汕优晚3"和抗病品种"福优晚3"分别以稻瘟病菌诱导(试验组)和无菌培养(对照组)后,取其叶片进行蛋白质的提取和纯化,4种蛋白质提取液经Sephadex G-100柱(60 cm×1.5 cm)分离均得到2个峰,通过抑菌试验发现只有抗病试验组的提取液对稻瘟病菌的萌发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试验还发现4种蛋白质提取液的氨基酸种类和含量有很大差别,PAGE电泳结果显示其蛋白谱带也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新农抗702对水稻的抗性诱导机制,用新农抗702处理水稻叶片,叶片表现较明显的抗纹枯病作用;用不同质量浓度新农抗702在不同时间下诱导稻苗,测定稻苗体内防御酶的变化,结果表明:质量浓度为1.5 μg/mL,处理12 h时,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苯内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分别达到:16.58 U/(g· min)、160U/(g·s)、234.02 U/(g·min)、37.67 U/(g · min),酶活性较高,而新农抗702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无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水稻白叶枯病诱导抗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5个非亲和性和2个亲和性的稻白叶枯菌菌株、15种化学诱导物、9个水稻品种进行了水稻白叶枯病诱导抗性的研究.非亲和性菌株75-1,75-1-49和78-3对亲和性菌株76-25-17有较好的抗性诱导效果.在8个不同品种分蘖期用75-1接种5d 以后再以76-25-17接种,对后者的局部抗性和系统抗性诱导效果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仅密阳46和74-105有较明显的系统抗性相对诱导效果,分别为21.51%和17.93%,而所有品种都有很好的局部抗性相对诱导效果,除杭18为24.98%外,其余7个品种均在43.06%~56.03%之间.金刚30和窄叶青8号,经75-1和78-3诱导接种的叶片以及诱导接种后再经76-25-17挑战接种的叶片提取液对76-25-17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5种化学诱导物中以补骨脂、重楼、刺五加及麻黄的相对抗性诱导效果最好,分别为20.62%,16.28%,15.56%和15.05%.这4种中药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但其抑菌能力与抗性诱导效果之间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抗性遗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选用4个水稻品种Acc8518、Acc8558、H359及建农8号,配制F1、BC1、BC2和F2等世代,研究了水稻对细菌性条斑病的抗性遗传。结果表明,水稻对细条病的抗性与细胞质无关,属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符合简单的加性模型,基因的效应为积加作用,具有较高的广义和狭义遗传力。  相似文献   

9.
采用0.1mmol/L的水杨酸(salicylicacid,SA)喷雾处理抗稻瘟病近等基因系水稻CO39和C101LAC。结果表明:脂氧合酶(LOX)、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不同亲和性互作水稻中均在早期上升,与亲和性互作水稻CO39相比,高度非亲和性互作水稻C101LAC3种酶的诱导活性增加明显、速度快;过氧化氢酶(CAT)的诱导活性则在不同亲和性互作水稻中均下降。对病程相关蛋白(PR蛋白)β-1,3-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的测定结果表明,高度非亲和性互作水稻2种酶诱导活性的出现高峰期和强度也明显要早且高于亲和性互作水稻。对内源水杨酸的测定结果表明,不同亲和性互作水稻的SA含量均没有明显的变化,表明外源SA诱导的水稻抗病性可能与内源SA信号通路无关。  相似文献   

10.
11.
复合木霉菌对水稻立枯病的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木霉菌混合菌株防治水稻立枯病的结果表明,当不同菌株间混合时,从出苗率上看,除了有两个混合菌株处理出苗率显著低于对照和其它处理外,大多数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从对水稻立枯病的防治效果上看,只有少数组合具有增效作用,其余大多数是降效。具有增效作用的是943110+9452 3以及9440_4+9524_5,总体防效最好的是9440_4+9524_5,防效为9082%。  相似文献   

12.
通过几种药剂对水稻立枯病菌的抑菌试验,筛选出2种效果较好的药剂。将这2种药剂按不同比例配方及不同使用浓度进行抑菌试验和田间试验,筛选出防治水稻立枯病混配药剂-56%克枯灵可湿性粉剂。其最佳使用剂量为1.67g/m^2。该药对水稻安全、防效显著,同比同类产品成本低8%-10%。  相似文献   

13.
福·甲粉剂防治水稻苗期立枯病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共设7个处理,结果表明:3.3%福.甲粉剂三个剂量表现出随着剂量增大,对水稻立枯病的防效更佳。建议3.3%福.甲粉剂在生产中的使用剂量为25.0~37.5 g.hm-2。  相似文献   

14.
通过盆栽试验接种串珠镰刀菌,利用建立的玉米抗苗枯病鉴定指标体系,进行玉米苗枯病抗性鉴定,从47份玉米自交系和21份玉米杂交(种)组合中分别筛选出了2份高抗自交系和3份高抗杂交种,15份抗病自交系和7份抗病杂交种。  相似文献   

15.
籽用南瓜疫病苗期抗性鉴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接种浓度、接种方法、苗龄、保湿时间对南瓜疫病接种效果的影响.并采用多因素L9(3^4)正交试验设计.筛选出南瓜苗期最佳抗性鉴定方法,即植株在3片真叶期用注射法接种,接种浓度为1250个孢子/mL,接种后保温48h效果最好。用此方法对29份试验材料进行抗性鉴定.筛选出抗性材料1份,中抗材料6份.感病材料16份.高感材料6份。这些品种的抗性鉴定结果与田间表现的抗病性调查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6.
采用玉米种子培养液对串珠镰刀菌分生孢子萌发抑制率和串珠镰刀菌毒素对玉米胚根、胚芽生长抑制率作为玉米苗枯病抗病鉴定指标,并与21个杂交玉米种苗枯病田间发病率进行相关分析来验证其准确性.结果表明,串珠镰刀菌毒素对玉米胚根、胚芽生长抑制率与玉米苗枯病田间发病率相关性较高,相关系数分别为0.925、0.919.该两种方法结果准确,可以作为玉米苗枯病抗性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17.
笔者综述了近年来水稻纹枯病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新进展 ,主要包括抗性鉴定技术、抗性机制以及抗病育种等方面 ,并分析了水稻纹枯病抗病育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相似文献   

18.
从宁夏8个市县采集旱育秧立枯病病样550份,分离后获275株菌,分属8属真菌:①镰孢属(Fusarium),占53.1%;②腐霉属(Pythium),占22.5%;③丝核属(Rhizoctom),占1.5%;④蠕孢属(Bipolaris),占2.5%;镰格孢菌(Alternaria)28株,占10.2%;青霉菌(Penicillium)13株,占4.7%;根霉菌(Rhizopus)9株,占3.3%;木霉菌5株,占1.8%.经对镰孢菌、腐霉菌、丝核菌致病性测定表明,不同病菌的致病力和引起的症状类型有一定差异.3个属的病菌均能引致稻苗的黄枯、青枯,并且伴随茎基部褐色病斑;引起矮化的是镰刀菌和腐霉菌;引起徒长的主要足镰刀菌.镰刀菌发病率75.4%,腐霉菌发病率41.5%,丝核菌发病率12.9%.  相似文献   

19.
由营养元素、土壤消毒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复配而成的水稻育苗床土精,可通过多元全量营养和化控技术实现壮秧。用床土精配制床土育苗,基本不得立枯病,秧苗高度降低2cm左右,叶数增加0 5叶左右,根数增加2~3条,百苗干重增加0 5~1 3g。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12.5%氟环唑悬浮剂对水稻纹枯病喝稻曲病的防治效果。[方法]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药剂对水稻纹枯病和稻曲病的防治效果。[结果]12.5%氟环唑悬浮剂450 ml/hm2、12.5%氟环唑悬浮剂300 ml/hm2防治水稻纹枯病、稻曲病效果较好,病蔸率均低于其他处理。[结论]12.5%氟环唑悬浮剂可因地制宜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