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PLC的工厂化水产养殖轨道式自动投饲系统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减少工厂化水产养殖过程中的人工成本和饲料成本,设计了一种基于西门子S7-200PLC的轨道式工厂化水产养殖自动投饲系统.该系统自有电源供电,运行在高温、高湿的工厂化水产养殖车间鱼池上方的H型钢轨上,能够排除车间相关养殖设备对自动投饲系统运行的干扰,实现对工厂化水产养殖车间鱼池的准确定位、精准投饲和投饲数据记录储存.初步试验运行结果表明,工厂化水产养殖轨道式自动投饲系统能够稳定运行,行走速度10~13 m/min,投饲精度95.9%以上,定位精度最大偏差43 mm,满足初始方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
3.
饲料投喂是水产养殖中的一大关键环节,一些养殖户由于不会正确掌握投喂饲料的数量,不懂得识别鱼类饥饱,导致单产低、病害多,经济效益差。现将几点体会简述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工厂化水产养殖溶解氧自动监控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以曝气增氧方式的养殖系统(养殖平均体重为450 g的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养殖密度为27kg/m3)设计了在线自动监控系统,即对水体溶解氧进行在线监测,对增氧设备进行自动控制。该监控系统是以覆膜溶解氧电极作为检测元件,用组态王软件设计在上位机中运行的监控系统完成在线检测,以PLC为下位机直接控制增氧气泵实现溶解氧控制功能。结果表明:该溶解氧在线自动监控系统能直观地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养殖现场溶解氧的变化情况,并可以储存、打印、记录溶解氧的变化数值,为掌握溶解氧的变化规律,分析溶解氧产生变化的原因提供基础数据。对增氧设备进行控制,可确保水体中的溶解氧维持在适合鱼类生长的最佳范围内,减少了设备的运行时间,降低了生产过程的能源消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工厂化水产养殖自动投饵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满足高密度工厂化养殖的需要,以电脑及可编逻辑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为核心,运用自动控制技术、通信网络和监控软件组成综合性的工厂化养殖自动投饵系统.系统收集和存储投饵及系统运行数据,具有监测状态信号显示、报警和自动投饵等功能.实现饲料的实时全天候自动投放和远程监控,及时掌握饲料投放状况,较为准确地进行定时定量投饵,减少残余饲料量,可有效降低饲料成本和劳动力成本.  相似文献   

6.
7.
对虾船载投饲机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为了解决对虾养殖中人工投饲强度大、饲料利用率低等问题,进行了自动船载投饲机的研究开发。设计了一种采用蓄电池驱动的电动投饲船,通过牵引绳引导在池塘四周进行投饲。船体采用双体船结构,推进装置为螺旋桨推进器。牵引绳穿过固定在岸边的导向支架,组成环绕池塘四周的导向装置,能够手动调节高度,使投饲船能随水位一起上下变化,从而保证船体能够与牵引绳接触。该装备投饲简单,操作方便,符合投饲机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8.
在水产养殖中,配合饲料得到广泛的应用,占到养殖成本的50%-70%,饲料的合理选用及其高效投饲技术成了养殖中极为重要的环节。如何充分利用水体中的天然生物饵料,提高配合饲料的利用率,生态养殖增产增收,是提高养殖技术和效益的热点课题。饲料的投喂技术,包括鱼儿授食面、授食时间及授食量等因素。传统的人工投饲方法由于费时费力,受人为的情绪影响较大,已逐渐被机械投饲所替代。生产实践得知,机械投饲时授食面广、授食均匀,在通常情况下所饲养的个体均匀,生长速度也较快,鱼儿的生长成绩也较人工投饲有好的表现。  相似文献   

9.
新型对虾养殖投饲装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现有投饲机种类及结构原理,结合对虾养殖特性研制出了一种新型对虾养殖投饲装置.该设备集成了移动小车与投饲机,通过对移动方案与动力方案进行论证,最终选取蓄电池作为电源、电动减速机作为动力输出源,并采用轮式移动,经研究设计实现移动过程中投喂饲料的功能,且投饲效率高、工作可靠稳定、投饲符合对虾的摄食特性,克服了目前对虾养殖中仍采用人工投饲的缺陷,从而保证对虾养殖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吴草 《农家致富》2005,(22):40-40
适量投饲 秋冬季,鱼病高发季节已过.天气正常.养殖鱼类浮头危险也减轻.可适当加大投饲量.让鱼日夜吃饱。如“青绿饲料养殖为主的,须提高投喂商品饲料的比重。但也要防止投故太多或饲料变质危害鱼体和恶化水质。这段时期投饲量一般约占全年总投饲量的40%左右。随着水温降低.鱼的食量减退,可减少投喂量,只要求保鱼不掉膘.维持到捕捞收获为止。此期投饲量只占全年总饲量的10%-15%。  相似文献   

11.
研制出一种简单实用、工作可靠的料仓自动进料控制装置,可在中小型饲料加工厂应用,能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12.
邓彩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2,(27):13653-13655,13666
针对宁南山区的彭阳县水资源严重匮乏问题,在彭阳县麦子塬自行设计与建设了节水灌溉自动控制技术工程。建成的灌溉面积66.67 hm2的高效设施农业示范区,可对高位水池水位、各支管电磁阀工作状态、节点管网压力及水泵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经试运行各项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实时检测数据自动调整灌溉管网供水压力及水泵的运行状态,已达到了最佳灌溉效果,实现了灌溉的精准化、系统化和自动化。该文从设计理念、原则、方案到设备选型及施工管理进行了探讨,摸索出一条干旱山区水资源高效利用设施建设的新模式,为现代高效节水农业发展起到了示范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液力自动变速器有许多其他变速器不可替代的优点,应用在牵引车上会使牵引车的性能得到极大的改善。分析了当发动机型号确定以后,液力变矩器如何与之匹配的问题;并设计了YYX20A型液力自动变速器。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以蚕茧在干燥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为依据,研制出以湿度作为控制参数的干燥自动控制报警仪,有效地克服传统经验操作法的弊端,为提高烘茧质量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相似文献   

15.
室内人工培育中华蜜蜂幼虫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简称中蜂)幼虫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饲粮配方、饲养模式和培养板对中蜂幼虫发育的影响。得出以下结果:幼虫饲粮LD1和LD3对幼虫的饲喂效果显著优于LD2;比较不同移虫模式下幼虫发育成功率:日转移法为61.1%,不转移法为70.8%;其中,在不转移饲喂模式下,使用新培养板培养的发育成功率(69.8%)显著高于重复利用的培养板培养的发育成功率(39.6%)(P〈0.01)。表明室内以LD1或LD3饲喂,采用"不转移法"模式,并使用新培养板,更利于中蜂幼虫的发育。  相似文献   

16.
研究开发了参数化犁体CAD三维(3D)图形系统(PSCAD),以辅助犁体优化设计,将3D概念引入CAD,开发3D绘图与实体造型的三维图像模拟技术,保证了犁体研究与优化过程的直观和透明。该系统采用达到二阶参数连续的犁体曲面,样板曲线通用数学模型和参数造型,较传统建模方法光顺性有大幅度提高,可满足任意复杂及不同型式犁体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7.
随着现代化温室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以及人们对反季节蔬菜的庞大需求,温室在反季节蔬菜的培育中发挥着显著的作用,成为相关技术人员的关键课题之一。我国蔬菜大棚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而国外的蔬菜大棚系统虽然趋于完善,但其经济性和适应能力却有待商榷。因此,需要创造一种基于我国环境的价格亲民、操作简单、功能稳定的现代化蔬菜大棚自动控制系统。通过对蔬菜大棚自动控制系统特性的分析,设计了基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的蔬菜大棚温度数字化智能控制(PID)的自动控制系统。PLC将各种传感装置勘测的变量实时检测数据,通过和设定参数比较,对大棚内的温度进行调节。对系统进行仿真测试显示,该蔬菜大棚温度自动控制系统已经基本达到了控制目标,控制相对稳定可靠,具有较高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18.
设计了一种自动滴灌系统,并介绍了该系统的总体结构、控制过程、传感器电路和沙漠植树过程中滴灌的自动控制。  相似文献   

19.
在温室大棚控制系统中,对温室内的环境因子如温度、湿度、C02浓度及光照度等的有效控制是实现农作物优质、高产及高效的关键环节。设计了温室总体控制方案,应用S7-CPU226、EM231和HMIMOY等设备构建了PLC温室控制l系统,编写了各执行机构的控制程序和模糊算法相关程序,并应用winccflexible组态了该控制系统的监控画面。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很好地实现对温室中温度、湿度、CO2浓度及光照度等环境因子的有效控制,实现对温室中各参数的实时监控,较好地满足温室作物对生长环境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郭毅锋  黄丽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7081-17083
设计了一种基于AVR单片机的自动灌溉系统,系统由SHT11温湿度传感器的数据采集电路、LCD显示电路、蜂鸣器报警电路、按键电路等构成。以ATmega16单片机为控制芯片,软件编程实现了SHT11温湿度传感器现场湿度数据采集,LCD1602液晶进行实时显示,按键设定湿度控制范围,以及实时报警等功能,并给出了硬件原理框图及软件流程图。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实现了根据农作物实时湿度进行自动灌溉的功能,并具备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