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祝必琴  辜晓青  陈晖 《安徽农业科学》2012,(12):7306-7308,7321
[目的]分析环鄱阳湖区1991~2005年植被覆盖的变化。[方法]利用环鄱阳湖区1991和2005年两景Landsat 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以归一化植被指数像元二分模型对植被覆盖度进行估算,并通过转移矩阵,对该区植被覆盖等级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1991~2005年,环鄱阳湖区植被覆盖总体略呈上升趋势,林地面积有所增加,但同时耕地面积有所减少,沙地、裸地等也呈小幅增加趋势。[结论]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该合理进行土地资源配置,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
利用MODIS NDVI月平均数据及湖南省标准气象站的气象数据,采用像元二分模型对湖南省的植被覆盖度进行估算,并对其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湖南省植被每年3月进入生长季,9月结束。植被覆盖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上升趋势率为0.59%/a;湖南省89.16%的区域植被覆盖度呈上升趋势,仅1.29%的区域呈下降趋势。植被覆盖度减少最为严重的区域主要集中在长沙、岳阳等城市的周边地区;气温是影响植被覆盖度的主要气候因子。  相似文献   

3.
通过最佳指数斜率提取法(BISE)重建研究区MODIS-NDVI时间序列数据.以像元二分模型为基础,用IDL计算机语言构建植被覆盖度定量模型,估算了重庆市2006-2010年植被覆盖度,分析其空间分布与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植被覆盖度在缓慢增长,整体生态环境呈良性发展趋势.同时,较高的植被覆盖度反演精度(78%),证实通过BISE方法重构NDVI时间序列和运用像元二分模型来反演植被覆盖度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通过最佳指数斜率提取法(BISE)重建研究区 MODIS-NDVI时间序列数据.以像元二分模型为基础,用IDL 计算机语言构建植被覆盖度定量模型,估算了重庆市2006-2010年植被覆盖度,分析其空间分布与季节变化特 征.结果表明:研究区植被覆盖度在缓慢增长,整体生态环境呈良性发展趋势.同时,较高的植被覆盖度反演精度 (78%),证实通过BISE方法重构 NDVI时间序列和运用像元二分模型来反演植被覆盖度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基于天津市西青区2014—2017年四景Landsat8TM影像,采用像元二分模型法获取每幅图像的植被覆盖度,并结合该地区的土地覆盖结果,对天津市西青区2014—2017年间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及其原因开展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西青区植被覆盖情况总体良好,2014年该地区中度以上植被覆盖区占总面积的34.4%,2017年占总面积的33.6%,但2014—2017年期间西青区植被覆盖度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其中高植被覆盖区由2014年的17.9%降到2017年的17.2%。人口快速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侵占和破坏了大量的耕地和林地,这是造成西青区植被覆盖度变化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6.
基于混合像元分解的植被覆盖度模型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确地估算植被覆盖度是生态学及全球植被覆盖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应用遥感技术估测植被覆盖度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但影像混合像元的存在成为制约植被覆盖度提取精度的难题之一。以延庆区2014年的Landsat8OLI影像为数据源,结合二类调查及补充调查数据,采用像元二分模型法和线性光谱混合模型法对提取植被覆盖度,对比分析2种模型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基于像元二分模型法的植被覆盖度提取精度达到85.31%,基于线性光谱混合模型的植被覆盖度提取精度达到88.76%,线性光谱混合模型的提取效果要好于像元二分模型法,最后生成了延庆区植被覆盖分布图,可为县域尺度应用Landsat8OLI影像估测植被覆盖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厘清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宁夏农牧交错区植被覆盖度变化的共同影响对指导宁夏农牧交错区植被恢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平台,以宁夏农牧交错区1990-2020年陆地卫星地表反射率数据为基础,采用像元二分模型估算区域植被覆盖度并分析其时空变化规律,通过计算累积植被覆盖度的斜率变化率和残差分析确定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度的影响,运用相关分析法明确气候因素与植被覆盖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1990-2020年研究区年均植被覆盖度增加,增速为0.58%/a(P<0.05)。其中,1990-2000年年均植被覆盖度无显著变化(P>0.05),2000-2020年年均植被覆盖度显著增加(P<0.05),增速达到1.04%/a。2)空间上,研究区年均植被覆盖度由北向南逐渐递增,植被覆盖度恢复的区域面积大于退化面积,城镇的建城区是植被覆盖度显著降低的主要区域。3)人类活动是研究区植被覆盖度增加的主要影响因素,气象因素次之;气象因素中降雨量对植被覆盖度变化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大通县植被变化规律。[方法]基于Landsat TM卫星遥感影像数据,通过ArcGIS10.0与ENVI5.1软件,提取并分析了大通县不同时期的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总体特征及其变化原因,并结合大通县DEM数据提取地形因子,研究了不同海拔对植被覆盖度变化的影响。[结果]大通县2000年、2005年、2010年、2014年的平均植被覆盖度依次为73.57%、67.53%、56.13%、69.18%,植被覆盖度fc>0.65的区域和植被覆盖度稳定区的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均达到60%以上,植被覆盖总体情况良好;随着海拔的上升,植被覆盖度总体上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海拔高度低于3 500m的地带,中高与高等植被覆盖度占比在40%以上,但随着海拔的升高,植被覆盖度下降明显。[结论]引起大通县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经济政策与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有效的政策引导以及森林生态安全屏障的构筑是大通县植被覆盖度提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天山草地分布面积广阔,不仅是新疆畜牧业发展的主要支撑,也在维护生态安全方面具有重要贡献。为了解天山新疆段草地植被覆盖度的动态特征与变化趋势,以2001-2020年MODIS NDVI产品为主要数据源,采用像元二分模型估算植被覆盖度,运用转移矩阵和趋势分析法研究其变化特征,并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驱动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草地多年平均植被覆盖度在0.34~0.42波动,主要以中低、中植被覆盖度为主,各等级植被覆盖度大致呈西部高覆盖东部低覆盖的分布特征;从变化趋势来看,研究区草地植被覆盖度总体上有上升趋势,盆地周围覆盖度增加、中部山区其变化基本稳定,增加和基本稳定的区域面积占总面积的10.41%和89.16%;从地理探测器运行结果来看,单因子作用解释最大的是降水量,q为18%,当降水量与海拔交互作用时对研究区草地植被覆盖度的影响更为明显。研究结果可为天山草地生态安全保护与质量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植被覆盖能客观的反映植被基本情况,为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参考。基于此,以新疆塔里木盆地为研究区,利用MOD13Q1产品数据获取研究区植被覆盖度信息,采用转移矩阵的分析方法,分析了2000—2015年塔里木盆地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塔里木盆地植被覆盖度类型主要为极低覆盖度,其次是低覆盖度,而中等植被覆盖度、高植被覆盖度和极高植被覆盖度在塔里木盆地分布较少;2000—2005年、2005—2010年和2010—2015年3个时期塔里木盆地的植被覆盖度呈现由低向高转移的趋势,虽然转换比重不大,但还是向着好的方向变化。其中,在2005—2010年期间各类型植被覆盖度数据向好转移趋势最为显著,但部分极高的植被覆盖度地区出现了植被退化现象,这表明塔里木盆地极低植被覆盖度有改善的趋势,极高植被覆盖度出现退化。  相似文献   

11.
段居琦  王凇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4):1509-1510
[目的]了解广西来宾市甘蔗生长季降水特征及其变化趋势。[方法]运用农业气象统计分析方法,结合春植蔗阶段需水特点,分析了广西来宾市甘蔗种植区1965~2007年3~11月逐月降水资料。[结果]广西来宾市有2/3的年份降水不能满足甘蔗需水,特别是9~10月几乎年年发生干旱,甘蔗生长季月降水变率大,春植蔗生长季总降水有随年份减少趋势,但主汛期6—7月降雨量随年份增加,这将导致来宾市春植蔗易发生干旱,特别是秋旱,且干旱发生机率和强度变大,同时也存在着主汛期6—7月发生局地渍涝灾害的风险。最后提出了相应的生产对策与建议。[结论]该研究对科学安排蔗田灌溉与人工增雨作业,提高甘蔗生产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运用中等分辨率成像光谱仪( MODIS)遥感植被指数数据,利用趋势线分析法和小波分析方法对福建省近年来的植被覆盖时空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近11 a来整体植被覆盖较好较稳定,但沿海人口较密集、城镇建设拓展较快的区域及沿海的岛屿植被覆盖较低;归一化比值植被指数( NDVI)最高值出现在8-9月,最低值出现在3月;时间尺度为12个月的年内生长季与非生长季NDVI值变化最明显;福建省年平均NDVI值、生长季平均NDVI值、非生长季平均NDVI值在2003年之前呈增长趋势,之后转为下降趋势,2005年总体上达到最低值,随后缓慢上升;福建省植被增加显著的区域是龙岩西北部、漳州东南部及莆田中部,植被覆盖状况显著变差区域是福州市区、莆田、泉州、厦门沿海城镇区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从西藏林芝分离出产弹性蛋白酶的枯草芽孢杆菌。[方法]根据西藏林芝的实际,从西藏林芝八一镇的屠宰场附近的土壤、污水中采样和30℃培养分离。以水解弹性蛋白形成透明圈直径与菌径之比最大的菌株作为研究对象,对弹性蛋白和酪蛋白平板水解的透明圈直径和菌径进行测量,对其个体形态、菌落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方面进行鉴定。[结果]据个体形态、菌落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所分离出的菌株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在弹性蛋白和酪蛋白平板上,菌株的平均HC分别为1.64和2.57。该菌产弹性蛋白酶、淀粉酶、过氧化氢本酶,分解酪蛋白的酶。[结论]该研究为保藏西藏特有的产弹性蛋白酶的枯草芽孢杆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东北地区主要作物生长季降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降水资源变化特征,为农业灌溉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东北三省(黑龙江、吉林、辽宁)177个站1971~2008年主要作物生育期(4~9月)的降水为研究资料,运用小网格插值和气候倾向率方法,分析了生长季降水年际变化和空间分布的特征。[结果]东北地区生长季降水量总体上呈减少趋势(降水倾向率为-8.6mm/10a),1971~1980年是少雨期,1981~1990年是相对多雨期,1991~2008年降水呈明显减少趋势。但这种减少趋势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并不一致,总体表现在降水量相对少的地区稍有增加趋势,而降水量相对大的地区则呈现明显的减少趋势。[结论]由于生长季降水量减少趋势明显的地区为东北的主要产粮带,因此,由此引发的粮食生产安全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以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运用ERDAS9.0和ARCGIS9.0软件,采用TGDVI植被指数结合像元二分法模型测算色季拉山区鲁朗河流域1987、1999和2008年3个时期的植被覆盖度,并在此基础上,求得研究区不同植被覆盖等级的变化转移矩阵,揭示该区域21a来植被覆盖等级时空变化的过程和趋势,为研究区域提供大、中尺度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掌握横断山区产水量及水源分布空间。[方法]利用In VEST模型评估计算2005—2014年横断山区年均产水量,分析产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原因。[结果]横断山区年均产水量为1 723.3亿m3,与自然径流量较为接近;产水量的空间分布总体呈现出自西北向东南递增的趋势;年均产水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与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土壤深度、地势等因素存在密切关系。[结论]该研究可为横断山区水文过程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同时为区域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气候变化对宿州市夏粮产量的影响。[方法]利用1982~2014年宿州降水量、气温观测资料和夏粮产量资料,采用M-K检验、灰色关联、GM(1,1)模型等方法,通过计算气候产量来评估一定时间尺度上气候变化对宿州夏粮生产的影响。[结果]1982~2014年宿州市夏季粮食生产时间段(6~9月)的气温处于持续上升的趋势,并在1993年气温发生突变,在1996年以后显著上升;夏粮生产期的降水则呈现波动上涨趋势。通过相关分析,选取气温作为主要气候因子分析夏粮气候产量变化。近33 a来宿州市夏粮产量不断增长,利用GM(1,1)模型计算期间趋势产量,研究气候因子对气象产量的影响发现,随着夏粮单产的显著增加,气候变化给宿州夏粮生产带来的损失也越来越大。[结论]该研究为宿州市夏粮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该研究在"3S"技术发展的背景下,以贵州省毕节鸭池示范区为研究区,选用2005年SPOT遥感影像,对遥感影像进行几何校正、图像配准等数据预处理,引入NDVI植被指数和像元二分模型,根据像元二分模型的理论,确定出NDVIsoil和NDVIveg,建立了反演植被盖度的像元二分模型。并根据大量的外业调查数据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了精度验证,定量估算了毕节鸭池示范区的植被覆盖度,取得NDVI植被指数与喀斯特石漠化之间的对应关系,得到研究区NDVI图像,最后由各覆盖度得出NDVI结果反演毕节鸭池示范区石漠化特征,得到研究区的各等级喀斯特石漠化的面积以及空间分布情况。利用该方法进行喀斯特石漠化研究,明显改善了分类的精度,为喀斯特石漠化生态修复及其他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农牧交错带典型地区的时空动态特征。[方法]基于MODIS归一化植被指数数据集(2000~2010年),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趋势分析方法,以吉林西部为例,研究农牧交错带典型地区地表植被空间分布特征。[结果]2000~2010年,吉林西部地表植被在生长季呈明显上升趋势;研究区地表植被的空间分布表现出正相关,但在局部地区地表植被分布有破碎倾向,空间分布的整体性一般。[结论]该研究为人类合理保护自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