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开展石漠化地区豆科植物根瘤内生细菌多样性研究,为豆科植物在石漠化地区生态恢复与重建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YMA培养基、NA培养基对采集自文山石漠化地区6种豆科植物根瘤的内生细菌进行分离纯化,再对分离获得的内生细菌进行酶切去除冗余、ARDRA分析、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及生物学表型特征分析.[结果]从6种豆科植物根瘤中共分离获得135株根瘤内生细菌,分别隶属于7个属24个种,其中49株为假单胞菌属(6个种)、17株泛菌属(3个种)、25株肠杆菌属(6个种)、17株芽孢杆菌属(5个种)、14株类芽孢杆菌属(1个种)、10株根瘤菌属(2个种)、3株农杆菌属(1个种).生物学表型特征分析显示,SWFU-W032菌株能在盐浓度为5%的培养基中生长;13株内生细可以在pH 12.0的培养基上生长;SWFU-W024、SWFU-W009菌株可以水解淀粉;SWFU-W011、SWFU-W015和SWFU-W020菌株具有抗生素合成能力;除SWFU-W060外的供试菌株均具有产IAA能力;SWFU-W045、SWFU-W046和SWFU-W070菌株具有产蛋白酶能力.[结论]文山石漠化地区豆科植物根瘤内生细菌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其中存在一些具有较高抗性、较强耐受性和多种可促进植物生长的特异菌株,这些菌株可作为石漠化地区土壤改良和生态恢复等的资源应用.  相似文献   

2.
毕江涛  潘星  黄盼盼  马飞  关晓庆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5651-15654,15658
[目的]研究药用植物马蔺内生真菌资源的多样性及其抑菌活性特征。[方法]通过组织块法对内生真菌进行分离,并选择小麦全蚀病菌、枸杞黑果病菌、番茄灰霉病菌、黄瓜枯萎病菌和黄瓜立枯病菌5种植物病原真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4种细菌作为指示菌,采用对峙法和改进的菌块法测定抑菌活性。[结果]从马蔺不同组织器官中分离出32株内生真菌,以根部的最多,茎叶次之;经形态学初步分类鉴定其属于3个目,3个科,4个属。其中,有22株内生真菌对2种或2种以上的植物病原真菌指示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占菌株总数的68.8%;有12株内生真菌对2种或2种以上的供试细菌指示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占分离菌株总数的37.5%;有7株内生真菌对3种以上的植物病原真菌指示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占菌株总数的21.9%;有2株内生真菌对2种供试细菌指示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占分离菌株总数的6.3%。马蔺内生真菌对供试植物病原真菌指示菌和供试细菌指示菌有明显抑制作用,且抑制植物病原真菌的范围较宽;2株高活性菌株来源于马蔺叶部,对5种供试真菌指示菌具有明显抑制作用;2株高活性菌株来源于马蔺根部,对2种供试细菌指示菌具有明显抑制作用;1株高活性菌株对4种供试真菌指示菌和1种供试细菌指示菌有明显抑制作用。这5株高活性内生真菌菌株属于束丝菌属、镰孢霉属、梭孢霉属和组丝核菌属。[结论]药用植物马蔺具有丰富的内生真菌资源,并具有明显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16S r DNA PCR-RFLP、16S r DNA全序列分析、BOX-PCR等多相分类技术,对采集自陕西神木、甘肃天水、青海泽库地区的豆科植物根瘤内生细菌资源的多样性进行了研究。从采集的豆科植物根瘤中共分离到50株供试菌株,对这50株供试菌株和8株参比菌株进行了16S r DNA PCR-RFLP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全部供试菌株在81.5%的相似性水平上分成4个分支(在86%相似性水平上,分支I包括3个群,分支III包括3个群)。选取各群代表菌株进行16S r DNA测序,确定了50株供试菌株中,1株属于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1株属于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6株属于中华根瘤菌属(Sinorhizobium),27株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2株属于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其余13株则分别归属于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泛菌属(Pantoea)。表明16S r DNA PCR-RFLP和16S r DNA全序列分析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对部分16Sr DNA序列相似性达到100%的菌株进行BOXPCR来确定是否为同一克隆。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神木等地区豆科植物根瘤内生菌具有很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红树林植物组织中分离出对动物病原菌具有广谱抑菌活性的植物内生菌。[方法]以铜绿假单胞菌、多杀性巴氏杆菌、产气肠杆菌、粪肠球菌4种常见的致病菌作为指示菌,采用M10和P3培养基从红树林植物根、茎、叶组织中分离内生菌,以固体琼脂打孔法筛选具有抑菌活性的菌株,提取菌株的基因组DNA,PCR扩增16S rDNA基因并测序,通过邻接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从红树林植物组织中共分离857株可培养的内生菌,有145株菌有抑菌活性,占分离菌株的16.6%。其中通过M10培养基从红树林植物叶组织分离的菌株32-5对铜绿假单胞菌、产气肠杆菌都具有最强抑菌活性,其抑菌圈直径分别为38和42 mm;通过P3培养基从红树林植物茎组织分离的菌株12-4对粪肠球菌具有最强抑菌活性,其抑菌圈直径为56 mm;通过M10培养基从红树林植物茎组织分离的菌株13-2对多杀性巴氏杆菌具有最强抑菌活性,其抑菌圈直径为64 mm。有抑菌活性菌株分为10个属,其中芽孢杆菌属是优势菌属。[结论]该试验初步揭示红树植物根、茎、叶组织中植物内生菌的抑菌活性和多样性,为开发新型抗菌药物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砂生槐根瘤内生细菌多样性及其促生潜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珍稀植物砂生槐为材料,对该植物根瘤内生细菌种群组成及其促生潜力进行研究,为砂生槐在荒漠化地区生态恢复与重建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YMA培养基通过平板涂布分离法分离内生细菌,通过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其遗传多样性,采用溶磷圈和钼锑抗比色法测定溶磷能力,Salkowski比色法测定IAA分泌量,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定固氮量。结果表明,从砂生槐根瘤中分离到19株代表性内生细菌,分别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解糖假苍白杆菌(Pseudochrobactrum)、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沙雷氏菌属(Serratia)和普罗威登斯菌属(Providencia)等5个属,其中芽孢杆菌属为优势菌属。在19株供试细菌中,7株具有良好的溶解无机磷能力,溶磷量达到100 mg/L以上;6株菌株具有良好的溶解有机磷能力,溶磷量达到42 mg/L以上;5株菌株具有良好的固氮能力,固定氮量达44 mg/L以上;3株菌株具有良好的IAA分泌能力,IAA分泌量达45μg/mL以上。利用种子发芽指标测定高溶磷菌株的促生能力,其中菌株R24能明显提高砂生槐种子的萌发率。综上,西藏砂生槐根瘤内生细菌遗传多样性丰富,且具有良好促生能力,是重要的生物资源。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探究非豆科植物泡桐与微生物共生固氮体系,对泡桐根瘤内生细菌的分离培养条件 及其系统发育地位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对从广西钦州市采集的泡桐根瘤上分离纯化得到的根瘤内生细菌, 进行传统生理生化研究和 16S rDNA 系统发育分析。【结果】经分离纯化得到 9 株根瘤内生细菌,大部分菌株 能较好地利用 8 种碳源;78% 的菌株能利用铵盐,89% 的菌株能利用硝酸盐;所有的供试菌株在 3- 酮基乳糖 和淀粉水解试验中呈阴性;89% 的菌株能利用柠檬酸盐;B.T.B 反应除菌株 PG-7 产碱外,其余都产酸;33% 的菌株能使硝酸盐还原;有 56% 的菌株能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多数菌株具备豆科植物根瘤菌的 一般生理生化特征。通过 16S rDNA 全序列分析,确定 9 株供试菌株可分为 4 个菌属,其中菌株 PG-1 和 PG-2 共属于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PG-3、PG-5、PG-6、PG-8 和 PG-9 等 5 株菌株共属于根瘤菌属(Rhizobium), PG-4 隶属于草螺菌属(Herbaspirillum),PG-7 隶属于伯克氏菌属(Burkholderia)。【结论】分离自同一寄主 的根瘤内生细菌其生理生化特性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同时表现出了遗传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甘草内生细菌中筛选拮抗压砂甜瓜采后病害病原菌的生防菌.[方法]以初步检测具有抑菌活性的19株乌拉尔甘草内生细菌为供试菌株,以甜瓜采后病害病原菌粉霉病菌(Trichothecium roseum)、白霉病菌(Fusaium sp.)、黑腐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和软腐病菌(Rhizopus stolonifer)为指示菌株,经过离体和活体筛选测定内生细菌对甜瓜采后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应用16S rDNA序列分析,结合生理生化指标对1株拮抗活性较强的菌株进行鉴定.[结果]从19株供试内生细菌株中筛选出5株菌株对4种指示病菌的抑制能力较强,其中菌株S0806082的拮抗能力最强,鉴定为Delftia tsuruhatensis.[结论]内生细菌S0806082具有一定的生防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8.
从峨眉山采集异叶天南星(Arisema heterophyllum Blume)健康植株,采用平板涂布法从其根、茎、叶各组织分离纯化内生细菌,采用菌饼平板对峙培养法初步筛选抗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的菌株,采用牛津杯法进一步筛选抗性菌株。结果表明,可以从峨眉山异叶天南星根、茎、叶各组织中分离得到26株内生细菌;初筛结果显示,26株内生细菌对MRSA均有抗菌活性,其中平均抑菌圈直径超过12 mm的有12株;复筛结果显示,12株拮抗菌抗MRSA活性稳定,与初筛结果无明显差异,菌株YG009、YJ009抗MRSA活性最强,与其他菌株存在极显著差异,有开发抗MRSA新药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郑法新  程璐  李侠  房保海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4):11601-11604
[目的]为从与红豆杉共生的内生菌或其代谢物中寻找其他新型防治植物病虫害药物提供基础依据。[方法]以云南红豆杉为试验材料,从其根、茎、叶中分离内生菌;以棉花枯萎病、小麦赤霉病、番茄叶霉病等11种病原真菌作为供试菌株,研究红豆杉内生菌的抗菌活性,从中筛选出有较高抗菌活性的内生菌。[结果]从云南红豆杉根、茎、叶中分离出内生菌152株,其中细菌80株,真菌48株,放线菌24株;从中筛选出了有较高抗菌活性的11株内生细菌、5株内生放线菌和3株内生真菌,分别占分离得到的内生细菌、内生放线菌和内生真菌总数的13.75%、37.50%和20.83%。[结论]云南红豆杉组织内存在丰富的内生菌,不同组织内生菌的数量、种类有一定差异,在具有抑菌活性的菌物中,放线菌占的比例最高。  相似文献   

10.
通过组织块分离法、梯度稀释涂布法和划线分离法,从健康紫皮和白皮洋葱中筛选得到内生菌,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测定其对10株供试指示菌的抑菌活性,再以洋葱提取液为对照,对各拮抗菌株的发酵液进行薄层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从2种洋葱中共筛选出87株内生菌,其中内生细菌68株,内生放线菌3株,内生真菌16株。通过抑菌试验,发现12株内生细菌对3至9种指示菌具有抑菌活性,占分离菌株总菌数的23.08%,其中YD–21、YD–23、YD–26、YD–27、YD–32、YD–38、YD–37、YD–22共8株菌株的抗菌谱较广,对9种供试指示菌均具有抑菌活性。薄层层析检测结果表明,菌株YD–27发酵产物在Rf值为0.73处有与洋葱提取液层析带迁移率相同的显色带,液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其属于黄酮类物质。菌株YD–27能发酵产生黄酮类或产生与黄酮类类似的化合物,表明洋葱内生菌具有合成黄酮类次级代谢产物药物的潜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筛选番茄灰霉病内生拮抗菌并研究其抑菌物质。[方法]从65株健康番茄植株中分离到内生拮抗细菌46株,在此基础上通过PDA培养基打孔扩散法进行复筛,获得了1株强烈抑制灰葡萄孢菌的抑菌物质产生菌。研究了该抑菌物质对灰葡萄孢菌菌丝和孢子的抑制作用,并经酸沉淀、Sephadex G-50凝胶层析纯化、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对其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显微镜观察发现该抑菌物质具有列膜抑菌机制,初步鉴定抗菌物质为3.3 kDa左右的多肽类物质。[结论]为开发新的生防制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生防芽孢杆菌A57、A178、N1729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的实用价值,并为后续的生防制剂的研发提供科学依据,对其在新疆各地蔬菜灰霉病菌的抑菌活性进行了研究.[方法]采用平板对峙法检测三种生防细菌抑菌活性,并检测其无细胞滤液的抑菌效果,无细胞滤液利用摇瓶发酵后经微孔滤膜过滤制备,用滤纸片法测定抑菌圈,确定抑菌效果.[结果]A178的活菌体拮抗效果最强,平均抑菌率达45.67;, N1729菌株分泌物的拮抗效果最强,平均抑菌率为44.61;,可作为灰霉病的有效生防菌;而A57的抑菌效果最差,不能作为后灰霉病菌有效的生防菌使用.[结论]A178、N1729这两个菌株具有很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筛选番茄灰霉病的拮抗菌,并采用分子生物学手段进行鉴定。[方法]以番茄灰霉病病原菌为供试菌,从耕作土壤中筛选拮抗菌,利用平板对峙法对拮抗菌进行初筛和复筛,并通过16S r DNA序列分析对拮抗菌进行鉴定。[结果]从番茄灰霉病发病植株根系土壤中筛选出13个拮抗性能较为稳定的分离物,其中3个菌株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拮抗作用较强,抑制率达60.00%以上。结合形态学观察及16S r DNA系统进化树分析,分别鉴定为固氮类芽孢杆菌、多黏类芽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结论]该研究为番茄灰霉病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内生细菌对黄瓜灰霉病的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瑞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4):16903-16904
[目的]为黄瓜灰霉病的生物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黄瓜叶片内生细菌B12、B13为供试菌株,通过孢子萌发试验研究了菌株发酵液及发酵滤液对灰霉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菌株B12、B13的发酵原液对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分别为94.4%和91.3%,对芽管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84.2%和79.7%,稀释10倍后其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为87.2%和78.2%。菌株B12、B13的发酵滤液对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分别为90.0%和84.4%,对芽管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82.6%和76.7%。50℃下,菌株B12、B13的发酵滤液的抑制率分别为84.7%和83.1%,经100℃沸水浴处理后其抑制率分别为78.9%和73.9%,经121℃高温处理后其抑制率分别为35.7%和27.2%。pH值为3时,B12和B13的发酵滤液的抑制率分别为11.3%和9.3%;pH值为12时,其抑制率分别为31.4%和25.4%。[结论]内生细菌B12、B13可用于防治黄瓜灰霉病。  相似文献   

15.
林娜  游玲  郭华  魏琴 《安徽农业科学》2012,(6):3382-3384,3564
[目的]探讨山苍子内生细菌的抑菌活性及生防效果。[方法]从山苍子的根、茎、叶和果中分离出内生细菌52株(其中根23株、茎8株、叶7株、果实14株),采用对峙生长法检测其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效果。[结果]5株来自叶和果的内生细菌分别对杨树溃疡病菌、小麦纹枯病菌、番茄灰霉病菌、小麦赤霉病菌、苹果炭疽病菌和辣椒疫霉病菌有较好的拮抗作用。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株16S rD-NA序列(序列号为JN252095)与Bacillus megaterium最为接近的山苍子叶内生细菌对辣椒疫霉病的防治效果较好,且可促进辣椒植株生长。[结论]山苍子内生细菌作为农作物生防细菌效果明显,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黄花夹竹桃内生细菌抑菌活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春玲  肖力  李晓红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3):6246-6246,6248
从黄花夹竹桃的根、茎、叶中分离出内生细菌13株,以小麦赤霉(Fusarium graminearum)、番茄早疫(Alternaria sclani)、番茄灰霉(Botrytis cinerea)3种常见植物致病真菌以及3种具有代表性的细菌,即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lococcus aureu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为受试菌,对其进行抑菌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内生细菌G2、Y1对受试植物病原真菌有较好的抑菌活性;内生细菌G1、G2、G3、G4对受试细菌具有普遍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离和筛选苜蓿内生放线菌,为进一步筛选拮抗菌株打下基础。[方法]从健康苜蓿组织中分离得到3株内生放线菌,对其进行初步鉴定、皿内对峙培养。[结果]MX2及其发酵滤液对11种靶标菌均有一定的拮抗作用,特别对番茄灰霉、西瓜枯萎菌有明显的抑菌作用;MX3的发酵滤液对小麦纹枯病的抑菌作用较强,但是平板对峙培养中MX3没有此作用。[结论]MX2是一株具有生防潜力的菌株。  相似文献   

18.
臭牡丹提取物对病原真菌抑菌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娜  魏琴  尹礼国  李华兰  张剑 《安徽农业科学》2011,(17):10305-10306,10326
[目的]研究臭牡丹不同部位的不同溶剂提取物对常见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效果。[方法]采用茵饼法研究臭牡丹的抑菌能力。[结果]臭牡丹提取物对小麦赤霉、杨树溃疡、棉花枯萎、番茄灰霉病菌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茎的蒸馏水提取物对杨树溃疡病茵的抑制效果最好,其最小抑茵浓度(MIC)为15mg/ml;茎的80%乙醇提取物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好,其MIC为30mg/ml。臭牡丹提取物在pH4-8的范围内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茵作用。[结论]臭牡丹提取物对4种病原真菌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19.
安瑞平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6):39-40,75
采用组织分离法,从黄瓜各器官(根、茎、叶)中得到内生细菌173株,其中根中分离得到的最多,占分离总数的42.8%;其次为叶,占32.4%;茎最少,占24.8%。通过平板对峙培养筛选出8株对黄瓜灰霉病菌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细菌,再对这8株茵发酵滤液的抑茵活性进行测定,选出抑茵效果最好的2个菌株B12和B13,抑制率分别为84.0%和81.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