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俄体乡位于兴安盟科右前旗西南部,地处半干旱浅山丘陵区,总土地面积35.3万亩,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乡。 该乡从1987年大力开展以控制水土流失为重点的防护林体系建设,到现在一个以水土保持林,经济林为主体,多林种、多树种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已基本建成。目前,有林地面积已达13.3万亩,森林覆盖率由1987年的18.2%提高到37.7%;人均有林地面积8.06亩,营造农防林带120条、6万延长米,实现了农田林网化;境内2条河全部栽植护岸柳,1008个山头已绿化670个。俄体乡现在田渠路林配套建设已成格局…  相似文献   

2.
以浙江瑞安市海岸基干林带建设为例,在基干林带内部结构方面,提出海岸基干林带为生态系统聚集体的新理念,把生态系统作为构成海岸基干林带的基本单元。瑞安市海岸基干林带通过扩充基干林带规模,增加水面空间,形成林水交融的多系统综合体,显著提高基干林带的防风滞浪滞洪功能;在基干林带功能定位方面,提出在强化基干林带防风护岸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加强基干林带滞洪泄洪和景观美化功能,建设具有复合功能的新型基干林带。瑞安市海岸基干林带充分利用林水交融的景观特点,加强观花、观叶、观果树种的营造,实现休闲娱乐空间在防护林带中的合理布局,不仅赋予基干林带生态防护功能,而且使其具有独特的生态旅游功能,与基干林带周边发达的社会经济条件相衔接,提高基干林带的自我经营能力。  相似文献   

3.
位于广西东部珠江水系区的苍梧县珠江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的优良造林树种选择研究,是根据树种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并以构成其防护林体系的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各林种的功能需求特征为依据,在充分遵循其树种优化选择原则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各林种功能作用所需求的要素,按其层次分解为不同的组成因素,并按因素间的相互联系、影响及其隶属关系进行组合,形成一个多层的分析结构模型,即树种优化选择的评价模型,用指标层相对于控制层(目标层)的重要性权重来确定营建该防护林体系待选的56个树种的优劣次序,明确了不同林种对其造林树种选择诸因素(依据)间的权重问题,评选出了适合苍梧县营造珠江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的优良造林树种,为营建其最大综合效能的珠江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的优良树种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日本一个多地震、多台风暴雨的国家,十分重视森林的防灾作用,早在明治时期就指定有防备水害的保安林,即水防林。水防林一般在河道两岸种植,形成林带,再在林带外侧修筑堤坝。水防林与堤坝不同,允许洪水在堤内泛滥,具有堤坝没有的特殊机能:①降低洪水的流速,防止地表土的流失;②堆积土沙,防止侵入耕地;③护堤护岸。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汕头生态景观林带现状和树种材料进行调查分析,应用景观生态学、群落生态学、森林美学等原理,初步选择适宜的生态景观林树种,根据树种特性和立地条件,设计不同的树种配置模式,并对景观类型设计、营造林措施进行探讨,以期为推进广东省汕头市生态景观林带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基于上海市2020年度森林资源监测数据,从林种结构、群落结构、树种结构、林龄结构、郁闭度结构、优势树种(组)结构等6个方面分析上海市外环林带乔木林资源现状。结果表明,外环林带防护功能明显,混交林分比重较高(63.24%),林种结构较为合理,中龄林、近成熟林比重大(分别占57.23%和22.22%),但林分密度过大,树种较为单一,群落结构简单。藉此提出了改善其森林结构和服务功能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根据深圳市罗湖区生态景观林带建设目标,对生态景观林带建设的树种选择与配置、整地、苗木规格、栽植密度和养护管理等技术要求进行探讨,分析了景观林带建设的关键技术环节,并结合项目内容,进行了本次建设工程的效益分析,旨在为广东省生态景观林建设提供技术指引。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三明森林城市建设中存在的可用地面积少、森林布局不合理、缺乏系统性,森林结构简单、树种选择及配置不合理、缺乏植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苗圃发展与森林发展相脱节、苗木自给率低,森林城市建设缺乏有效的监管与养护机制等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发挥现有生态公益林的综合性生态功能,城市规划建设与宜居城市建设相结合,拓宽和续建现有生物防火林带,沙溪河城区两岸建设竹林生物林带,实施主干道两旁增绿添荫工程和调整树种、林种结构,保护和管理好区域内的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等对策,以建设森林城市体系,构建宜居生态三明。  相似文献   

9.
长江中游防浪林力学模拟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长江中游防浪林的主要树种进行力学测定,为防涵林营造最佳树种的选择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在调查沙漠绿洲科技示范区自然环境条件及农林业生产状况的基础上,提出在示范区建设一个多林种,多树种、带片网相结合的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改变以往造林树种单一,布局不合理的状况。通过改造和新建农田林网,绿洲外围营造防风基士林带和封沙育草等措施,使示范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1.
在涪江中下游典型江岸营造1000亩淤沙林带,江岸防护林系统经1988年洪水淹后林带内淤积泥沙,在1981年特大洪灾冲成裸露的卵石滩上重新淤地300亩,现已在林间点种农作物;在凸岸营造的淤沙林带,一次洪水淹没后,淤泥沙普遍在20cm以上;凸岸林带内淤沙与乔木胸高断面积成正相关,数学模型:Y=0.0448+0.8558X(Y:淤沙厚度,X:胸高断面积)。当胸径达8cm时,测定单株树干对洪水阻力为6kg,全部冲成倒伏状。凹岸营造固岸林带后,一次洪水淘深河床20cm;固岸林生物工程组合乔草型林网结构与防洪堤水利工程配套后,造成堤与林带区域淤积。  相似文献   

12.
湖北省地处长江中游,地域辽阔,气候类型多样,森林资源较为丰富.本文根据湖北省森林资源现状,分析了全省森林资源的主要特征,以及当前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关发展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嫩江流域中下游地表水资源分析,初步确认,在上游加强森林水库建设,下游加强堤防林建设是减小中下游地区水患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4.
Structural properties of forest soils have important hydro-ecological function and can influence the soil water-physical characters and soil erosion.The experimental soil samples were obtained in surface horizon (0-10cm) from different subalpine forest types on east slope of Gongga Mountain in the upriver area of Yangtze River China in May 2002.The soil bulk density,porosity,stable infiltration rate,aggregate distribution and particle-size distribution were analyzed by the routine methods in room,and the features and effects on eco-environment of soil aggregation were studi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tructure of soil under mixed mature forest is in the best condition and can clearly enhance the eco-environmental function of soil,and the soil structure under the clear-cutting forest is the worst,the others are ranked between them.The study results can offer a basic guidance for the eco-environmental construction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Yangtze River.  相似文献   

15.
论四川林业在"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本文在论述了森林的生态屏障功能的基础上,就四川地处长江上游的特殊地理位置,探讨了林业在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和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青海省天然林资源主要分布在黄河、长江、澜沧江上游的高山峡谷区。该区域内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气候严寒,地处偏远山区。由于经济落后、交通不便,给林区职工和广大农牧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很大的困难,其中因燃料消耗森林资源和其它不可再生资源是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合理开发和利用优质廉价、环保的沼气能源,调整农村能源结构,解决农民生活用能源的问题,促进林业职工增效和林区群众增收,改善林区环境卫生,有利于巩固天然林保护工程成果,具有较高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长江中上游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川东北地区的遥感监测,全面分析了工程实施以来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长江中上游森林资源和环境状况的分析,指出:长江防护林在营造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从森林生态系统整体考虑,从长江流域森林资源分布和结构上分析,存在许多问题,需要通过持续经营,连续监测,不断调整,才能逐步形成功能良好的防护林体系.  相似文献   

19.
长江中游(湖北段)江岸带立地分类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针对长江中游 (湖北段 ) 92 0km河段及其主要支流河流地貌类型、河型、岸堤侵蚀和成土过程等特点 ,提出长江中游 (湖北段 )江岸带立地分类系统与评价体系。划分出 2个立地类型小区、1 1个立地类型组、2 2个立地亚组、43个立地类型。为实现适区、适布局、适地、适树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了全面、科学评价长江防护林工程的综合效益,根据湖南省林业区划和“长防林”生态功能划分的实际情况,建立2个生态效益监测核心站、30个监测点。通过长期监测、计量,使长防林工程的生态效益价值化、数量化;为其它防护林工程的规划设计、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以及公益林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