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为了摸索花生高产规律和培创高产,推动我县花生生产,我们在冲萎公社稔坪大队龙湾生产队协同该队开展以“攻好三苗为基础,提高饱果率为关键”的技术改革,连续三年夺取了春花生高产稳产。该队七七年春花生22亩,平均亩产447斤,比常年同期单产翻了一番;七八年虽然遭受前期四十多大的低温阴雨、寡照的恶劣天气影响,但42亩春花生,平均亩产仍达451斤;七九年春季低温阴雨天气比七八年更加恶劣,可是55亩春花生又获得增产,平均亩产455.3斤(其中丰产试验田一亩一分,亩产625.4斤)。  相似文献   

2.
在以色列以四个花生品种试验,1972年8月6日播种,受到1972年12月至1973年1月异常寒冷天气的影响。在5厘米以上地温降至冰点以下(-4℃)连续16夜  相似文献   

3.
织蛋白的研制和试产,但利用花生蛋白生产植物肉的报导尚未见到。花生是一种含有高脂肪、高蛋白的植物油料,花生仁中不但含有38—51%的油,还含有25—30%的蛋白质,花生蛋白是公认的优质蛋白。目前我国生产的花生,大部分用来榨油,取油后的花生饼粕中的蛋白质含量高达45-56%,长期以来,花生饼粕一般都用做饲料或肥料。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花生蛋白资源,提高花生饼粕的使用价值,生产新型的高蛋白食品,山东省烟台地区粮食局和山东省栖霞植物蛋白厂共同承担了花生组织蛋白研究项目,先后进行了HDP—95型花生蛋白膨化机的试制和利用花生饼粕制取组织蛋白的工艺研究,于  相似文献   

4.
水分是花生获得高产的重要条件,但自然降雨与花生不同生育阶段需水常发生矛盾,表现为年际间不同生育阶段经常有旱象出现,对花生生长和荚果发育影响很大。七十年代以来国外对花生需水规律和灌溉技术已有较深入研究。国内对花生需水规律和灌溉等方面也开展了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对花生不同生育期临界水分、水分敏感期以及浅土层条件下土壤水分亏缺对植株生育和产量影响等方面至今未见报道。为此我们于1979—1984年借助于全控池栽法在不同生育阶段人为造成不同干旱条件,研究其对花生植株生长和荚果发育的影响,并初步摸索出不同生育阶段临界水分、水分敏感期以及影响主要性状的一些土壤水分指标。为花生生产经济合理用水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花生病毒病是影响我国花生生产的主要问题之一,1976年曾在我国北方花生产区山东、辽宁、河南、河北、江苏、北京等省市大面积流行,造成花生前所未有的大减产。1976年以后,花生病毒病仍不断流行。为了明确北方花生产区不同类型病毒病发生、分布,以及引起各种症状类型的病毒进行血清诊断,我们于1983年6—8月在辽宁、河北、河南、  相似文献   

6.
本文着重叙述1977年以来,我国花生生产发展出现的一些新的特点。 一、总产量增长主要靠单产提高。 1949年,我国花生种植面积1881.6万亩,平均单产135斤,总产2536.4万担。至1984年,全国花生种植面积3632.2万亩,单产265斤,总产9630.4万担。建国35年间,面积扩大了93%,单产提高96%,  相似文献   

7.
湛江地区组织了花生高产栽培协作组,研究高产规律,总结高产经验,推广高产措施,对开展高产运动、指导大面积花生生产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自一九七七年至一九七九年,协作组培创高产花生面积10.506亩,平均亩产844.47斤,高产田块亩产变幅813——872斤(亩产超800斤田块附表1)。对高产花生田进行了大量调查和测定工作,从而初步认识花生亩产超800斤的理论与技术,现将有关资料整理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实行双油制,即油菜~花生一年两熟轮作制,是发展我县花生生产的重要途径。1986年全县双油制推广面积达14,950亩,占花生总面积的54.4%。 一、发展双油制是发展花生生产的必然趋势 (一)发展双油制,是耕作改制的需要,是农民的自觉要求。 我县历史上花生生产是以一年一熟的春花生为主,近三十年来,由于修水利,种绿肥,水稻面积已扩大至65万亩,而花生面积则由1955年的18万亩压缩到不足3万亩,尤其是春花生面积仅剩4,570亩,只占16.6%。且大部分集中在一片三线(涟淮片、废黄河线、张河线和盐河线)的沙地薄地,花生单产一直在100公斤上下波动。  相似文献   

9.
花生田除草剂筛选及其对花生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筛选出适于贵州花生生产应用的除草剂,了解不同成分除草剂对花生生长的影响特点,以市场常见的豆贝、乡锄、盖草能等3种除草剂开展杂草防效、药害评价试验。结果表明:豆贝、乡锄除草剂杂草防效的持久性较好,豆贝除草剂防除杂草的效果最好,在施药18d、33d时的杂草防效分别达到58.3%和86.1%。3种除草剂对花生主茎高度、总分枝数、第一对侧枝长等性状的生长发育有影响,总分枝数、结果枝数发育受抑制程度是影响花生产量的关键。在花生4~5叶龄时,豆贝除草剂较其他2种除草剂草害防控效果好,其药害对花生的产量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1980年7月21日至8月22日。北方五省花生丰产技术考察组,在河南省开封、兰考,江苏省东海、赣榆,河北省滦县、迁安,辽宁省锦西、金县,山东省文登、蓬莱、招远十一个县,进行了花生丰产技术的考察,现将栽培技术的考察情况汇报如下: 花生生产概况 (一)、自然气候条件 所考察的五省十一个县的气候条件都适合花生的生长。70—79年平均无霜期最少的锦西县是165天,最多的东海县是224  相似文献   

11.
花生的繁殖系数较低,育成或引进一个新良种,往往要较长时间才能普及到大田生产,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花生生产的迅速发展。因此研究花生良种的繁殖技术、提高繁殖系数,对加速花生生产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80年春,笔者在繁育花生良种粤油551—116原种时,使用压枝促使高节位果针入土结荚的办法,5斤花生获得了486.6斤的总产量,繁殖系数达97.3倍。为了进一步研究压枝技术及其增产效果,笔者又以粤油551—116品种连续进行了两造的试验其中81年春繁压枝处理的繁殖系数高达123.3倍(表1)。  相似文献   

12.
<正> 一、试验目的克草胺是沈阳化工研究院于一九八三年开始研制的一种氯代乙酰胺类除草剂,化学名称为2—乙基—N—(乙氧甲基)—a—氯代乙酰替苯胺,化学分子式为:C_(13)H_(18)ClNO_2 克草胺在旱田地膜作物如;花生、棉花、青椒等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但用药虽较高。为了明确其在水稻田的除草效果,1988年在我校水稻本田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  相似文献   

13.
一、播种机 1、2B—4型花生播种机 该机是1980年掖县徐家公社肖韩大队在县农机化所的帮助下研制而成。与泰山—12拖拉机配套,垅播4行,一次可完成开沟、下种、起垅等多道工序,81年12月通过科研鉴定,并已生产45台在生产上试验,每小时可播花生4—5亩。 2、2 BH—4/5型花生播种机 该机是平度县农机化所与县拖修厂共同研制而成。与泰山—12拖拉机配套,平播5行,垅播4行,一次可完成开沟、下  相似文献   

14.
花生田草害分析与经济阈值的初步研究/韩方胜(江苏省东海县植保站),李丙贵杂草科学.—1994,(2).—4~51991年研究表明,花生田杂草混生状态下的鲜草重与花生的侧枝长、分枝数、单株绿叶数、花生单株生产力以及荚果质量等有关性状都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  相似文献   

15.
温室人工接种试验说明,6个花生矮化病毒(PSV)中国分离物;PSV—1,PSV—13,PSV—Mi(由花生分离),PSV—P、PSV—R和PSV—F(分别由菜豆、刺槐和紫穗槐分离)系统侵染苋色藜和昆诺藜,不侵染红三叶草和矮牵牛,此不同于美国PSV—E株系。依据对花生、豌豆、蚕豆等寄主植物致病力,将PSV—1、PSV—13 PSV—P和PSV-E划分为强毒力株系,PSV—Mi、PSV—R和PSV—F为弱毒力株系。PSV强毒力株系引起花生严重矮化,对花生生长和产量影响明显大于弱毒力株系。  相似文献   

16.
辽宁省是我国主要花生生产区之一,全省花生种植面积主要分布在辽南、辽西及辽西北地区,随着花生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和复膜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当前生产上迫切需要丰产稳产、适应性强的花生品种。为了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1982——1984年将我省各单位选育和引入的花生品种在全省进行了多点鉴定。  相似文献   

17.
一、我县秋花生种子一播全苗的增产效果 我县春花生的播期、一般在春分至清明,正遇上低温阴雨频繁的季节。对花生播种、发芽、出苗影响很大,造成烂种烂芽,缺苗少穴。轻者年份缺苗率均在10—20%,重者年份20—30%,个别山区达50—80%,严重影响花生产量。 我县自1980年起,从广东汕头等地引进粤选58翻秋良种作春植花生种以来,才基本上解决烂种缺苗这个矛盾。经大面积栽培翻秋花生,具有发芽率高、出苗整  相似文献   

18.
花生种子最经不住磕碰,收获前后对不利条件十分敏感。影响种用花生的产量和质量因素包括栽培技术,病、虫、草害,水及气温等。种子质量在地里就已确定,收获后是不可能提高的。所以,生产上要制定能生产优质种子的管理规划及栽培技术。 一、品种与选种 佐治亚大学的有关花生品种试验数据在各县推广办都可查阅到,种植者可对不同条件下种植的品种进行比较。选用已知起源、生产性能、纯度及质量好的成熟无病种子。种子贮藏期及环境会影响其发芽和活力。在佐治亚,每年有36.42万到48.56万亩土地生产种用花生。  相似文献   

19.
前几年,莒南县在花生种植上曾一度出现了花生地间作玉米的风气。造成了玉米对花生遮荫,影响花生的光合作用,同时与花生争肥夺水,使花生产量下降的现象。为此,我们从1978年至1981年对不同肥水条件下间作玉米的地块进行了试验和调查,其经济效益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花生—稻耕作制中花生对土壤有机质及三要素的影响,1986年湖南省粮油生产局主持在宁乡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进行了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导如下。 一、试验内容与方法 本试验采用大区对比试验法进行,在一块田的中线作梗,分两大区,一区种花生稻,一区种双季稻,重复两次,重复I,花生稻区面积0.54亩,双季稻区面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