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建设人工柠条草场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高寒干旱自然特点,种植抗寒、抗旱、抗风沙植物柠条,建设人工柠条草场,改造改良退化、沙化、荒漠化草地。结果建成后植被覆盖率由30%提高到90%多,生物量由每公顷1246.9kg增长到9975.0kg,土地含沙量减少17%。同时,防风效果提高9倍,固沙固土能力提高2倍,土壤中有机质、速效N、速效K等含量显著增加,有益微生物区系和数量提高几倍和十倍。证明人工柠条草地改造退化、沙化、荒漠化土地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三江平原低湿地草地畜牧业综合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三江平原富锦试验区进行了低湿草地改良和人工草地建植技术,青粗饲料加工调制技术,牛羊补饲育肥技术,提高农村养猪与养鸡经济效益综合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初步形成草地畜牧业生产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3.
1986~1992年在三江平原沼泽化草甸草场上,对退化的草场进行了不同的改良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人工种草、翻粑结合及5月上旬重粑松土改良草场效果比较显著,比对照增产19.2%~101.4%、31.2%和23.9%,人工草地比天然草地单位面积蛋白质提高1.97~4.60倍。  相似文献   

4.
<正> 世界农业科学家,经过20多年的研究,对草地翻耕、土壤改良、施肥、灌溉和人工草场牧草混播方案进行了全面研究,积累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人工草场牧草混播方案叙述如下,供草原、畜牧科技人员参考。 1.森林草原区在森林草原区建立人工草场通常采用以下的牧草混播方案为  相似文献   

5.
西藏那曲现行草场管理方式与草地退化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通过对那曲地区草场管理方式和草地退化现状的分析,探讨了现行的草场管理方式对戴畜量、草场建设、草场保护和草场生态的影响,进一步证明了现行的“牲畜私有,草场公有”的草地畜牧业经营方式是造成草场严重超载、滥牧、抢牧、缺乏建设、缺少管护的后果,从而导致草地严重退化,环境趋于恶化。提出了尽快落实草地承包责任制,科学利用与管理草地,加强草地生态研究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王兆红 《北方牧业》2004,(18):20-20
张北京津风沙源草地治理工程建立人工草地综合技术研究工作,经各方努力,各项工作取得预期进展。2000~2003年人工种草达8.4万亩,草场改良9.8万亩。从而促进了我县畜牧业大发展。由于四年来的人工种草和草场改良,牧草长势很好,进人6~7月份以来,先后有中央、省、市领导和专家前来我县检查验收和指导,受到上级领导和专家好评。现将技术工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草地退化是我国天然草地面临的突出问题。本文根据东北西部农牧交错带-“黄金通道”,杜尔泊特蒙古族自治县他拉哈镇退化草地生态恢复试验研究,坚持“以自然修复为主,人工建设为辅”的方针,通过典型草甸草原退化草地设置试验小区2年试验结果表明,退化草原具有顽强的自然修复能力,辅以人工措施以及直播种草其效果更佳,完善草地生态恢复,实现草地与人类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按固原市草场分布与利用、牧业经营方式划分为天然草场连片分布的、连片退耕有大面积人工草地的和既无天然草场又无大片退耕种草的三种地域类型,根据各地域类型的草场特点、分布、面积比例,分别提出草场合理利用和畜牧业经营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1国内外草场现状 在畜牧业发达的国家,草场面积比例很大。例如美国的28亿亩耕地中,牧草种植面积达11亿亩,其干草占粗饲料的70%~80%;荷兰基本上是人工草场,紫花苜蓿的亩产干草量为800kg;新西兰有65%的草原为人工草地或半人工草地,每3亩草地可养一只羊;澳大利亚的人工草地为4亿亩,其中2/3为改良的半人工草场。我国天然草地面积占全国土地面积的41.41%,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是个以裕固族为主体、多民族聚居、以牧为主的少数民族自治县。近几年,随着天然草场“三化”(沙化、退化、盐碱化)现象的日趋加剧.牧民越来越重视人工草地的建设。20世纪70~80年代.牧区建成了牧草种子繁殖场.成功引种驯化了一批适应性强、生产性能优良的牧草新品种.种植了大面积的多年生混播人工、半人工草地。以燕麦为主的一年生人工草地得到了普及.  相似文献   

11.
不同利用方式下草地土壤理化性质及碳、氮固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退化的天然草地与人工草地在土壤理化性质,碳、氮变化以及固碳效应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本研究通过野外取样与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在内蒙古自治区的阿鲁科尔沁旗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天然草地、放牧人工草地以及刈割人工草地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验区土壤水分含量、土壤容重、土壤微生物含量以及土壤养分的测定。通过NDVI值代表3种类型草地的生长状况,整体上看,不同利用方式下草地的生长状况为:刈割人工草地>放牧人工草地>天然草地;土壤含水量在0~20 cm从高到低为:放牧人工草地>刈割人工草地>天然草地,且差异均表现为显著(P<0.05);放牧人工草地的全碳全氮含量均为最高,在10~30 cm放牧人工草地和天然草地的全碳含量显著高于刈割人工草地(P<0.05),放牧人工草地0~10 cm的土壤全氮含量为(0.88±0.11) g·kg-1,显著高于天然草地和刈割人工草地(P<0.05);3种草地的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的大小表现为:放牧人工草地>刈割人工草地>天然草地,且在0~10 cm 放牧人工草地的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为(28.45±8.30) mg·kg-1,显著高于天然草地和刈割人工草地(P<0.05);此外3种草地类型的土壤碳、氮贮量表现为:天然草地>放牧人工草地>刈割人工草地,在10~30 cm放牧人工草地和天然草地的土壤碳、氮贮量均显著高于刈割人工草地(P<0.05),放牧人工草地表现为碳、氮固持,而刈割人工草地均表现为碳、氮流失,且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天然草地和刈割人工草地的碳、氮贮量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由此可见,人工草地的建立以及对草地实施播种、灌溉等合理的人为干预将有效地提高土壤质量和草地生长状况,并且一定程度上影响土壤的碳、氮固持能力。  相似文献   

12.
低产沙地草地施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沙地草地进行不同施肥量和不同肥料组合马,确定了沙地草地最佳施肥量及组合,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草地牧草产量和草地生产力,恢复草地植被、减轻草地退化程度,探索了沙地草地治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基于遥感(Remote Sensing,R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 System,GPS),即3S技术,应用面向对象的自动分类与人机交互分类结合判读方式,以SPOT、TM影像为背景,结合地面调查样地及历史资料,准确获得岗巴县草原类型空间分布现状图件及统计数据。根据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岗巴县草原总面积为365222.89hm2,占岗巴县国土面积86.94%。该县草原类型共划分4个草原大类、6个草原亚类、21个草原型。各类草原类型面积最大为高寒草原类,占总草原面积58.66%;其次是高寒草甸类,占38.61%;第三位是高寒草甸草原类占2.56%;低地草甸类面积最少,占0.18%。该县草原退化、沙化、盐渍化面积为3809.91hm2,占该县草原面积的46.36%,其中草原退化面积31.44%;草原沙化占12.96%;草原盐渍化占1.96%。草原畜牧业是该县农牧民收入的重要来源,科技与政策支持是恢复草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畜牧业的重要对策。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和长期的不合理利用,日益加剧的草地退化威胁着青海省草地生态系统的健康。草地分类经营从区域全局的角度协调了草地利用和保护之间的矛盾,为有效遏止草地退化、实现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本研究在估算和分析青海省草地生态和经济两大收益的基础上,提出用收益差异指数(BDI)划分草地分类经营区,将青海省草地分为保护性草地和生产性草地两大类。其中保护性草地面积为2.841 44×107hm2,占草地总面积的46.27%;生产性草地的面积为3.299 04×107hm2,占草地总面积的53.73%。  相似文献   

15.
中国草原火灾风险动态分布特征及管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我国牧区1991~2005年的草原火灾资料,用统计方法分析了我国牧区草原火灾风险的时空动态分布特征.研究发现,随着经济的发展草原火灾的发生次数呈增长趋势,我国草原火灾风险正不断加大,草原火灾造成的损失也在逐年递增;每年的4月份是我国草原火灾的高峰期,10月份产生一个小高峰期;内蒙古、新疆、甘肃是我国草原火灾经济损失最严重的3个省份.针对我国目前草原防火减灾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6.
基于空间信息技术的贵南县草地退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利用1976、1996、2001、2006年四期遥感影像,采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lS)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贵南县草地景观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30年来,贵南县草地面积减少了59 046.13 hm2,占责南县草地面积的12.62%.平均每年减少0.42%,草地退化严重.草地的退化不仅表现在数量上,草地质量也明显下降,高覆盖度草地面积明显减少,净减少量达106 076.80 hm2,减少率达28.87%;2)贵南县草地景观破碎化显著,1976、1996、2001、2006年草地景观的分维值分别为1.519 3、1.501 1、1.496 7和1.675 4.表明贵南县草地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3)从动态度看,1976-1996年高覆盖度草地对草地整体变化影响较大,该时期草地退化严重;1996-2006年,草地面积基本处于平稳状态.  相似文献   

17.
采用1982-2012年的多源遥感数据,结合像元二分模型,分析了三江源保护区不同时期代表性河流源区不同类型草地的植被覆盖度及其动态,并研究了草地植被覆盖度对气候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三江源草地覆盖度整体上呈现出西北低东南高的特征,全区草地平均植被覆盖度为48.73%,黄河源草地覆盖度最高(65.45%),长江源最低(4.25%),草甸、高山亚高山草甸、平原草原、高山亚高山草原和荒漠草原的平均植被覆盖度分别为59.86%、57.390%、39.50%、33.70%和14.13%;31年间全区草地覆盖度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增长速度为每年0.230%,黄河源区的增长速度最快(每年0.27%);整体而言,低温比干旱对三江源草地覆盖度增长的限制作用更强,草甸、高山亚高山草甸和平原草原受气温影响较大,高山亚高山草原和荒漠草原受降水影响较大,在月尺度上草地覆盖度对气温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效应,而对降水不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三江源保护区成立(2001年)后,草地覆盖度的增长速度和增长面积都有所提升,全区草地覆盖度对气温的敏感度有所升高,黄河源草地覆盖度对降水的敏感度有明显下降.生态工程和草地保护措施整体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局部草地覆盖度下降趋势有所加剧,以荒漠草原最为突出,应在今后的保护工作中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8.
李成保 《青海草业》2012,21(2):44-46
经调查,兴海县退化草地面积占可利用草地面积的22.31%。其中,严重退化草地面积为1.14×104hm2,中度退化草地8.8×104hm2,轻度退化草地10.97×104hm2;草地退化使草地产草量从1982年的2760kg/hm2下降到2002年的1575kg/hm2,下降了42%;掠夺式放牧、鼠虫害严重、毒杂草蔓延、“四滥”不禁及人口快速增长是导致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建议采取依法治草,加强草地建设,科学合理利用草地,加强教育等措施保护草地。  相似文献   

19.
草地土壤肥力及其营养管理的必要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草地土壤肥力的来源,土壤基本养分对草地生产的作用,草地植物与动物对养分的需求量及缺乏症状,说明了加强草地营养管理以及维持草地生态系统营养平衡的重要性,指出增强对土壤肥力和营养管理是提高草地生产能力、保证草地生态系统平衡、保障草地可持续利用的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为更好地了解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区暖季放牧条件下人工草地牧草的生长特点,为制定合理放牧制度提供依据,于2001~2003年开展了暖季放牧牦牛对多年生人工草地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放牧2年后轮牧人工草地播种牧草比例为95.27%,连续放牧人工草地为86.15%,无放牧人工草地为58.01%。轮牧人工草地牧草月风干重最高值3 198.8 kg/hm2,连续放牧人工草地为3 023.2 kg/hm2。放牧可以提高人工草地牧草生长率,轮牧人工草地的牧草生长率高于连续放牧人工草地。放牧还影响着第2年播种牧草的生长,轮牧能促进种子出苗数,播种牧草的鲜重,风干重和种子产量分别达到了5 088.88 kg/hm2,3 053.33 kg/hm2和480 kg/hm2,均高于连续放牧人工草地和无放牧草地,轮牧人工草地杂草鲜草产量最低,为193.33 kg/hm2。适宜的放牧是保持人工草地可持续利用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