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氮肥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三江2号为供试材料,研究不同氮肥施用量对水稻植株生长、抗病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植株的叶片、茎鞘和穗的干物重大致上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不断增多,当达到14 kg/667 m2时,干物质积累量略有下降。瘪粒数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多,结实率和实测产量以中氮水平为高。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都不是以最低氮和最高氮水平为最高,而是中氮水平处理最高,水稻外观品质垩白率和垩白度都是低氮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2.
稻田综合种养是一种将水稻种植与水产禽类养殖相结合的绿色循环农业模式。与水稻单作相比,稻田综合种养降低了化学氮肥施用量,起到了减氮节肥效果,但氮肥减施对综合种养模式下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效果并不一致。本研究收集了2009—2021年间发表的以水稻单作为对照,以稻田综合种养水稻为处理的111篇相关文献;将综合种养模式分为甲壳类、鱼类、两栖类和水禽类共4类,应用整合分析方法评估了氮肥减施对各稻田综合种养模式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定量分析了在不影响水稻产量前提下不同综合种养模式的合理减氮范围。结果表明,在0~150和150~180 kg/hm2施氮(N)区间,甲壳类、鱼类和水禽类综合种养模式水稻产量分别比水稻单作提高1.15%~19.00%、1.45%~27.00%和3.47%~10.59%,其中,甲壳类和鱼类综合种养模式会降低水稻有效穗数,而通过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来增加水稻产量。相比于水稻单作,甲壳类、鱼类、两栖类和水禽类综合种养模式减氮范围的上限分别是26.24%、21.64%、14.04%和41.94%时,可确保水稻产量不低于7.5 t/hm2...  相似文献   

3.
随着世界人口增长和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及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粮食安全更加引起人们广泛关注。过去50多年间,氮肥的使用虽提高了作物产量,但也对环境造成了诸多负面影响。随着生活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高品质稻米的需求也日益提高。提高氮肥利用效率、优化氮肥最佳用量、培育优质稻米是目前农业科技工作者面临的主要任务。基于前人的研究基础,本文主要概述了目前我国氮肥使用情况、氮肥运筹对水稻产量、稻米品质和氮利用效率的影响,以及氮代谢生理及分子机理等方面取得的进展。提出并讨论了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明确了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4.
李小婉 《北方水稻》2023,(2):30-32+39
氮肥是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本试验选取13个水稻品种为供试材料,设置三个氮肥施用水平,结果表明:选取的材料中,有9个品种在施氮量15 kg/667 m2水平下产量最高,2个品种的产量随施氮量递减而增加,2个品种的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在食味品质方面,13个品种的食味值可以在低氮处理下达到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5.
以软米粳稻南粳9108和常规粳稻淮稻5号为供试材料,通过不同播期和穗后遮光方式,设置轻低温、轻低温+弱光、低温和低温+弱光4种处理,以Ⅰ期播种并未进行遮光的处理为对照(CK),研究灌浆期低温弱光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灌浆期低温弱光4个处理产量均显著降低;灌浆期轻低温和低温处理稻米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有所改善,而轻低温+弱光和低温+弱光处理则降低了稻米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  相似文献   

6.
全程深施肥对水稻产量形成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超级稻东农423为试验材料,设全程深施肥、全层施肥、表层施肥及无肥4个处理,研究水稻生长发育的动态变化,包括分蘖消长、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动态变化,并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稻米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和味度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全程深施肥方法能够促使水稻生育前期平稳生长,后期优势生长,延长有效分蘖期,增加有效分蘖数,提高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2)各处理的产量和稻米蛋白质含量间均达极显著水平,并呈现全程深施>全层施>表施>无肥的趋势;各处理的直链淀粉含量、味度值之间均达极显著水平,并呈现无肥>表施>全层施>全程深施的趋势;3)全程深施肥能够提高水稻的产量、穗数、每穗粒数和蛋白质含量,却降低了结实率、千粒重、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及味度值。  相似文献   

7.
灌溉对杂交水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不同灌溉方式条件下,土壤含水量出现差异,造成对稻株水分供应的不同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亏水较重、时间较长的情况下,杂交水稻产量明显减少,稻米品质下降。减产的原因主要是每穗谷粒数少。米质主要是加工品质、蛋白质含量降低及胶糊化变劣。长期湿润灌溉由于使土壤沉降收缩,造成含水量长期偏低,对杂交水稻产量及品质不利。  相似文献   

8.
分蘖期水分胁迫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单因素重复试验。研究了分蘖期水分胁迫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分蘖期水分轻度胁迫,植株的根、叶、茎、穗和地上部分的干重及总干重较对照均在一定的程度上得到增加,而重度胁迫则显著降低,分蘖期重度胁迫严重制约着水稻株高的生长、叶面积的扩展、水稻分蘖数降低。轻度胁迫可增加水稻的实粒数、千粒重及结实率,水稻产量提高3.02%,耗水量降低6.56%,水分利用率提高10.0%,而重度胁迫则水稻产量降低14.6%,耗水量降低11.2%,水分利用率下降4.0%,产量下降幅度高于耗水节约幅度。  相似文献   

9.
实地氮肥管理对不同氮响应粳稻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本研究旨在阐明实地氮肥管理对不同氮响应粳稻品种产量、氮肥利用效率和稻米品质的影响。【方法】以4个粳稻品种(淮稻5号、连粳7号、宁粳1号和扬粳4308)为材料,设置了氮空白、农民常规施肥和实地氮肥管理3个氮肥处理,观察了不同氮肥处理下产量构成、氮肥利用效率和稻米品质的变化特征。【结果】与农民常规施肥相比,实地氮肥管理显著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实地氮肥管理显著提高了水稻的整精米率、胶稠度、热浆黏度和崩解值,显著增加了稻米中清蛋白和谷蛋白的含量,显著降低了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和糊化温度。依据不同品种在较低施氮量下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响应,将供试品种分为A型(淮稻5号和连粳7号)和B型(宁粳1号和扬粳4038)。与氮响应B型品种相比,氮响应A型品种的整精米率、清蛋白和谷蛋白含量、崩解值较高,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消减值较低。【结论】实地氮肥管理可以提高不同粳稻品种的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对氮响应A型品种的效果更为明显,其米质对氮肥的响应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0.
实地氮肥管理对氮肥利用率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牡丹江地区代表性品种牡丹江28和空育131为材料,研究了水稻实地氮肥管理(SSNM)的氮肥利用效率及其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SSNM的施氮量较常规施肥方法(FFP)降低了54.2%~61.5%,产量提高了1.6%~8.6%。SSNM的氮肥吸收利用率和农学利用率分别较FFP提高了42.7%~72.9%和132.1%~242.5%。此外,实地氮肥管理提高了稻米的加工品质,还明显降低了直链淀粉含量,提高了胶稠度,降低了糊化温度和蛋白质含量,改善了稻米的食味品质。  相似文献   

11.
玉米秸秆还田与实地氮肥管理对水稻产量与米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中熟粳稻扬粳4038为材料,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玉米秸秆还田与实地氮肥管理对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三年(2009—2011)试验结果表明: 1)玉米秸秆还田能提高稻田土壤全氮和有机质含量; 2)在不施氮条件下,玉米秸秆还田处理较对照产量提高了18.9%~32.0%; 3)在实地氮肥管理模式下,玉米秸秆还田处理较对照施氮量下降了7.4%~16.7%,但产量提高了0.5%~11.0%,氮肥偏生产力提高了18.0%~31.7%; 4)在不施氮或实地氮肥管理条件下,玉米秸秆还田均较对照显著提高了整精米率、最高黏度和崩解值,降低了垩白粒率、垩白度、最终黏度和消减值;玉米秸秆还田对水稻的出糙率、精米率、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无显著影响。在不施氮条件下,与对照相比,玉米秸秆还田提高了籽粒中蛋白质含量。上述结果表明,玉米秸秆还田有利于培肥土壤,采用实地氮肥管理将有助于进一步降低水稻施氮量,提高产量和改善米质。  相似文献   

12.
13.
花后水分亏缺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3,自引:3,他引:43  
2000~2001年设置盆栽试验,在人为控制水分的条件下,造成水稻齐穗后遭受干旱的条件,研究了花后水分亏缺对稻谷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齐穗后25 d内,是水稻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干旱缺水,将对稻谷产量产生重大影响;齐穗25 d以后断水,由于土壤田间持水量尚能供应10 d左右的生理需水,影响大幅减弱。稻米品质与谷粒的充实程度显著相关,在进行优质稻的栽培中应尽量保持后期的田间水分,排水时间不能早于齐穗后25 d。  相似文献   

14.
氮肥用量及前氮后移模式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北方超级稻沈农265为材料,分析了不同氮肥用量及前氮后移模式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纯氮210kg/hm^2,磬蘖肥与穗粒肥比为6:4时,齐穗后30d,对倒1叶的叶绿素SPAD值有促进作用,还会显著增加倒2叶、倒3叶的叶绿索SPAD值;成熟期穗重占有优势,产量最高,达8364.0kg/hm^2。增施氮肥和前氮后移模式虽能增加沈农265的稻米蛋白质含量,但同时也使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和食味品质下降。  相似文献   

15.
石膏是一种常用的盐碱稻田土壤化学改良剂,可促进水稻丰产,但施用石膏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研究较少。本试验以江苏省大面积推广的常规稻品种南粳9108为供试材料,在含盐量为0.3%左右的滨海盐碱稻田探究不同石膏施用量(0 t/hm2, 3 t/hm2, 6 t/hm2和12 t/hm2)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石膏相比,施石膏显著提高了有效穗数与每穗粒数,进而增加了水稻产量(11.8%~30.6%),且产量随石膏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在稻米加工品质方面,施石膏显著提高了精米率(1.5%~2.7%)和整精米率(2.2%~5.8%),对糙米率影响不显著;在外观品质方面,施石膏显著降低了垩白度(-24.0%~-16.2%)和垩白粒率(-43.1%~-32.6%),对长宽比无显著影响;在蒸煮食味特性方面,施石膏显著提高了胶稠度(7.6%~26.2%),降低了直链淀粉含量(-19.4%~-3.6%),而对蛋白质含量影响不显著,稻米的食味值随石膏施用量的增加而显著提升(6.1%~15.4%)。此外,施石膏显...  相似文献   

16.
17.
实地氮肥管理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观察了实地氮肥管理对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与农民习惯施肥法相比,实地氮肥管理在水稻产量持平或略有提高的情况下明显降低了施氮量。实地氮肥管理提高了稻米的加工品质,降低了垩白米率、垩白面积和垩白度,提高了稻米的透明度,改善了外观品质;实地氮肥管理还明显降低了直链淀粉含量,提高了胶稠度,降低了糊化温度和蛋白质含量。此外,实地氮肥管理明显提高了米粉的最高黏度、崩解值,降低了消减值,改善了稻米的食味品质。农户示范也取得了类似的结果。对实地氮肥管理改善稻米品质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为探明南方双季稻区优质常规粳稻金农香粳1267的适宜氮肥运筹模式,设置6个施氮水平(CK,0;N1,165 kg/hm^2;N_2,210 kg/hm^2;N_3,255 kg/hm^2;N_4,300 kg/hm^2;N_5,345 kg/hm^2),并在N_3水平下设置3个氮肥运筹方式(NT_1,基蘖穗肥比例为4∶2∶4,穗肥于倒3叶施用;NT_2,基蘖穗肥比例为4∶2∶4,穗肥于倒4叶、倒2叶分2次等量施用;NT_3,基蘖穗粒肥比例为4∶2∶2∶2,穗肥于倒3叶施用),研究不同氮肥运筹模式对南方优质常规晚粳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氮量的增加,产量呈先增后降的趋势,与N_3处理相比,CK、N_1、N_2、N_4和N_5处理产量分别降低37.1%、8.2%、5.7%、4.9%和10.0%,晚粳稻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每穗粒数和千粒重的提高;在N_3水平下,NT_3处理产量最高,主要是由于每穗粒数的提高。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晚粳稻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蒸煮与食味品质和营养品质得到改善;在N_3水平下,出糙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和胶稠度均表现为NT_1>NT_2> NT_3,而直链淀粉含量和粗蛋白含量则反之。随施氮量的增加,RVA谱特征值中峰值粘度、热浆粘度、冷胶粘度、崩解值和峰值时间均降低,而消减值、回复值和糊化温度呈增加的趋势;在N_3水平下,峰值粘度、热浆粘度、冷胶粘度、崩解值和峰值时间均表现为NT_1相似文献   

19.
氮肥运筹对武运粳7号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据水稻优质高产定量施氮专题试验获得的资料分析表明,施氮总量的增加有利于提高稻谷产量与改善碾米品质、蒸煮和食用品质,但降低外观品质、增加蛋白质含量使食味欠佳;在较低氮肥水平下使用穗肥有利于改善加工品质与外观品质,但胶稠度变短、蛋白质含量增加、食味欠佳;在空白施氮每667m^2基础地力稻谷产量430kg左右的条件下,每667m^2施氮16~18 kg时可较好的实现水稻高产与优质栽培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20.
氮肥用量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试验结果表明,氮肥用量在0~200 kg/hm^2的范围内,产量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提高,氮肥施用量40~240kg/hm^2比CK(无肥区)增产38.90%~169.45%,比只施用磷、钾肥的处理增产16.99%~129.94%.氮肥用量增加,单穴穗数、穗粒数增加;饱满千粒重、混合千粒重和饱满粒率下降.穗颈长、穗长、一次枝梗和二次枝梗数量、着粒密度增加;植株高度、单穴草重、生物产量、谷草比和经济系数提高.适宜的氮肥用量为160~200 kg/hm^2,不仅增产率高,而且其它性状也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