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对比不同打顶时期与α-萘乙酸棉球扎顶对烤烟成熟期的农艺性状、烤后烟叶化学成分以及产质量的影响,探寻烤烟打顶的最佳方式。结果表明:(1)随打顶时间的推迟,烤烟产量有略微的降低,均价、产值和上中等烟的比例有所增加,以初花打顶处理的烟叶上中等比例最高。同时期内采用α-萘乙酸棉球扎顶的处理上中等烟比例显著高于未采用α-萘乙酸棉球扎顶的处理,但对均价和产值影响较小;(2)适当推迟打顶时期,可以使各部位烟叶化学成分趋于协调,其中以初花打顶并配以α-萘乙酸棉球扎顶的处理最佳,钾含量更高,烟碱含量更加适宜。综合评价,在初花期打顶并采用α-萘乙酸棉球扎顶有助于提高烟叶的产质量,值得在生产上应用。  相似文献   

2.
打顶对烟叶产质量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烤烟中的烟碱和钾元素的含量高低直接影响烟叶的品质,通过打顶,能一定程度上影响烤后烟叶中烟碱和钾的含量.从不同打顶时期对烤烟产量、产值、烟株生长状况、化学成分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以湘烟3号为材料,研究了漂浮育苗后期控水和生根粉处理对烤烟农艺性状与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均能增加烤烟的产量产值,优化烤烟内在化学成分,提高烤烟经济效益。各处理中,移栽前5 d控水+生根粉处理,能显著改善烟株的农艺性状,使烟株的产量和产值达到最优,分别较常规漂浮育苗处理提高13.6%和21.6%,烟叶的化学成分含量及其协调性也显著优于对照。综合来看,移栽前5 d控水+生根粉处理增产、提质、增效效果最好,具有较大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不同比例生物有机肥和复合肥混施对烟草农艺性状及品质的影响,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分别设置3种不同施肥处理,分析烟草不同生育期农艺性状、烟叶物理性状、烟叶外观等以及烟叶烟碱、总糖、还原糖等烟草品质指标。结果表明:单施复合肥处理(CK)前期烟草农艺性状优于不同比例生物有机肥和复合肥混施处理(T1和T2),平顶期T1和T2的农艺性状则较CK组有明显优势;烟草中部叶片物理性状表现为T1处理最优,T2次之,CK最差;烟叶品质方面,T2处理烟叶外观质量有所改善,但其化学成分烟碱含量降低。烟叶品质总体表现为T2最优,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烤烟育苗阶段施用含吲哚乙酸的促根剂对烟苗素质和大田期烟株生长发育以及烟叶产量与质量的影响,于2022年在衡阳常宁烟区,以烤烟品种云烟87为试验材料,将在苗床期进行促根剂处理的烤烟与不施促根剂的对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苗期施用促根剂(RP)可显著提高烟苗素质和整齐度,烟苗的根体积、根干质量、最长根长以及根尖数分别较对照(CK)提高14.29%、33.33%、16.26%和15.19%;与对照相比,RP处理烟苗移栽后还苗期提早2~3 d,旺长期历时增加5 d,成熟期(打顶后10 d)烟株农艺性状得到改善,有效叶数、株高、茎围和叶面积指数分别增加8.60%、3.69%、8.42%和10.12%;烤后中、下部叶单叶质量分别提高6.56%和24.58%,中、上部叶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分别提高6.44%和6.49%,下、中、上部叶钾含量分别提高28.37%、66.06%和5.77%,下、中部叶的石油醚提取物含量分别增加57.22%和19.28%,烤后烟叶产量、产值和均价分别提高7.13%、12.91%和4.34%。苗期施用促根剂对烤烟培育壮苗以及大田期的生长发育和烤后烟叶经济性状与质量性状的...  相似文献   

6.
以‘K326’为材料,探讨了烤烟产质量对钙镁磷肥不同施用量的响应。结果表明:随着钙镁磷肥施用量的增加,烤烟主要农艺性状指标趋好,均价提高;而产量和产值、上等烟和中上等烟叶比例均是先增加后减少,其中以施用量375 kg/hm~2最高;烤后烟叶的淀粉、氯、总糖、烟碱含量随施用量的增加而减少,钾含量随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综合考虑,以施用钙镁磷肥375 kg/hm~2处理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徽县烤烟膜下移栽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比分析烤烟膜下移栽与常规移栽对烟苗成活率、病害发生率、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的影响,以期明确徽县植烟区烤烟膜下移栽期。结果表明,徽县膜下移栽最佳时期为4月22日左右,其大田生长期处于最适优质烟叶生长期,可有效提高烟苗成活率,烟叶产值比5月5日膜上移栽(CK)增收0.68万元/hm~2,中上等烟比例提高6.69%,减少了大田发病率,延长了生育期9 d,农艺性状表现良好,有效提高了烟叶产质量。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油菜秸秆还于烟田的方法,研究了油菜秸秆覆盖还田对烤烟生长和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菜秸秆覆盖还田可以改善烤烟农艺性状,上等烟比例可提高8.35%~11.87%,产量可提高280.54~356.59kg/hm2,产值可提高6 254.35~10 859.94元/hm~2,提高烟叶开片度和结构疏松度,增加烟叶糖含量和钾含量。说明油菜秸秆还田覆盖地膜的处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嘉禾烟区‘云烟99’适宜施氮量与种植密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农艺性状、经济性状考察与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分析,初步研究了烤烟品种‘云烟99’在郴州嘉禾的适宜施氮量与种植密度。结果表明:随施氮量增加,烟株株高、茎围与最大叶面积增大,烤烟经济性状显著改善,N3处理(N 172.5 kg/hm~2)上中等烟比例、产量、均价、产值均显著高于N1(N 127.5 kg/hm~2)和N2(N 150.0 kg/hm~2)处理,但综合考虑烤后烟叶各化学成分指标,以N2处理烤后烟叶品质较好。除株高差异显著外,D1(16 500株/hm~2)与D2(18 000株/hm~2)两个密度处理的农艺性状差异不明显,D1处理经济性状略优于D2处理;D1与D2处理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含量有一定差异,且主要体现在中下部烟叶上,综合考虑各化学成分指标,以D1处理烤后烟叶化学品质较好。可见‘云烟99’在郴州嘉禾烟区种植的适宜施氮量为150~172.5 kg/hm~2,适宜密度为16 500株/hm~2。  相似文献   

10.
氮肥前移和源库修饰对烤烟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烤烟品种K326为材料,研究了氮肥前移和源库修饰(打顶、打叶)处理对烤烟大田各生育期农艺性状与烤后烟叶叶片厚度、经济性状和内在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前移处理烤烟在生育前期生长较为旺盛,后期以源库修饰处理长势较好,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以移栽后25 d内完成氮素追肥并进行源库修饰整体表现最佳;氮肥前移对叶片厚度影响不大,源库修饰使中上部叶片干物质积累量增加;同时采取氮肥前移和库源修饰两种处理措施,其产量、产值分别为2356.28 kg/hm2和47125.60元/hm2,烟碱和总氮含量最为适宜,内在化学成分协调性最好。综合考虑,移栽后25 d内全部完成氮素追肥并进行源库修饰的处理措施最适宜当地的烤烟生产,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不同套作方式对烤烟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年在湖北省鹤峰县采用随机区组试验方法,研究了大蒜、小麦、大麦、甘薯4种作物与烤烟套作对云烟87植株农艺性状及产值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作烤烟相比,套作烤烟的各项指标明显较优,尤其套作大蒜处理,烟株长势长相、烟叶物理指标相对其他处理更好,各处理化学成分含量均在合适范围。套作对烟叶产量无明显影响,但使烟叶的产值提高了10.89%,中上等烟比例提高了12.03%。以烤烟套作大蒜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明银黑膜覆盖与揭膜时间对烤烟生长的影响,为长沙烟区烤烟生产提供科学依据,于2021年在长沙烟区开展大田试验,设置移栽前30 d盖银黑膜+移栽后40 d揭膜培土(T1)、移栽后60 d揭膜(T2)、不揭膜(T3),移栽前7 d盖银黑膜+移栽后40 d揭膜培土(T4)、移栽后60 d揭膜(T5)、不揭膜(T6)及不覆盖银黑膜(CK)共7个处理,探究不同银黑膜覆盖与揭膜时间处理对土壤温、湿度和烤烟生长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T3与T6处理土壤的温度、相对湿度、烤烟根系生长和干物质积累在整个生育期内都显著高于CK处理,烟叶产量分别较CK提高23.13%和23.49%,产值分别提高26.09%和26.93%,但移栽前30 d盖膜和移栽前7 d盖膜在烤烟生长及经济效益等方面无显著差异。长沙烟区银黑膜覆盖能够有效保持土壤温度和相对湿度,促进烤烟根系发育和干物质积累,提高下部叶总糖和还原糖含量,显著提高烤烟产量和产值,且揭膜时间越晚的处理增产提质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3.
叶面喷施含钾肥料对上部烟叶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上部烟叶可用性,采用在烤烟打顶后叶面喷施含钾肥料,研究其对烟叶物理特性、化学成分及评吸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烤烟打顶后喷施含钾肥料可提高上部烟叶钾含量2.63%~19.30%;喷施硫酸钾+氨基酸+壳寡糖+胺鲜酯处理的烟叶物理特性指数、化学成分可用性指数和评吸总分可分别提高5.92%、31.15%、5.30%。因此,烤烟打顶后叶面喷施含钾肥料可提高上部烟叶钾含量和烟叶可用性。  相似文献   

14.
小麦秸秆覆盖量对烤烟生长及烟叶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茜  查永丽  毛昆明  刘彦中 《作物研究》2012,26(6):649-653,659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小麦秸秆覆盖量对地烟和田烟农艺性状及烟叶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对前期烟株生长作用不大,到后期覆盖量为500 kg/(667 m2)处理的烟株农艺性状显著优于其他处理,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较好、经济性状较佳,可提高上部烟叶总糖、还原糖的含量,降低中、上部烟叶氯的含量,提高中、上部烟叶的钾/氯比值,使中、上部烟叶的糖/碱比值较接近10,下部烟叶的氮/碱比值较接近1;地烟和田烟的烟叶产量、产值、均价、上等烟率和中上等烟率分别比无覆盖的对照高16.39%、31.81%、13.29%、37.72%、12.69%和15.75%、34.11%、15.88%、12.18%、8.80%。覆盖量为750 kg/(667 m2)的处理促进了下部烟烟叶品质的提高,使下部烟叶糖/碱比值较接近10。综合来看,覆盖量为500 kg/(667m2)的处理促进烟株生长、提高烟叶产质量的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不同复合肥种类对烤烟生长发育和产质量的影响,2015年在云南普洱景东县研究了施用烤烟专用复合肥、氨基酸复合肥及有机-无机复合肥对‘K326’烤烟农艺形状、经济性状、烟叶外观质量及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氨基酸复合肥的烟株长势、烟叶外观质量、产值、上等烟比例均最好,其次是有机-无机复合肥,烤烟专用复合肥相对较差。施用有机-无机复合肥及氨基酸复合肥的烟叶总糖及钾含量均高于烤烟专用复合肥,烟碱含量则低于烤烟专用复合肥。总体而言,有机-无机复合肥及氨基酸复合肥对烤烟生长发育、产量、质量具有一定的提高作用,且氨基酸复合肥施用效果优于有机-无机复合肥。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烤烟品质的顶端调控措施,研究了不同打顶措施对烟叶多酚氧化酶活性和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打顶处理相比,打顶抹权明显促进了烟碱的合成以及在烟叶中的积累,有增加还原糖含量的趋势,能减少后期烟叶中钾素的流失,从而提高了上、中部叶的钾含量,有效提高了成熟期多酚氧化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7.
田晓云  彭莹  屠乃美  田峰 《作物研究》2011,25(3):235-239
以烤烟品种K 326为试验材料,设计6个两段留叶处理与常规打顶留叶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两段留叶处理能增加主茎烟上部叶片长、宽,其杈烟的长、宽在57.40~65.33 cm和22.53~24.53 cm之间,比主茎叶片减小;两段留叶有4个处理降低上部烟叶比例作用明显,较对照降低0.49~6.67个百分点;两段留叶处理对主茎烟上部烟叶的还原糖和总糖影响不大,但可明显降低主茎上部烟叶植物碱含量,总氮也有一定程度的降低,钾含量无规律性变化;两段留叶处理的上部烟叶外观质量有较大提高;烟叶产量随着总留叶数的增加而增加,其中主茎18和16片叶打顶杈烟留8片叶的产量分别比对照提高10.28%和3.33%;但两段留叶处理的烟叶产值、均价、中上等烟比例和上等烟比例均比对照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湘西烟区烤烟新品种湘烟7号的配套栽培措施,2022年在湘西州花垣县道二乡采用L9(34)正交试验研究施氮量(N1.112.5 kg/hm2;N2.135 kg/hm2;N3.157.5 kg/hm2)、种植密度(D1.15 150株/hm2;D2.16 665株/hm2;D3.18 510株/hm2)和留叶数(L1.14片;L2.16片;L3.18片)对湘烟7号农艺性状与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对移栽后30~60 d的湘烟7号农艺性状影响不大,移栽90 d之后表现出显著影响,而密度与留叶数对农艺性状的影响自移栽后60 d才开始表现。施氮量主要影响株高、茎围和后期叶面积指数,密度主要影响株高、茎围和最大叶叶面积,而留叶数对各农艺性状均有显著影响。施氮量较大、密度较小和留叶数较多情况下,湘烟7号农艺性状表现较好,单株干物质积累量较大。影响产量和产值的主要因素是施氮量,影响均价和上等烟比例的主要因素是留叶...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浙江中烟主导的稻茬烤烟上部烟叶适宜采收成熟度,采用云烟87,在湖南江华烟区开展上部烟叶延迟采收试验.结果表明:随上部烟叶采收延迟,鲜烟叶的SPAD值下降;烤后烟叶的单叶重、叶质重降低,总糖、还原糖、氯含量下降,烟碱、总氮、钾含量增加;烟叶的上等烟比例、均价、产量和产值降低.湖南江华烟区上部烟叶适宜采收成熟度要求叶...  相似文献   

20.
研究两种创伤信号分子调节剂(2-甲基-4-氯苯氧乙酸钠IRa,2-甲基-4-氯苯氧乙酸IRb)对烤烟打顶后烟叶中烟碱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信号分子调节剂能弱化打顶后烟叶中烟碱含量的增加,其效果IRa>IRb.在施N量较高的情况下处理株叶片氮含量低于对照株,对总糖、还原糖、钾、氯、石油醚提取物没有影响.结果还表明两种信号分子调节剂能促进上部叶的叶面积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