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了探讨生物炭的生物效应,为黄壤稻田生物炭高效利用提供依据,本研究依托大田试验,分析不同用量生物炭对贵州黄壤水稻产量、品质、养分吸收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试验设5个处理:CK(不施肥)、B0(常规施肥)、B1(4.0 t/hm2生物炭+常规施肥)、B2(8.0 t/hm2生物炭+常规施肥)、B3(12.0 t/hm2生物...  相似文献   

2.
2015年在浏阳北盛设计水稻免耕半固态直播与传统翻耕直播的大田对比试验,研究半固态播种基质不同复合肥添加量对水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并筛选出免耕半固态直播最佳种肥用量。结果表明,与传统翻耕直播相比,免耕半固态直播在适当减少复合肥和氮肥的用量时,产量显著增加,且不同种肥用量处理间的产量随着种肥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以基质复合肥和稀泥配比为0.8∶100、种肥用量为62.53 kg/hm^2时增产效果最佳。免耕半固态直播虽有利于水稻产量的增加,但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精米率;在基质复合肥和稀泥配比为0.7∶100、种肥用量57.72 kg/hm^2时会降低稻米的蛋白质含量;免耕半固态直播稻不同种肥用量处理间的稻米品质各指标差异都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氮肥和生物质炭配施对北疆灌区春小麦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春小麦品种新春37号为供试材料,设置3个氮肥水平[不施氮肥(N0:0 kg·hm-2)、常规施氮(N1:300 kg·hm-2)、减量施氮(N2:255 kg·hm-2)]和4个生物质炭水平[不施生物质炭(B0:0 kg·hm-2)、低量生物质炭(B1:10×103 kg·hm-2)、中量生物质炭(B2:20×103 kg·hm-2)、高量生物质炭(B3:30×103 kg·hm-2)],分析了不同处理下春小麦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特性、籽粒产量及品质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生物质炭与氮肥配施可增加春小麦单株干物质积累量,提高花前同化物转运量、转运效率和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促进籽粒灌浆和产量形成,改善加工、营养品质。对小麦生长、品质及产量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减量施氮配施中量生物质炭(N2B2)...  相似文献   

4.
灌溉对杂交水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不同灌溉方式条件下,土壤含水量出现差异,造成对稻株水分供应的不同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亏水较重、时间较长的情况下,杂交水稻产量明显减少,稻米品质下降。减产的原因主要是每穗谷粒数少。米质主要是加工品质、蛋白质含量降低及胶糊化变劣。长期湿润灌溉由于使土壤沉降收缩,造成含水量长期偏低,对杂交水稻产量及品质不利。  相似文献   

5.
全程深施肥对水稻产量形成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超级稻东农423为试验材料,设全程深施肥、全层施肥、表层施肥及无肥4个处理,研究水稻生长发育的动态变化,包括分蘖消长、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动态变化,并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稻米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和味度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全程深施肥方法能够促使水稻生育前期平稳生长,后期优势生长,延长有效分蘖期,增加有效分蘖数,提高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2)各处理的产量和稻米蛋白质含量间均达极显著水平,并呈现全程深施>全层施>表施>无肥的趋势;各处理的直链淀粉含量、味度值之间均达极显著水平,并呈现无肥>表施>全层施>全程深施的趋势;3)全程深施肥能够提高水稻的产量、穗数、每穗粒数和蛋白质含量,却降低了结实率、千粒重、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及味度值。  相似文献   

6.
对生物菌肥与化肥两种肥料处理对水稻发育、产量、品质的影响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施用富农生物菌肥可以缩短水稻生育期4~5 d,降低植株高度2 cm,增强抗倒伏能力,保证安全成熟,增加每穗粒数和实粒数,使水稻增产9.2%。施用富农生物菌肥还能提高糙米率、整精米率和胶稠度,降低垩白粒率、垩白度,改善稻米食味。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单硅酸对滨海稻区水稻产量、稻米品质的影响,通过田间试验,在水稻生长分蘖末期和破口前分别喷施单硅酸(≥100 g/L)50 ml/667 m2,以喷等量清水为对照,调查水稻的产量性状和测定稻米的品质。研究结果表明:单硅酸能够显著提升稻谷产量,增加水稻的千粒重、实粒数以及实粒率;能够提升稻米加工和外观品质,增加水稻的精米率、整精米率,并降低垩白度;对稻米的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脂肪酸含量及食味值等营养品质无显著影响;在水稻整个生长过程中没有出现倒伏、药害等症状。因此,在滨海稻区使用单硅酸用于水稻生产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稻田综合种养是一种将水稻种植与水产禽类养殖相结合的绿色循环农业模式。与水稻单作相比,稻田综合种养降低了化学氮肥施用量,起到了减氮节肥效果,但氮肥减施对综合种养模式下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效果并不一致。本研究收集了2009—2021年间发表的以水稻单作为对照,以稻田综合种养水稻为处理的111篇相关文献;将综合种养模式分为甲壳类、鱼类、两栖类和水禽类共4类,应用整合分析方法评估了氮肥减施对各稻田综合种养模式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定量分析了在不影响水稻产量前提下不同综合种养模式的合理减氮范围。结果表明,在0~150和150~180 kg/hm2施氮(N)区间,甲壳类、鱼类和水禽类综合种养模式水稻产量分别比水稻单作提高1.15%~19.00%、1.45%~27.00%和3.47%~10.59%,其中,甲壳类和鱼类综合种养模式会降低水稻有效穗数,而通过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来增加水稻产量。相比于水稻单作,甲壳类、鱼类、两栖类和水禽类综合种养模式减氮范围的上限分别是26.24%、21.64%、14.04%和41.94%时,可确保水稻产量不低于7.5 t/hm2...  相似文献   

9.
倪日群  林华 《杂交水稻》2022,(3):126-129
为了优化单季杂交籼稻新组合泰两优217的栽培措施,明确其需氮特性和最佳施氮量,研究了不同氮肥施用量对其稻谷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单位面积的最高苗数逐步增加,有效穗数先增后降,成穗率却明显下降;结实率随着施氮量增加呈下降的趋势;稻谷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稻米垩白粒率和垩白度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精米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出糙率则先小幅增加后趋于稳定;稻米蛋白质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逐渐上升,而直链淀粉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总体呈缓慢下降的趋势。综合来看,肥力水平中等偏上田块,泰两优217高产优质兼顾栽培适宜的施氮量为225.00 kg/hm2,此时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千粒重相互协调,稻谷产量最高,同时稻米加工、外观、蒸煮食味品质也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10.
沼液与氮肥配施对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给小麦高产优质生产中沼液利用提供依据,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沼液与氮肥配施对小麦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全生育期总施氮量240 kg·hm-2条件下,在基施化肥氮基础上追施沼液,尤其基施75%化肥氮和追施25%沼液氮配合处理(3/4U+1/4B)显著提高了淀粉糊化特性参数(峰值黏度、最终黏度、稀懈值和反弹值)、粉质参数(形成时间、稳定时间、粉质指数)和拉伸参数(拉伸面积、拉伸阻力和拉伸比).籽粒蛋白组分(总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以基施50%化肥氮和追施50%沼液氮配合处理(1/2U+1/2B)最高,3/4U+1/4B处理次之.籽粒蛋白组分、粉质与拉伸参数均以单施沼液处理(1/2B+1/2B)最低,单施化肥氮的处理(1/2U+1/2U)次之,而淀粉糊化特性参数以1/2U+1/2U处理最差,施用沼液的处理较1/2U+1/2U处理提高2.0%~6.5%.与1/2U十1/2U处理相比,基施沼液与追施化肥氮配合处理产量提高,而基施化肥氮与追施沼液氮处理的产量降低.可见在基施沼液的基础上追施化肥氮可提高小麦产量,其中1/2B+1/2U处理能够高产和优质兼顾,单施沼液效果低下.  相似文献   

11.
实地氮肥管理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观察了实地氮肥管理对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与农民习惯施肥法相比,实地氮肥管理在水稻产量持平或略有提高的情况下明显降低了施氮量。实地氮肥管理提高了稻米的加工品质,降低了垩白米率、垩白面积和垩白度,提高了稻米的透明度,改善了外观品质;实地氮肥管理还明显降低了直链淀粉含量,提高了胶稠度,降低了糊化温度和蛋白质含量。此外,实地氮肥管理明显提高了米粉的最高黏度、崩解值,降低了消减值,改善了稻米的食味品质。农户示范也取得了类似的结果。对实地氮肥管理改善稻米品质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质稻米备受亲睐.氮肥是影响稻米品质的重要因素,全面了解氮肥用量和运筹方式对稻米品质的影响至关重要.综述了氮肥用量和运筹方式对稻米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蒸煮食味品质和营养品质等方面的影响,并对其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14.
生物炭配施氮肥对土壤物理性质及春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包头和通辽试验点,设0、8、16、24 t/hm^2生物炭水平及0、150、300 kg/hm^2施氮水平,研究生物炭配施氮肥对土壤物理性质及春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20 cm土层,生物炭能够显著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且与氮肥存在交互作用。0~20 cm和21~40 cm土层,生物炭和氮肥均可显著提高土壤含水量和蓄水量,土壤持水性随生物炭量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生物炭和氮肥均可有效降低土壤三相比偏离值。炭氮配施可显著提高春玉米产量和氮效率,包头和通辽均以8 t/hm^2生物炭配施150 kg/hm^2氮为最大值,较单施氮肥增产20.07%和15.59%。  相似文献   

15.
生物炭与肥料配施对土壤养分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设无生物炭无肥料(CK)、常规施肥(F1)、80%常规施肥(F2)、80%常规施肥+20%生物炭(F2B)、70%常规施肥(F3)以及70%常规施肥+30%生物炭(F3B)6个处理,研究生物炭和肥料配施对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及玉米不同生育期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炭与肥料配施处理(F2B、F3B)较单施肥处理(F2、F3)在不同程度上提高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玉米各生育期干物质量及产量。F2B处理的玉米产量略高于F1处理,二者差异不显著。与常规施肥相比,生物炭与化肥合理配施改善土壤养分状况。试验区最佳肥料-生物炭施用量效配比为80%常规肥+20%生物炭。  相似文献   

16.
生物炭与氮肥施用量对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大田圆柱管栽培试验,研究生物炭与氮肥的交互作用对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施入生物炭对单株干物质积累与LAI的调控起到了促进作用,其调控作用在生育后期大于生育前期。在R6期C1(施炭750 kg·hm-2)处理单株干物重与LAI最高,但随着施炭量的进一步增加单株干物重与LAI却逐渐下降,施炭量为C3(施炭2 250 kg·hm-2)时单株干物重与LAI低于不施炭处理。施入生物炭使大豆株高降低,施炭量越多株高降低幅度越大。在相同施炭量条件下,不同施氮处理各生育时期单株干物重及叶面积指数的均值以N2(施氮60 kg·hm-2)最高,叶绿素的均值以N3(施氮90 kg·hm-2)最高。施炭750 kg·hm-2和施氮42 kg·hm-2为大豆高产的最优施用组合,理论产量为3 546.9 kg·hm-2。生物炭与氮肥配合施用,主要是通过调节单株粒数来影响产量。  相似文献   

17.
采用叶面喷施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微素配施对紫花苜蓿草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微肥可以促进苜蓿生长,提高苜蓿草产量,以低钴低硒处理效果最好;能够提高苜蓿粗蛋白含量与产量,以高钴高硒处理效果最好;可以提高粗纤维、粗脂肪、粗灰分、磷、钙含量与产量,均以低钴高硒处理效果最显著;可以提高苜蓿无氮浸出物含量与产量,以低钴低硒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实地氮肥管理对氮肥利用率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牡丹江地区代表性品种牡丹江28和空育131为材料,研究了水稻实地氮肥管理(SSNM)的氮肥利用效率及其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SSNM的施氮量较常规施肥方法(FFP)降低了54.2%~61.5%,产量提高了1.6%~8.6%。SSNM的氮肥吸收利用率和农学利用率分别较FFP提高了42.7%~72.9%和132.1%~242.5%。此外,实地氮肥管理提高了稻米的加工品质,还明显降低了直链淀粉含量,提高了胶稠度,降低了糊化温度和蛋白质含量,改善了稻米的食味品质。  相似文献   

19.
20.
以常规粳稻品种9325为材料,研究了大田条件下不同灌溉方式和氮素水平对水稻氮素利用及稻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节水灌溉显著降低了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整精米率、粗蛋白含量以及胶稠度,提高了垩白性状指标和直链淀粉含量,中高氮水平对产量影响不显著;同一灌溉方式下增施氮肥,显著提高了稻米整精米率、粗蛋白含量、垩白米率及垩白度,增加了胶稠度,减少了直链淀粉含量。节水灌溉下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和氮素运转效率提高,氮素产谷效率则对水分反应不敏感;施氮量增加,水稻氮素积累总量及氮素转运效率与施氮量呈单峰曲线关系,随施氮量提高,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氮素产谷效率及氮素收获指数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