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新乡贤参与乡村振兴符合中国历史传统、契合乡村现实需要、满足各项基本条件,因此,各地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应积极引入新乡贤。但是,新乡贤参与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也面临着缺少身份认同、缺乏平台组织、制度供给不足的困境,严重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对此,各地需要营造尊崇新乡贤的社会氛围、完善新乡贤参与乡村振兴的平台与机制、强化对新乡贤参与乡村振兴的领导和监督,充分发挥新乡贤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农村金融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正面意义,乡村振兴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支持。但政策法规、服务体系的不完善和农村金融的需求失衡导致农村金融难以满足乡村振兴的现代化需求,因此,对农村金融的服务体系、制度体系等进行完善、优化、创新和改革至关重要。本文对金融创新引领乡村振兴的特点进行阐述,并深入分析农村金融于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和所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策略进行重点阐述,希望能为有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我国在乡村振兴的战略规划领域中已经明确提出将多元化的金融资源合理配置到农村的经济社会重点发展领域、薄弱环节,提出了乡村产业政策项目,但是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传统的农村金融高质量服务存在现实问题,不能确保服务工作质量与水平,对其长远发展造成诸多不利影响。针对于此,下文提出相应的乡村振兴环境背景下农村金融高质量创新服务现实问题的应对策略与出路建议,旨在为增强农村金融服务效果、服务水平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4.
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着深刻的历史、理论、现实的内涵逻辑。中华民族对"大同社会"孜孜不倦的追求、社会主义发展的需要和党的对人民的庄重承诺构成了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的历史逻辑;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共同富裕本质要求和城乡融合发展思想形成了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逻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和乡村民风开化则为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了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5.
实现共同富裕是党和人民群众共同的目标追求,面对新的发展阶段乡村振兴战略成为推进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的重要路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于解决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推动共同富裕有着特殊的优势,二者在目标、主体和原则方面具有一致性,存在内在联系。乡村产业、生态、文化、人才和组织的全方位振兴也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所需的基础和保障。在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实现的道路上,持续巩固脱贫成果是前提,不断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是动力,打破要素市场壁垒是支撑,坚持党建引领是保障。  相似文献   

6.
为了厘清农村集体经济与乡村振兴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为我国乡村振兴的实施提供更多有效的帮助,运用文献分析、理论分析等多种方法,分析农村集体经济助推乡村振兴的逻辑理论。结果表明,农村集体经济与乡村振兴存在显著逻辑理论联系,且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助推乡村振兴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有农村集体经济处于弱势地位、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并不清晰及农村集体经济存在不完善之处,针对这些挑战,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时应该促进多种形式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且创新农村集体经济相关发展制度,并适当借鉴国外的乡村振兴工作经验,以有效解决农村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存在的“短板”,促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实。  相似文献   

7.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为解决我国“三农”发展问题和新时代我国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随着理论发展和实践创新,乡村发展出现了新局面,形成了一系列经验做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坚持共建共治共享,人民性是乡村振兴的价值基础,共建共治共享是人民性的必然选择,人民性是“共建共治共享”和...  相似文献   

8.
乡村治理对于治国安邦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原有的乡村治理体系不再满足新时代发展的需求。新的历史条件下,乡村治理需要新的治理体系。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不到位,"三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不完善,乡村治理缺乏财政支撑等问题阻碍了广大农村地区乡村振兴的进程。为了摆脱乡村治理的困境,应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三治合一"的乡村治理体系,大力发展乡村经济等有效措施,促进农村地区的发展,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相似文献   

9.
乡村治理有效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农民合作社作为农民自发组建的互助性组织嵌入到乡村治理中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选择。多中心治理理论的理论基础及乡村治理的现实困境、农民合作社自身的内在条件决定了农民合作社嵌入乡村治理是必然趋势。分析农民合作社嵌入乡村治理的方式,从农民合作社嵌入乡村治理过程中的困境着手,提出通过强化农村合作社自身建设、构建乡村社会多元主体合作治理机制、发挥政府作用引导合作社嵌入乡村治理等方式完善农民合作社嵌入乡村治理的路径,进一步促进农民合作社有效嵌入乡村治理的良性乡村“多元共治”治理结构的形成,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下治理有效目标。  相似文献   

10.
11.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乡村"新"生产力的代表,在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内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阐释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国际化、信息化、绿色化、生态化、组织融合化等新特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经营制度的创新,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带来了新的制度绩效,并从生产关系方面引起了乡村治理主体及其结构的变化。传统基本主体"村民"向"职业农民"转变,"同质化"向"异质化""多元化"转变,治理格局向"一元主导多元参与"转变。这些发展变化反映了乡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运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乡村治理主体及其结构体系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2.
乡村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源地,是礼仪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重新发现乡村文化建设的现实价值,直面乡村文化建设中的困境,提出投入拉动,提供经费保障;队伍带动,整合人才资源;创新推动,提高活动质量;管理驱动,建立长效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程小慧 《农业与技术》2021,(17):160-162
梁漱溟是中国20世纪前半期著名的乡村建设运动的发起人和领导者,其农业思想系统地阐述当时代乡村建设的理念与措施.梁漱溟将促使乡村建设的要素称为积极功夫.充分领悟梁漱溟关于乡村建设的见解和设想,结合当下乡村振兴战略实际,有选择性地借鉴其有益经验,可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提供有益的价值遵循和经验指导.  相似文献   

14.
生态治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题中应有之意,也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由于农村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政策落实不到位以及缺乏合适的治理模式和技术,造成了乡村生态治理依然面临着治理难度大、效果不够明显和实践动力不足等问题。探索生态治理的行动方略,就是要创新乡村生态治理理念、构建乡村生态善治关系、改革乡村生态治理体制、探索乡村生态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5.
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人才的振兴,尤其是青年人才的振兴。青年人才能够为乡村产业、文化、生态和组织的振兴提供动力之源和智力保障。但目前乡村中还存在着农村发展环境对人才的吸引力不足、产业落后无法为人才提供发展平台以及人才队伍建设的机制保障有待健全的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青年人才回乡的脚步。应进一步从改善乡村环境、壮大乡村产业、健全人才政策方面发力,吸引青年人才参与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6.
由于受多种原因影响,我国民族地区农村发展一直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补齐民族地区农村发展的短板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所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正是我国民族地区农村抢抓发展机遇,实现与全国人民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前提,探讨我国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经济困境,并探索其解决办法,是实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鲁倩  马婷婷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21):8-10,1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乡村治理体制"行政化"趋向明显,乡村治理主体流失化现象普遍,乡村文化庸俗化倾向显著,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主体认知、城乡二元体制、外嵌制度等方面的问题尚未得到妥善解决.因此,破解乡村治理困境,实现乡村振兴,要以乡村文化为纽带,不断提高主体认知水平;以实现城乡资源公平配置为导向,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弊端;以完善外嵌制度为基础,不断提高乡村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18.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同时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期盼。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作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有着内在逻辑联系,乡村振兴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制度前提、物质基础以及必要条件,共同富裕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最终目标和前进动力。应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打通城乡要素市场壁垒、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城乡公共服务,从而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9.
陈晓宇 《乡村科技》2021,(33):13-15
本文作者主要从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文化振兴的历史进程入手,并从宏观角度出发,对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现实意义进行探讨.从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力量等多个维度对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文化振兴进行探究,其主要不足表现为政府对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文化振兴的认识不到位、乡村文化振兴主体缺乏主体意识、乡村文化振兴的活跃度不高等,并提出社会力...  相似文献   

20.
乡村振兴对于推动共同富裕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从历史逻辑角度出发,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开展土地改革制度,奠定共同富裕根本前提;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深化农村改革,使共同富裕思想得到创新和升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城乡关系发生新变化,共同富裕到了完善发展时期。目前,虽面临乡村落后这一客观事实,但坚持党的领导,全面深化改革,巩固脱贫成果,定能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