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热带林业》2021,49(1)
为探究保梅岭保护区内不同类型林分林下土壤水文特性,以该区域内5种典型人工纯林及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分土层深度测定及计算各林分土壤容重、孔隙度、贮水量等物理—水分指标。结果表明:(1)各类型林分土壤容重、贮水量、含水量、涵蓄降水量和有效涵蓄量均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孔隙度随土层深度加深的变化规律在各林分间表现不同。(2)6种林分土壤容重大小介于1.16g/cm3~1.52g/cm3,以加勒比松林最大,天然次生林最小。(3)总毛管孔隙大小介于28.61%~52.54%,滞留贮水量大小介于48.24mm~147.96mm,以天然次生林最大,加勒比松林最小。(4)有效涵蓄量大小介于40.87mm~129.18mm,以天然次生林最大,桉树林最小。综合分析表明,天然次生林土壤通气透水性、贮蓄和调节水分能力优于人工纯林,而人工纯林中以枫香林涵养水源能力最佳。  相似文献   

2.
滇中地区典型林分林地凋落物及土壤水文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云南省松华坝流域典型林分林下凋落物及土壤水文效应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松华坝流域林地凋落物蓄积量为7.86~22.46t·hm~(-2),林下表层(0~20cm)土壤最大持水量在123.3~261.9t·hm~2之间,稳渗率在0.47~3.18mm·min~(-1)之间。其中云南松+桉树混交林在凋落物储量、持水能力和稳渗率方面均大于纯林;桉树林大于云南松林。林地土壤的入渗速率与入渗时间之间存在幂函数关系。不同林地土壤持水能力和稳渗率与林地凋落物储量存在显著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樟树人工林土壤水文-物理性质特征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樟树人工林林地不同坡向阳坡和阴坡的土壤水文-物理性质进行为期两年的观测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容重、最大持水量、最小持水量、总孔隙度逐渐减小,通气度减弱.土壤含水量呈现下降趋势、土壤水分年动态变化主要决定于降雨量和降雨的分布状况,与降水的年动态变化一致,6月份达到最高.依此确定出土壤水分消耗期、相对稳定期、积累期3个时期.阴坡0~20 cm、20~40 cm层的渗透性能均好于阳坡同层土壤,0~20 cm层达到稳渗所需时间阴坡比阳坡短,分别为56 mim和64 min;20~40 cm层达到稳渗所需时间阴坡比阳坡长,分别为48 mim和32 min,阴坡、阳坡0~20 cm层的初渗速度和稳渗速度均大于20~40 cm层.  相似文献   

4.
对福建茶秆竹的土壤水文效应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福建茶秆竹林土壤容重、孔隙状况、入渗性能等反映土壤水文效应的指标均高于杉木林和松杂林.土壤贮水量2 612.5 t/hm2,比杉木林、松杂林分别增加了55.3%和52.3%.福建茶秆竹既是优良的经济竹种,也是一种土壤水文效应良好的竹林.  相似文献   

5.
陈天阳 《绿色科技》2023,(19):117-120
测定了不同林分(油松人工纯林、蒙古栎次生林、油松+蒙古栎混交林)的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旨为林间管理提供依据。选择同样年份的油松人工纯林、蒙古栎次生林、油松+蒙古栎混交林作为测定对象,测定不同林分的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并进行了组间对比。结果表明:(1)土壤养分:蒙古栎次生林有机质含量最高,油松+蒙古栎混交林其次,而油松人工纯林最低,油松+蒙古栎混交林含水率高于蒙古栎次生林和油松人工纯林但蒙古栎次生林和油松人工纯林相比无差异,全氮、有效氮、速效钾和有效磷等养分指标,油松+蒙古栎混交林含量最高,蒙古栎次生林偏低,油松人工纯林土壤养分较为匮乏;(2)土壤酶活性:3种林分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指标相关,油松+蒙古栎混交林酶活性显著高于油松人工纯林,蒙古栎次生林各项土壤酶活性虽然低于油松+蒙古栎混交林,但高于油松人工纯林,且土壤酶活性指标与土壤养分相关。经测定,油松+蒙古栎混交林平均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蒙古栎次生林>油松人工纯林,根据测定结果可以为林间管理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和支持。  相似文献   

6.
泰山几种林分枯落物和土壤水文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森林水文作用过程分割研究法,对泰山5种林分枯落物和土壤的水文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种林分枯落物饱和持水量在122~588mm之间;土壤总孔隙度在385%~609%之间;30cm厚的土壤饱和持水量在1155~1527mm之间,都具有一定的涵养水源能力。以上几个评价涵养水源功能的指标都以阔叶林(麻栎林和竹林)和胡枝子灌木林明显大于针叶林(侧柏和油松)。尤其是灌木林,在涵养水源方面有非常显著和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人工毛竹林土壤的水文生态效应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研究了人工毛竹林土壤的容重、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贮水容量等土壤物理性质在小流域内随坡位和土层深度变化的规律及入渗性能随坡位的变化规律。并与同一地点的人工杉木林、阔叶混交林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当取各点0—60cm均值时和取各土层均值时,土壤物理性质在小流域内的空间分布规律相当明显,但入渗性能随坡位的变化规律则不很明显。人工毛竹林具有优良的森林水文功能。就所研究小流域内各测点的平均值而言,0—60cm土层的贮水容量为430.44mm,最大有效贮水容量为312.73mm,均大于杉木林和阔叶林;干旱条件下用双环法测定的10℃水温时的初渗速度为29.10mm/min,稳渗速度为8.28mm/min,都大于杉木林而小于阔叶混交林;入渗速度衰退参数为0.2391,介于杉木林和阔叶林之间。  相似文献   

8.
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土壤水文特征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区的苔藓-青海云杉林、亚高山灌丛、灌木-青海云杉林、中低山灌木林和祁连圆柏以及牧草地等6种植被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测定与计算,比较分析了不同植被的水源涵养能力,建立了主要土壤类型的入渗模型、土壤水分消退方程,评价了不同植被土壤层水文特征及其与植被间的关系.祁连山区主要森林的平均土壤密度均小于1 g·cm-3,土壤的蓄水能力很强但各植被间差异较大.各种森林植被土壤均表现出较高的入渗性能,土壤初渗率、稳渗率及蓄水能力从大到小的次序均为:苔藓-青海云杉林、亚高山灌丛、灌木-青海云杉林、中低山灌木林、祁连圆柏林和牧草地.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森林土壤(山地灰褐土)的保水能力较高,水势消退曲线呈凸形,而牧草地土壤(山地栗钙土)的保水能力相对较弱,水势消退曲线呈凹形.土壤含水量相同时,后者所持水分的有效性更大.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落叶松人工林林龄对土壤水文特性的影响,对黑龙江省东部山地不同林龄落叶松人工林土壤的水分物理性质、入渗性能及贮水能力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如下:不同林龄的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密度表现为随着深度的加深而逐渐加大的趋势,土壤孔隙状况则表现出相反的趋势。50 a的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密度较小、孔隙度较大。各林龄的落叶松人工林土壤饱和持水量变化幅度在186.78~193.81 mm之间,土壤的饱和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不断下降。4种林龄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初渗速率的变化范围为0.03~0.63 mm/min,50 a的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初渗速率最大。不同林龄间的变化规律与土壤非毛管孔隙度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50 a的落叶松人工林的土壤稳渗速度大,稳渗系数大,孔隙度大,渗透性能比较好,从而持水量也较大。  相似文献   

10.
对芒果园及其灌草植被荒坡的土壤水文物理性质进行了对比测定。结果表明:1-40cm深度的土壤及容重,芒果园为1.34-1.45g/cm^3,相应比灌草植被荒坡(1.46-1.50g/cm^3)低0.05-0.12g/cm^3;而在40-100cm深度。两者的土壤容重则基本等值(1.62g/cm^3)。0-100cm深度的土壤总孔隙度、通气度、最大持水量和渗透速度的平均值,芒果园依次为50.15%、23.20%、34.28和1.77mm/min,分别比灌草植被荒坡高3.47%、5.22%、2.15%和0.75mm/min。说明灌草植被荒坡变为芒果园后对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持水量和增加土壤水分渗透速度都具有较显著的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不同间伐强度和乡土阔叶树种套种对华南地区马占相思Acaciamangium人工林(林龄25年)地表凋落物和土壤水源涵养的影响,以东莞市大岭山森林公园内东莞市林业科学园的马占相思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3种间伐强度:0、30%、60%,编号为A、B、D,间伐后以相同措施均匀套种49种乡土阔叶树种,以不间伐、不套种的马占相思纯林为对照(编号C)。改造15年后,采用典型样地调查法,在各样地设立12个凋落物收集器,采集凋落物;采用环刀法采集表层土壤(0~20cm)。用浸水法和烘干法研究凋落物、土壤的持水能力。不同改造模式下马占相思人工林凋落物生物量、最大持水量、最大拦蓄量、有效拦蓄量变化范围分别为0.72~1.18t·hm-2、17.70~28.64t·hm-2、136.46~234.37t·hm-2、113.32~195.37t·hm-2,均呈现A>B>D>C,且不同改造模式差异显著(P<0.01)。通过回归拟合发现,累积持水量与浸水时间呈显著的三次关系,吸水速率与浸水时间呈显...  相似文献   

12.
为提升济南南部山区水源涵养林的保水功能,以侧柏林、黑松林、刺槐林和荆条林为对象,对其土壤水文特性和酶活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侧柏林、黑松林、刺槐林的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毛管持水量、饱和贮水量、涵蓄降水量、有效涵蓄量整体高于荆条林,而土壤容重、非毛管孔隙度、非毛管持水量整体低于荆条林.其中侧柏林的毛管孔隙度、总...  相似文献   

13.
森林枯落物和土壤具有重要生态水文功能,对六盘山香水河小流域的辽东栎-少脉椴、华北落叶松林的研究表明:辽东栎-少脉椴林枯落物未分解层、半分解层的最大持水量分别为5.42、11.28 t·hm-2;华北落叶松林的对应值分别为5.72、24.51 t·hm-2.两种林分枯落物的有效拦蓄量分别为0.56和1.63 mm,即华北落叶松林枯落物的持水能力好于辽东栎-少脉椴林.但辽东栎-少脉椴林1 m土层的非毛管持水深和毛管持水深(108.15、441.02 mm)远大于华北落叶松林(65.80、420.00 mm),且前者生长季1 m土层有效持水能力(267.77 ~327.42 mm)大于后者(133.55 ~227.23 mm).从林地综合持水能力来看,辽东栎-少脉椴林的水文生态功能优于华北落叶松林.此外发现,虽然是两个不同的林分,但其1 m土层的有效持水能力的非毛管比例都是36.6%,毛管比例都是63.4%,表明在采用土壤有效持水能力、毛管贮水深、非毛管贮水深这3个指标中的任何一个评价较厚土层的总持水能力时,都将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4.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不同造林模式对鲁中南退化花岗岩山地土壤理化和水文效应的恢复效果,以该区域营造10 a的4种造林模式的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运用样方调查与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以造林前数据(CK)作为对照,对比分析了乳山市夏村镇埠西庄小流域4种造林模式下的土壤理化性质与水文特征。结果表明:(1)4种造林模式下土壤的理化性质相比于造林前均有显著提高;(2)刺槐五角枫混交林的土壤容重最小,孔隙度最大,饱和贮水量最高,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与速效氮、磷、钾含量最高,黑松纯林的容重大、孔隙性小、持水性差,土壤有机质与养分含量低;(3)不同造林模式的土壤入渗能力表现为:刺槐五角枫混交林黑松麻栎混交林黑松黄栌混交林黑松纯林 CK。综合考虑4种造林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与水文的改良效果,刺槐五角枫混交模式更适合在研究区栽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云南松林结构调整对林木生长和土壤性状的影响,为云南松林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森林抚育规程对林分进行结构调整,采用典型取样法对比分析林分结构调整前后土壤性质和林木生长状况的差异。[结果]云南松林结构调整后,(1)结构调整样地单株蓄积量比对照样地提高了近60%,树高和胸径提高幅度均在15%以上,林下天然更新植株数量是对照样地的3.1倍;(2)结构调整后林内植物种类增加,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盖度分别提高了63.3%和22.7%,灌木层和草本层平均高度分别提高了24.7%和17.9%;(3)结构调整样地现存凋落物量显著下降,与对照相比下降了20.4%,土壤表层温度、有机质含量、基础呼吸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显著提高,土壤其他性质参数变幅相对较小。[结论]林分结构调整可显著提高云南松生长量,有利于云南松较大径级林木的培育;促进了云南松林下更新和林下植被发育,有利于林分群落结构的形成;提高了土壤微生物数量和活性,加速了土壤有机质转化,研究揭示林分结构调整促进了云南松林土壤—植物系统正反馈作用。  相似文献   

17.
北京九龙山不同林分枯落物及土壤水文效应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北京九龙山油松、侧柏、黄栌3种纯林的枯落物层水文效应和土壤水分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黄栌林分的枯落物总蓄积量最大,为13.15 t·hm-2,其次为油松和侧柏,分别为12.50、9.53 t·hm-2;黄栌的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拦蓄量最大,分别为28.73、23.17 t·hm-2;侧柏的最小,分别为12.67、10.17 t·hm-2。未分解层和半分解层枯落物持水量分别在浸泡10 h后和8 h后达到饱和,二者的吸水速率均在浸泡2 h内最大,4 h后趋于平稳。不同层次枯落物持水量、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均存在较好的函数关系;3个林地的土壤密度均值最大的为侧柏(1.30 g·cm-3),其次为油松和黄栌,分别为1.23、1.08 g·cm-3;黄栌的总孔隙度最大,为49.63%,其次为油松和侧柏,分别为49.49%、47.44%;侧柏林地的土壤有效持水量最大,为96.53 t·hm-2,其次为黄栌和油松,分别为88.23、69.00 t·hm-2。对入渗速率与入渗时间进行拟合分析,二者呈幂函数关系,其相关系数R2值均在0.90以上。  相似文献   

18.
不同气候区4种典型地带性植被土壤水文功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以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长期定位观测的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鼎湖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和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为基础,分析比较4种森林类型土壤水文功能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容重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大,土壤孔隙度、有效含水范围、饱和含水量和月均含水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鼎湖山地表径流量及其占总降雨量的比例最大,哀牢山蒸散量及其占总降雨量的比例最大;4种森林类型0~50 cm厚度土壤最大吸水能力为哀牢山>鼎湖山>长白山>西双版纳,蓄水量则为鼎湖山>长白山>哀牢山>西双版纳。  相似文献   

19.
坝上地区沙棘林土壤水文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以坝上高原典型区域尚义县的沙棘林地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土壤物理性状、土壤蓄水量和土壤人渗性能等土壤水文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沙棘林能有效地改良土壤物理性状,与裸沙地相比,沙棘林下与林间0-40cm土层内的平均容重降低了14.29%和4.04%,而总孔隙度较裸沙地增大4.77和0.81个百分点;沙棘林可增加土壤的有效持水量和饱和持水量,其林下与林间0-40cm土层内的有效持水量为裸沙地同层次的有效持水量的3.73倍和2.28倍;沙棘林间和林下的土壤初渗速率和稳渗速率分别是裸沙地的1.79倍、134倍和1.67倍、1.29倍,说明沙棘林能够较好地改善该地区的土壤结构,具有良好的水文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20.
冀北山地不同坡位油松林土壤水文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冀北山地不同坡位油松林土壤层水文效应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0~40cm土层内,土壤容重的变动范围在0.97~1.19g/cm3,土壤总孔隙度的变动范围在45.43%~54.50%,土壤容重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总孔隙度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2)坡上样地Ⅱ和样地Ⅰ每10cm饱和持水量最大,分别为713.67t/hm2和708.56t/hm2,坡中样地Ⅲ饱和持水量最小,仅为583.00t/hm2,坡中样地Ⅲ和坡下样地Ⅳ每10cm土壤的有效持水量最大,分别为196.33t/hm2和185.00t/hm2,坡上样地Ⅱ有效持水量最小,仅为74.67t/hm2;(3)林下土壤初渗速率在76.09~20.81mm/min,稳渗速率在1.95~4.06mm/min,入渗速率与入渗时间存在明显幂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