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果树栽培学作为园艺专业专业素养与技能培养的主干课程之一,目前对其混合式教学改革的探索仍十分有限,同时基于“三全育人”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格局和教学体系仍不健全,课程育人功能未充分发挥出来,限制了新农人的培养。以落实“安吉共识”“北大仓行动”和“北京指南”的新理念、新使命、新目标和新举措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从“大地课堂”教学资源建设、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互动互促教学设计构建、科研反哺教学内容“四化”更新、基于学生中心的多元化教学方法探索,集知识、能力、过程为一体的多元化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实践,凝练形成了“新农科背景下的果树栽培学TCE和TSFP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教学成果;构建的TCE和TSFP混合式教学模式操作性强、可复制性高,可应用于植物生产类课程的混合式教学,对于提升新型农林人才培养质量、助推该地区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前高等农林院校农林概论课程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当前人才培养的目标。本文阐述了农林概论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通过对农林概论课程教学新方案的研究和制定,推进农林院校农林概论课程教学的现代化进程,普及农林科技知识,推动农林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学习主动性的调动,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已成为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热点话题,如何将人才培养目标植入课程教学,如何通过课程教学环节调动学习主动性,促进人才培养目标实现,是每位任课教师值得深思和面临的难题。因此,正是基于上述背景,《果树栽培学》教学团队围绕课程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改革、与考核方法改革进行了系统的探索与实践,并凝练总结出了以人才培养目标为核心,以学习主动性调动为突破的“五维互促”《果树栽培学》教学体系。在此,对改革探索论证、实践效果进行逐一分析总结,以期为农林类专业的专业教育模块课程提供教学模式改革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4.
新农科建设驱动下农林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路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农科建设驱动下,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价值逻辑上应实现从“单向”到“双向”的“农业域”与“教育域”有机融合,以及从“成才”到“成人”的农林人才培养内涵变革。然而,当前农林人才培养的惯性思维阻滞了农林人才培养理念的更新,农林人才培养的离散冲突桎梏了农林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以及农林人才培养的路径依赖束缚了农林人才培养体系的优化,这些困境成为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现实阻碍。为此,涉农高校亟待以人才培养目标的重塑革新农林人才育人理念,以专业建设为核心加速农林人才培养提质进程,以产学研合作为契机推进农林人才培养一体化发展,深入推进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相似文献   

5.
孙翠萍  丁莹莹 《现代农业科技》2023,(22):180-183+187
新时期,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涉农人才的支撑。这是时代交给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的新命题。面临当下高校人才培养与涉农人才需求不匹配的难题,潍坊科技学院应积极依托学校“大农科”办学优势、“寿光模式”地域特色以及“产学研”办学特色,紧密结合乡村振兴对人才的需求,重构实践教学模式。结合案例院校的办学资源优势,本文提出了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创新方案,包括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双基双能”实践能力体系构建、“三层三阶”实践课程体系构建、“政产学研用”五方协同育人实践平台搭建等改革措施,以期为应用型高校的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新型农林人才的培养改革实践背景下,课堂教育创新改革已经成为农林院校教师必须接受的挑战,个性化教学理念在农林院校人才培养中尤为重要,培养出能够服务地方建设,促进农林业发展的地方“特色”人才。优化新农科大学生个性培养课程设置,以健全教学制度与组织体系,逐步完善新农科大学生个性发展创新教学管理模式和个性改革教学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7.
课程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得以具体指导教学实践,并在实践中运用的中介。结合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及课程思政大赛标准要求和目标,依托数字资源教学平台,探索构建的高职园林类课程教学模式,以工学结合、德技并修育人,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探、验、践、拓”,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参与度、职业能力、企业认可度等都得到了很大提升,为实践性强的技术技能类课程深化“三教改革”“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有序开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双创”型人才是新形势下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实践教学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实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以安徽农业大学农科专业为例,创建了学分制下实践教学内容改革的新模式,构建了由课程实验、课程实践、专业实践、思政实践和素质拓展实践等组成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分制下农科专业实践教学内容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新农科建设和“课程思政建设”是我国培养新时代农林人才的重要举措。以我校园艺专业的专业课园艺试验与统计学课程教学为例,按新农科建设和“课程思政”的要求从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课程思政基本路径、课程思政元素挖掘进行了探索和教学实践,将课程思政有机融入园艺试验与统计学专业知识讲授中,提升了课程思政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10.
崔莲花    高青山    李钟淑   《现代农业研究》2022,(11):63-66
“新农科”建设要求培育卓越农林人才,打造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培养具有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三农”情怀 的复合型农业人才,其中课程思政建设必不可少。本文以延边大学农学院《动物环境卫生与牧场设计》课程为例,构建 基于五星教学原理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深入挖掘该课程的思政元素,分析了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 措施,旨在为进一步探索适应新农科发展要求的课程思政建设思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农业昆虫学”是农林高校传统农科专业植物保护的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的课程。面对新农科建设的机遇和挑战,通过对“农业昆虫学”教学现状及其在课程教学方法、配套资源建设、学生学习主动性和课程知识体系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根据教学团队长期的教学实践体验提出了以思政和专业协同育人为根基、以资源建设和考核方式改革为支撑,全面带动教学模式的革新,从而提升教学效果的课程建设设想。部分改革实践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课堂参与度、学习能力提升等方面产生了一定的促进效果。  相似文献   

12.
“新农科”建设、“双万计划”“互联网+教育”为高校实践教学改革带来了挑战和机遇。从华中农业大学地学类实践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策略入手,探讨如何在实践课程教学中贯穿“四个融入”的理念,即在内容上融入科研进展,在方法上融入信息技术,在目标上融入课程思政,在载体上融入美育工作。探索改革地学类实践教学的着力点,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升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3.
南昌工程学院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在实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教学改革项目过程中,顺应时代对该专业赋予的新内涵,从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模式改变等方面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改革。通过顶岗实习、本科生导师制等的推行,提升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总结了“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经验,以期为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改革提供参考,并为江西省水利高质量发展储备所需人才。  相似文献   

14.
以新疆农业大学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为例,文章阐述了复合应用型人才的内涵及卓越农林人才培养对高校教学的要求,介绍了新疆农业大学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实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完善专业培养方案: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改革与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建设,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创新实践活动等教学改革措施。实施教学改革后,逐步构建了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课程教学模式和考核评价体系,本专业大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稳步提升。5G、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卓越农林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新疆农业大学的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应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围绕"一带一路"倡议,进一步提高本专业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水平。  相似文献   

15.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是应用型本科园艺专业的核心课程,其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和教学模式的多样性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为满足高素质应用型农林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该文分析了该课程的相关特征及当前教学现状,并提出了更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改变考核方式等课程教学改革对策,以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实践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6.
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学习主动性的调动,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已成为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热点话题,如何将人才培养目标植入课程教学,如何通过课程教学环节调动学习主动性,促进人才培养目标实现,是每位任课教师值得深思和面临的难题。基于上述背景,果树栽培学教学团队围绕课程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改革与考核方法改革进行了系统的探索与实践,并总结出了以人才培养目标为核心,以学习主动性调动为突破的"五维互促"果树栽培学教学体系,并对改革探索论证、实践效果进行逐一分析总结,以期为农林类专业的专业教育模块课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基于“新农科”建设内涵要求,本文分析了农林类研究生公共数学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研究如何重构公共数学课程教学体系,利用多种教学模式来提升教学质量,构造融主动学、自觉练、重实践于一体的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努力培养乡村振兴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8.
新农科背景下,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建设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金课”,是培育卓越农林人才的有效途径。“生物化学”是农林院校农学、林学、食品、兽医、生物等多个学科的专业基础课,是实现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卓越农林人才的核心课程之一。根据农林院校特点,建设“生物化学”校园独立SPOC,在开展线上教学的基础上,对“生物化学”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进行研究与实践,实现了专业知识与学生素质能力的协同培养,提高了综合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面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给高校涉农人才培养带来的新变化,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围绕实践教学这个核心的育人环节,一手抓体系创新,构建"三维一体"实践能力体系,"三层次、四维度"实践课程体系和"一体多翼"实践平台体系;一手抓育人改革,建立健全"一懂两爱"人才培养新路径,"四协同、五共建"育人新机制和"互联网+实践"教学新模式。从实施结果来看,专业实践特色愈加鲜明,专业实践成果愈加丰富,专业育人成效愈加显著。  相似文献   

20.
高等农林专科人才素质要求的研究与培养模式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调查了我国农林专科生的素质现状和存在问题,在总结国内教改经验并与国外同类教育比较的基础上,提出以专业素质为主体,确定21世纪初高等农林教育专科人才素质要求的指导思想、原则、依据和内涵,研究了培养模式的概念和构成要素,总吉了现行教学模式的类型,设计了“产学合作、良性互动”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教学新体系并付诸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