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勤沙区主要植物群落退化特征及其演替趋势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优势种植物密度和优势种盖度以及全部植物密度和盖度在样方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表明民勤的植物生长在受干旱荒漠环境影响的同时,局部小环境对植物的分布和生长有显著影响。沙蒿当年幼苗密度最大,但幼苗的成活率很低,群落的投影盖度越小,则当年幼苗密度越大;梭梭不能实现自然更新;沙拐枣的生态位宽度较大,各年龄小苗均存在,自然更新能力强。在民勤沙区人工梭梭林普遍退化,尤其在西沙窝一带,梭梭人工林退化更为严重,有被沙拐枣取代的趋势。由于梭梭群落均为人工林,群落内地表异质性较大,因此,草本植物种类较多。  相似文献   

2.
民勤沙区沙尘暴的分布特征及前期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民勤沙区 1 998年以来发生的 44次沙尘暴的观测研究结果表明 :( 1 )在民勤沙区每年春季 4月份是一年当中沙尘暴发生的高峰期 ,下午 1 4时左右和 1 8时左右是在一天当中沙尘暴发生的两个高峰时段 ;沙尘暴持续时间多在 2 h之内 ,最长的超过 6h;能见度 <50 0 m和≥50 0 m的各占一半 ,持续时间长则能见度小 ;沙尘暴的最大风向以 NW和 WNW占绝大多数 ;沙尘暴最大风的风速多在 2 0 m/ s以上 ,最大 2 5.2 m/ s。 ( 2 )沙尘暴的发生存在着一个或长或短的发育过程。在民勤沙区 ,沙尘暴发生前期在气温、气压、风速、风向等气象因子方面表现出明显的预兆 ,根据这些前期气象因子方面的异常特征就可以对沙尘暴进行预测、预报和预防。( 3 )在民勤沙区冬季 1 2~ 1月份的沙尘暴不仅持续时间较短 ,而且在前期气象因子方面与其他季节的沙尘暴有明显不同。 ( 4)沙漠地区主要天气现象的前期特征比较明显 ,但其表现过程比较短促。因此 ,根据沙尘暴前期气象因子的异常特征只适合对沙尘暴的发生时间、能见度和持续时间等进行短期预测  相似文献   

3.
民勤沙区不同稳定性沙丘植被生境条件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固定、半固定和流动沙丘生境条件测定结果表明:固定沙丘优势种均生长不良,枯梢、死亡普遍,其伴生植物的种类和密度均很小;沙丘水分条件决定了其生境条件,固定沙丘水分条件最差亦即生境条件最差;固定沙丘和半固定沙丘表面易形成粘粒、粉粒结皮,其表土层田间持水量大,影响降水下渗;固定沙丘表面田间持水量大是影响降水下渗的关键,其沙丘表土层粘粒、粉粒含量高是导致其田间持水量大的关键。其伴生草本植物密度并不随表土层田间持水量大而增加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当地降水少、气候干燥、表土层土壤水分易蒸发损耗所致。  相似文献   

4.
民勤荒漠植被的形成与演替过程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甘肃省民勤县是我国的典型荒漠化地区,自西汉以来生态环境逐渐退化,植被经历了一个从沼泽植被到盐生草甸植被再到荒漠植被的退化过程。水资源的变化是决定当地植被退化的主导因子,在大面积湖泊、河流背景上是沼泽植被,在干涸湖泊、河床背景上的是盐生草甸植被,在沙质荒漠背景上的是荒漠植被。目前,荒漠植被正处于进一步退化过程中。退化演替的同一阶段存在多种演替过程,现阶段存在着荒漠植被退化演替和盐生草甸植被向荒漠植被演替2种退化过程。20世纪中叶,在当地是从盐生草甸植被向荒漠植被演替的过渡时期,20世纪50年代以来,荒漠植被逐渐占据了优势。目前的天然种子植物共有22个科,72个属,127个种,其中以典型荒漠为主,共有3个植被型,7个群系组,17个群系。植物种类少,群落结构简单,群落随生境的分异性较大。目前的植被正处在进一步退化过程中,植物种类和面积减少,大面积枯梢、死亡,优势种的优势度增大。现阶段决定荒漠植被生长状况的主要是大气降水,植被盖度和密度随年际降水量变化较大,尤其是一年生草本植物。目前影响植被退化的人为因素主要是上游来水量减少,地下水严重超采、草场严重超载和造林密度过大等。在干旱内陆盆地,一旦水资源供给减少,湖盆、河道干涸,泥沙出露,形成沙漠和沙漠化则是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5.
民勤西沙窝生态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 1 3个指标的 1 45个统计项前 6个主成分最大载荷因子的多年变化特征是 :年日照时数 70— 80年代持续下降 ;年平均气温 60— 80年代下降 ,90年代以后显著增高 ;1 0月份平均风速 70年代中期至 80年代中期下降 ,之后增大 ;年大风日数波浪式上升 ;年最大风速有增无减 ;8月降水相对稳定。当地的气候环境在 80年代中期以前朝良性方向发展 ,80年代中期以来进一步恶化。 (2 )年沙尘暴日数的多年变化特征与年日照时数有较大的相似性 ;年平均最高温、年平均地温和 7月份极高温与年平均气温的多年分布有较大的相似性 ;年大风日数和 1 0月平均风速多年分布有较大相似性。 (3 )从 60年代到 80年代中期气候逐步改善 ,与当地 60、70年代大面积营造防风固沙林密切相关 ;80年代中期以来气候环境迅速恶化 ,与 80年代以来大面积开荒超采地下水 ,大面积人工固沙林衰败死亡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民勤沙区不同气象因子分析,研究了不同年代气候特征及其演替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随着时间的变化,气温的变化有不断增温趋势,每年平均增温0.28℃,以冬季上升最明显达0.38℃,这一点和全球气候变暖是一致的。(2)地温的变化和气温的变化是一致的,有不断增温趋势,地温比气温增温更明显。(3)降水量在年际之间有递增的趋势,虽然有波动现象,但仍然在其平均线上波动。从60年代到21世纪基本经历了一个"少、多、少、多"的年代际变化过程;(4)地下水位变化呈直线下降趋势,直线倾向率是0.6897;(5)蒸发量在年际之间有递减的趋势,直线倾向率是-20.5,其年代际变化过程与降水量恰恰相反。  相似文献   

7.
民勤沙区50多年来沙尘天气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沙尘天气是民勤沙区主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利用1953-2006年民勤沙区气象站的沙尘暴实测资料,系统地分析了50多年来的气温、降水、平均风速、沙尘暴的年、月、季节变化特征、民勤沙区气候变化趋势、沙尘暴与大风、气温、降水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民勤沙区沙尘暴的日数20世纪50年代开始最高,60年代缓慢减少,70年代又有回升的趋势,到80-90年代在波动中逐渐减少,但波动很大,并出现2个高峰值(1988年、1993年),2000-2006年最少.从沙尘暴发生机理和形成机制来看,今后应在民勤沙区绿洲边缘,沿现代尘暴路径布置更多的监测点,以便进一步研究风速对沙尘释放、输送和搬运等过程的机理.  相似文献   

8.
黄土高原的植被演替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地质、历史时期黄土高原植被演替研究和现存植被的群落演替及群落结构特征 演化研究两方面论述了黄土高原的植被演替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认为黄土高原植被演替研 究对黄土高原的生态建设尤其是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建议基于黄土高原的 植被演替规律进行仿自然植被林草建设。  相似文献   

9.
基于MODIS的民勤绿洲植被覆盖变化定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典型沙漠绿洲-民勤绿洲为研究区,利用MODIS陆地3级标准数据产品MOD13,通过改进的植被覆盖度估算模型对2000~2010年7月的植被覆盖度进行了估算,并对其进行分级,通过空间叠置定量分析了不同级别植被覆盖度的分布特征及动态变化。研究发现,从2000~2010年11年间,民勤绿洲轮廓变化明显,绿洲面积明显缩小,荒漠进一步扩张,极低覆盖度植被面积增加1106.01km2,相当于研究区总面积26.95%,中高覆盖度和高覆盖度植被面积分别减少133.63km2和54.75km2,各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26%和1.33%;研究表明,11年来民勤绿洲面积萎缩明显,岛状绿洲大量消失,其中以西北部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10.
呼伦贝尔退化草地植被演替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由于气候环境条件的变化和人类长期不合理的草地利用方式,致使呼伦贝尔草原退化、沙漠化趋势加剧,草地的退化严重威胁着当地的生态环境,制约着畜牧业的发展。对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沙地植被三种草地类型的植被退化演替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草地退化(沙化)程度加大,群落结构与多样性逐渐丧失,草层高度、植被盖度、株丛密度、地上部生物量等,都呈现不同程度的递减趋势,草地退化过程中,群落物种组成逐渐单一,数量逐渐减少,物种组成发生显著的变化。未退化草地以禾本科植物占主导地位,随着退化程度的加大,退化指示类的菊科植物的重要地位得到提升,中度退化阶段蔷薇科植物不断增加,并占据优势地位,重度退化阶段,多以耐践踏的蔷薇科植物和小型禾草为优势种,其中重度沙化草地,多年生植物几乎全部消失,而被一年生植物替代。  相似文献   

11.
奈曼沙区植被土壤水分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本文应用土壤水能量的概念——土水势,分析了奈曼沙地几种固沙植被,结果表明在干旱的8~10月在年降水量仅366毫米的奈曼沙区,在无地下水和灌溉补给的情况下,樟子松、小叶杨、小叶锦鸡儿、木岩黄芪人工植被不断恶化其自身的立地水分状况,很难长期维持其稳定性。而差把嘎蒿并未严重恶化自身的立地水分状况,群落的演替受立地水分状况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2.
民勤荒漠区植被退化动态定位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白刺、沙蒿、麻黄是民勤荒漠区的主要植物种类,梭梭是当地主要固沙造林树种。定位监测表明:民勤5月下旬土壤含水率与灌木、草本植物和优势种密度及植被总盖度之间呈正相关关系。6~7月的降水量与灌木密度和植被总盖度之间呈正相关关系。5~7月的降水量和土壤水分是限制当地荒漠植被密度、盖度的关键因子。从群落类型看,深根性的麻黄和梭梭盖度比较稳定。从地貌看,流动沙丘和半固定沙丘上的植被较稳定,固定沙丘植被普遍严重退化。设置黏土沙障易形成沙面结皮,阻止降水下渗,不利于接收和保存有限的天然降水。  相似文献   

13.
湖水退缩后青海南岸的植被演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湖水退缩后青海湖南岩的植被演替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在演替初期,由于环境条件,尤其是土壤含水量变化极大,组成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低,群落结构简单,稳定性较差,所以建议在演替初期,应以保护为主,避免过度放牧,3从而使群落向一定的顶极群落演替。  相似文献   

14.
2001年以来甘肃民勤植被覆盖变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甘肃民勤为研究区域,以Landsat 5 TM和Landsat 8OLI影像为主要数据源(2001、2003、2005、2011、2013、2014年),系统分析了研究区的植被覆盖变化与驱动机制.并使用2014年遥感影像,通过像元二分模型计算了ARVI、AFRISWIR1、AFRISWIR2三种植被指数提取的覆盖度.结果显示:AFRISWIR2求算的植被覆盖度相较于ARVI、AFRISWIR1,与实际的植被覆盖度线性回归关系最好,相关指数(R2)可以达到0.84,均方根误差(RMSE)为0.7.在对2001-2014年民勤植被变化研究中得出:低植被覆盖度面积在不断减少,高中覆盖度植被面积在不断扩大,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通过重点植被变化区域和驱动力的分析可以得出,民勤石羊河治理工程和其他各种生态工程的实施,是民勤生态恢复最为本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科尔沁沙地植被逆向演替与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科尔沁沙地是我国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较脆弱而敏感的地带 ,当前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以及剧烈的人类活动影响下 ,该区的干燥程度日趋加重 ,植被逆向演替十分明显 ,表现在 :在同一热量带的不同地域 ,随着降水量减少和沙漠化程度加重 ,植被演替由疏林草原向荒漠化方向发展 ;在各个环境梯度带 ,由于阳坡更加裸露 ,蒸发作用强烈 ,比阴坡更为干燥 ,因而沙丘植被演替分化为阳坡系列和阴坡系列 ,前者向荒漠化方向发展 ,后者向草原化方向发展。植被逆向演替将妨碍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应当给予高度重视并采取防治与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6.
湖水退缩后青海湖南岸的植被演替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湖水退缩后青海湖南岸的植被演替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在演替初期,由于环境条件,尤其是土壤含水量变化极大,组成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低,群落结构简单,稳定性较差,所以建议在演替初期,应以保护为主,避免过度放牧,从而使群落向一定的顶极群落演替。  相似文献   

17.
湿地植被是湿地生态系统的基本组分,其演替过程受地表水分、水深浅、水流速度、流向、微地形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伴随着这些因素影响所引起的微生境的变化,湿地植被的类型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和迁移,从而沿河湖岸形成一定的梯度变化规律,呈现出一定的空间分布序列,而这一序列恰恰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了一些湿地类型的湿地植被的演替过程。因此,本文试图以内蒙古东部区湿地植被现状和类型的调查结果为例描述其湿地植被在不同因素作用下的演替序列。  相似文献   

18.
民勤绿洲边缘植被恢复与重建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干旱缺水是导致民勤绿洲边缘植被退化的根本原因,也是民勤绿洲边缘退化植被恢复与重建的关键限制因子。恢复存在着一个过去时间的参照系,要恢复民勤绿洲边缘植被到过去某一时期的状态是不可能的;提取地下水灌溉恢复退化植被只能加速植被的进一步退化;采用滴灌灌溉目前还不具备条件;集流降水也于事无补;而目前尚无抗逆性更强的植物种用以取代退化植被。目前只能做到:⑴实施封育保护,使其进入退化→自然稀疏→沙丘活化→储存降水→自然演替的过程,使其形成在现有水资源条件下的植物群落或植被;⑵破坏土壤表面结皮,储存有限降水提高沙丘水分;⑶充分利用农田边缘和渠道渗漏剩余水;⑷农业节水是根本。  相似文献   

19.
近40年来民勤绿洲空间变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绿洲是一种独特的地理景观 ,如何合理、协调、持续地利用和开发绿洲是当今干旱、半干旱地区一项具有重大理论与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以遥感及GIS为工具 ,借助地学信息图谱技术 ,以不同时相、不同尺度的数据源为基础 ,编制出 1 960~ 2 0 0 1年民勤绿洲分布图 6幅 ,在GIS中通过空间分析获得民勤绿洲空间变化图 5幅。研究发现民勤绿洲的空间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 :1 960~ 1 973年绿洲扩展 ;1 973~ 1 994年绿洲稳定 ;1 994~ 2 0 0 1年绿洲迁移和不稳定时期。民勤绿洲演变是上游来水量的逐年减少、地下水的超量开采、人口的增加以及政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石羊河下游沙地退耕地植被演替与土壤水分调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区域植被演替规律的研究,特别是破坏生态系统自然修复与植被重建的过程和机理的研究,是植被管理、改造和修复的重要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以石羊河流域下游不同退耕年代沙地退耕地植被为对象,利用重要值和相似性理论研究了植被演替规律以及与土壤水分变化。结果表明:沙地退耕地植被群落主要由骆驼蒿+芦苇+蒙山莴苣群落→骆驼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