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翻译课程互动教学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以教师传授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为主,这种单向的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培养学生的双语文化意识、思维能力收效甚微。该文作者借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翻译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探讨,提出“翻译课程互动教学模式”,认为建立起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互动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数学质量。在这一模式中,“互动”贯穿于整个翻译教学过程,通过教学过程中的师生、生生、课内以及课外全程互动,着力于培养学生的翻译意识,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2.
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高校美育工作的背景下,2018年北京林业大学新开设了“自然生态摄影”全校公共选修课。该课程融合艺术审美与自然教育,将理论、实践和研讨3类授课形式有机结合。“自然生态摄影”理论课程注重强化摄影基础,鼓励学生提升生物认知水平;实践课程由易到难,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拍摄实践;研讨课程重在经验分享和小组之间的沟通。将审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传统文化等育人元素融入“自然生态摄影”课程教学中,总结了备课、注重课堂记录、构建“课代表-组长”运行模式的教学经验。提出“自然生态摄影”课程改革建议:理论课优化、实践课拓展、开展教材建设、强化师生沟通、突出学习小组主体地位。最终,实现了美育和生态文明教育的双重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3.
将思政元素融入《物理性污染控制技术与工程》课程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意识,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由此提升课程教育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在该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过程中发现,通过挖掘高质量思政元素、建立思政元素库、优化思政元素切入点和方法、持续提升教师思政能力、培养学生对该课程思政学习兴趣、建立完善的课程思政评价、反馈、调整体系,思政元素更好地融入课程教学。而该课程思政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更培养了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工匠精神”、使命担当和创新精神。同时,其也提高了学生对该课程和课程思政教学的认可度。  相似文献   

4.
森林培育不仅涉及森林生态系统,还涉及自然系统、社会系统等,是一个多方面和多层次的系统。“森林培育学”是林学和水土保持等专业的主干课程,作为一门需要处理多个系统相互关系的课程,其教学过程十分需要以系统思想为指导。为此,开展了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参与式教学,将系统思想融入“森林培育学”课程教学的研究和实践。首先,以系统思想为指导对“森林培育学”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系统性整合;其次,在分析参与式教学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参与式教学的问题设置和学生的参与途径;再次,对教师在参与式教学中的身份和地位进行了重新定位,并探讨了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途径;最后,通过改革课程教学评价方式,强调对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情况的评价,从而使学生能够围绕森林培育把各方面的知识融会贯通、形成体系,进而最终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5.
摘要: 作者以工作过程系统化和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按职业标准的要求构建了含25个“学习情境”的模块式项目化“插花与花艺设计”课程体系。在教学过程中,知识点融入项目,随技能的增加学生的理论层次上升;学生全程参与高端的花艺工程,课程教学融学习和工作于一体;建立以能力为中心的课程评价体系,将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纳入考核。  相似文献   

6.
“国际结算”课程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性,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要求都比较高,该文提出建立多层互动式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非常重要。多层互动式教学模式以综合型教学模式作为理论基础,探索多层次互动教学,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引导学生在课程的学习中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实现教师与学生互动、学生之间互动、课内讲解与课外自学互动以及理论与能力互动等多层次互动。通过教学各环节改进,课程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最优化方法”是自动化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旨在培养学生将抽象问题具体化为数学模型的能力,以及借助计算机技术确定解决实际问题最优方案的能力。首先从课程教学特点、课程思政教学现状、课程意义和重要性等多方面分析了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最优化方法”教学的必要性。然后对本次思政教育改革进行了实践探索,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学内容的结合,将育人元素体现在课堂理论教学、课后实验作业和课外科技竞赛等重要教学与实践活动中,实现专业教学与思政内容的有机统一。最后,通过实际教学效果证明了在专业教学活动中引入思政元素,不仅能增强学生和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度,也能提升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对学习结果的认可度。  相似文献   

8.
“课程思政”是将挖掘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并通过“隐性思政”落实立德树人的全方位发展理念。“植物发育生物学”是生物类专业的重要选修课程,其对学生的后续课程学习和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影响。基于自然科学课程特点和“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在“植物发育生物学”课程中的楔入点和实施路径,并构建了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植物发育生物学”课程教学体系,将“植物发育生物学”课程建设成为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重要载体,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形成合力,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生物学人才。将“课程思政”理念融于“植物发育生物学”课程教学中,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人文素质、思想政治素质,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的师德、专业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高校开设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目的就是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专业英语词汇,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能够在词典的帮助下完成有关计算机英语资料的阅读和翻译工作,从而获得计算机专业知识和处理实际专业问题的能力,努力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  相似文献   

10.
“概念图”作为一种图形化的认知工具,能有效辅助学生识别关键问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构建相应的知识体系;能使教师针对学生掌握的情况实时调整教学进程,提高教学效率。针对“森林经理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教学方法单一,教师难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学生缺少学习的主动性,难以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等问题,以课程核心章节“法正林”为例,探讨了“概念图”教学法在“森林经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途径:首先,学生针对课程核心章节编制概念图,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次,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完成概念图的构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最后,通过小组协作进一步完善概念图,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概念图”教学法在“森林经理学”课程教学中应用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的能力、完善了学生的知识结构,促进了教学效果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杨敏 《技术与市场》2010,(8):152-153
折中教学法就是根据不同的教学环境对不同的方法进行择优选用的方法,强调因材施教,有助于教师培养学生在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以旅游管理专业基础课程《旅游学概论》为例,从课程思政意义、专业教师树立“课程思政”理念、思政教育元素融入教学设计思路、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等4个方面展开了探讨。通过研究,针对了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契合点”这一最为核心和最难解决的部分,提出了具体的教学组织形式以及预期思政目标,为《旅游学概论》课程在“课程思政”的具体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工程教育认证给高等院校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明确了目标,要求培养的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强、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素质高,以满足新工科建设对人才的需求。北京林业大学“机械基础实验”课程组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实验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构建了“基础层-提高层-开放层”的模块化教学体系,明确了各层次的实验项目和教学目标,初步形成了重基础、强创新的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平台;指导教师采用问题导向式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工程案例的讲授,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让学生回归教学主体;细化了实验教学的考核指标,不以单一的实验结论或报告为评价标准,重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自主探究分析问题的能力、团队与社会责任意识等工程素养的考核,使过程考核更规范。教学实践证明,以“持续改进”为理念的实验教学改革,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实验投入热情,全面提高了基础实验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现状,探究了《高等数学》课程教师进行课程思政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高职院校需要不断提升教师自身育人能力,推动课程思政改革步伐。提出了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融入思政教育的有效路径及课程改革的主要举措。通过将课程思政贯穿到高职《高等数学》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以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潜移默化的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15.
新一轮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正在全国进行.改变对教学翻译的认识,提高教学翻译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切实、有效的教学翻译活动,有利于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一流本科课程的建设,不仅是培养一流人才的关键,也是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的重要途径。“森林土壤学”是江西农业大学林学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针对“森林土壤学”课程教学存在的课程内容与知识体系陈旧、教学方法落后、重理论知识轻实践等问题,教学团队秉承“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一流课程建设理念,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实训、考核评价”4个维度对“森林土壤学”课程进行了实践探索。首先,打造“知识要点、科技前沿、思政元素”有机融合的优质教学内容,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同行同向;其次,加强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开展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优化课程实验和实习教学设计的基础上,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创新创业竞赛,实现理论教学与创新创业等实践环节的有效贯通;最后,建立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相配套的多元化、过程化、能力化的考核评价体系,以保障一流课程改革的成效。实践表明,以一流课程建设理念为导向的课程改革后,在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学习效果提升、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农林高等院校林学专业“...  相似文献   

17.
“插花艺术”通识课程是以植物为主体,以美学和民族文化为基础,与哲学、文学、绘画艺术等领域相互融合,具有丰富的艺术性和很强的实践性。因此,“插花艺术”课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定的优势。文章通过深入挖掘插花艺术中与花材、花器、插花制作过程、后期养护等相关的思政元素,并有效地融入课程教学内容中,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形成协同作用,从而培养符合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要求的当代大学生。课程教学实践结果表明,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插花艺术”通识课程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对植物学类课程学习的热情,提高了授课教师的思想境界和教学水平,有力推动了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18.
针对《生态学原理》课程的特点与实际状况,提出了基于过程考核和实践能力提升的“平时+实验+特色项目+期末考试”多元化学习评价模式。实践证明:多元化评价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该评价模式能适时、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使教师能够对教学过程作出动态调整,达到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严复“信达雅”与泰特勒“翻译三原则”的理论以及两种理论在各自文化体系内的渊源,比较了双方在动杌、重要性、难度分级、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说明了两者分属中西方传统翻译理论的宝贵遗产,提出了反对历史上关于严复的“抄袭说”的观点。同时,还提出了如何正确对待中西译论的异同,注重与传统译论相互参照与阐释.从而推进译学学科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微生物学”是生物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具有内容更新快、实践性强等特点,因此对“微生物学”课程开展教学改革存在必要性。目前,“微生物学”课程的教学工作存在理论性强、教学方法陈旧、考核方式有局限性等问题。基于国家林业发展的需求,实现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复合型人才的目标,在深刻总结“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过程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微生物学”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具体改革措施包含以下3个方面:(1)课前,凝练与拓展教学内容,注重学生科研思维的建立和科研热情的培养;(2)课上,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在课上的积极主动性,建立更强的师生互动关系;(3)课后,完善与优化评价体系,激励教师提升教学能力和水平,促进学生平衡发展。通过上述教学改革策略的实施,不仅显著改善了教师的教学效果,赋予了该课程更大的吸引力;同时,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深化了学生对“微生物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激发了学生对微生物前沿知识探索的热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