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代辉  宋建军  张欣 《甘肃农业》2023,(4):117-121
新时代,加强耕读教育是时代课题、理论需要和实践要求,这既是对劳动教育理念的创新和践行,也有助于落实立德树人目标,培育乡村振兴人才,传承耕读传家等优秀传统文化。本文深度挖掘了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实施耕读教育在强化文化传承、补充社会教育、促进乡村治理方面的价值,再以乡村资源为基础,中华优秀传统中“君子六艺五德四修八雅”为根,系统构建了符合时代需求的“耕读六艺”实践教育体系,让受教者在乡土实践中了解耕读知识、掌握耕读技能、培养耕读价值观、树立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2.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应有之意。耕读教育的实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振兴和传承的重要手段,乡村振兴战略赋予了它新的时代意义和使命。文章解读了耕读教育对乡村文化振兴事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深入地探讨了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开展耕读教育的具体实施路径和现实价值,为更好地延续耕读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提出了探究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促进乡村全面发展的根本之策。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高校实践育人活动在推进乡村产业兴旺、营造生态宜居环境、提高乡风文明程度、增强乡村治理成效等方面发挥新的更大作用。但当前我国高校实践育人模式在运行中面临着活动时间短、后续组织力不足、忽视农民广泛参与、城乡分布失衡、活动主体不明确等困境,迫切需要更新高校实践育人理念、改革创新社会实践方式、激发农民参与环保意识、着力建设乡村实践基地、完善相关体制机制,使高校实践育人模式更具科学性、系统性和实效性,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4.
为助力乡村教育振兴,探究新时代乡村振兴背景下在读教育类硕士服务“乡村教育振兴”培养路径,以y大学为例,采用实地访谈、文献调研、个别访谈、专家咨询等方法,针对当下乡村地区教育类硕士“招不来”“留不住”等现实问题,分析教育类硕士乡村服务意识的影响因素。研究认为,影响教育类硕士服务乡村教育意愿的主观因素为教育类硕士的乡土情结、职业规划与职业理想,客观因素为乡村地区的工作生活环境、是否有服务乡村振兴的机会与经验、服务乡村振兴的优惠政策及宣传力度、家庭社会资本和父母家人期望等。基于此,建议从“愿意来,留得下,服务好”三个层面来提高教育类硕士服务乡村振兴的意愿,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5.
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高校实践育人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振兴战略与高校实践育人有着相互促进的作用,乡村振兴战略为高校实践育人提供了认识的主体和社会实践的内容,高校实践育人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了政策宣传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6.
赵娜  黄蕊 《河南农业》2023,(33):36-37
涉农高校学生党员肩负着振兴乡村的重要使命,是乡村振兴的排头兵。乡村振兴战略下,涉农高校对学生党员的党性教育应打破传统的理论灌输,将党性教育与耕读教育相融合。阐述涉农高校学生党员耕读教育与党性教育的新内涵和新要求,分析并探讨两者融合的意义和路径,旨在为涉农高校学生党员教育提供现实依据,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筑牢基石。  相似文献   

7.
耕读教育是农林院校加强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弘扬我国耕读传家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抓手。文章通过解读耕读教育课程设计的内涵与外延,以南京农业大学农业硕士公共必修课“现代农业创新与乡村振兴战略”为例,分析该课程“读—耕—再读”的课程设计方案,通过强化农科特色,突出“三农”本色,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拓展课程实践形式,实现了良好的课程效果。耕读教育要融入课程改革,需要全程贯穿育人目标,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构建耕读结合的课程实践体系,以此探索新时代赋予耕读教育的新模式与新内涵。  相似文献   

8.
耕读教育是将农业生产与文化教育相结合的一种教育形态,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耕读教育对于呼唤民众厚植爱国情怀、培养“三农”人才、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河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的耕读教育实践路径包括打造师资队伍,提高耕读教育水平;建设实践基地,打造耕读教育平台;创新方式方法,突出服务“三农”导向;发挥网络力量,扩大耕读教育影响等。这些对于其他农林类高校开展耕读教育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
高职教育工作能够为乡村振兴工作提供教育资源、技术等方面的支持,提升乡村核心竞争力,为乡村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高职院校在助力乡村振兴工作过程中,需要注重教育资源的丰富,为乡村振兴提供优质技术教育服务;注重人才建设工作,奠定乡村振兴人才发展基础;注重乡村与学校的合作,为乡村振兴提供技术以及资源等方面的支持,提升乡村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总之,在现时代背景下,高职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工作需要符合时代发展的实际需求,为乡村提供技术、资源、人才等多方面的保障,促进乡村振兴工作的高效开展。  相似文献   

10.
乡村振兴,人才先行。人才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也是落实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的关键所在。在新时代将人才振兴贯穿到乡村振兴工作全过程中已成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不可或缺的重大举措。本文主要针对当前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人才发展环境有待改善、农村人才培养力度不足和农村人才的激励政策与保障制度不健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实践路径,以期助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  相似文献   

11.
涉农高校作为培养“三农”人才的重要场所,应以新农科建设为契机,加强大学生耕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培养更多“学农、知农和爱农”的创新型人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新贡献。本文对高校现有教育基地资源进行分类,分析现阶段基地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包括开拓新实践基地、组建高素质的指导教师队伍、丰富耕读教育活动形式及加强宣传。涉农高校可从耕读教育实践基地现状及学生实际出发,加强校地合作,开设与新农科发展相适应、适合学生参与的耕读教育课程,创建特色耕读教育实践基地。  相似文献   

12.
耕读教育作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的重要连接点,是促使学生走进农村、走近农民、走向农业的关键载体。以耕读传家为基石的耕读教育蕴含着个人与家族的美好期望,其内涵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文化的演变而越来越丰富。新时代的耕读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助力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涉农高校应不断贯彻和落实耕读教育,努力探索课程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新范式,推进耕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营造校园及社会耕读教育文化环境,通过改革考核机制、加强经费投入等方式构建高校耕读教育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并明确这一战略是新时期"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振兴提出了5大振兴战略,其中人才振兴是所有振兴的关键基础和支撑,其它所有的振兴都必须基于人才的振兴。本文分析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兰州市面临农村"空心化"、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优、生活工作环境欠佳、人才招不来留不住、人才培养培训滞后、激励制度不够完善等困境,并就兰州市突破人才振兴瓶颈,从产业发展、人才培训、生产生活环境等几方面入手,提出了兰州市乡村人才振兴的发展路径,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4.
乡村振兴是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历史任务,如何让农业这一产业有奔头、让农村变成更加美丽的家园、让农民这一职业有吸引力,成为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以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助力福建龙岩乡村振兴为例,分析乡村振兴面临的现实困境和高职院校的优势。研究结果表明,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充分利用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优势、整合高职院校的学科专业优势、利用高职院校办学模式优势等路径,有效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5.
乡村振兴已经成为中国非常重视的工作之一,同时也为广州地区高校开展乡村科普志愿服务活动指明了方向,高校师生科普志愿服务活动能够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形式和方法,同时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和稳定,进而更好地助力于乡村振兴发展。为进一步研究高校科普志愿服务乡村振兴的现状,进一步探索有实效性的路径,本文借从化矮岭美丽乡村科普活动项目为例,对高校乡村振兴科普志愿服务活动意义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应的路径和方向。  相似文献   

16.
耕读文化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农耕社会,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成为了中华文化中极为重要的部分,本文从耕读文化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进行推广的意义入手,对耕读文化的起源以及现有的推广方法进行探讨,认为在当前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耕读文化的推广需要结合社会需求和时代发展的趋势,共同递进传承和发展耕读文化.  相似文献   

17.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乡村振兴是继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以来,中国共产党针对“三农”领域提出的又一项重大战略决策。革命的胜利需要延安精神的指引,乡村振兴同样需要延安精神的指引。该文通过回顾总结延安精神,以期通过延安精神丰富的精神内涵指引我们更好地推动新时代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8.
耕读文明是我国的软实力,耕读教育是涉农高校的必修课,实施耕读教育有利于传承农耕文化、涵养生态素养,培育具有知农爱农情怀的新时代社会主义乡村建设者。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将耕读教育与劳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社会服务、校园文化相融合,以耕读教育共同体为平台,注重顶层设计,强化文化育人,在平台、机制、师资和基地建设上精准施策,率先打造了以“耕读传家”德育品牌建设为抓手,以培养知农爱农情怀为核心的首都耕读教育体系,为培养乡村振兴人才作出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9.
新形势下,高校社团不仅是高校第二课堂培养综合人才的重要场域,也是高校实现社会服务职能的新型路径,在赋能乡村振兴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赋能乡村振兴中,高校社团具有显著的组织优势、智力优势和宣传优势,对于实现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提升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重大的意义。当前,高校社团赋能乡村振兴在校地协作机制、社团活动保障、大学生思想认识等方面存在困境,影响着高校社团赋能乡村振兴效果的实现,迫切需要从建立常态化的校地协作平台、完善相关政策规定和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来完善高校社团赋能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以期实现其原有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究农村公共法律服务效果,以浙江省的农村公共法律服务运行为案例,分析在乡村振兴大背景视角下的实践样态。分析认为,在开展农村公共法律服务过程中要正视新时代下面临的新挑战,拓展农村公共法律服务范畴、理顺农村公共法律服务关系、组建农村专业法律服务团队以及健全农村法律服务考评机制,从而达到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法律保障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