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童贤明  徐静 《植物检疫》1996,10(3):173-177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研究概况童贤明徐静(浙江农业大学植保系杭州310029)(温州市农科所325000)1918年Reinking首先报道了菲律宾水稻上发生细菌性条斑病。目前,该病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亚热带区,在澳大利亚及非洲的尼日利亚也发生了该病,1976...  相似文献   

2.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Xanthomonas oryzicola Fang et al)(以下简称细条病)是国内植物检疫对象。近年来已成为柳州地区水稻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特别是1994年杂交稻种紧缺,各地盲目调种,忽视检疫制度,使带病稻种人为地传播,扩散。同时,当年降雨频繁、又遭受洪涝、台风的影响,所以气候条件也十分有利于水稻细条病的发生、蔓延。因此,在发生面积和发生程度上均超过历史记录,在发生区域上,全地区10个县(市)均已成为病区。由于水稻细条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所以,对该病发生情况的调查:统计工作也日益增多,但在具体标准、方法上亦需进一步的完善和规范。目前,普遍是参照水稻白叶枯病的调查统计办法,这两种病害同是细菌性,发生在中后期,主要为害叶片的病害,有类似之处,可供参考,但在实际调查和统计工作中,以下几个问题值得商讨、修正。  相似文献   

3.
余若虹  傅关英 《植物检疫》1999,13(2):121-122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以下简称细条病)是国内植物检疫对象之一。1993年秋我市郊区两个镇的四个村部分稻田发生水稻细条病,共计发病面积20.25hm2。嘉兴市是重要的水稻良种繁育基地,为保证我市水稻良种繁育以及粮食生产安全,嘉兴市植物检疫站会同郊区农技站,...  相似文献   

4.
水稻品种对细菌性条斑病抗性鉴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7年—1990年比较研究各种方法结果表明:采用喷雾接种初筛与针刺接种复筛和稳定性测定相结合的方法,比单用喷雾接种鉴定法更能准确地反映品种抗病性。鉴定用的接种菌液采用3×10~8个细菌/ml浓度较为适宜,并初步认为,在25℃—29℃的温度范围内,相对湿度是影响病斑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了自行分离筛选的两种微生物制剂Recor和B-HCH,以及复配制剂SNDS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治效果,1994年在田间早,中和晚三季水稻上的平均防效分别为67.47%,71.24%和67.70%,标准对照药剂叶枯宁为66.82%。  相似文献   

6.
雷国明 《植物检疫》1992,6(2):152-153
近年来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在琼、粤、桂、湘、川、贵、云等南方稻区迅速蔓延、大面积发生,并扩展到浙、闽等省。我省1964年首次在全南、南城、余干等县发现、现已蔓延到江西半数以上的县、市与修水县仅一港之隔,目前已扩大到万亩,修水县已处于细条病的包围之中。  相似文献   

7.
孙正明 《植物检疫》1993,7(5):393-394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oryzicola是国家规定的植物检疫对象。该病发生以后,一般病田可减产10%~20%,重病田可达4~6成。近年来,该病在我国南部稻区呈传播蔓延趋势,已危及水稻生产的安全。尤其在杂交水稻制繁种基地,一旦发现该病,则直接影响水稻种子的使用,其后果更为严重。实践表明,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可随带病种  相似文献   

8.
许志刚  钱菊梅 《植物检疫》1995,9(4):239-244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适生性与控制研究进展许志刚钱菊梅(南京农业大学植保系/210014)(农业部全国植保总站)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简称“细条病”)是国内调运植物应检疫的危险性病害之一,也是亚洲和大洋洲一些国家的检疫对象。自从方中达等于1957年将它与稻白叶...  相似文献   

9.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是水稻上的重要病害之一,近几年在国内发生危害呈上升趋势。本文主要介绍了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病原物、发生危害规律以及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0.
方养平 《植物检疫》1993,7(2):152-152
我县自1987年发现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下面简称细条病)以来,经过5年综合防治,取得一定经验,效果显著。 1991年全县早晚稻种植面积50.31万亩,实行综合防治细条病面积26.7万亩、占53%。细条病发生面积从1990年8532.45亩,下降到1991年4891.75亩。  相似文献   

11.
我国水稻籽粒上的一种细菌性病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江苏省部分农场的水稻籽粒上出现"黑米"症状。据初步调查,品种主要为镇稻88,粒发病率3.3%~8.3%。  相似文献   

12.
用反向间接血凝法、噬菌体技术和喷菌法,对安徽全椒、芜湖、石台、合肥等地区上年水稻白叶枯病重病田内和田边的若干种越冬后的植物作带菌检测,结果表明:茭白(Zizanin caduciflora Hand-Mazz)、看麦娘(Alopecurus aequalis Sobol)、菵草(Beckmannia syzigachne(Seud.)Fern)、鹅观草(Roegneria kamojz Ohwi)、艾蒿(Artemisia rulgaris Linn)、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Linn)等植物带有白叶枯病菌。带菌量的大小,因带菌植物的种类和样品采集的地点而异。在检测的带菌植物中,带菌量较高的有茭白、紫云英等。另用白叶枯菌对多种杂草进行剪叶接菌,经13~20天后,茭白、看麦娘、游草等禾本科杂草的叶片上表现明显症状。杂草病叶的浸泡液与兔抗白叶枯菌的致敏血球产生特异性凝集反应。用噬菌体法也检测到大量活菌;接种稻叶又引起水稻发病。说明在被接种杂草上感染的是白叶枯细菌。  相似文献   

13.
水稻叶尖枯病病原种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江苏13个县市采集病叶标本,经分离、纯化后获280株菌。据鉴定结果和接种试验,稻生叶点霉(Phyllosticta oryzicola Hara)为主要致病菌,占74.6%。此外,还分离到稻盘多毛孢(Pestalotia oryzae Hara)、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Fr.) Keissl.)、稻喙孢(Rhynchosporium oryzae Hash.et York.)、苍白弯孢(Curvularia pallescens Boed.)、新月弯孢(C.lunata(Walk.) Boed.)、膝曲弯孢(C.geniculata(Tracy et Earle) Boed.)、镰刀菌(Fusarium spp.)、平脐蠕孢(Bipolaris spp.)、稻黑孢(Nigrospora oryzae(Berk.et Br.) Perch)、球黑孢(N.sphaerica(Sacc.) Mason)等真菌。首次以透射电镜观察表明,稻生叶点霉产孢方式为全壁芽生单体式(hb-sol)。  相似文献   

14.
细菌性条斑病和白叶枯病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菌性条斑病和白叶枯病是水稻的主要病害。近年来二病发生和为害面积不断扩大,严重威胁水稻生产。本研究以细菌性条斑病的为害损失为重点,与白叶枯病相比较,以探明在自然条件下细菌性病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为制订防治指标和对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试验结果证明发生白叶枯病的病区稻种内有白叶枯病菌存活,同时也存在大量的能寄生消解病原细菌的噬菌体。病原细菌和噬菌体都存在于颖壳内;噬菌体的存活期比病原细菌为长,但病原细菌至少可以存活半年以上,作为下年初次侵染的来源。稻种内的细菌侵染秧苗的途径,目前尚不清楚,侵染以后有一个较长的潜育期是非常可能的。无病田的稻种内没有噬菌体或存活的病原菌,因此,检查稻种内噬菌体和活的细菌是很可靠的检验方法,已经在生产实践中得到证明。测定噬菌体是最简便的方法,灵敏度也高。由于吸附噬菌体的活细菌可在琼脂平板上形成噬菌斑,故测定噬斑菌的数目也是很好的检验方法,灵敏度虽不如测定游离噬菌体的方法简便,但它可以测出有活细菌的存在和它的数量。测定噬菌体的增殖也能准确检验是否有活细菌存在,但是方法还有待改进和简化。  相似文献   

16.
噬菌体技术在江汉稻区水稻白叶枯病预测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系统测定田水中噬菌体数量的变化规律和噬菌体数量的田块分布规律发现:江汉平原混栽稻区,在目前的种植品种结构下,无论是早稻田还是中稻田,将田水中噬菌体数量达到1000pfu/ml(噬菌斑/毫升)作为急增期数值阈值较为合适。从田水中噬菌体数量达到1000Pfu/ml的日期到该田块发生白叶枯病的始病期的期距为15天左右。当田水中噬菌体数量第1次超过1000pfu/ml时,大量取样测定田块中噬菌体数量的分布情况,此时田水中噬菌体数量超过1000pfu/ml的田块数占测定田块总数的百分率与稻田乳熟期病田率呈显著相关。据此可对白叶枯病的发生期和发生程度进行短期预测。1993和1994年的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17.
水稻白叶枯病及条斑病和李氏禾条斑病病原细菌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水稻白叶枯病在华东和华中各地普遍发生,而且都形成典型的症状。白叶枯病在广东的珠江三角洲也很严重,根据范怀忠和伍尚忠的研究,发现无论在自然感染的和人工接种的水稻上,都形成"条斑"型的症状,并且认为华南病害的发生与李氏禾有关[4]。  相似文献   

18.
水稻品种抗白叶枯病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白叶枯病经济、安全、简便、有效的措施,鉴定水稻品种对自叶枯病的抗性,不但为抗病育种提供抗源,而且还为新品种的推广提供可靠的依据。1975~1985年作者共鉴定了万余个不同来源、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对白叶枯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19.
 水稻白叶枯病由越冬带菌杂草的传病,是防治上的一个关键问题。为了探讨江苏省扬州地区杂草带菌和越冬后的传病作用,作者于1979~1983年作了这项研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在新疆小麦上严重地发生了一种细菌性条斑病,主要为害小麦叶片,严重时也可为害叶鞘、茎杆、颖片和籽粒,病部初期为深绿色针尖大小的斑点,以后发展为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