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安徽省药菊产区大面积受害显花叶症状的菊花上分离到-株病毒分离物(代号Chm-91)。Chm-91经人工接种能侵染10科30种植物;还可通过桃蚜(Myzus persicae)、萝卜蚜(Hyadaphiserysimi)和菊小长管蚜(Macrosiphoniella sanbornic)以非持久性方式传播。18种感染的植物种子不带毒;Chm-91致死温度65℃~70℃,稀释限点10-2~10-3,体外存活期4~5天。Chm-91粒体球状,直径约30nm;病组织超薄切片可见堆集状内含体。该分离物与番茄不孕病毒(TAV)抗血清呈阳性反应。Chm-91的标准紫外吸光度(A0.1% 260)为4.78,A260/A280比值为1.73;粒体平均分子量为1.835 X 106道尔顿,沉降系数为97.5 S;外壳蛋白由相同的亚基所组成,各亚基含236个氨基酸,亚基的分子量和等电点分别为25100(25K)和5.2;核酸类型为单链RNA,在粒体中的含量是16.9%,有四种大小不同组份,碱基百分比中鸟嘌呤(G)为23.3,腺嘌呤(A)为27.3,胞嘧啶(C)为19.4,尿嘧啶(u)为29.6。#br#根据上述生物学性状,血清学反应,粒体形态及理化特性等。作者认为该分离物隶属于TAv或者它的一个株系。这是为害药菊的一种病毒在我国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2.
 1982年5月,从南京郊区豇豆花叶病植株上分离到1株病毒分离物C-1,接种试验的结果证明,它可以侵染12种豆科和藜科植物。它在豇豆上引起系统花叶、叶片卷曲、明脉和畸形等症状。它在苋色藜、昆诺藜和蚕豆上表现为局部病斑。体外抗性测定,失毒温度55~60℃,稀释限点10-3~10-4,体外存活期1~2天。病毒极易摩擦接种传病。桃蚜、棉蚜和豆蚜都能传染这种病毒。人工接种的豇豆病株,在花器的各个部分、幼嫩的豆荚组织和末成熟的种子内都带有病毒。病株上采收的种子传毒率可达8.1%。病毒存在于种子的胚和子叶内,种皮内没有测到病毒。病毒粒体线条状,长700~750纤米。病株叶片表皮细胞内有纺锤状的内含体。免疫电镜和SDS~双扩散法测定,病毒分离物C-1与豇豆蚜传花叶病毒(CAMV)的抗血清呈阳性反应。根据以上这些性状,病毒分离物C-1可鉴定为属于马铃薯Y病毒组中的豇豆蚜传花叶病毒。用微量沉淀法测定,病毒粗提纯液制备的抗血清的效价为1:512。SDS-双扩散法测定,南京地区严重发生的豇豆花叶病中,85~86%是由豇豆蚜传花叶病毒引起的。从福建、山东、辽宁等省采集的样本中,也证实这种病毒在豇豆上普遍发生。  相似文献   

3.
 TMV与YMV15在系统感染寄主——菸(Nicotiana tabacum)上的相互干扰作用是很微弱的。同时接种二病毒时,在感染的早期(接种后2-3天) YMV15占优势,在此时间以后TMV的浓度就超过YMV15。二病毒以相同的侵染力同时接种心叶菸(Nicotiana glutinosa)时,则大部分的局部斑点是由YMV15形成的。上述结果表明,YMV15竞争侵染点的能力较TMV为大。试验并证明完整的YMV15及其蛋白都能干扰TMV侵染菜豆(Phaseoluss vulgaris),因而这种干扰似决定于病毒蛋白质部分对于侵染点附着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4.
<正>0引言山药(Dioscorea oppositifolia L.)是薯蓣科薯蓣属植物,可作为药用或食用材料[1],广泛分布于全球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在我国河南、山东、江苏、广西和江西等省份都有种植。山药生产中以块茎无性繁殖方式为主,导致病毒病发生严重[2]。侵染山药的病毒主要包括马铃薯Y病毒属(Potyvirus)[3]、杆状DNA病毒属(Badnavirus)[4]、香石竹潜隐病毒属(Carlavirus)[5]以及蚕豆病毒属(Fabavirus)[6]的一些病毒。  相似文献   

5.
2种单组份双生病毒与异源卫星DNA的互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烟草曲茎病毒(Tobacco curly shoot virus,TbCSV) Y35分离物(Y35)和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China virus,TYLCCNV) Y10分离物(Y10)是从云南烟草上分离的2种单组份双生病毒,分别伴随卫星DNAβ(Y35β及Y10β)分子。将Y35和Y10分别伴随其同源或异源卫星(Y35β或Y10β)接种本氏烟和心叶烟,症状观察表明,无论Y10还是Y35伴随异源卫星DNAβ时引起的症状均与其伴随同源DNAβ引起的症状明显不同,且Y10β伴随Y35致病性最强。Southern印迹结果表明,Y10β及Y35β均可被异源辅助病毒稳定复制,但其复制水平明显低于伴随同源病毒时的水平,且植株中病毒和卫星的积累量并不完全与症状严重程度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6.
烟草脆裂病毒(Tobacco rattle virus)牡丹分离物-TRV-Pa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牡丹受一种病毒为害后,叶片呈现黄色花叶同时伴有少量的花药败育现象。经系统鉴定,此病毒被确认为烟草脆裂病毒的牡丹分离物(TRV-Pa)。该病毒人工接种时可侵染7个科的21种植物;其TDP为80℃,DEP为10-3-10-4,L则为40天以上。TRV-Pa具有两种长度的杆状粒子,其大小分别为35-80×25nm和125-200×25nm。A 260/280为1.13,RNA含量为5.0%。经PAGE分析粒子有两条谱带,其Rf分别为0.25及0.26-0.28。迁移率分别是-1.57——1.6×10-3及-1.71——1.75×10-3cm2·Sec-1·V-1(BYDV的迁移率为-1.43——1.45×10-3cm2·See-1·V-1)。两种核酸的分子量分别为RNA1=2.45×106,RNA2=0.65×106(标准核酸为TMV和雀麦花叶病毒的核酸分子)。外壳蛋白亚基是单一的,其分子量是2.11×104(标准蛋白分别是牛血清清蛋白、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和细胞色素C)。并含有较多的天冬氨酸、谷氨酸,苏氨酸和丝氨酸,未明显测到酪氨酸和苯丙氨酸,缺少胱氨酸。对牡丹花药进行病理解剖学和血清学研究时,在花粉粒子中检测到病毒,被病毒侵染的花粉约有80%为空瘪。在牡丹的繁育中,应选用无毒繁殖材料防止TRV通过无性繁殖过程在牡丹上传播。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关中平原小麦-玉米水分高效利用的栽培技术方式,采用田间定点观测方法,研究秸秆还田+接种蚯蚓处理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设置CK(对照)、S1(秸秆还田3 000 kg·hm-2)、S2(秸秆还田6 000 kg·hm-2)、E(接种蚯蚓)、S1E(秸秆还田3 000 kg·hm-2+接种蚯蚓)、S2E(秸秆还田6 000 kg·hm-2+接种蚯蚓)共6个处理。结果表明:各处理较CK处理均提高了土壤含水量,S1、S2、E、S1E、S2E处理下土壤含水量分别增加0.21%~27.47%、0.43%~32.85%、1.00%~15.53%、3.25%~36.52%、2.97%~51.24%。CK、S1、S2、E、S1E、S2E处理下土壤含水量分...  相似文献   

8.
 在北京,对于秋播的马铃薯接种Y病毒并不显著增加感染率和花叶型退化程度。在春播的条件下无病毒的实生苗后代植株一季内大多数自然感染Y病毒。
盆栽试验证明降低夜间气温和土温、降低昼夜土温或仅降低夜间土温都有效地降低了春播马铃薯在自然和人工接种条件下Y病毒感染率。接种后1、3、5星期的检验结果表示,降低土温大大延缓了叶片内Y病毒的发展。因此推想,低温除了其他有利作用之外,会增强马铃薯对于Y病毒的抗扩展免疫性。  相似文献   

9.
 有研究表明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 TMV)或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 CMV)侵染烟草能够激活转录因子NbNAC089,从ER膜移至细胞核。为进一步阐释内质网应激因子NbNAC089对病毒侵染胁迫的响应机制,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敲除载体,经烟草遗传转染获得NbNAC089基因突变植株。植株接种病毒后采用qRT-PCR检测病毒CP基因和寄主UPR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CRISPR/Cas9系统定点敲除NbNAC089基因后,目的基因靶位点序列有碱基的置换与缺失。正常生长条件下,转基因植株与野生型无差异。植株接种TMV-GFP后24~96 h,突变体中UPR基因(BiPbZIP28bZIP60)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野生型;接种TMV-GFP后2~6 d突变体中病毒的积累量和扩展速度显著高于野生型。表明NbNAC089为UPR的抑制因子,对病毒增殖具有负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玉米抗青枯病基因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对2亲本1145和Y331、杂交F1以及F2群体进行玉米青枯病单一致病菌(肿囊腐霉菌)的接种鉴定,统计F2群体中抗病、感病植株分离情况,并作了初步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单一肿囊腐霉菌也能引起玉米青枯病;玉米对肿囊腐霉菌引起青枯病的抗性由显性单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