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本地区胃底疾病的发病情况,以此引起人们对胃底疾病的重视。方法:对我院1980-1999年20年间有上消化道症状人群19274例行胃镜检查及病理检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检出胃底疾病159例,检出率为0.82%,其中慢性胃底炎77例。胃底癌36例,急性胃粘膜病变14例,胃底溃疡16例,胃底息肉10例,门脉高压性胃病5例,平滑肌瘤1例。结论:胃底癌占胃底疾病发病率的第2位,发现病变应进行活检送病理检查,以便提高胃底疾病的诊断率,减少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2.
回肠末端良性溃疡肠镜检查2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21例回肠末端良性溃疡肠镜检查的诊断经验。方法:用Olympus电子肠镜对我院2002年8月~2004年12月期间检验的4623例患者中发现并诊断为回肠末端良性溃疡的21例进行全大肠及回肠末端检查,并均行活检和做病理组织学诊断。回肠末端溃疡肠镜下观察诊断沿用大肠溃疡的标准,但应排除结核等特异性肠道溃疡病的可能。结果与结论:在4623例常规行大肠镜检查患者中发现21例回肠末端良性溃疡,检出率为0.45%;溃疡均为多发,其中20例溃疡大小为0.3cm×0.5cm~0.8cm×1.0cm,1例溃疡大小为0.5cm×0.6cm~1.0cm×2.0cm。其检出主要取决于能否将肠镜进到回肠末端,且在检查时应尽可能将镜头反复来回推进仔细观察黏膜,以免遗漏。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本地区胃底疾病的发病情况,以此引起人们对胃底疾病的重视.方法对我院1980~1999年20年间有上消化道症状人群19274例行胃镜检查及病理检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检出胃底疾病159例,检出率为0.82%,其中慢性胃底炎77例,胃底癌36例,急性胃粘膜病变14例,胃底溃疡16例,胃底息肉10例,门脉高压性胃病5例,平滑肌瘤1例.结论胃底癌占胃底疾病发病率的第2位,发现病变应进行活检送病理检查,以便提高胃底疾病的诊断率,减少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4.
内镜下金属钛夹治疗急性消化道出血25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内镜下金属钛夹治疗急性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5例急性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在内镜下行铗夹止血治疗。25例中溃疡底部血管暴露出血4例,溃疡动脉喷血1例,息肉电切术中创面涌血18例,肠息肉术后第3天和第5天残端脱落出血2例。结果:25例均获得立即止血,并未再发出血,有效率达100%,且无特殊并发症发生。有1例女性行止血夹6月后仍残留于回盲部,但患者无不适感。结论:内镜下用金属钛夹止血对消化道出血可达立即止血和预防再发出血。掌握好适应证并充分暴露出血部位是止血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回肠后部的移行性综合肌电(MMC)与回肠中部MMC3个时相规律一致,并从回肠中部移行而来;通过回肠末端终止于回盲口。回肠后部的MMC在移行终止于回盲口的过程中,除有与回肠中部相同的3相周期外,偶发的附加Ⅲ相在回肠后部明显增加,慢波频率逐渐减少(13.54±0.17次·min-1;11.50±0.21次·min-1,P<0.05),峰电峰值也渐减弱(102.61±2.29μV,68.49±1.42μV,P<0.01)。盲肠的综合肌电与回肠不同,不分3个时相,只有电活动期和静息期。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胃嗜酸性肉芽肿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80年5月至2005年12月我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胃嗜酸性肉芽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32例术前X线钡餐检查26例,误诊为胃癌12例、胃溃疡14例;纤维胃镜检查20例,误诊为胃癌、胃溃疡各9例,仅2例确诊为胃嗜酸性肉芽肿;13例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32例均行胃切除术,其中7例行部分胃切除,16例行胃大部切除,9例行根治性胃切除术,手术无并发症及死亡,术后病理证实为嗜酸性肉芽肿。术后有24例随访1~14a,均无复发。结论仔细询问病史,纤维胃镜加组织活检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是术前诊断胃嗜酸性肉芽肿的主要方法。纤维胃镜下行挖掘式取溃疡边缘深达胃黏膜下层组织做病理检查,可提高术前诊断率。治疗以手术为主。  相似文献   

7.
肺癌168例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肺癌的镜下表现.以及刷检和取活检时的病理表现,评价纤维支气管镜对肺癌诊断的方法和价值。方法:对某院开展纤维支气管镜技术以来诊断的168位肺癌患者的回顾性研究。结果;肺癌患者以男性吸烟患者为主,主要侵犯右肺。病理类型上.鳞癌51.2%(86/168),腺癌26.2%(44/168).未分化癌18.2%(30/168)。结论:对于周围型肺癌在X光线或CT引导下局部取材可提高诊断率;对于有临床症状.首次活检为阴性者追踪复查可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CT引导经皮肺穿刺肺活检和在X线引导下经支气管肺活检(TBLB)对外周肺病灶的诊断效果。方法:43例外周肺病灶患者均先后行TBLB和CT引导经皮肺穿刺肺活检,分析两种活检术对外周肺病变的诊断效果。结果:43例中CT引导经皮肺穿刺肺活检诊断出5种疾病检出患者38例,诊断率为88.4%(38/43),而TBLB仅能诊断出1种疾病检出患者2例,诊断率为4.7%(2/43)。两种方法的诊断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而两者的并发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CT引导经皮肺穿刺肺活检对外周肺病灶诊断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本院自1984年1月至1997年12月共行纤维结肠镜检查2743例,经内镜、病理及手术确诊大肠癌148例,占同期受检人数的5.4%,其中大肠多原发癌3例,占同期大肠癌检出数的2.0%。本文着重就纤维结肠镜对大肠癌的诊断价值、大肠多原发癌、癌伴息肉及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青年结肠癌(直肠癌除外)的内镜及病理特点。方法:按年龄分为青年组(19—35岁)39例和中老年组(36岁以上)165例,比较两组结肠癌发病部位、形态及病理类型等。结果:乙状结肠癌中老年组占43.6%,青年组占15.4%,右半结肠癌青年组占56.4%,中老年组占39.4%,肿瘤形态类似;青年组低分化癌比率占46.2%,中老年组占23.6%。结论:中老年人乙结肠癌比例高,青年人右半结肠癌比例较高,病理恶性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乙肝病毒抗原阳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临床与病理特征。方法:采用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临床与病理活检资料及实验室相关检查作对照分析。结果: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患者中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即伴有肾组织HBV阳性)的发病率为47.5%;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78.9%);主要病理类型为膜性肾病(52.6%)和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21.1%),免疫荧光IgG、C3和C1q阳性率明显增高(P<0.05),肾小管间质病变明显较肾组织HBV阴性组严重(P<0.01);血清免疫学检查发现,乙肝病参相关性肾炎患者血清e抗原阳性率较高(84.2%),而e抗体阳性率较低,肾组织HBV阴性组则相反。结论:血清乙肝病参抗原阳性患者肾组织HBV阳性组与肾组织HBV阴性组在临床表现、病理类型和实验室相关检查方面均有明显差异,在缺乏肾活检的情况下,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对诊断乙肝病毒抗原阳性肾小球肾炎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指碱性的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腔后引起的胃粘膜病变。我院于1993年6月至1996年9月,在1300例胃镜检查中,诊断为胆汁反流性胃炎150例占11.5%。现将其临床症状、内镜表现及治疗分析报道如下:至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50例中,男83例,女67例;年龄最大70岁,最小17岁,平均34.3岁。合并十二指肠疾病106例,胃次全切除术后5例,慢性贫血10例,慢性食道炎3例,无合并症26例。1.2临床表现本组150例中,全部病例均有上腹痛,腹胀伴暖气114例,夜睡难眠65例,恶心40例,呕吐10例,体重下降6例。1.3内镜与病理150例在内镜下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消化道内镜检查中因操作刺激等因素所致心动过缓的预防方法。方法:行无痛肠镜检查病人291例病人,随机分为随机分为3组,分别在所用异丙酚中加入不同剂量的阿托品或生理盐水:Ⅰ组给予异丙酚每20ml中加入阿托品0.5mg、生理盐水0.5ml,Ⅱ组给予异丙酚每20ml中加入阿托品1.0mg,Ⅲ组异丙酚每20ml中加入生理盐水1.0ml。静脉开放后3组均以异丙酚1.0~1.5mg/kg缓慢静脉注射,待病人睫毛反射消失后开始结肠镜检查,术中用异丙酚3~6mg/(kg·h)维持。记录结肠镜操作中病人血压、心率的变化情况,结肠镜操作时间,以及术中心率下降后阿托品使用及唾液分泌情况。结果:3组病人均顺利完成结肠镜检查,100%的病人整个检查过程中无明显不适,均对检查过程无记忆。检查中I组心率、血压平稳,Ⅱ组病人均略有升高,无1例需追用阿托品。而Ⅲ组病人行无痛结肠镜检查时心率、血压明显下降(P〈0.01),其中12例因心动过缓,达到55次/min以下,立即给予阿托品0.5mg静注,暂停检查操作后好转。Ⅰ组和Ⅱ组病人口中分泌物较Ⅲ组少。结论:无痛肠镜检查时麻醉用药中配伍阿托品有利于预防心动过缓的发生,异丙酚每20ml中加入阿托品1mg较加入0.5mg的效果更好,更有利于无痛内镜检查时的呼吸管理,提高无痛内镜检查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贲门、胃底癌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贲门、胃底感与幽门螺杆菌(HF)感染的关系。方法:对我院1986—2001年16a间,经胃镜检查及病理检查确诊贲门癌84例、胃底癌36例的HP感染情况进行分析,并与同期的检测慢性浅表性贲门炎122例、慢性浅表性胃底炎9l例的HP感染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贲门癌HP感染率为58.3%(49/84).明显高于慢性浅表性贲门炎的29.5%(36/122),(P<0.01),胃底癌HP感染率为63.8%(23/36),明显高于慢性浅表性胃底炎的29.7%(27/91)(P<0.01)。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贲门癌底感发生的协同因素之一.根除幽门螺杆菌可能是一种预防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5.
湛江地区有上消化道症状人群中食管疾病发病情况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分析湛江地区部分有上消化道症状人群中食管疾病的发病情况。方法,对我院1980-1999年20年间有上消化道症状人群19274例行胃镜检查及病理检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检出食17.33%,其中反流性食管炎(RE)1094例(5.7%),食管癌187例(0.97%),食管静脉曲张88(0.46%),息肉28例(0.15%),贲门失驰缓症及憩室各6例(0.03%),血管瘤、食管贲门撕裂孔疝各2例(0.01%)。结论:RE是本地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而食管癌的发生率亦较高,防治RE对降低食管癌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近红外线乳腺检查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近红外线检查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本院门诊或住院患者经近红外乳腺检查诊断为乳腺癌者119例行开放手术活检,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9例中病理证实为乳腺癌108例,其它良性疾病11例,近红外线乳腺检查诊断乳腺癌的符合率为90.8%,假阳性率为9.2%。结论:近红外线乳腺检查符合率高,是诊断乳腺癌较可靠方法之一;由于具有无害、无创、操作简便、费用低等优点,可在各级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非何杰金氏病为一低度恶性肿瘤,临床罕见,易误诊。我科最近救治1例,误诊为“阑尾周围脓肿”而行阑尾切除术,后经病理检查确诊。为提高临床对本病的认识,现报道如下:患者女,17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痛7d伴包块”于1996年1月25日以“阑尾脓肿”收入院行急诊手术治疗,术中见阑尾无脓肿,仅有轻度充血,而距回盲部6cm范围内回肠末端肠管部分僵硬,相互粘连,故当时未做进一步探查,仅行阑尾切除术。术后反复高热(40℃以上),伴解鲜红色血便。2周后转入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按发热查因,疑诊为败血症、伤寒、结核、白血病收入内科治疗。入…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诊断、治疗气管和支气管内膜结核的价值。方法:37例患者采用日本PENTAX FB-18V纤维支气管镜刷片查抗酸杆菌,必要时取组织行病理检查,诊断为气管、支气管内膜结核并于纤支镜下局部多点注射异烟肼、丁氨卡那霉素,每周0~2次。结果:37例患者纤支镜刷片检查抗酸杆菌阳性30例,占81.0%,4例病理检查诊断结核,占10.8%,3例病理检查为慢性炎症及纤维组织增生,占8.1%;经纤支镜局部注射药物治疗后症状好转,糜烂、坏死、溃疡、息肉病灶消散。结论:纤支镜检应为支气管内膜结核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检查方法,经纤支镜多点药物局部注射治疗可减少气管、支气管内膜结核的致残率,为支气管内膜结核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计算机断层扫描(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术对肺部疾病定性诊断的意义及安全性。方法:对41例经胸部X线、CT发现肺部病灶,但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和常规痰细胞学检查均未能定性诊断的病例,应用精细肺活检针在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术。结果;本组41例穿刺成功率97.6%(40/41),穿刺诊断率95.1%(39/41),穿刺诊断与临床符合率为90.2%(37/41)。本组病例并发症发生率29.3%(12/41),其中肺内出血为14.6%,气胸7.3%,咯血4.9%。结论:CT引导经皮肺活检实用、安全、准确性高、创伤小,是肺部疾病定性诊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65例肾小球疾病临床病理特点与诊断。方法:采用临床与病理检查对照分析。结果:(1)临床诊断:65例中以肾病综合征最常见有39例(60.0%),慢性肾炎12例(18.5%),陈匿性肾炎9例(13.8%),急性肾炎及慢性肾衰型各2例(3.1%),急性肾衰型1例(1.5%);原发及继发性肾炎均以女性为多(各为1.2:1,12:1)。(2)病理诊断:65例中以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最多(80%),其中系膜增生性肾炎(MsPGN)35例,膜性肾病(MN)7例,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FSGS)及急性肾小球肾炎(AGN)各3例;继发性肾炎均为狼疮性肾炎(LN)有13例(20%)。(3)临床及病理关系:以肾病综合征为主要表现者病理类型原发性以MsPGN最常见,继发性以LN为主;以慢性肾炎为主要表现者病理类型主要为MsPGN,LN;以隐匿性肾炎为主要表现者,几乎均为MsPGN。结论:粤北地区肾脏病行病理检查结果表明,该地区以原发性系膜增生性肾炎为主(男性稍多,1.06:1);以隐匿性肾炎为主要表现者几乎均为MsPGN;继发性肾炎者几乎均为狼疮性肾炎,女性占绝对优势;系膜增生性肾炎伴发血尿及非系膜增生性肾炎伴发高血压者明显增高P<0.01。根据不同临床表现可大致推测肾脏病理类型。尿NAG、r-GT值不能准确反映肾间质小管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