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鉴定耐盐不育系是选育耐盐杂交稻的基础。本研究利用苗期形态分析法筛选籼型耐盐不育系,分析了其生理特点。结果发现:在1.0%的NaCl盐溶液处理下,17个籼型不育系中有5个耐盐性强,其中广湘24S、野香A和广8A为“极强”级,存活率分别达88.54%、87.58%和84.61%,天丰A和爽1S为“强”级,存活率分别达74.82%和72.84%;与盐敏感(“不耐”级)材料粤泰A和泰丰A相比,5个耐盐材料的平均叶绿素相对含量高27.58%,平均相对生物量是盐敏感材料的1.40倍,平均可溶性糖含量和相对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是盐敏感材料的2.23和1.67倍,活性氧积累量少。表明耐盐不育系具有良好的营养生长优势、渗透胁迫调节能力和抗氧化胁迫能力。本研究所筛选到的耐盐不育系为耐盐杂交稻培育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回顾了博A、博ⅡA、博ⅢA的选育过程,总结了选育、运用感光型杂交稻不育系的经验与体会。选育感光型杂交稻不育系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在进行某些性状改良时,应注意双亲其它重要性状的互补,避免双亲具有共同的缺陷;杂交双亲保持系至少其中1个带有感光基因;不育系的米质鉴定,要在低世代开始进行,胁迫选育跟踪至高世代。  相似文献   

3.
《福建稻麦科技》2007,25(4):F0003-F0003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继“谷”、“伊”、“丰”字三代野败籼型三系水稻不育系之后,又设计了第四代“源”字系列不育系的育种目标,“源”字系列不育系选育,是继“丰”字系列不育系基础上,再进行有利基因的聚合,  相似文献   

4.
甘蓝型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的研究与利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为了扩大恢复源,1988-1989年用49个甘蓝型、芥菜型品种与波里马不育系测交,发现三个全恢材料。波里马不育胞质F_1的生育期、菌核病的感染程度和经济性状无不良负效应。选育冬播油菜不育系比选育春播油菜不育系要困难。本文还对油菜的起源进化与三系选育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杂交水稻三系不育系选育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回顾了杂交水稻三系不育系15 a来选育的实践,总结了选育杂交水稻三系不育系的经验与体会.1)利用籼粳交加花药培养快速稳定技术选育三系不育系及其保持系,育种难度大,成效低;2)选育优质不育系,低代品质鉴定是关键;3)不育系异交结实率的选择,应从柱头外露率和田间自然异交结实率两方面考虑;4)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性状的遗传改良选育新的不育系,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5)选育抗稻瘟病水稻不育系是非常必要的,应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八五”国家科技攻关重点专题之一“杂交水稻高产、优质、多抗新组合选育”.在全国19个单位140多位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下,1991~1993年已育成通过省级以上审定的新组合19个,省级认定组合1个,省级鉴定的新不育系4个。  相似文献   

7.
《中国稻米》2008,(1):F0004-F0004
“中9A”是中国水稻研究所选育的优质水稻不育系,2000年取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权(品种权号CNA19990050.7证书号为20000005)。中国水稻研究所拥有完整的知识产权。为维护“中9A”产权人和合作者的合法权益,特作如下声明。  相似文献   

8.
正2013年12月27日,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邀请有关专家,对水稻研究所所承担的"优质光温敏核不育系选育及两系杂交稻组合选配"等5个2011年省属公益类科研专项进行评审验收。"优质光温敏核不育系选育及两系杂交稻组合选配"、"三系杂交稻亲本的分子遗传改良与强优组合的选育"、"优质、抗稻瘟病水稻不育系繁源A强优势组合的配制与利用"、"水稻区试数字化平台建设及在育种上的应用"等项目共育成3个品种通过省级审定,育成2个优质水稻不育系,改良育成1个抗稻瘟病恢复系,配制了30多个品种参加省级各级区域试验,建立了水稻研究所水稻苗头品种所区域试验平台。"杂交水稻制种母本机插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9.
庆源A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利用繁源B//和源B/50B选育保持系,再与全丰A测交并连续回交转育而成的水稻三系不育系,2021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庆源A具有不育性稳定、配合力好、异交率高等优良特性。介绍了庆源A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其原种繁殖技术。  相似文献   

10.
杨东  郑长林 《中国稻米》2024,(1):115-117
竹稻08A系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粳型三系不育系,于2023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该不育系不育性彻底,株叶形态好,抗倒性强,配合力好。本文介绍了不育系竹稻08A选育过程、主要生物学特性及所配制杂交水稻新品种的表现,以期为该不育系配组及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早香A是内江杂交水稻科技开发中心从配制“1268B/177B(D香1B/D香2B)”保持系材料组合中选育优良单株与高原粳型不育胞质不育系88A测交和回交转育而成的优质抗病香型三系新不育系。早香A败育彻底,花粉败育度和不育株率均为100%;熟期较短,比宜香1A短12~15 d;抗病性强;稻米品质优。所配杂交组合早香优3203和早香优595已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2.
扬泰A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三系不育系,具有品质优、异交性好、抗倒性强等特点。2020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技术鉴定,已组配有1个组合通过省级审定,2个组合通过国家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3.
苏77A是由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选育的迟熟中粳不育系,2010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介绍了该不育系的选育过程、主要特征特性和繁殖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4.
永兴A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野败型优质水稻三系不育系,具有不育性稳定、开花习性好、异交结实率高、配合力强、米质优等特点,2021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根据永兴A特征特性和多年繁殖制种实践,总结了其高产繁殖技术。  相似文献   

15.
籼型两用核不育系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6  
 选用5种不同来源的6个籼型两用核不育系与6个早、中籼及广亲和品种以不完全双列杂交方式组配成36个组台,此较分析了6个不育系的株高、穗长、每穗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单株穗数、单株产量及生育期9个主要农艺性状的一般配台 和特殊配合力效应以及F1优势表现。 结果表明,不育系之间的一般配台力差异很大,且与所配对应组合的F1竞争优势呈极显著相关,不 育系的一般配合力高,其 所配组合的优势也强。 一般配合力较差的不育系所配组合即使有较高的特殊配合力效应,也难有实际应用价值。3130S和衡农S-1具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作者认为不育系的配合力与其亲缘有关,采用粳籼交或栽野交可能是选育高配合力两用核不育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掌握新育成3个水稻三系不育系的特征特性,对不育系的生育期、农艺性状和开花习性进行考察分析,并研究温度、湿度对不育系日开花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生育期由长到短依次为:明2A、明1A、天丰A、明6A。明1A和明2A的有效分蘖数、每穗粒数和株高等农艺性状都显著高于天丰A。4个不育系开花规律各有所不同,花时都比较集中,开花高峰集中在12:00—13:00。4个不育系张颖角度较大,柱头外露率高,异交率特性好。相关分析表明,午前开花总量与温度呈显著正相关,与湿度显著负相关,适宜的温度、湿度可促进开花。  相似文献   

17.
《杂交水稻》2017,(1):12-14
家60A是湖南省贺家山原种场用161-5B、中浙B、78B三交选育保持系,再与中浙A测交、回交转育而成的籼型三系不育系。2016年6月,该不育系及其所配组合家优111(家60A/R111)通过了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介绍了该不育系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繁殖技术要点及配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8.
引进我国长江流域甘蓝型半冬性双低品种(系),在陕西关中生态条件下连续多年进行适应性选择,选育出适宜关中的双低自交系;用这类自交系与不育株测交和回交,育成不育株率100%、不育度95%以上的不育系212A、218A、159A等。用多亲本复合杂交改良的单、双低恢复系116C、1102C与不育系测交,育成了陕油6号、陕油8号等品种。2000年陕油6号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1年陕油8号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9.
王志兴 《垦殖与稻作》2002,(5):18-19,26
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水稻优势研究室根据十多年来两系不育系的选育经验,基本形成了北方光敏核不育系的选择路线。利用北方所特有的温光资源条件,选育育性临界温度低的优质实用型不育系;在北方有限的生育期内,一年完成田间选择并在当地日光温室进代一次,再利用海南加代,完成一年田间鉴定和选择一次,进代两次的新方法,大大缩短了不育系的育成年限。  相似文献   

20.
香稻因具有令人愉悦的香味、富含营养成分而价值倍增。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香稻米需求的增长,育成的香稻品种也逐渐增加。简述了中国香稻不育系选育与应用情况,分析了当前香稻不育系选育存在的问题,提出对育成的香稻不育系持续改造,才能选育出综合性状更好的香稻不育系;充分挖掘利用宝贵的香稻资源,加强香味物质遗传特性研究并继续开发生物技术辅助选育香稻不育系,可以有效提高香稻不育系育种效率;规范香稻品种命名可以促进中国香稻不育系育种和香稻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