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鸡消化道乳杆菌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MRS培养对40日龄SPF鸡及健康鸡的嗉囊,十二指肠,空肠,盲肠中的乳酸菌进行分离和计数。经过分离和纯化获得6种乳酸菌,一株为球菌,五株为杆菌,分别命名为CX001,CX002,CX003,CX004,CX005和CX006。根据生长速度,耐酸耐胆汁对肠膜粘附试验,我们筛选出两种乳杆蓖CX004和CX006,作为益生素候选菌种。 相似文献
3.
为获得一株可开发兽药或饲料添加剂的嗜酸乳杆菌菌株,试验采用仔猪新鲜粪便,从菌落形态、菌体显微形态、革兰氏染色着手,分离、纯化菌种.通过生理生化特性和16SrD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菌种.采用K-B法,测定菌株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并对该菌株的毒力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分离鉴定确认的嗜酸乳杆菌,命名为La-0231菌株.其对30... 相似文献
4.
植酸酶和嗜酸乳杆菌是重要的饲料添加剂,为获得产植酸酶的嗜酸乳杆菌菌株,克隆了大肠杆菌植酸酶基因,构建表达载体并转化嗜酸乳杆菌,对重组嗜酸乳杆菌进行发酵产酶并测定所产酶液的酶学性质,进一步研究重组嗜酸乳杆菌的耐酸性及植酸酶液的抗蛋白酶活性。结果表明:重组嗜酸乳杆菌发酵24 h植酸酶活性为984 U/mL,植酸酶的最适催化pH为4.5,最适催化温度为60℃。重组嗜酸乳杆菌在pH 2.0~4.5有一定的耐酸性,在pH 2.0条件下2 h的存活率为76.4%。植酸酶液用胃蛋白酶处理160 min后植酸酶液剩余85%的相对酶活,用胰蛋白酶处理160 min后剩余29%的相对酶活。上述研究结果为重组嗜酸乳杆菌后续应用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用MRS 培养基对40 日龄SPF 鸡及健康鸡的嗉囊、十二指肠、空肠、盲肠中的乳酸菌进行分离和计数。经过分离和纯化获得6 种乳酸菌, 一株为球菌, 五株为杆菌, 分别命名为CX001 、CX002 、CX003 、CX004 、CX005 和CX006 。根据生长速度、耐酸耐胆汁对肠粘膜粘附试验,我们筛选出两种乳杆菌CX004 和CX006 ,作为益生素候选菌种。经生化试验、G+ Cmo1 % 测定,初步鉴定CX004 为短乳杆菌,但CX006 的种类还不能确定。结果表明这两种乳杆菌可作为禽用益生素的优选菌株。 相似文献
6.
本文旨在分离筛选适于在猪肠道生长的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菌株。选用仔猪新鲜粪便,利用MRS培养基,以平板划线法分离纯化菌株;采用形态、生理生化和16 S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通过逐步提高培养基酸度、胆盐浓度和培养温度,对分离菌株进行驯化。结果表明:1)经分离纯化获得的菌株La-5,被鉴定为嗜酸乳杆菌。2)驯化后的菌株La-5c在pH=1.5~3时存活率比原始菌株La-5高出36%~44%,极低pH(1.5)条件下仍有37%的存活率。3)在0.03%~0.3%胆盐中的存活率为85%~90%,而原始菌株La-5为28%~53%。4)在50℃时的存活率为66.1%,而原始菌株La-50.01%。由此可见,与仔猪粪便分离纯化的嗜酸乳杆菌原始菌株La-5比较,驯化获得的菌株La-5c具有耐低pH、高浓度胆盐及高温的特性。 相似文献
7.
B型副鸡嗜血杆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从辽宁某公司鸡场疑似鸡传染性鼻炎的病鸡眶下窦分离到一株副鸡嗜血杆菌,用Page程序和Kume程序对其进行血清型鉴定,确认为B型副鸡嗜血杆菌,这是首次在我国分离到B型副鸡嗜血杆菌。 相似文献
8.
9.
《中国兽医杂志》2014,(6)
从湖北新洲某鸡场的10日龄患病蛋鸡的腺胃里分离并鉴定1株细菌,同时对病鸡腺胃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该菌为革兰阴性菌,生化反应特性是对甘露醇、β-半乳糖苷酶、葡萄糖、蔗糖、α-葡萄糖、海藻糖、肌醇、山梨醇等反应阳性,对麦芽糖、吲哚、L-阿拉伯糖、D-阿拉伯糖、鼠李糖等反应阴性。通过16S rRNA核苷酸序列分析鉴定为鸭源鸡杆菌。病鸡腺胃增厚,黏膜面乳头明显,镜下黏膜上皮异常增生。分离菌的药敏试验表明,该菌株对多粘霉素E、复方新诺明、呋喃妥因、利福平、复方阿莫西林、庆大霉素、安普霉素等敏感,而对红霉素、链霉素、阿莫西林、四环素等具有耐药,说明该株菌在鸡群中存在已久,产生了耐药性较强。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14.
嗜酸乳杆菌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益生菌。嗜酸乳杆菌及其代谢产物可以调节肠道菌群的比例,增强肠道屏障功能,调节相关免疫反应,从而维护肠道内环境稳态,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治疗IBD的作用。胰高血糖素样肽-2(glucagon-like peptide-2,GLP-2)作为一种肠道营养因子,可促进肠粘膜增殖、抑制其凋亡,从而改善肠屏障功能,促进肠吸收功能恢复。本研究将GLP-2与嗜酸乳杆菌信号肽重组连接pMG36e质粒上,通过电转化转入感受态嗜酸乳杆菌中,构成重组嗜酸乳杆菌。结果表明,重组pMG36e质粒中扩增GLP-2基因与基因库公布的一致,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到重组嗜酸乳杆菌上清液中有GLP-2蛋白表达。重组嗜酸乳杆菌的成功构建,使GLP-2与嗜酸乳杆菌对IBD发挥了双重疗效,为后续研究重组益生菌应用于临床治疗IBD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16.
为了优化猪源嗜酸乳杆菌La-0231菌粉生产工艺。采用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优化发酵温度、培养基初始pH值、氢氧化钠流加浓度、发酵时间、离心时的流量设定值、预冻温度、冷冻干燥中物料仓的真空度,并对冻干菌粉进行了耐酸、耐胆盐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优化的5吨生产罐发酵控制参数为:发酵温度37℃,培养基初始pH值为6.40,氢氧化钠的流加浓度为25%,发酵时间为16 h,发酵液最终pH值范围在4.20~4.80之间,OD600 nm值在6.00以上,发酵液的活菌数为6.80×109CFU/mL。离心时的流量设定值以216L/h为优。确定预冻温度为-45℃~-50℃最佳,冷冻干燥中物料仓的真空度设定以50 Pa较为适宜。优化后猪源嗜酸乳杆菌La-0231菌粉生产工艺,冻干菌粉活菌数含量为4.56×1011CFU/g,水分含量3.19%;经耐酸、耐胆盐性能测试,显示其具有良好的耐酸、耐胆盐特性。 相似文献
17.
鸡、鸭消化道pH和消化酶活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阐明鸡、鸭对营养物质利用率差异的原因,比较了8只公鸡和8只公鸭消化道内容物酸碱性及体内主要蛋白质消化酶、碳水化合物水解酶和脂肪水解酶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1)鸭消化道前段除口腔pH比鸡的高(P〈0.01),食管膨大部、腺胃和肌胃的pH均比鸡低(P〈0.05或P〈0.01),而后段消化道从空肠开始到直肠,鸭的pH均比鸡高(P〈0.05)。(2)鸡和鸭消化道内主要蛋白酶活性存在差异。鸭肌胃内容物中胃蛋白酶的相对活性和总量都极显著高于鸡的(P〈0.01);鸭十二指肠、空回肠和盲肠内容物以及胰腺组织中胰蛋白酶的相对活性和总量高于鸡(P〈0.05或P〈0.01);鸭空回肠内容物中糜蛋白酶的活性显著高于鸡(P〈0.05)。(3)鸭胰腺组织中脂肪酶相对活性极显著高于鸡(P〈0.01),脂肪酶总量显著高于鸡(P〈0.05);肠道内容物中脂肪酶的活性也大多数高于鸡。(4)鸡和鸭消化道内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水解酶活性差异没有很强的规律性,但鸭空回肠内容物中纤维素酶的相对活性高于鸡(P〈0.01),盲肠内容物中纤维素酶的总量显著高于鸡(P〈0.05)。消化道中消化酶活性差异是鸡鸭对饲料养分消化利用差异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嗜酸乳杆菌对胃肠道酶的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MRS为培养基,模拟胃肠环境对嗜酸乳酸茵对pH、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胆汁盐的敏感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pH1.60~5.00、温度37℃,胃蛋白酶0.592ug/mL-1.4821μg/mL条件下,活茵数能达到108cfu/mL以上。在MRS培养基自然pH条件下,胰蛋白酶活力在14.24u/g-72.32u/g范围内,胆汁盐0.2%的情况下,活茵数能达到107cfu/mL以上。证明了嗜酸乳酸茵能顺利通过胃肠环境,促进人体健康。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