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茶叶》2008,(3):38-38
分别使用昆虫触角电位仪(EAG)和四臂嗅觉仪,测定了无翅茶蚜(Toxoptera aurantii Boyer)对14种茶树挥发性化合物、14种挥发物中“绿叶气味”组成的混合物(GLV)、14种挥发物的混合物(ACB),以及新鲜嫩叶、芽、嫩茎、成叶和茶蚜为害嫩叶(ADYL)的EAG反应和行为反应。  相似文献   

2.
茶蚜广泛分布于我国茶区,刺吸危害茶树嫩梢。拟使用粘性色板诱捕之,减免施药。使用素馨黄、芽绿、土黄、桔黄、果绿、大红、纯白、紫色、湖蓝、天蓝、桃红和墨绿等12种粘性色板,经多年多点诱捕茶蚜,并在芽绿色板上附着不同种类和相互比例的茶梢信息物质引诱茶蚜。发现素馨黄和芽绿色彩对茶蚜的引诱力显著强于其它色彩,茶蚜具有显著的趋黄、绿习性;信息物质皆可增强色板对茶蚜的诱捕力,其中以C5、C6醇类、醛类和酯类等绿叶气味成分组成的混合物对色板增效作用最强,顺-3-己烯-1-醇次之、反-2-己烯醛和2-戊烯-1-醇又次之。认为:生长季节成蚜大量迁飞时使用携带绿叶气味诱芯的色板诱捕之,可有效压低其虫口密度。  相似文献   

3.
在秋季草蛉盛发时节,开展了芽绿、土黄、墨绿、素馨黄、果绿、橘黄、大红、桃红、湖蓝、紫色、天蓝和纯白等12种色板和7种茶蚜性信息素制剂对茶园天敌草蛉的引诱试验.结果表明,供试12种色板对草蛉的引诱力以芽绿、土黄、墨绿和素馨黄最强,纯白最差,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在蚜虫性信息素荆芥内酯和荆芥醇按一定比例配制成7种茶蚜性信息素制剂对草蛉的诱集过程中,以荆芥内酯和荆芥醇之比为1:9时,对于中华草蛉和大草蛉的诱效最强,荆芥醇引诱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4.
遮荫对茶树新梢叶绿素及其生物合成前体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遮阳网遮荫处理对鸠坑、龙井43、水古新梢叶绿素生物合成前体物质和新梢叶绿素积累的影响。结果显示:遮荫降低光照强度,茶树新梢叶绿素含量显著增加;同时叶绿素生物合成的前体物质δ-氨基酮戊酸(aminolevulinic acid, ALA)、卟啉胆色素原(porphobilinogen, PBG)、尿卟啉原Ⅲ(Urogen Ⅲ)等含量降低,而原卟啉Ⅸ(protoporphyrin Ⅸ, ProtoⅨ)、镁原卟啉Ⅸ(magnesium protoporphyrin Ⅸ, Mg-ProtoⅨ)、原叶绿素酸酯(protochlorophyllide, Pchlide)含量升高。  相似文献   

5.
连续两年对22个茶树品种春梢的一芽二叶制蒸青样,进行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含量分析。结果表明,茶多酚含量品种间差异极显著,氨基酸含量年份间差异极显著,咖啡碱含量年份间差异显著、品种间差异极显著,水浸出物含量与茶多酚含量呈正相关。茶树体内生化成分含量因品种不同而不同外,还随气候条件的不同而变化。  相似文献   

6.
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富集普洱茶挥发性物质,并用GC-MS分析其化学组成,采用DPPH和FRAP法对不同发酵阶段普洱茶挥发性物质的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分析抗氧化活性与主要成分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普洱茶在发酵过程中甲氧基苯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大幅增加;挥发性物质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FRAP总抗氧化能力随发酵程度的加深呈显著上升趋势,发酵出堆后分别提高了100%和296%;挥发性物质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FRAP总抗氧化能力与甲氧基苯类化合物和芳樟醇氧化物的相对含量具有显著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以福鼎大白茶作对照种,2011~2013年对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选育的25个茶树新品系连续进行3年(树龄对应为4~6年)春梢生育期调查。结果表明,0312B为特早生种质(春梢生育期比CK早10 d以上);0314I、0318G、0318H1、0318H2、0318E、0213-1、0309C等为早生茶树种质(春梢生育期比CK早5 d以上)。  相似文献   

8.
Jinmudan,a new tea variety from Fujian Province has an excellent quality with a unique aroma like magnolia frogrance.To monitor the changes in the tea volatile compounds during the Jinmudan Oolong tea manufacturing (drying) process,the volatiles of tea samples were extracted and analyzed.Characteristic volatile compounds in Jinmudan Oolong tea were nerolidol,α-famesene,linolenic acid,palmitic acid,indole,phenylacetaldehyde,cisjasmone,β-phenylethanol,etc.The content of nerolidol was the highest in four tested samples.The composition of the volatile compounds in microwave drying sample was simple,but its concentration was high,in which the main volatile compounds were alcohols and esters.The processing with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drying craft and modem aroma-improvement technique could obviously improve the tea aroma,especially in level of epoxy linalool and jasmine lactone.  相似文献   

9.
红光萎凋有助于茶叶香气的形成,然而,不同红光光质对萎凋茶叶挥发性成分及其成品红茶品质的影响有待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无光、红光(630 nm,1000 lx、3000 lx)、自然光(260~325 lx)等光照处理萎凋叶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不同光照处理下萎凋叶挥发性成分及红光萎...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茶鲜叶中的挥发物组分及其与茶树主要病原菌之间的关系,利用HS-SPME-GC-MS法萃取分析茶鲜叶挥发物组分,并以茶褐枯病菌、茶云纹叶枯病菌、茶炭疽病菌、茶轮斑病菌为目标菌,测定茶鲜叶主要挥发物单体组分对病原菌的熏蒸抑制作用.结果显示,从茶鲜叶挥发物中分离到28个组分,鉴定出其中19个组分,占挥发物总量的94.4...  相似文献   

11.
使用自来水冲泡绿茶、黄茶、乌龙茶和红茶等不同发酵程度的茶叶,将其产生的茶垢分别进行定量、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SEM-EDS)等理化性质分析.结果表明,红茶产生的茶垢质量显著小于其他茶类,而绿茶、黄茶和乌龙茶的茶垢质量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茶树新梢中非酯型儿茶素及其合成酶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对不同季节茶树新梢不同部位鲜叶中儿茶素组分和非酯型儿茶素合成酶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茶树新梢上,从芽到第四叶,四种非酯型儿茶素中除了GC外,C、EC和EGC含量均逐步增加;两种非酯型儿茶素合成酶中,DFR/LAR活性呈下降趋势,而ANR在第三叶中达到最高。相关分析进一步表明,不同部位鲜叶中儿茶素的总量变化与DFR/LAR活性变化呈显著正相关,而与ANR变化相关性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