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田县是银耳主产区,年生产银耳2亿袋以上,每年有10万吨的废菌糠,本项目以银耳废菌糠再利用为主要目标,开展利用银耳废菌糠为主要原料进行高产栽培鸡腿菇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2.
《浙江食用菌》2010,(6):33-33
近段时间来,古田银耳价格一路攀升,从2010年初的每千克38元涨到现在的60元多元。虽然银耳价格上去了,但菇农们却高兴不起来。  相似文献   

3.
大别山黑木耳栽培中常见菌害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别山是驰名中外的革命老根据地.近几年来大别山区的农民都纷纷开展了好多种食用菌的栽培,其品种主要有平菇、香菇、银耳、黑木耳、茯苓等.……  相似文献   

4.
四川气候温和,主产有木耳、银耳、香菇、平菇、凤尾菇、蘑菇。中外驰名的通江银耳年产量已达80多万斤,除市场鲜、干产品销售而外,绝大多数制成罐头或酒类等高级饮料,其余银耳的价格一直稳定在每斤20元左右(指段木栽培的)。木耳全省产  相似文献   

5.
银耳(Tremella fuciformis Berk.)又名白木耳、雪耳,是我国久负盛名的食、药兼用菌。近年来随着产业的发展,价格趋向合理化,市场销量日益增加。  相似文献   

6.
古田县是银耳之乡,在银耳生产中因遭螨的为害,每年损失达200多万元,其中银耳菌种带螨是造成损失的一个重要方面。银耳菌种带螨除直接取食银耳菌丝,破坏银耳菌丝和香灰菌丝的比例之外,还传播霉菌。由于银耳栽培是密闭式的,一旦害螨侵入菌种,带螨的菌种接入栽培袋,害螨与银耳菌丝混合生长,给防治带来了极大困难。因此,摸清银耳菌种中螨的来源及其种类,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制作无螨银耳菌种方法非常必要。笔者在古田县一些制菌专业户的配合下,进行了无螨银耳菌种制作的探索,取得了较好效果。所用的材料及器具有:小型吸尘器,塔式分离器,手提扩大镜,灭螨剂4号,以及常规制作银耳菌种所需材料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莆田、屏南、闽清、古田县是我国银耳的主要产区,特别是古田县袋裁银耳的产量约占世界干银耳产量的三分之二.在银耳生产中,银耳受螨类的为害也较严重。经电脑联机检索(69~87年),获知国外对银耳螨种类及防治未见报道,国内虽有一  相似文献   

8.
银耳菌丝体生长营养条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耳纯菌丝生长的营养试验表明,香灰菌浸出液对银耳菌丝体稳定生长、延缓其胶质化具有较好作用;添加了香灰菌浸出液的培养基较适于银耳菌丝体的稳定生长,但以香灰菌浸出液加入量为500ml的AL5培养基效果最好;而香灰菌菌龄及不同培养方式对这种促进作用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曾被第十一届亚运会选用的速溶天然银耳晶(粉),前不久在深圳展览中心举办的“91’深圳迎春博览会”上展销。速溶银耳粉是成都科技大学冯光熙教授以著名的四川通江天然银耳为原料,根据银耳质韧不易炖化,食用不方便等特点,而采用科学方法,将其加工成能速溶的固体饮料。速溶银耳品用开水冲泡,2—3分钟后即可饮用。它既保留了银耳的全部营养和清雅风味,又强化了稠厚滑脱的独特口感,并易于消化吸收。它具有强精补胃,滋阴,润肺生津止咳,清热润肠益胃,壮身补脑提  相似文献   

10.
包著勤  李志庭 《食用菌》2005,27(5):33-34
银耳属中温型的真菌,自然气候条件下袋栽银耳的菇峰期一般在春、秋两季,而夏季(6~8月)菇量少,市场价格较好且稳定。近年来,我县高山区充分利用地理气候优势,采用野外层架式遮阳棚,配合相应的栽培管理技术,进行生产夏季银耳,取得较好的效益。袋栽银耳,生长周期短,但管理技术要求严密,只有紧紧围绕银耳生长发育所需的生活条件,进行精细管理,才能取得丰产。现将夏季银耳栽培管理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为了评价乙酰甲胺磷在银耳上使用的安全性,研究了乙酰甲胺磷及其代谢物甲胺磷在银耳子实体和银耳培养料中的消解残留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乙酰甲胺磷在降解过程中可转化为甲胺磷;乙酰甲胺磷和甲胺磷在银耳培养料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0.7d、0.6d;按推荐剂量低浓度直接对银耳子实体施药,乙酰甲胺磷和甲胺磷在银耳中降解半衰期分别为4.5d、2.1d,银耳采收时乙酰甲胺磷的残留量为2.26mg.kg-1,甲胺磷残留量为0.25mg.kg-1;菌袋扩穴后按推荐剂量高浓度对菌袋施药,乙酰甲胺磷和甲胺磷在银耳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5.6d、7.9d,银耳采收时乙酰甲胺磷残留量别为0.74mg.kg-1,甲胺磷的残留量为0.1mg.kg-1。两种施药方式,银耳中乙酰甲胺磷残留量均超过我国规定的MRL值(0.2mg.kg-1),而甲胺磷均不符合不得检出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出口银耳规范化栽培与加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口银耳规范化栽培与加工技术丁湖广(福建省古田县食用菌协会古田352200)银耳,又称白木耳、雪耳,近年来国际市场销量越来越大,价格坚挺。福建省古田县每年出口各种规格的银耳干品80万公斤,远销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日本、美国及港、澳、台地区,深受消...  相似文献   

13.
银耳菌种生理性变与生态失控所致病害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汉文 《食用菌》2000,22(3):36-37
笔者根据多年来的实践分析认为银耳栽培失败的原因,主要是栽培者管理技术上的失误,以及菌种质量的优劣。为此,本所就银耳菌种除了杂菌污染和虫害侵袭之外,针对生理性变与生态失控所致的病害作了一些探讨,现总结报告如下:1病态特征与病理剖析 银耳菌种是一个混合菌丝体结构。即由银耳菌丝和一种称为“耳友菌”或称“伴生菌”的香灰菌丝构成的一个组合体系。这两种菌丝在生理生态上有着较大的差异,银耳菌丝是白色,耳友菌丝前期白色逐渐转为黑色。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银耳菌丝能直接利用简单的碳水化合物,但对纤维素、半纤维素…  相似文献   

14.
银耳菌种生理性变与生态失控所致病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耳是众多食用菌生产中栽培难度较大的一个品种。俗话说:“银耳生产无常胜将军。”一语道破了:本领再高的栽菇能手,难免会出现1~2批的失败。根据多年来的实践分析,其失败的原因,主要是栽培者在管理技术上的失误,然而也不可否认银耳栽培的丰欠成败与菌种有直接的关系。为了避免因菌种质量问题,给栽培者带来生产上的失利,本文就关于银耳菌种除了杂菌污染和虫害侵袭之外,针对生理性变与生态失控所致的病害作了一些探讨,目的是抛砖引玉,希望得到完善的理论依据。1 病态特征与病理剖析银耳菌种是一个混合菌丝体结构。即由银耳菌丝和一种称为“…  相似文献   

15.
利用杂木、枝丫、更生林和薪炭林等栽培银耳,从接种至采收结束前后仅五个半月,而且接种后经过一个半月养菌就开始出耳,因此它是山区农民一项投资少、时间短、见效快、效益高的好付业。银耳的现实生产告诉我们,凡是选用优良菌种和严格科  相似文献   

16.
伊建东  黄茂富 《食用菌》2009,31(4):65-66
银耳不仅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还是祖国传统医药宝库中的良药之一。在银耳栽培过程中,困扰广大菇农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银耳的病虫害,且常是多种因素共同所致。因此,分析银耳病虫害发生的各种因素对于生产中指导病虫害的防治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银耳是我国珍贵的食用菌,具有很大的营养作用和药用功效,市场前景广阔。该研究初次系统地概述了银耳在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着重阐述了银耳的生物学分类,基因克隆、遗传转化、分子标记、基因组学等方面在银耳研究中的应用与发展,以期为进一步开展银耳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银耳一旦出现畸形,如变色、僵耳、小耳等,严重影响其商品价值和经济效益。所以,防止银耳出现畸形,是银耳人工栽培的重要课题。现就银耳发生畸形的原因及防治办法谈点浅见。(一)菌种衰退银耳菌种对条件要求比较苛刻,极易在培养过程中衰退并出现畸形或不出耳现象。防治的办法主要有:①银耳菌几乎不能自行制造养料,一定要借助香灰菌(羽毛状菌丝)分解作用。但香灰菌接种量宜少,以免过早地消耗培养基养料。②在培养基中,除适当加入甘蔗渣外,最好比常规配料多加5~10%的麸皮或1~2%的黄豆粉,以确保充足的营养。另外如能添加一定量的尿素和磷酸二氢钾则效果更好。③选择适合银耳生长的木屑。据上海农科院试验,除含有松脂、醚等杀菌物质的针叶树(如松、柏、杉)和有芳香油的樟科植物外,其它树木均可,但以青杠、枫树、角杨等为好。④菌种培养10天后,要及时放在18~20℃的干燥环境中保存,抑制菌丝继续旺盛生长,以保持活力。⑤培养基含水量控制在45~50%,培养基要装紧,以减少通气量,使菌丝缓慢健壮生长。⑥菌种应每隔2~3个月复壮一次。银耳一旦出现畸形,如变色、僵耳、小耳等,严重影响其商品价值和经济效益。所以,防止银耳出现畸形,是银耳人工栽培的重要课题。现就银耳发生畸形的原因及防治办法谈点浅见。(一  相似文献   

19.
银耳香灰菌配合比及其生长态势与生产性能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前言在所有已被栽培的食用菌中,银耳菌种的分离、配合不仅困难,培育一个出耳性能优异的菌株尤为不易,这与银耳营养生理的复杂性具有密切的关系。我国近代银耳栽培史自1914至1983年,许多真菌学界前辈对银耳生活史、生物学特性作了大量探索性研究工作。早在40年代,杨新美教授就对银耳芽孢种的分离及其应用进行了开创性的工作,并从调查中提出了银耳与香灰菌的伴生现象。其后(1954)又写出了《中国的银耳》一文,总结了我国银耳栽培的历史经验及现状,1965年还进行了银耳人工接种的新技术推广,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80年代前后,一些学者概略地介绍了银耳菌种制备与配合的一般方法,但泛泛论者多,涉及实质问题者寡。人们泛知必须将银耳芽孢或菌丝与香灰菌丝适当搭配混合才能出耳。在生产实践中,有两个实质性问题,从现有资料中并无明确阐述,其一,人们  相似文献   

20.
福建省的银耳产量占世界银耳总产量的3/4,而古田县又是福建省银耳的主产地,产品畅销国内26个省市、自治区,远销港澳、日本、泰国、东南亚各地。当前在银耳上螨害发生相当严重,在国内外尚未选育出抗螨银耳菌种之前,化学防治仍是一项不可缺少的措施,经我们多年试验和防治示范,认为克螨特是防治银耳害螨的最佳药剂。为了出口和食品卫生的需要,对克螨特在银耳中的残留量进行了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