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皖北甘薯主栽品种病毒病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国际马铃薯中心提供的可检测6种甘薯病毒病血清检测试剂盒,采用NCM-ELISA方法,对皖北甘薯主栽品种及脱毒苗等1248个样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徐薯18、皖薯1号、553、7-3、鲁薯7号、丰产1号、皖薯6号7个品种对6种病毒病血清均呈不同程度的阳性反应。其中以SPFMV带毒率为37.02%,SPLV为18.27%、SPMMV为8.65%,C-2为14.42%,C-8为13.46%,C-6为10.01%。脱毒核心原原种苗不带毒,脱毒一二代苗及新品种皖薯6号只带SPFMV病毒。巴西牵牛嫁接法与血清检测法结合应用可达到简单易行、规范化、标准化的目的。脱毒甘薯种植2~3a后必须更新。  相似文献   

2.
不同筋力小麦品种的粉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晓荣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6):12869-12870
[目的]解析不同筋力小麦品种的粉质参数并探讨其差异。[方法]以强筋小麦皖麦38、中筋小麦皖麦44和弱筋小麦皖麦48为供试品种,应用粉质仪测定3个小麦品种的粉质参数。[结果]皖麦38、皖麦44和皖麦48的小麦粉吸水率分别为63.2%、55.8%和55.0%,其中强筋小麦粉的吸水率最高。小麦粉的面团形成时间随着筋力的减弱而缩短,皖麦38、皖麦44和皖麦48的面团形成时间分别为5.8、5.5和1.5min。皖麦38、皖麦44和皖麦48的面团稳定时间分别为10.7、7.2和3.6min。小麦粉的面团弱化度随着筋力的减弱而增加,皖麦38、皖麦44和皖麦48的面团弱化度分别为29、41和91。皖麦38、皖麦4.4和皖麦48的评价值分别为105、85和44。[结论]试验得到的粉质参数较好地反映了供试小麦品种的筋力,该测定方法值得推广应用。经  相似文献   

3.
选用皖麦33、皖麦41、皖麦44、皖麦48、郑麦9023、豫麦18,共6个小麦品种进行分期播种试验,结果表明:播期对小麦的生育进程和产量影响较大,随播种期推迟,各品种抽穗期延迟,全生育期缩短,产量下降明显;各期播种皖麦44、皖麦33产量均低于对照及其他品种,皖麦41、皖麦48、郑麦9023与对照豫麦18产量相当。  相似文献   

4.
皖茶6号、皖茶7号是源于皖南山区腹地石台县的地方良种。以皖茶6号、皖茶7号及对照品种舒茶早为材料,开展了不同茶树品种光合特性、儿茶素含量及相关基因表达量等指标的比较分析。光合色素含量结果显示,皖茶6号和皖茶7号的总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含量及叶绿素b含量均略低于对照品种‘舒茶早’。田间光合速率分析结果显示,皖茶7号光合速率最高,舒茶早次之,且均显著高于皖茶6号。HPLC分析表明,皖茶6号和皖茶7号叶片中儿茶素总量、EC、EGCG及ECG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品种舒茶早。在皖茶6号和皖茶7号叶片中,2条类黄酮合成相关P450基因(C4H2F3’5’H1)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品种,这可能与皖茶6号和皖茶7号中儿茶素含量显著提高有关。  相似文献   

5.
利用 1998~ 2 0 0 1年淮北片春性组和半冬性组小麦区试结果 ,对皖麦 44的丰产稳产性进行了分析 ;比较了皖麦 44和对照种豫麦 18、皖麦 19的主要农艺性状 ;研究了皖麦 44不同产量水平的产量结构 ;对产量性状进行了通径分析。结果表明 :皖麦 44既具有淮北地区大面积推广品种皖麦 19、豫麦 18的优点 ,又克服了其相应的缺点 ,集高产、稳产、矮秆、早熟、优质于一体 ,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皖麦 44高产的关键是确保穗数 ,稳定粒重。  相似文献   

6.
皖麦38-96新品系的栽培技术与推广措施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皖麦38-96由皖麦38系统选育而成,较好地改善了皖麦38后期落黄性差和早衰现象,产量和品质明显优于皖麦38;介绍了皖麦38-96的特征特性、栽培技术和推广措施,以期为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寒菊新品种花粉形态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诱变新品种‘皖玉’、‘皖粉荷’及其辐射原种‘寒慕情’,诱变新品种‘红皖樱’、‘黄皖樱’及其辐射原种‘寒紫霞’的花粉形态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比较,从孢粉学领域探讨了诱变新品种的遗传变异特征.进而由孢粉学角度讨论了新品种‘皖玉’、‘皖粉荷’、‘红皖樱’、‘黄皖樱’与其原种之间的遗传变异关系.  相似文献   

8.
选择11个绿豆品种在寿县进行生产试验,探讨适合沿淮地区推广种植的绿豆新品种。结果表明,宛绿2号、皖科绿6号、皖科绿4号、皖黑绿1号、皖科绿5号、冀绿0816产量高、抗性强,适宜沿淮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
以皖南花猪为母本,用中型约克夏、大型约克夏、杜洛克、苏联大白猪、长白猪、荣昌猪等六个品种公猪杂交,在两种不同饲养水平下增重速度和饲料报酬以大约×皖花最好,平均日增重较皖花对照组提高68.12%,料肉比降低37.9%,胴体品质,以杜洛克×皖花和大约×皖花最佳,瘦肉率分别为48.67%和48.00%;背最长肌的粗蛋白质含量,以苏白×皖花和大约×皖花最高,分别为25.99%和25.93%,十六种氨基酸含量,大多以大约×皖花最高。试验筛选出大约×皖花、杜洛克×皖花等较优的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10.
皖麦50丰产稳产性及其增产途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2000-2005年安徽省和国家黄淮南片小麦区试汇总结果,评价皖麦50的丰产稳产性及综合农艺性状。利用2003-2004年度皖麦50播期、密度试验结果,评价皖麦50高产条件下合理的产量结构和增产途径。结果表明,皖麦50既具有安徽省主栽小麦品种皖麦19的优点,又克服了其抗倒能力弱的缺点,集高产稳产、高抗倒伏、易栽培于一体,是皖麦19理想的接班品种。  相似文献   

11.
赵斌  赵竹  王瑞  徐明福 《安徽农业科学》2003,31(6):955-956,959
以适宜安徽淮北地区大面积种植的皖麦 3 8、郑麦 90 2 3、皖麦 19、皖麦 44和豫麦 18为材料 ,分析了它们在不同播期条件下的品质性状。结果表明 :5个供试品种间品质性状差异显著 ,品种基因型是影响品质的主要因素。参试品种中皖麦 3 8、郑麦 90 2 3属强筋小麦 ,皖麦 44属中强筋小麦 ,皖麦 19和豫麦 18属中筋小麦。在本试验所设计的播期范围内 ,播期对品质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介绍皖棉 13号 (皖杂 40 )在当前科研体制改革和种子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取得巨大成功的育种策略 ,总结了皖棉 13号(皖杂 40 )在推广、开发及产业化过程中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芝麻三系杂交品种皖芝11号的株型特征及产量表现,对芝麻三系杂交品种皖芝11号与常规栽培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盛花期,杂交品种皖芝11号的株高、主茎直径、叶长、叶宽、叶面积指数等性状较亲本皖芝2号和对照品种豫芝4号要高,表明其具有较强的光合作用能力;皖芝11号盛花期干物质积累量分别较亲本材料皖芝2号和对照品种豫芝4号高24.45%和34.45%,且其具有最高的经济系数(0.212);杂交品种皖芝11号的每蒴粒数、千粒重、单株产量等产量构成因子表现出超亲优势和超标优势,皖芝11号产量为1 430.00 kg/hm2,显著高于对照品种豫芝4号,适宜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4.
通过11个绿豆品种在寿县的生产试验,探讨适合沿淮推广绿豆新品种。宛绿2号、皖科绿6号、皖科绿4号、皖黑绿1号、皖科绿5号、冀绿0816,产量高、抗性强,适宜沿淮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皖稻153的抗倒特性及其原因。方法,对皖稻153及其父母本以及同型主栽品种的根部性状、茎秆性状进行对比分析,揭示皖稻153的抗倒性。结果,相比较其他品种,皖稻153的根部根系较长、根系数量较多,茎秆的株高适中、抗折力较强。结论,皖稻153的倒伏指数较小,抗倒力较强。  相似文献   

16.
水分胁迫下皖麦品种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姚维传  熊际友 《安徽农业科学》2000,28(5):607-609,617
水分胁迫下对 16个皖麦品种进行发芽试验 ,结果表明 :发芽率、胚芽鞘长、株高、最大根长、幼苗干重、根系活力、叶片失水率等都有所下降 ,脯氨酸含量则升高 ,但品种间表现有较大差异。用灰色关联分析对品种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 ,苗期抗旱性强的品种是皖麦 38、皖麦 39、皖麦 19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皖棉10号的选育经过及其特征特性;阐述了F皖棉10号的丰产性、稳产性,以及优良纤维品质;分析了皖棉10号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皖麦44品质特性及配粉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瑞  汪建来  赵斌  赵竹  赵莉  姚大年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5):747-748,758
以小麦新品种皖麦44为材料,对其品质特性在年度间、地点间的变化及其与安徽省主栽小麦品种的配粉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皖麦44属质量优质型中强筋品种,在年度间、地点间品质较稳定,面团稳定时间大多在7min以上;弱化度低,面团耐揉是皖麦44品质的主要优点。在豫麦18、皖麦19、皖麦48中搭配20%、30%、50%的皖麦44,配粉的弱化度就可降至80BU,稳定时间上升至4~5min,达到中筋粉要求。  相似文献   

19.
周雪燕 《农技服务》2010,27(7):819-819
皖麦38-96是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由皖麦38系统选育而成,一般产量7500~9000kg/hm2,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改善了皖麦38后期落黄性差和早衰现象,产量和品质明显优于皖麦38。该品种适宜在淮北地区及苏北、鲁南、豫东等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0.
对近两年在巢湖市居巢区种植的油菜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皖油29号、华皖油5号、皖油24号、皖油19号、核杂7号、沪油杂1号综合表现较好,可作为备选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