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丰富植物修复石油污染土壤材料,以大花水桠木为材料,对不同程度石油污染土壤进行了修复试验。通过对大花水桠木生物量、叶片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及对土壤中石油的降解率的测定,发现不同程度的石油胁迫均对大花水桠木生长造成了影响,且污染越严重影响越大,轻度污染土壤对大花水桠木生理指标影响不大,大花水桠木对不同石油污染水平土壤中的石油降解率由高到低依次是中度污染、重度污染、轻度污染,初步判定大花水桠木可作为石油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2.
浙江凤阳山不同林地类型土壤微生物季节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浙江凤阳山自然保护区选取7个不同林地类型(常绿阔叶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杉木林、毛竹林、柳杉林以及灌草林)采集土壤样品,分析了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在不同林地类型、不同土层及不同季节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不同林地类型间土壤微生物数量差异较大,三大类群微生物数量关系为细菌>放线菌>真菌;不同林地间,细菌数量以毛竹林土壤为最高,针叶林的最低;真菌数量以毛竹林最高,针阔混交林最低;放线菌数量以杉木林为最高,针叶林为最低.不同季节各林地土壤微生物类群数量的差异很大,其数量变化具有一定的季节性,细菌、放线菌表现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的规律,而真菌则表现为秋季>夏季>春季>冬季的规律.在土壤剖面上,随土层深度加深,土壤微生物类群数量呈现出减少的规律,表层土壤微生物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3.
采用室内盆栽实验,定量研究了多环芳烃不同污染水平下樟树幼苗土壤微生物的数量特征.结果表明:多环芳烃改变了土壤中3大类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及其组成;随着多环芳烃含量的增加,樟树幼苗土壤中细菌、真菌和微生物总数与对照相比均呈下降趋势,放线菌数量4月份的变化特征有所不同;不同多环芳烃含量的土壤中3大类微生物数量都表现为细菌>放线菌>真菌;随着时间的延长,细菌、真菌和微生物总数从10月到翌年4月逐渐增加,4月到7月递减;与对照相比,多环芳烃污染土壤放线菌数量峰值的出现具有时间滞后性.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樱桃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性反应机制和其生长需水规律,在日光温室内采用盆栽的方法对樱桃品种为‘红灯’的实生苗进行干旱胁迫试验,研究不同干旱胁迫时间(分别持续干旱0d、10d、20d、30d和40d)对樱桃根际土壤微生物、土壤酶、光合特性及SPAD值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干旱时间的增加,根际土壤细菌数量、放线菌数量、蔗糖酶和脲酶活性呈现单峰变化规律,其中细菌在干旱20d时数量最多,蔗糖酶和脲酶在干旱10d时活性最高;真菌数量逐渐降低,磷酸酶活性表现出减弱趋势。3大功能微生物数量从高到低依次为细菌、放线菌和真菌;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SPAD值均以干旱10d时最大,胞间CO_2浓度在干旱40d时值最大。SPAD值与干旱时间呈极显著指数负相关关系,其拟合方程为y=54.583e~(-0.005x)。研究认为,土壤含水量保持在76.35%-61.83%(干旱10-20d)范围内,既利于节水灌溉又可使樱桃幼苗保持健壮生长。  相似文献   

5.
采用稀释涂布平板培养法,分析比较5种降香黄檀混交林(降香黄檀+檀香、降香黄檀+母生、降香黄檀+火焰木、降香黄檀+沉香、降香黄檀+奥式黄檀)及纯林土壤微生物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各土壤类型微生物数量存在差异,微生物总数以降香黄檀+檀香混交林最多,达112.36×104cfu·g~(-1),混交林的土壤微生物总数均显著高于纯林;各类型微生物数量具有明显的垂直变化规律,即土壤微生物主要集中在0~20 cm土层,随土层加深,微生物数量逐渐下降。各类型土壤微生物数量均表现为细菌放线菌真菌,土壤细菌数量以降香黄檀+檀香混交林最多,为104.27×104cfu·g~(-1);土壤放线菌数量、土壤真菌数量均以降香黄檀+母生混交林最多,分别为68.68×103cfu·g~(-1)、22.03×103cfu·g~(-1)。  相似文献   

6.
不同造林密度下杂种落叶松土壤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数量及随季节变化的动态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细菌占微生物总量的99%以上,其次是放线菌,真菌数量最少;造林密度对杂种落叶松土壤微生物均有显著影响,其中,造林密度为3 300株/hm2的林分,土壤中微生物含量最高,最适合微生物的繁衍增殖.  相似文献   

7.
洞庭湖滩地杨树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洞庭湖滩地杨树人工林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期栽植杨树导致地力退化现象并不明显;在各个样地中,细菌占绝对优势,真菌最少;真菌和细菌主要分布在5~10 cm土层,放线菌主要分布在0~5 cm土层,厌氧菌主要分布在10~20 cm土层;同一微生物类群在各样地间的数量无显著差异;在不同林龄的土壤中,真菌、细菌和厌氧菌数量及微生物总量均随着林龄的增加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而放线菌随林龄增加呈现高-低-高的趋势;各微生物与土壤理化性质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或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第2代杉木人工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赵萌  方晰  田大伦 《林业科学》2007,43(6):7-12
根据定位观测数据,对湖南会同第2代杉木人工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因子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杉木人工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以山洼最多,山坡次之,山脊最少;同一立地类型中,0~20 cm土层中微生物数量最多,20~40 cm次之,40~60 cm最少;在同一立地类型中,微生物总数、细菌的数量秋季最高,冬季最低,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夏季最高,秋冬两季最低;同一立地类型的板栗林地土壤微生物总数高于杉木人工林地;微生物总数与土壤含水率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P<0.01),细菌、放线菌的数量与土壤含水率呈显著线性正相关(P<0.05),真菌的数量与土壤含水率不具有相关性(P>0.05);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和微生物总数与10 cm处土壤温度不具有相关性(P>0.05);细菌、真菌的数量和微生物总数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P<0.01),放线菌的数量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呈显著线性正相关(P<0.05).土壤温度、土壤含水率、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全氮含量对杉木人工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的贡献率为60%~70%.  相似文献   

9.
文章开展了连翘对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模拟试验。研究发现,不同程度的石油胁迫均对连翘生长造成了影响,且污染越严重影响越大。此外,连翘对不同石油污染水平土壤中的石油降解率由高到低依次是中度污染、轻度污染、重度污染,降解量由高到低依次是重度污染、中度污染、轻度污染。  相似文献   

10.
以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的4种宫胁法改造林地、传统法改造林地和不进行林分改造的对照样地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样地的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数量进行研究,以探讨不同林分改造类型的土壤生物学特性。结果显示:不同林分改造类型的林地土壤酶活性差异显著,其中宫胁法2和传统法林地土壤酶活性显著高于其它改造类型,宫胁法2改造林地土壤脲酶、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居最高水平,宫胁法3和宫胁法4最低;不同的林分改造措施土壤微生物各生理类群的数量差异显著,但均表现为细菌数量最多,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少;各改造类型中,宫胁法2在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和微生物总量中均表现最高,宫胁法1在细菌、真菌和微生物总量均表现最低,说明宫胁法2在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上表现最为显著。因此,宫胁法2最有利于改善土壤生物学特性,从而能创造植被恢复过程中良好的微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广东深圳、福建龙海和海南海口3个地点红树林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主要化学性质的关系,及其解磷菌在红树植物根际的分布状况.结果表明:3个地点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均以细菌类群占绝对优势,其次是放线菌和丝状真菌;深圳红树林土壤微生物总数、细菌、放线菌和丝状真菌数量在3个地点中最高,其中丝状真菌数量与其余两地差异显著(P<0.05);微生物总数、细菌数与土壤全N、全P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真菌数与全P呈显著正相关(P<0.05);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土壤微生物总数与细菌数量最主要的因子是全N,影响放线菌与真菌数量最主要的因子是全P;从根际不同部位筛选出31株解磷菌株,细菌占多数;三地红树林解磷菌在根际的分布均以土壤中含量最多.  相似文献   

12.
针对江苏某原油管道泄露石油污染土壤开展了修复治理工程,修复土方量共计4902.5m3,工程采用异位生物修复对石油烃污染土壤进行了无害化处理,所用生物修复药剂为森诺公司自主研发的营养盐。工程结果表明:对于该项目初始浓度约为45000mg/kg的石油烃污染土壤,通过森诺自研发营养元素刺激土著菌的生长,在适宜条件下,土壤中的石油烃能够达到项目的修复目标值(≤4500mg/kg)。工程项目石油烃污染土壤生物降解最优条件为:药剂投加比为2%,pH值为中性7,含水率为35%,降解时间为90d;增加药剂投加量和降解时间能提高污染土壤中石油烃的去除率,在土壤含水率为20%~50%或pH值为6~8的范围内,过高或过低的土壤含水率和pH值会抑制生物对土壤中石油烃的微生物降解。  相似文献   

13.
不同种植年限对大叶女贞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不同种植年限大叶女贞土壤环境的变化规律,以不同种植年限的大叶女贞根际土壤为试验材料,研究其土壤理化性状、微生物特性、土壤酶活性、活性有机碳含量及尖孢镰刀菌含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容重、EC值逐渐增大,pH值逐渐降低;土壤真菌、放线菌数量逐渐增多,细菌和微生物总量先增多后减少,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和香浓指数(Shannon index)逐渐降低,土壤逐渐由"细菌型"向"真菌型"转化;土壤磷酸酶活性逐渐提高,脲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表现为先降低后上升,而脱氢酶活性则无明显变化;土壤总有机碳(TOC)、土壤颗粒有机碳(POC)、土壤活性有机碳(LFOC)、易氧化有机碳(ROC)、可溶性有机碳(DOC)和微生物量碳(MBC)均逐渐降低;土壤尖孢镰刀菌数量逐渐增加,大叶女贞枯萎病逐年加重。综上所述,大叶女贞土壤随种植年限增加逐渐酸化和盐渍化,微生物多样性逐年降低,逐渐由"细菌型"向"真菌型"转化,活性有机碳含量逐年降低,尖孢镰刀菌数量逐渐增加,大叶女贞枯萎病逐年加重。  相似文献   

14.
本文探讨了11种不同树种菌材栽培天麻后窑内土壤微生物组成、理化性状及其相关性,以期探明天麻种植中菌材种类与土壤微生物、土壤营养和结构之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11种菌材栽培天麻后,窑内土壤中三大类微生物数量结构均表现为细菌放线菌真菌。栽培窖中菌材为南酸枣的土壤所含细菌数量最高,达到11. 17×10~7 CFU·g~(-1);栽培窖中菌材为白栎的土壤所含放线菌数量最高,达到34. 29×106 CFU·g~(-1);栽培窖中菌材为白栎的土壤所含真菌数量最高,为8. 82×10~5 CFU·g~(-1)。栽培窑内土壤中B/F值最大为南酸枣147. 84;B/F值最小为白栎26. 85。土壤理化性状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和速效氮含量均以野漆树作为菌材的栽培窖中土壤为最高;速效钾含量以油桐作为菌材的窖中土壤最高,速效磷含量以白栎作菌材的窖中土壤最高。土壤微生物和理化性状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土壤含水率和微生物总量呈显著正相关(P0. 05);土壤中速效磷含量和放线菌数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 01);土壤中速效钾和细菌数量呈显著正相关(P0. 05);土壤中全氮含量和细菌数量呈显著负相关(P0. 05)。基于栽培天麻后土壤的综合指标,可以将11种菌材聚为三类,其中油桐、南酸枣对土壤的影响明显不同于其它菌材。  相似文献   

15.
巨桉人工林生态系统根际与根外可培养土壤微生物数量季节变化研究表明,根际与根外细菌和放线菌季节变化规律基本一致,都表现为秋季显著高于冬季,而真菌数量季节之间差异不显著;巨桉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具有明显的根际效应(R/S值为1.40),各季节根际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显著高于根外;巨桉人工林根际土壤好气性细菌、真菌数量显著高于毗邻青冈次生林,根际土壤有效养分指标大多显著或极显著高于青冈次生林;根际土壤微生物与根际土壤养分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根际土壤有机质、水解N、速效P与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都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以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孤岛油区石油-重金属复合污染盐碱土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土壤在不同时期的脱氢酶活性、微生物生物量碳、石油烃含量,研究了微生物在石油-重金属复合污染盐碱土修复过程中降解石油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微生物能促进石油烃的降解,60d后,添加降解菌的实验组和未添加降解菌的对照组石油烃平均降解率分别为45.60%和17.57%。加菌的实验组微生物活性高于对照组,15d时土壤脱氢酶活性实验组比对照组高出25.98%,微生物生物量碳实验组比对照组高出43.76%。  相似文献   

17.
选取107杨、108杨和毛白杨3种杨树人工林,采用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对人工林中叶面、皮部和土壤中可培养的微生物的数量变化和优势种群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细菌的数量在107杨与108杨、107杨与毛白杨之间的差异均显著,而在108杨与毛白杨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叶面、皮部和土壤的细菌数量差异均显著,107杨夏季和秋季的细菌数量占有优势地位,毛白杨冬季和春季的细菌数量占有优势地位;107杨秋季的细菌数量最高,108杨和毛白杨的较低,季节变化直接影响着细菌数量的变化,是细菌区系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细菌的优势种群以假单胞菌和芽孢杆菌等为主;真菌的数量在107杨与108杨、107杨与毛白杨之间的差异均显著,而在108杨与毛白杨之间的差异不显著,这与细菌的变化规律相似;秋季真菌的数量与其他3季相比差异显著;季节的变化对叶面真菌数量的影响相对较大,而对皮部真菌数量的变化影响相对较小;季节变化对土壤中真菌数量的变化有显著影响,但在春季和秋季差异不大;真菌的优势种群以杨盘二孢菌和棘壳孢等为主,其中棘壳孢在杨树人工林的叶面、皮部和土壤中均占有较高比例,是杨树人工林中真菌的主要类群。  相似文献   

18.
通过模拟氮沉降试验(设置2种氮形态5种施氮水平(N0、N1、N2、N3、N4分别代表0、20、40、60、80 kg·hm-2·a-1,共10个处理)研究杉木林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变化。结果表明:沉降第1年,高氮处理对微生物数量的影响较显著,氮处理时微生物数量的变化波动较大;沉降1年后,各处理的变化规律稳定,波动较小。12月份各处理间微生物数量和细菌数量变化幅度较小、氮处理对其影响不显著,故不宜在12月采集土样。氮沉降量影响微生物总量,总体而言低氮处理促进微生物生长,最高氮处理抑制微生物生长,NH4+-N2或N3和NO3--N3处理微生物总量最多。不同微生物类群对氮沉降形态和沉降量的响应不同,土壤细菌的变化规律和微生物数量的变化规律一致,低氮处理时,硝态氮处理对细菌数量生长的影响大于铵态氮处理,2种形态氮的N2或N3处理细菌数量最大。铵态氮比硝态氮更易影响真菌的生长,且NH4+-N1和NO3--N3处理真菌数量最多。不同氮沉降形态对放线菌数量影响显著,沉降1年后高氮沉降量对放线菌生长略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采用平板稀释法研究了湿地松幼苗1 a中微生物根系数量的变化规律,为合理的生物防治时期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湿地松苗圃土壤中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湿地松幼苗根系的生长和发展可以大大促进其周围微生物的生长,受湿地松根系生长和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在松苗移栽后的几个月内,根际细菌和真菌的种群数量迅速增加,细菌比真菌的种群增长速度要快。利用生物防治细菌进行苗木猝倒病防治的最佳时期应该是在芽苗移栽后1个月以内。  相似文献   

20.
对重庆地区栽植淘金彩梅的土壤进行了取样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土壤当中的有机质、全氮含量、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以及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的含量都有不同程度地增加,说明栽植淘金彩梅能改良土壤的理化性质,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