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园林植物景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竞红 《林业科技》2007,32(3):61-62
植物作为城市园林绿地的主要构建要素,其景观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园林绿地的整体景观质量.如何对拟建植物景观进行科学的设计,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和全面性将直接关系到评价结果的可行性.针对现阶段对植物景观评价的指标体系研究不多,评价指标不够完善的现象,从生态学、社会学、美学的角度建立起植物景观评价指标框架,以便为园林植物景观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居住区园林植物美景度评价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根据园林植物自身特性和形成景观的特殊性及要求,运用风景质量评价法中的美景度评判法,筛选出了生活型构成、花朵比、郁闭度、色泽等4个定量定性因子指标, 对居住区园林植物景观效果进行评价,并建立了数学模型,为居住区建设前的方案评估以及建成后的经营管理提供了一种园林植物景观的数量化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淮安市不同建设时期的公园绿地中园林植物的群落结构、植物景观特点和多样性评价指标进行统计和分析,总结出各公园内园林植物多样性现状和植物景观的典型特征;针对淮安公园绿地园林植物多样性保护和利用方面的进展与不足进行探讨,为公园植物景观的科学配置和可持续性发展提出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园林植物耐盐性评价体系建立、耐盐碱园林植物筛选及其在盐碱地园林绿化中的应用至关重要,可为盐碱地区园林绿化树种选择提供依据,以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稳定性。文中从园林植物盐胁迫处理方式及处理时间、植物耐盐性评价指标、数据分析等方面对盐碱区景观绿化植物耐盐性评价进行讨论,发现评价中存在指标多、周期长、结果多样性等问题。同时从地域和形态习性的角度对景观绿化植物耐盐性鉴定进行了梳理,将我国常见的343种绿化植物按耐盐级别进行了分类,其中特耐盐植物80种、强耐盐植物103种、中度耐盐植物93种、轻度耐盐植物55种;南方耐盐植物明显多于北方,在耐盐植物种类和数量上,灌木多于乔木,而草本较少。概述了耐盐碱园林绿化植物的应用现状,对如何解决我国园林植物耐盐性评价、鉴定和在实际应用中的诸多问题,以及我国耐盐碱园林植物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基于层次模糊分析模型的居住区园林景观评价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温化  卓丽环 《森林工程》2010,26(3):14-17
通过对现有居住区景观评价指标的筛选,选择若干对园林景观质量影响较大的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其中对于定性指标的判断具有模糊性。采用层次模糊分析模型建立园林植物景观评价体系,并利用该评价体系对上海市大华清水湾的植物景观进行评定。证明该体系的有效性及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6.
以居住区不同功能的分区为研究单位建立了4个植物景观评价模型,即入口空间模型、道路空间模型、滨水空间模型及中庭空间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得到每个空间的评价模型公式,并由此得出整个居住区的植物景观评价模型公式。通过对珠三角居住区植物景观案例分析,验证了各空间评价模型公式适用于其对应空间的植物景观评价,并能获得较满意的效果,进而得出该评价体系适用于珠三角地区居住区园林植物景观评价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受台湾民俗植物与化启发,从绿色生态、休闲活动、景观享受和化体现等多层面探讨福州市住宅区园林植物应用问题,提出了乡土植物、鸟嗜植物、诱蝶植物、耐荫植物、健康植物以及民俗化植物的优选种类,为创造新型景观、生态、化住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珠三角居住区4种地形的园林植物景观营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珠三角地区12个居住区的12个景观单元为研究单位,通过调研地形高差园林植物景观的植物组成和地形高差的常见类型,分析与评价4种地形高差园林植物景观的植物配置与应用情况,论证地形高差与园林植物要素的密切关系。植物和地形的空间形成具有互补性,植物是稳定地形最有效的方法,植物可软化地形,为珠三角地区生态园林景观营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侯迎华  李严 《热带林业》2003,31(2):22-24
从介绍三亚热带名花园植物景观的营造着手,对热带特色的园林植物景观的营造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魔法花园"是第二十四届广州市园林博览会的特等奖参展小园圃,通过研究园林植物在其景观意境营造中的作用,从植物的色彩、形态、文化、情景交融四个方面展开分析,采用结合实际应有场景的方式进行讨论,阐述了不同类型的园林植物对观赏者所产生的不同影响,以及在园林植物造景中利用这些不同影响以在小园圃景观中表达特定景观主题、营造相应意境的方式,以期为创造出更加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植物景观、提高园林景观的内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武冈云山景观植物资源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园林植物资源的特征,确定了11个评价指标,建立了景观植物资源层次分析(A na lytic H ierarchy P rocess,简称AHP)评价模型.应用这一模型对武冈云山景观植物资源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银木荷、云山白兰花、尾叶山茶等35种植物具有很高的观赏性,可开发利用价值高;甜槠、金樱子、中华旌节花等64种植物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可适度开发;血水草、细辛、剪秋罗等12种植物不宜开发.  相似文献   

12.
在对揭阳市江南新城、金润帝豪湾、联泰花园、御景花园、城市家园5个居住区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居住区植物景观评价模型,并利用模型对上述5个居住区的植物景观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江南新城植物评价总分最高,植物品种多样,植被层次也较丰富;联泰花园在总体的评分中仅次于江南新城,城市家园总分评价最低,其群落模式比较单一,植物群落空间结构缺乏变化;但总体上揭阳市居住区植物景观相似度较高,缺乏特色,植物景观建设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3.
以淮安市钵池山公园园林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为主要研究内容,从园林植物种类、群落结构、园林特性等方面对园林植物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并通过丰富度指数(Margalef 指数)、多样性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均匀度指数(Pielou指数)等量化指标对钵池山公园植物多样性现状进行了评价,探讨了钵池山公园在园林植物选择与应用和植物景观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园林植物多样性保护和利用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基于SBE法的长沙市居住区植物景观量化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长沙市6个有代表性的居住小区为研究对象,应用风景质量评价法中的心理物理学派的SBE法对长沙市居住区植物景观进行量化评价。结果表明,不同专业背景的3个评判群体在居住区复层植物景观、色叶类植物景观及水体旁植物景观的审美态度方面具有一致性;色叶类植物景观、水体旁植物景观、建筑小品旁植物景观在运用SBE法评价时应分别根据生态学原则和美学原则进行评判。基于评价结果,对评价高的居住区植物景观实例结合园林植物和景观生态学相关理论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居民对长沙市居住区植物景观的景观偏好,为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厦门花园的主要植物成分以及这些公园的植物景观,总结了园林植物的组成和景观设计的一般规则,典型植物群落的组成以及景观设计的特点。评估了各种类型的绿地的植物组成,并由此提出了相关建议和改进措施,以期进一步改善绿地中园林植物材料的使用并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6.
清水湾花园住宅区在建造时对景观因素未作考虑,根据原有环境特色进行亲水性设计,取得了较好的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17.
肖斌  王娜 《山西林业》2011,(2):42-44
基于玉门河公园现有植物景观调查评价结果,对评价分值高的植物景观案例结合园林植物和艺术美学相关理论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公众对公园植物景观的偏好,为公园植物景观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采用多层次分析法对杭州、武汉地区87个桂花(Osmanthus fragrans Lour.)植物景观的调查结果进行研究分析,建立桂花植物景观综合评价模型,结果表明,桂花整体形态、景观观赏特性、景观要素多样性、植物群落多样性、植物群落稳定性是影响桂花植物景观效果的重要指标。选育桂花新品种、提高桂花观赏性是提升桂花植物景观应用价值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9.
安科  刘岩  周泳欣  马国强  张良 《林业调查规划》2011,36(5):123-126,130
对昆明市区9条街道绿化现状进行实地调查及分析.运用描述因子法选择7个对道路植物景观效果贡献较大的指标建立景观综合评价体系,并采用景观综合评价指数法模型对指标进行量化,对昆明市道路植物景观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昆明市道路植物景观整体建设水平一般,其中白龙路的景观建设水平较高.分析昆明市道路绿化景观中存在的弊端,提出了增加乡土树种比重,少截干,多整枝,注重养护管理等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影响宅间植物景观质量的主要因素,文章运用美景度评价法对长沙市的117个植物景观单元进行评价,分析美景度值与景观要素之间的关系。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出,对景观质量影响较大的项目有灰色比、林下灌草覆盖率、植物冠形、视野通透度、树干可见性、植物层次丰富度、枯落物。各项目随着美景度值的增大,灰色比变化趋势不明显;林下灌草覆盖率呈上升趋势;植物冠形向球形或半球形靠拢;视野通透度呈下降趋势;树干可见性变化趋势不明显;植物层次向丰富方向靠拢;枯落物呈减少趋势。以筛选出的7个项目建立线性回归模型,结果显示枯落物对景观美景度模型的贡献最大,其次是植物层次丰富度、林下灌草覆盖率、灰色比、植物冠形、视野通透度、树干可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