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基于MODIS数据的土壤含水量监测方法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应用MODIS数据监测土壤含水量研究方法的综述,归纳总结了3类常用监测方法及各类方法的基本原理,分析了各方法的应用范围,讨论了各种基于MOIDS数据监测土壤含水量方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指出较高精度的土壤含水量监测,需要综合研究下垫面土壤特性、光谱探测特性、地表覆盖物及气候等特征,并探讨了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基于潜力指数组合的耕地质量等级监测布点方法   总被引:14,自引:8,他引:6  
耕地的数量、质量问题关系中国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的长治久安,耕地质量等级监测工作是贯彻落实耕地保护政策的一项重要举措。该文依托耕地质量等级监测试点项目,以北京市大兴区为例,对监测样点的布设方法进行了研究。在划分监测控制区的基础上,根据影响耕地质量的主要土壤特征,建立"自然等别-主导因素"理论模型,并用所建模型对控制区进行细分,在此基础上进行监测样点的布设。分析得出,大兴区耕地质量等级监测共划分6个监测控制区,39个自然等提等潜力指数组合类型;通过对39个自然等提等潜力指数的组合,得到8种"自然等别-主导因素"类型,在此基础上布设监测样点58个。研究成果显著提高了监测样点的精度,保证了监测样点的代表性和耕地质量监测信息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3.
随着煤矿开发活动的加剧,矿区水土流失问题日益突出,对采空沉陷区、排矸场、废弃厂区等区域进行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意义重大。重构土壤是保障生态重建的基础内容之一,以山西省乡宁县毛则渠矿区复垦土地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中的耕地、林地、草地进行了3个周期的监测,从土壤水分、土壤容重、全氮、全磷、全钾等方面分析和讨论了重构土壤特性在监测周期内的变化。总体而言,随着复垦时间的延长,土壤含水量会逐渐增加且高于原地貌水平,土壤容重逐年降低,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全磷、全钾、全氮含量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4.
矿区废弃地土壤重构与性能恢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土壤重构是土地复垦研究的核心内容。本文从生物种类与活性、土壤理化性质与矿物学特性、土壤重构新技术的使用等三个方面综述了当前国外进行矿区废弃地土壤重构研究现状;同时从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养分、土壤微生物及生化特征、土壤剖面重构等三个方面对国内矿区土壤重构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郑慧慧  秦佳星  桑之婷  徐艳 《土壤通报》2022,53(6):1481-1491
  目的  从区域特征的角度出发,对我国采煤塌陷区土壤特性的现有研究进行分析,并尝试总结出区域间研究结果的异同点,以期为采煤塌陷地的修复与综合治理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CiteSpace和VOSviewer软件,自CNKI 和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选取1993 ~ 2021年采煤塌陷区土壤特性领域的相关文献,从关键词、研究区域等方面进行可视化分析。  结果  ① 近年来该领域发文数量总体呈增长趋势。② 研究区域的选择有明显的区域集中特征,依据其区域特性可划分为中东部平原区、西北风沙区、黄土沟壑区、西南山地丘陵区四个类型。③中东部平原矿区地势平坦,多位于高潜水位地区,土壤含水量受开采沉陷影响较大;黄土沟壑矿区地形多起伏,塌陷区地表变形严重,物理性黏粒减少,土壤容重减少;西北风沙矿区多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开采沉陷使得土壤细小颗粒流失,土壤容重显著降低;西南山地丘陵矿区主要分布在山区,雨量充沛,塌陷区土壤容重显著增加。  结论  煤炭开采沉陷对土壤特性的影响受多种因素的限制,使得土壤颗粒与结构、土壤含水量、土壤养分等特性发生变化,且在不同区域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6.
基于半方差函数与等别的耕地质量监测样点优化布设方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耕地的数量和质量在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该文以浙江省耕地质量监测试点松阳县为例,探讨县级尺度的耕地质量监测样点的布设方法。选择自然等指数的均方差和绝对偏差计算在允许误差范围内监测样点的样本容量;采用地统计学半方差函数分析耕地质量的变异情况,利用自然等指数的变异特征与规律实现监测样点的预布设;重点分析耕地质量等别、分等因素、耕地质量潜在变化区域的空间分布,结合等别组合的空间分布特征对预布设的监测样点进行优化,得到40个监测样点。研究成果提高了监测样点的精度、代表性、科学性,方法易操作推广,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能为耕地质量监测的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基于因素组合的耕地质量等级监测样点布控方法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科学确定耕地质量等级监测样点布控方法,形成中国耕地质量动态监测布控体系,是掌握耕地质量动态、支撑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技术依据。该文基于标准样地设置,以滇黔高原山地区为例,提出以耕地质量等别为控制,熟制—土壤类型—海拔—土地利用系数—土地经济系数因素组合确定监测样点的方法,即因素组合法;其步骤为:根据因素组合类型初步确定监测点数量;依据面积比例修正各等别监测点数量;基于GIS确定和选取监测点空间位置和来源,形成监测样点;构建模型对监测点代表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滇黔高原山地区确定144个监测样点,其中7个来源于国家级标准样地,44个来源于省级标准样地,93个来源于耕地分等单元图斑;采用因素组合法形成滇黔高原山地区监测样点,能够实现国家尺度上二级区内对耕地质量变化的动态监测,监测样点满足统计学要求和面积代表性。基于因素组合的耕地质量监测样点布控方法,可以为建立覆盖全国的耕地质量监测体系提供借鉴,为中国耕地数量、质量并重的宏观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耕地质量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对耕地质量实行监测是国土资源管理的现实需求,因此高效、可行的监测样点布设对耕地质量等级监测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单纯格网法、简单随机抽样法和基于Kriging插值法对建瓯市耕地质量等级监测进行高效样点布设研究。结果表明,基于Kriging插值的布样方法精度最高,且基于Kriging插值方法布设的67个监测样点能够满足监测的精度要求,说明基于Kriging插值方法对建瓯市耕地等级质量监测进行布点是一种高效且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金坛市土壤肥力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土壤质量是土壤特性的综合反映,也是揭示土壤条件动态的最敏感的指标[1] ,因而能体现自然因素及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研究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土壤质量变化,不仅可以为探讨土壤环境的变化趋势提供一种理论方法,而且可以阐明人类活动对土壤环境的影响方向。因而,土壤质量一直是土壤学领域中的研究热点。地统计学能够对研究对象的空间格局进行检验、模拟和估计。空间局部内插法提供了最小方差的无偏估计,在生态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 ] 。考虑到土壤属性空间上的渐变性与一定范围内属性信息的空间相关性,因而地统计学的方法用于研究土壤的时空…  相似文献   

10.
孙孝林  王会利  宁源 《土壤》2014,46(3):439-445
基于样点代表性等级的土壤采样方法在成本、应用性、制图准确度上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在其他方面(如敏感性)上仍需要大量研究。为了进一步研究这种方法的可用性,本文以安徽宣城境内的丘陵山区为研究区,应用该方法分析以往土壤采样点的代表性等级,进而研究样点代表性等级对土壤制图准确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高等级代表性链广泛存在,而低等级代表性链则较少;②代表性链的等级有效地从不同程度反映出土壤形成环境的变异;③样点代表性采样设计的采样点与规则化网格采样、目的性采样有很大不同;④一般地,随着低等级样点的逐渐加入,制图准确度增加,但增幅随着样点等级的降低而降低。这些结果说明,样点代表性等级采样法在应用、成本、准确度几个方面都有明显的优点,因而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需要注意的是,在应用该方法选择样点时,样点的代表性应达到一定级别,以避免制图准确度不会因为样点的加入而降低。此外,由于其他地形地貌类型(如平原区)还缺乏较好的土壤协同环境因子,该方法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