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太湖地区一家农业企业及其种养基地的调查,总结了其“种养加沼”四位一体综合利用模式,阐述了具体建设内容、开发效果和试点经验,提出了发展“循环农业”新的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结合贵州喀斯特山区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的实际情况,阐明了推广循环农业模式是实现其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并提出了循环农业的几种备选模式和推进这种农业新模式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以沼气为纽带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效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盐城市阜宁县以沼气为纽带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应用实例,讨论农村地区用能结构的优化与种植、养殖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相互关系,评价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带来的经济、社会、生态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4.
“猪、沼、果”水土保持治理模式效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猪、沼、果"水土保持治理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模式。通过对江西赣南山地丘陵区三个县(市)进行的调查研究,深入分析了"猪、沼、果"水土保持治理模式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结果表明:户用"猪、沼、果"水土保持治理模式对控制水土流失,提供农村能源,防治面源污染;对节约能源开支,发展种、养殖业,增加农民收入;对改善卫生条件,减轻劳动强度,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山区生态果园模式研究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已成为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探索较优的生态农业模式是当前我国生态农业的主要研究方向.以恭城县为例,介绍其“五位一体”的现代生态果园发展模式、关键环节和技术,并对其效益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农林废弃物高效循环利用模式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低慢速热解技术将生物质在绝氧或低氧环境中加热分解,生产生物炭、热解油和不可冷凝气体产物,是农林废弃物高效利用的重要途径。该文基于生物质热解炭气联产技术,构建了农林废弃物能源化资源化高效循环利用应用模式,秸秆炭用于还田,木质炭成型后用于供暖,热解气用于居民炊事和热水,热解油回用燃烧为系统加热,木醋液稀释后用作杀虫剂。前南峪热解联产示范工程年运行5 500~6 000 h的条件下,可处理各类农林废弃物2 500 t,生产生物炭700 t(其中秸秆炭约150 t、木质炭550 t),生产热解气20余万m~3,木质型炭和热解气可满足全村386户居民冬季取暖和全年炊事热水用能需求,秸秆炭与人畜粪便复混,全部用于还田。原料收购采用生物炭兑换方式,本村居民5 t农林废弃物原料兑换1t炭基肥或木质型炭,热解气以0.9元/m~3的价格出售给本村农民,工程运行可持续、可复制,具有良好的社会环境效益。项目可实现农林废弃物的高值利用,改善农村用能结构,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自然村生产生活废弃物循环利用模式及其评价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农业农村生产生活废弃物循环利用是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对美丽乡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自然村为研究对象,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法相结合的方法,统筹考虑生产生活废弃物循环利用,构建了自然村生产生活循环技术模式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建立评价方法。以河北邢台市山区某村为例,针对其生产生活废弃物产生特点,构建生产生活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该村农业废弃物以果木剪枝、生活垃圾、生活污水、人畜粪尿等为主,通过构建以果木剪枝热解+炭基有机肥还田为纽带的循环利用模式,辅以污水处理利用技术,实现了废弃物能源化和就地肥料化利用。通过对该自然村循环利用模式进行实地评价验证,结果表明该自然村生产生活循环技术模式评分结果为优。该文为中国村镇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模式选择、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和农业绿色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猪-沼-果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价值流计算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沼-果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解决当前农业领域猪场粪污面源污染,并转化为能源、肥料产业应用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该文提出了"猪-沼-果"循环经济价值流分析模式,揭示其物料流转平衡机理,构建了"物料流(技术)—价值流(经济)—环境损害费用评估(环境)"的一体化计算与评价方法体系,并应用于湘西古丈县红石林镇某规模化养殖场的验证与示范中。应用结果表明:养猪场年出栏生猪1755头,配建了沼气工程,并配种牧草地4.67hm2和有机果园4 hm2。通过对其生产物质流程观测与分析,设立了仔猪生产、生猪育肥、沼气工程、有机果园4个相互关联的物料流转成本计算与评价中心,并按生产投入、中间转化、循环利用、产品产出、填埋处理5大环节,计算出价值流转全景图,一目了然地得知整个物料流与价值流的分布情况。依据计算数据,跟踪循环经济开展前后的猪场粪污排放变化情况,可对比分析养猪场人工、折旧、能源等成本(内部资源成本损失)减少、猪场粪污排放污染环境的恢复治理机会成本(外部环境损害成本)降低,以及多产出生猪、能源、果实的生产效益(产品增加效益),得出其评价结果。此例中,分析的结果是内部资源减少了约0.14万元、外部环境损害减少了约1.93万元及产品增加效益约3.66万元。研究结果可为企业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效率和政府实施农业政策补贴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在总结各地生态型循环农业模式的基础上,探讨了"种植-沼气-养殖 灯"模式的概念、生产流程与循环路径。该模式以种养业为龙头,以沼气为纽带,串联种、养、加工等产业,建立沼气肥全程利用的综合性生态农业生产方式。生产流程包括养猪、养鱼、沼气、果树、诱虫灯、果实套袋等6个环节,循环路径体现了生物链间的联动协调,六位一体,每个环节在空间上互相链接。以百色市右江区四塘镇保安村那利屯作为案例,剖析了这种模式的具体实践与成效,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启示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小流域“猪沼果”生态治理模式及其效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猪沼果”水土保持生态治理模式是一种以小流域为单元,以沼气为纽带,把养殖业、农村能源建设和种植业有机结合成一个物质循环系统的新型治理模式。对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提供农村能源,建设生态农业,发展小流域经济,解决“三农”问题等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阐释了“猪沼果”生态治理模式的主要技术原理,总结分析了河子背、柏树芫2条小流域实施“猪沼果”生态治理模式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相似文献   

11.
我国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分类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从产业发展目标、产业空间布局两个方面对国内循环农业模式进行分类,并简述了不同模式的物质循环特点。国内基于产业发展目标的循环农业模式主要分为生态农业改进型、农产品质量提升型、废弃物资源利用型和生态环境改善型4类;基于产业空间布局的循环农业模式可从微观层面、中观层面、宏观层面划分,其中宏观层面又可分为生态村镇型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和区域型循环农业产业化模式。最后提出我国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分类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12.
川中丘陵区经济林粮立体种植模式与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  王艳 《水土保持研究》1997,4(1):198-201
以川中丘陵区的遂宁市市中区为试验基点,研究在满足人口最高峰值时对粮食需求的基础,开发适度比例种植纯粮的坡耕地为经济林粮立体种植。对桃粮、桔粮、油粮、桑粮四种不同经济林粮立体种植模式,研究其实用技术,以及不同经济林粮立体种植模式与纯粮常规种植的效益比较。通过实测资料的分析评价,无论是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及水土保持的综合效益都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3.
以绿色农业理念为基础,针对河西走廊绿洲灌区环境资源特点、产业优势及生产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当地玉米、小麦两大主栽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肉牛健康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农畜产品生产全程质量监控等技术的组装配套,研究总结形成种养结合、资源循环利用、清洁生产的绿色农业发展模式,即种养结合型模式"玉米-牛-沼-肥"、大田设施配套型模式"小麦-菇-肥-果(葡萄)"、小型养殖场型模式"牛-沼/蚯蚓-肥/饲料",并对模式的原理、特点、技术集成要点及效益进行阐述分析。对该3种模式在武威市凉州区谢河镇示范验证,农田节水30%,秸秆养殖利用率达到60%,牛羊良种化率提高30%,奶牛母犊牛生产率达88%,减少化肥施用量20%,减少生活能源支出55%,减少农业废弃物排放75%,提高农业综合效益36%。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间作和轮作组成的农业种植模式对中轻度Pb污染土壤的修复效益,定点调查了岷江下游丘陵区3种农业模式(M1玉米+红薯-小白菜+菠菜,M2玉米+生姜-茎用芥菜,M3水稻)作用下,土壤中Pb含量的变化以及Pb在土壤和作物系统中迁移和分配的特征,采用有时序的灰色关联分析法,比较了3种模式的综合效益。结果发现,土壤Pb含量变化在模式M1、M2中表现为显著下降后持平的"L"形特点(降幅10.65、13.91),M3中为显著下降(降幅14.17)。Pb在作物非食用器官中含量是食用器官的1.10~33.00倍。玉米和稻谷食用器官中Pb的含量安全,生姜受到中度Pb污染,红薯、小白菜、菠菜等食用器官中Pb污染较严重,人体通过模式中作物日摄入Pb总量是WHO/FAO标准的4.23倍,但由于人体对Pb具有的耐性和清除机制、食用前对农产品的加工措施、当地农户将红薯和菠菜等作为猪饲料使用,以及现今社会人类日常饮食种类的丰富性等,有效地降低了农产品中Pb含量超标对人体危害的风险性。分析表明,3种模式的综合效益是显著的,灰色关联分析法的排序结果为M2〉M1〉M3。  相似文献   

15.
上海市川东农场探索出解决环境污染的资源化利用,做到投入品减量化使用,达到全程清洁化生产,最终实现无害化处理,为畜牧养殖场提供清洁能源,为无公害稻麦生产提供优质有机肥的农业循环新模式,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协同提高。为促进该模式的推广应用,介绍了该循环模式的主要内容,总结了相关经验。  相似文献   

16.
以沼气工程为纽带的循环农业模式是降低农业产业园区废弃物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有效方式。该研究构建了适合园区规模的循环农业模式能值评价指标体系,以河北省某典型奶牛产业园区为案例,将园区现行的利用全混式厌氧反应技术(Continuous Stirred Tank Reactor,CSTR)的湿法单相厌氧消化沼气工程,与湿法两相耦合厌氧消化、干法序批式厌氧消化、干法连续式厌氧消化3种不同沼气工程模式进行对比,运用能值理论及计算方法对以沼气工程为纽带的农业产业园循环模式进行了评价,选择最适宜园区发展的沼气工程模式。结果表明,该园区能值投入率为17.57,能值产出率为0.41,环境负载率0.33,可持续发展指数1.23,以CSTR湿法单相厌氧消化沼气工程为纽带的循环农业模式整体效益优于其他3种模式。研究对其他园区的循环农业模式评价和以沼气工程为纽带的循环农业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长三角平原水网区城郊循环农业圈层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据循环理念和长三角平原水网地区自身特点,以协调农业生产、环境保育和社会发展关系,促进城郊农业的和谐发展为目标,建立了长三角平原水网区循环农业圈层发展模式。在系统调查分析和圈层建设基础上,对该模式进行了集成熟化,探索并突出了圈层搭建的主要技术环节和应用参数。本模式为以城乡为中心构建同心圆的圈层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包括城乡结合部为第1圈层的旱稻模式,以蚕桑、苗木、经济林等多年生农林产业及水产畜牧业为主的第2圈层的"种养加"模式,以及以优质高产粮油、蔬菜生产基地为主的第3圈层规模农业模式。研究显示,该模式中的循环生产链结具有良好农业生产应用前景,利用园林地稻田湿地系统接纳生活污水技术,预计长三角地区每年30多亿t农村生活污水将得以接纳,可极大地缓解地区水体环境负荷。该模式组装集成畜禽粪便分散式土地处理、农业秸秆基质化、蚯蚓堆肥等技术要点,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该模式运行良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8.
蛋鸡粪循环利用模式评价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蛋鸡粪有能源化、肥料化和饲料化3种主要循环利用模式。从经济角度分析,3种模式各有特色,其中肥料化是当前比较可行的模式,能源化则是未来值得推广的模式,饲料化存在较大的潜在风险。在评估蛋鸡粪循环利用模式经济效益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渝西地区温光资源丰富,雨量充沛,主产水稻、玉米、小麦、红苕和蔬菜等作物,是重庆市的优质粮油及蔬菜主产区之一.近年来,渝西地区农村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影响了粮食总产量的提高;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转移,直接从事农业种植的劳动力呈现出年龄偏大、素质降低的态势,保证粮食总产量基本稳定和降低传统农业种植业劳动强度的要求越来越强烈.  相似文献   

20.
红壤地区草-牛-沼生态系统中养分循环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中度熟化的红壤岗地上采取种植黑麦草和玉米饲喂肉牛,牛粪尿沼气发酵后的沼肥与化肥配施养草的方式,并以单施化肥养草喂牛的方式为对照,进行2年试验研究草-牛-沼生态系统中的养分循环。结果表明,沼肥与化肥配施处理玉米植株的产量和养分积累量都高于单施化肥处理,而黑麦草产量和养分积累量都稍低于单施化肥处理,但由于配施沼肥可节省一半的化肥投入,其效益都很显著。牛对不同施肥处理同种饲草中养分的消化率差异不显著,牛粪尿对养分的回收率也差异不明显,但不同种或同种而收获期不同的饲草消化率和回收率都差异明显。牛粪尿经沼气发酵后回收的养分量可节约饲草生产中近一半的化肥投入。且沼肥施用后土壤肥力得以保护和改善,为后续的饲草生产提供了较好的土壤条件,从而有利于养分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