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7黑星病1.7.1症状叶片发病出现大量褪绿色小斑点,后斑点稍扩大,并破裂穿孔,呈圆形或星状开裂。茎发病后,出现椭圆形褪绿斑,后凹陷龟裂。上述各病部湿度大时,出现灰色霉层。1.7.2病原瓜疮痂枝孢霉(Cladosporium 相似文献
2.
3.
瓜蒌又名吊瓜,是食药兼用型植物,全身都是宝,利用价值高,效益好。2005年庆元县种植面积达346.9公顷,每公顷产吊瓜籽962.25千克,总产值959.95万元。其中五大堡乡种植面积达715公顷,是该县的瓜蒌大乡。平均每公顷产吊瓜籽1174.5千克,每公顷产值达33590元,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生态经济效益。但随着气候变暖、种植年 相似文献
4.
瓜萎病虫害已成为制约瓜蒌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对瓜蒌常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方法进行总结,以期指导大田防治。 相似文献
5.
6.
本文介绍了近几年广德县食用瓜蒌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为害规律,根据近几年防治实践,提出相应的农业防治及化学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8.
唐忠国 《中国农业信息快讯》2013,(5S):77-77
吊瓜原名瓜蒌、天花粉、栝蒌。属葫芦科块根、藤茎、连续单果,雌雄异花异株,异花授粉,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原野生于亚热带、温带地区丛林中,适应性广,野生性强,抗逆性强,后经人工栽培训化、选育成现在的栽培种吊瓜。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谈谈吊瓜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吊瓜原名瓜蒌、天花粉、栝蒌。属葫芦科块根、藤茎、连续单果,雌雄异花异株,异花授粉,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原野生于亚热带、温带地区丛林中,适应性广,野生性强,抗逆性强,后经人工栽培训化、选育成现在的栽培种吊瓜。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谈谈吊瓜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稻飞虱是一种具有迁飞性、暴发性、隐蔽性的害虫,在湖南危害水稻的主要是褐飞虱和白背飞虱。早稻以白背飞虱为主,晚稻以褐飞虱为主。主要集中在稻丛下部,吸取水稻汁液,致烂秆倒伏。褐飞虱在湖南一般发生5代,白背飞虱发生6代。 相似文献
11.
12.
<正>③链孢霉病链孢霉又称红色面包霉、脉孢霉,严重危害所有食用菌的母种、原种、栽培种,以及香菇、木耳等熟料菌筒,但在平菇、双孢菇生料栽培中少有发生。污染食用菌的主要是粗糙脉纹孢霉和面包脉纹孢霉。 相似文献
13.
14.
<正>⑥病毒病病毒病又称菇脚渗水病、顶枯病、褐色病、X病。可危害双孢菇、香菇、平菇、草菇、茯苓、银耳等。症状:双孢菇病毒病的症状,表现为菌丝体生长缓慢、稀疏,变褐色,菌落边缘不整齐。带毒菌种播种后,菌丝生长慢,发菌不均匀。覆土后,出菇数量少, 相似文献
15.
<正>一、食用菌病害食用菌病害从发病的原因区分,可分为寄生性病害、竞争性病害和生理性病害。寄生性病害是指由真菌、细菌、病毒、粘菌等病原生物直接侵染食用菌的菌丝体和子实体引起的病害。竞争性病害是指有 相似文献
16.
<正>3.生理性病害①平菇A.培养料干皮,不发生菇蕾病状:袋栽平菇时,在平菇菌丝体刚长满培养料时即挽起塑料袋口,露出培养料等待出菇,结果造成 相似文献
17.
<正> (一)病原物病害 1、马蹄秆枯病该病俗称“马蹄瘟”,广泛分布于马蹄产区,植株感病后地下茎不结荠或结小荠。初生病斑暗绿色水渍状,不规则形或近圆形,略凹陷,以后病斑呈暗绿至灰 相似文献
18.
3.叶枯病它属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它先在叶片中部边缘产生水渍状小点,后逐渐向上、下蔓延,形成褐色条斑,最后呈灰白色.…… 相似文献
19.
<正>③金针菇A.针头菇病状:整丛菇体呈胡须状,单个菇体短而尖细,无菌盖,中下部稍粗一些,形似针头。子实体生长受到严重抑制,几乎无产量。 相似文献
20.
正川瓜蒌1号的生育期250天左右,属多年生攀缘型草质藤本植物,卷须2~3个。叶互生,叶片宽卵状心形,长宽相近,5~14厘米,3~5个浅裂至深裂,边缘常再分裂,小裂片较圆,两面稍被毛。雌花单生于叶腋,花梗长约6厘米。果实宽卵状椭圆形至球形,长7~15厘米,直径6~10厘米,成熟后表面深橙黄色至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