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浅析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对2010年10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建立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从政策覆盖范围、实施侧重点、资金投入方式及实施手段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述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在现阶段对加强草原保护建设,恢复草原生态功能,促进牧民增收,实现牧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新疆畜牧业》2011,(7):33-33
自治区开展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前期工作以来,各地(州)、县(市)干部及技术人员提出了很多存在的政策问题,我们对其中的普遍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根据现有的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提出了解决的措施办法,以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落实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这一重大惠牧强牧富牧政策,一年多来,我们客服了工作量大、涉及面广、环节繁琐等困难,全面掌握政策界定,强化宣传引导,狠抓基础工作,妥善化解矛盾,使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圆满完成了2011年补奖工作各项任务。禁牧封育是落实补奖政策的重点。一是按照"因地制宜、集中连片、科学勘定"的原则,以村为基本单元,  相似文献   

4.
基于内蒙古自治区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沙地草原、草原化荒漠五大草原类型15个旗(县)632户牧民的调研数据,采用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就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牧民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牧户满意度较高,均值为2.61;2)内蒙古自治区牧民政策满意度由高到低依次排序为:沙地草原>草甸草原>荒漠草原>草原化荒漠>典型草原(P<0.01),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3)户主年龄、草场流转情况、草畜平衡补奖收入、家畜数量变化情况和政策执行情况对牧民的政策满意度产生显著影响;4)政策满意度为非常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的牧民在人口统计变量上无显著差异,表现出政策实施无差异的良好特性;三类牧民的政策满意度与草场资源拥有量和草畜平衡补奖收入呈逆向关系,与政策实施效果呈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5.
草原生态保护工程的补助奖励政策作为我国在生态草原中的重点民生项目,其覆盖面较为广泛,资金的投入之大,是当前前所未有的.在实施的过程中,尽管获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但也暴露出了一些较为严重的问题.故本文通过对云南省近年来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进行归纳总结,整理出了政策实施过后的好处与不足,并针对不足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6.
新疆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拥有草原面积8.6亿亩,可利用草原面积7.2亿亩。草原占新疆国土总面积的34.4%,草原面积居全国第三位,牲畜头数仅次于内蒙古。畜牧业是新疆的支柱产业之一,其中草原畜牧业在畜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多年来,由于超载放牧和草原保护投入不足等原因,我国草原退化严重,可利用面积减少,生态功能弱化。同时,牧民就业渠道窄,收入增长缓慢。因此,坚持统筹兼顾、以人为本,加强  相似文献   

7.
乐都县根据《海东地区2011年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方案》的要求,在认真开展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前期工作调查的基础上,全面建立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对牧民实行草原草畜平衡奖励、牧业生产补贴等政策措施,现就乐都县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实施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2011年,全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正式在全国启动,根据"总体设计、分步实施"的原则,系统规划了牧户信息管理、补奖资金信息管理、牧草良种补贴管理、地块上图、草畜平衡分析、政策效果评价六个模块,牧户信息管理和补奖资金信息管理已正式业务化运行了几年,从2014年开始,"牧草良种补贴管理"和"地块上图"模块正式开始运行,通过上图验证系统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借助补奖政策的实  相似文献   

9.
为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促进牧区牧业发展和牧民增收,国务院日前决定,从2011年开始,中央财政每年安排资金134亿元,在内蒙古、新疆(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西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和云南8个主要草原省(区),全面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补助奖励政策的主要内容是:实施禁牧补助、实施草畜平衡奖励、落实对牧民的生产性补贴政策、安排奖励资金.  相似文献   

10.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实施动员布置会在京召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部、农业部在北京召开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实施动员布置会,对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和云南8个主要草原牧区省(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正式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做了进一步动员部署,以推动草原生态加快恢复和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加快转变,促进牧民持续增收。  相似文献   

11.
我国草地生态补偿对农牧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波  南志标  唐增 《草业科学》2015,9(11):1920-1927
草地生态补偿的目的是为了恢复和保护将要或者已经破坏了的草地生态环境,我国目前开展的大规模的草地生态补偿项目有退牧还草、退耕还草还林、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等。我国草地生态补偿开展十几年来,草地生态得以恢复,草群高度、植被盖度、干草产量方面都有所改善。而农牧户作为生态补偿客体的最基本单位,农牧户的响应与生态补偿可持续性息息相关。本文分析总结了草地生态补偿对农牧户的影响,结果表明,草地生态补偿对农牧户家庭经济和农牧产业结构产生了一定的正面影响,但目前实践工作还处于不成熟阶段。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1)补助标准和期限不合理;2)畜牧业生产方式落后,资金缺口大;3)舍饲风险大;4)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5)缺乏技术补偿。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1)制定合理的补偿标准;2)拓宽融资渠道;3)完善社会保障制度;4)发展集约化畜牧业;5)增加技术补偿;6)延长补助期限,发展后续产业。  相似文献   

12.
“退牧还草”工程对促进退化草地的生态恢复及改善牧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小型座谈相结合的方法,对藏北羌塘地区6县10乡(镇)的100户牧民进行抽样调查,分析了牧民对“退牧还草”工程的社会认知与政策响应。结果表明,大多数牧民认可并支持“退牧还草”工程,81%的牧民认为工程能有效促进草地恢复;依据草原保护奖励机制(试点)补偿标准,74%的牧民支持长期(10年以上)的生态补偿;考虑生态移民后的生计保障问题,52%的牧民不愿意移民到城镇。因此,有必要及时完善“退牧还草”工程及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并使其与生态移民工程相结合,以实现西藏羌塘牧区生态、社会与经济的共赢局面。  相似文献   

13.
草原是发展畜牧业的物质基础, 也是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大江大河重要的发源地和水源补给区。传统认为, 毒害草是草原的绿色杀手, 放牧牲畜的隐形敌人, 极大地制约了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草地农业系统理论为根据, 分析了毒害草在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维护生物多样性、观赏价值、药用、放牧管理和牲畜采食等诸多方面的特殊价值, 认为毒害草是草原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在此基础上探讨草地退化的机理, 毒害草在草地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地位, 以期为退化草地恢复、草原健康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畜控草”与新疆草畜平衡管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长期以来,社会各界及业内都把"以草定畜"视为对天然草地放牧管理与生态保护和建设的终极目标,"以草定畜"似乎已被广泛认同,但是,在草原牧区实现"以草定畜"依然任重道远。在新疆天山北坡,同地带、同一类型的山地草甸草地,在夏季与冬季两种不同放牧利用制度下,植被成分差异显著,在冬季放牧利用制度下,山地草甸草地植被成分中,阔叶杂类草及小灌木明显增多,牧草再生性减弱;而在夏季放牧利用制度下,植被成分中小杂类草与禾本科牧草明显增多,牧草再生性增强;在降水量较丰富的中山带,禁牧封育2~3年后,植被成分中饲用价值低、家畜不宜采食的粗大杂类草明显增多。"以畜控草"应该成为更加积极的草地管理态度和方式。在目前天然草地放牧量难以较大幅度减控的情况下,通过"以畜控草",可以既保持草地植被健康状况又有利于草原畜牧业的发展,这对于实施牧民定居与冷季舍饲的新疆草原牧区,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王树青  徐义  杨坤 《草业科学》2021,38(8):1650-1656
草原作为重要的生态资产与生产资源,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之中,在草原牧区实施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对草地生态保护、修复和助力牧区精准脱贫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为例,通过历年统计数据和查阅年鉴等方式获得相关资料,对两...  相似文献   

16.
实施基本草地保护制度促进草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草地保护与建设在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我国草地资源破坏严重,草原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现状,迫切需要基本草地保护制度的实施.建议实行草畜平衡制度、调整牧区经济结构和加大草原建设资金投入,以实现草地资源的持续利用和草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玛曲草地生态补偿机制和补偿资金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首曲湿地草地年度生态服务经济价值和损失价值评估入手,对玛曲草地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和补偿资金确定进行了初步探讨,说明了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和补偿资金的合理确定是保护生态功能核心区主体利益和限制生态效益辐射区无度、无偿滥用自然资源的前提条件,也是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得出黄河下游地区每年应从总的GDP中最少拿出0.3‰~0.8‰的资金,用于玛曲草地的保护和建设。  相似文献   

18.
草地生态补偿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兴元 《草业科学》2012,29(2):306-313
草地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已经成为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随着人类对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可替代性的深入认识,通过生态补偿使草地生态服务的受益者支付消费成本,以促进草地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生态服务价值增值。在总结国内外生态补偿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草地生态补偿的内涵、理论基础、生态补偿机制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总结,分析了目前草地生态补偿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青海省兴海县天然草地牧草生长发育与气候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让  韩炳宏  韩通  周秉荣  李博  牛得草  傅华 《草业科学》2017,34(10):1991-1998
为了解青海省兴海县天然草地牧草生长发育及其与气候条件的关系,本研究基于青海省兴海县近11年的气象和牧草观测数据,较系统地分析了该区牧草返青、生长高度和产量与水热因子的关系特征。结果表明,春季多雨与春季干旱年份牧草返青期相差38d,牧草返青期提前或推迟主要与≥0℃初日的时间、当年3-4月份降水量和上年9-11月份降水量密切相关,牧草返青期降水的最佳气候模型为一次线性回归方程;牧草全生育期植物高度增加量与降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而与气温呈负相关关系;另外,牧草生长高峰期6-7月份降水量每增加10 mm,鲜草增产225kg·hm~(-2)。因此,降水量是限制青海省兴海县天然草地牧草返青和生长发育的主要气象因子。  相似文献   

20.
在西藏自治区当雄县龙仁乡选择101户牧户为调查对象,采用入户调查与实地观测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地区的草地资源以及牧户的家畜养殖、草畜供求和家庭收入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的人工草地建设、草地载畜量、草畜配置以及牧户的饲草收贮、家畜饲养方面存在突出问题;从提高人工饲草产量和质量、优先发展季节畜牧业、引导新型种草和养殖技术等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