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内生真菌分为麦角菌类内生真菌和非麦角菌类内生真菌。麦角菌类内生真菌常和禾草形成共生,改变植物组织的生长发育,产生具有生物保护活性的生物碱,遏制昆虫和哺乳动物的取食,同时,能够增强宿主植物的生态生理学方面的作用和对非生物胁迫的抗性。笔者就有关禾草类内生真菌的生长和传播、产生的生物碱、抵抗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的功能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2.
禾草内生真菌是一个多样性十分丰富的微生物类群,因其具有重要的生理和生态作用而成为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禾草内生真菌的多样性主要有种的多样性、宿主多样性、生境多样性、形态多样性以及遗传多样性。主要是感染冷季型禾草的香烛菌属(Epichloё)及其无性态Neotyphodium属。全球生态环境复杂、宿主植物多样性丰富,导致内生真菌的多样性更加丰富,从而会发现更多新的真菌分类单元,这在菌种收集和保藏方面独具优势。内生真菌可使禾草提高抗逆性并适应逆境甚至极端环境条件,这对于深入探讨内生真菌-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有目的性和科学性地构建新的禾草内生真菌共生体及植物微生态系统的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冷季型禾草与Epichloё属内生真菌建立互利共生关系,提高禾草对生物和非生物逆境的耐受性,进而影响整个草地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能量循环过程,成为植物共生微生物和宿主共生关系研究的焦点。本文从禾草内生真菌生活史、宿主共生关系协同进化、产生生物碱种类及功能、提高宿主抗逆性及与其他生物交互作用等方面进行系统阐述,揭示禾草内生真菌在草地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为挖掘内生真菌资源,探讨合理利用途径和生态功能以及草地畜牧业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内生真菌对禾草类植物抗旱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李飞  李春杰 《草业科学》2006,23(3):57-62
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关于内生真菌Neotyphodium对禾草类植物抗旱性方面的研究成果。结果表明:与不带菌禾草相比,带菌禾草的抗逆性强、产量高,特别是内生真菌的侵染可增加宿主植物的抗旱性。据报道,内生真菌主要是通过促进植株根系发育、叶片生长、气孔开闭、渗透调节、抗氧化保护系统等来提高禾草类植物的抗干旱胁迫能力。但也有学者认为并非所有内生真菌对宿主禾草的抗旱性都有增益作用,内生真菌与禾草的共生关系还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宿主、内生真菌基因型和生境的相互关系。在未来的研究中应以内生真菌-禾草共生体的抗旱机理、生物学特性和群体特征为重点;此外利用真菌-禾草共生体的抗旱特性开展优良牧草草坪草选育,发挥内生真菌在天然草地中的生态作用也是重要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张兴旭  南志标  李春杰 《草业科学》2014,8(8):1466-1474
随着全球工业化和地球化学活动的日益频繁, 地表和地下水中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植物通过体内存在的内生真菌提高对重金属的耐受性进行修复。本研究围绕重金属胁迫对禾草的影响、禾草对重金属胁迫的响应以及内生真菌提高禾草耐重金属的机理等方面对内生真菌提高禾草耐重金属胁迫的研究进展方面进行了综述, 以期为禾草耐重金属胁迫品种的选育和植物修复机制的研究, 提供新的方法手段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我国关于内生真菌的研究现状及热点,以1999-2019年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内生真菌为关键词的相关文献为数据源,从检索结果中手动选择禾草与非禾草内生真菌相关文献,进行了文献计量学分析.共检索出5333篇与内生真菌相关的文献,其中377篇与禾草Epichlo?属内生真菌相关文献.结果表明,非禾草内生真菌相关...  相似文献   

7.
青海高原的高寒特性决定其生境内禾草植物的多样性和特异性,然而有关青海高原地区禾草内生真菌的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对青海高原地区48个样点内禾草植物内生真菌带菌率和内生真菌分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4种禾本科植物内生真菌平均感染率低于50%,而12种植物内生真菌平均感染率大于50%。其中,缘毛鹅观草(Roegneria pendulina)、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醉马草(Achnatherum inebrians)、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硬质早熟禾(Poa sphondylodes)、微药羊茅(F. nitidula)、毛稃羊茅(F. kirilowii)和紫羊茅(F. rubra)的平均带菌率均超过80%。同时,同属禾草植物内生真菌带菌率存在差异。禾草内生真菌分离率较低,其中紫花针茅、麦宾草(Elymus tangutorum)、光稃早熟禾(P. psiolepis)和异针茅(S. aliena)内生真菌在菌落和分生孢子形态上存在差异。可见,青海高原禾草内生真菌带菌率较高,同时不同禾草内生真菌可能存在多样性。  相似文献   

8.
内生真菌侵染禾草既可提高宿主植物在群落中的竞争力,又可引起家畜中毒,因其特殊的双重特性而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由于禾草内生真菌具有宿主特异性使其资源的利用开发受到限制.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的发展与应用,越来越多优良的内生真菌被发现,禾草组织培养再生体系也已逐步建立,对禾草内生真菌人工接种技术的传统方法有一定程...  相似文献   

9.
李芳  李彦忠  段廷玉 《草业学报》2017,26(9):132-140
在温室盆栽条件下,以侵染内生真菌和未侵染内生真菌的黑麦草为材料,接种幼套球囊霉(Claroideoglomus etunicatum)和根内球囊霉(Rhizophagus intraradices)以及两种AM真菌的混合菌剂,通过比较单一及混合AM真菌和禾草内生真菌对黑麦草株高、根长、生物量、P含量、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以及光合指标等方面的差异,探究AM真菌与禾草内生真菌对黑麦草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幼套球囊霉、根内球囊霉和混合菌剂的黑麦草平均AM真菌侵染率分别为44.04%,34.13%和41.13%,禾草内生真菌降低AM真菌平均侵染率22.28%。接种AM真菌和侵染禾草内生真菌均提高了黑麦草形态和生理生化指标,且二者(尤其是幼套球囊霉与禾草内生真菌)共存时,黑麦草的形态和生理生化指标最高,与既不侵染禾草内生真菌也不接AM真菌的处理相比,幼套球囊霉与禾草内生真菌共同作用时总P含量、总生物量和净光和速率分别提高48.21%, 21.12%和73.53%,总可溶性糖和蛋白分别提高147.12%和24.27%。总体而言,AM真菌显著促进了植物地上、地下部分生长,而禾草内生真菌主要促进植物地上部分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
张若晨  李涛  姚祥  陈振江  李春杰 《草业学报》2021,30(10):180-190
禾草内生真菌生物碱可以增强寄主植物的抗逆性,为了解禾草内生真菌生物碱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对20年来(2000-2019年)国内外发表的禾草内生真菌生物碱论文进行检索筛选,以禾草内生真菌生物碱为关键词,共检索到646篇相关文献,其中我国33篇。对相关文献进行计量学分析发现:生物碱发文数量排名前三的国家是美国、新西兰和中国;文献平均被引次数最多的是中国;20年来,我国关于禾草内生真菌生物碱的文章数量稳步上升,且不断有文章被国际高水平的期刊发表。我国禾草内生真菌生物碱的研究单位主要集中在兰州大学和南开大学等高校,研究内容主要是生物碱生物学特征、生态作用以及影响共生体产碱的因素等。而关于生物碱致毒机理和人工合成途径的研究较少,今后需加强对其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猪繁殖日常呼吸综合征是引起母猪繁殖障碍和仔猪呼吸道症状及死亡为主要特征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及时发现和日常监测对本病的防治和根除有重要意义。除病毒分离、鉴定的经典方法外,更多的分子生物学检测、诊断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就各种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我国3种疯草的内生真菌培养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治刚  曹师  徐娜  徐杉  李彦忠 《草业学报》2017,26(10):158-169
家畜取食疯草出现中毒或死亡的原因为疯草体内含可产生苦马豆素的内生真菌。我国的多种疯草中的内生真菌为同一种,同种疯草中的内生真菌因随种子传播而孤立于单一寄主,可能出现与其他疯草内生真菌不同的生物学特性。为此在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菌种的基础上研究了我国最主要3种疯草小花棘豆、黄花棘豆和甘肃棘豆中内生真菌菌株(LYZ0091、LYZ0093和LYZ0109)在不同温度、pH值和培养基上的菌落生长速率和形态特性。结果表明,1)3个菌株的菌落停止生长的最高温度不同,LYZ0109无法在30 ℃下生长,但LYZ0091和LYZ0093仍可生长,最适宜生长温度分别为20、25和25 ℃,在5、10和15 ℃下4周时LYZ0091的生长速率显著(P<0.05)高于LYZ0109,在20和25 ℃下则显著(P<0.05)低于LYZ0109;2)在pH 4~11下3个菌株均可生长,菌株之间无显著(P>0.05)差异;在培养基NA、PCA、PDA、PSA和WHDA上LYZ0109多显著(P<0.05)大于LYZ0091;3)在温度、pH值和培养基处理中3个菌株均未产生分生孢子,LYZ0091和LYZ0109的菌丝扭曲状,厚垣孢子少,而LYZ093无扭曲状菌丝,大量成串的厚垣孢子由基质底部向上呈树状生长。  相似文献   

13.
内生真菌对苇状羊茅和多年生黑麦草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张颖  韩建国 《草业科学》2004,21(7):59-65
综述了内生真菌的分类及其在宿主苇状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和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中的分布与传播方式,阐述了内生真菌对苇状羊茅和多年生黑麦草生长、抗生物(病虫害)和非生物胁迫(P胁迫和干旱胁迫等)、以及对其他草类的竞争他感作用的影响,并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李芳  张峰  高萍  段廷玉 《草业科学》2016,33(2):219-229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禾草内生真菌和植物病原菌广泛存在于农业生态系统中。AMF和禾草内生真菌均能与宿主植物形成共生体,促进宿主植物对养分、水分的吸收,提高植物对病害、干旱等生物和非生物逆境的抗性。植物病原菌引致的植物病害可降低植物产量和品质,造成生产上的重大损失。AMF可降低植物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其机理包括AMF与病原菌竞争侵染位点,养分和空间、消耗病原菌的能量、提高菌根植物对水分和养分的利用效率、调节病程相关蛋白。禾草内生真菌可通过分泌抑菌活性物质、诱导植物体产生抗性反应及减少病害介体的传播,提高植物地上生物量和抗病性。AMF和禾草内生真菌与其它微生物的互作因植物、真菌而异,有相互促进的效应,也有相互抑制的效应。研究和明确农业生态系统中三类微生物的互作机理,进而利用禾草内生真菌和AMF提高抗逆性及产量、防治病害,对于促进和维持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娜娜  赵玉凤  夏超  钟睿  张兴旭 《草业科学》2016,33(7):1306-1314
以中国西北天然草原的常见有毒植物——醉马草(Achnatherum inebrians)为研究材料,进行了内吸式杀菌剂——70%甲基托布津(thiophanate methyl)对醉马草种传内生真菌灭菌活性及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100倍甲基托布津可100%杀灭醉马草种传内生真菌,但该处理会显著降低(P0.05)醉马草幼苗的发芽指数,而对其它测量指标不造成显著影响(P0.05);其次为200倍药剂浸泡处理6 h,内生真菌杀灭率仅为61.2%,该处理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与100倍药剂处理相比差异显著(P0.05)。因此,若不考虑对种子发芽指数造成的影响,甲基托布津稀释100倍、浸种2 h为剔除醉马草种传内生真菌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6.
邓杰  李芳  段廷玉 《草业学报》2019,28(12):103-113
在温室盆栽条件下,以侵染禾草内生真菌(E+)和未侵染禾草内生真菌(E-)的黑麦草种子为材料,设立接种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根内球囊霉(AM)和不接AM真菌的对照(NM)处理,并在上述处理下植物生长6周后,在植物根部(B+根)和叶片(B+叶)接种病原菌根腐离蠕孢,以不接种病原菌(B-)的处理作为对照,病原菌接种2周后,通过测定菌根侵染率、发病率、叶绿素含量、光合指标、P含量、SOD活性以及MDA和H2O2浓度的变化,研究AM真菌和禾草内生真菌互作对病原菌侵染后黑麦草生长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接种病原菌的黑麦草发病率为2.50%~31.25%。AM真菌和禾草内生真菌的存在均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发病率,促进P吸收和光合作用的进行,增加生物量的积累。与NME-对照相比,侵染禾草内生真菌和接种AM真菌的处理降低了叶部接种病原菌的黑麦草发病率,降幅为32.00%~92.00%。叶片和根部接病原菌的黑麦草,AM真菌和禾草内生真菌共同作用时,植物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叶绿素含量、总P含量和SOD酶活性分别提高132.25%和132.17%、56.00%和134.48%、37.69%和40.77%、41.51%和38.17%、95.65%和11.72%(P<0.05),MDA和H2O2浓度分别降低31.36%和24.45%以及58.62%和22.22%(P<0.05)。这些研究结果表明,AM真菌和禾草内生真菌能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植物抗病性,且二者共存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羊口疮是由羊口疮病毒(Orf Virus,ORFV)引起的嗜上皮性人畜共患传染病。该病在国内外均有流行,对养羊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快速高效的检测方法对羊口疮的防治至关重要,目前常用的羊口疮实验室检测方法包括病毒分离鉴定、病毒中和试验(VNT)、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免疫荧光试验(IFA)、琼脂扩散试验(ATD)、蛋白质印迹法(WB)、侧流免疫层析测定法(LFIA)、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等。本文概述了ORFV实验室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为快速、准确的诊断ORFV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