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以里奥、迈瑞伯及佐治亚3份中国材料为对照,对引进的73份俄罗斯百脉根种质材料的干物质、粗蛋白、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粗灰分5项营养指标及相对饲喂价值进行测定,并采用灰色关联度法及聚类分析法对各种质材料的营养价值和相对饲喂价值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73份俄罗斯百脉根种质材料营养成分含量差异明显,相对饲喂价值变异系数最大,为23.33%,变异明显;中性洗涤纤维的变异系数较大,为15.05%,变异明显;酸性洗涤纤维及粗蛋白变异较明显,变异系数分别为12.65%、11.95%;粗灰分变异不明显,变异系数为8.40%;干物质的变异系数最小,仅为1.28%,变异最不明显。通过灰色关联度及聚类分析,将73份俄罗斯百脉根种质材料分为4类,第1类材料营养价值高,相对饲喂价值高,包括Zxy09p-6485等13份材料;第2类材料营养价值较高,相对饲喂价值较高,包括Zxy08p-4868等20份材料;第3类材料营养价值中等,相对饲喂价值中等,包括Zxy06p-2376等17份材料;第4类材料营养价值低,相对饲喂价值低,包括Zxy06p-1785等23份材料;对照里奥及佐治亚处于第3类,迈瑞伯处于第4类,73份俄罗斯百脉根种质材料中有36份材料的营养价值及相对饲喂价值均优于3份对照材料,可适当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
利用德国GFS-3000光合仪,以百脉根品种里奥、迈瑞伯、佐治亚为对照,测定了从俄罗斯引进到西北绿洲地区的61份百脉根种质材料的光合速率(Pn)、胞间CO_2浓度(Ci)、气孔导度(Gs)等光合特性指标,通过灰色关联度加权分析及聚类分析综合评价了供试种质材料的光合性能。结果表明:61份种质材料可分为3类,第Ⅰ类12份种质材料,光合性能较优,其中,排在前5位的材料分别为Zxy08p-4693、Zxy06p-2376、Zxy09p-5642、Zxy09p-6464、Zxy09p-6300,该类材料的光合速率在18.12~23.39μmol/(m~2·s),胞间CO_2浓度在305.49~365.90μmol/mol,气孔限制值在0.28~0.34μmol/(m~2·s);第Ⅱ类包括引进的26份材料及对照佐治亚、迈瑞伯,光合性能中等,该类材料的光合速率在14.59~20.12μmol/(m~2·s),胞间CO_2浓度在197.32~335.53μmol/mol,气孔限制值在0.32~0.54μmol/(m~2·s);第Ⅲ类为Zxy06p-2287,Zxy08p-4528和Zxy09p-5809等20份材料及对照里奥,光合性能差,该类材料的光合速率在10.41~16.86μmol/(m~2·s),胞间CO_2浓度在217.70~319.64μmol/mol,气孔限制值在0.34~0.51μmol/(m~2·s)。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对22份百脉根(Lotus corniculatus)种质资源的11个表型性状指标进行多样性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除种宽外,22份百脉根种质间的表型性状均存在显著变异,表型性状指标变异幅度为12.11%~69.48%,各表型性状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主成分分析表明,茎长、株高、冠幅、种子周长、种子长、种子宽和种子长宽比的主成分载荷较高,是造成百脉根种质表型性状差异的主要因素。根据聚类分析将22份百脉根种质分为3个类群,其中,第Ⅰ类群种质的种子小,但植株高大,第Ⅱ类群种质的种子小且植株矮小,第Ⅲ类群种质的种子和种荚大但植株矮小。综合评价11和12号这2份种质资源整体表现优良,且归属于第Ⅲ类群,具有种荚和种子较大的特性,可作为选育种子高产品种的目标亲本利用。本研究结果可为百脉根的种质应用和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盐胁迫对虉草种子萌发与幼苗生理生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丛丽丽  张蕴薇  陈新  李永祥  张新全 《草业科学》2011,28(12):2136-2142
采用0(CK)、50、100、150、200和250 mmol/L 6个NaCl浓度梯度,对6份虉草(Phalaris arundinacea)材料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2个阶段进行盐胁迫处理。通过对种子的发芽率、鲜质量、苗高、根长、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和叶绿素含量等生理化指标的测定,观测其在盐胁迫下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结果表明,低NaCl浓度对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这2个阶段的影响较小,随着NaCl浓度的增高,种子发芽率、根长、鲜质量、苗长、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脯氨酸含量显著增加,丙二醛含量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6份虉草材料在种子发芽和幼苗生理变化上均表现出不同的耐盐能力,Zxy06p 2449、Zxy06p 1904耐盐能力较强,其次为Zxy06p 2380、Zxy06p 2633,Zxy06p 2262和Zxy06p 1916的耐盐性较差。  相似文献   

5.
张本瑜  师尚礼 《草业科学》2016,33(9):1779-1787
为挖掘利用优质百脉根种质资源,促进其育种工作,采用田间调查和室内考种分析两种方法,对引进的69份俄罗斯百脉根种质材料的9个农艺性状进行了鉴定和评价。结果表明,69份材料各具特点,差异明显,类型广泛。单株重变异系数最大,为57.58%,变异明显;生育期变异系数最小,仅为6.92%。通过主成分分析,从9个农艺性状中提取出3个主成分因子,即草产量、生育期(成熟)和千粒重,提供的信息量占全部信息量的87.468%。利用这3个主成分因子进行系统聚类,将69份俄罗斯百脉根种质材料划分为三大类群。第Ⅰ类群属晚熟半匍匐中产型材料,第Ⅱ类群属早熟匍匐低产型材料,第Ⅲ类群属中熟直立高产型材料。结果表明,第Ⅲ类群材料综合产量性状最好。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2个百脉根(Lotus corniculatus L.)品系B1(来源于加拿大圭尔夫)和B2(引种于加拿大)种子萌发期的耐盐性,采用纸上发芽法,以蒸馏水为对照,采用不同浓度(0.3%,0.6%,0.9%,1.2%)NaCl溶液,通过测定发芽率、根长、苗长等7项指标,计算其盐害系数,利用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以及隶属函数对其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增加两个百脉根品系的发芽指数呈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活力指数呈现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其他指标的变化趋势均不一致。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当盐浓度为1.2%时,B2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苗长和幼苗干重均显著高于B1(P<0.05)。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种子萌发期耐盐性较强的是品系B2。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百脉根(Lotus corniculatus)在低磷和干旱胁迫下代谢物质的变化,本实验选择对照(CK)、低磷(LP)和干旱胁迫(PEG)三种处理下的百脉根作为实验材料,利用代谢组学对低磷和干旱胁迫下的百脉根进行代谢物的分析。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样本共测到390种差异代谢产物,其中314种下调表达,76种上调表达,注释到70条代谢通路。低磷胁迫样本共检测到332种代谢产物发生变化,其中209种下调表达,123种上调表达,注释到58条代谢通路。干旱胁迫样本主要聚类为脂肪酰基、羧酸及其衍生物、有机氧化合物、类黄酮,富集程度最显著的途径为类固醇生物合成。低磷胁迫样本主要聚类为脂肪酰基、羧酸及其衍生物、有氧化合物、类黄酮,富集程度最显著的途径为苯乙烯、二芳庚烷和姜酚的生物合成。研究利用代谢组学方法对百脉根组织部位中的代谢物进行分析鉴定,探究在低磷和干旱胁迫条件下百脉根组织部位中的代谢物以及差异代谢物种类和含量,为以后百脉根非生物胁迫的研究提供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8.
12份野牛草材料蒸散量及抗旱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研究了12份野牛草材料的蒸散量与抗旱性,结果表明:水分充足条件下各材料间除T09蒸散量较高外,其他材料差异不显著(P0.05);水分胁迫的前18d,材料间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或P0.01),并且随着胁迫时间延长各材料蒸散量、土壤含水量、叶片相对含水量均呈下降趋势,游离脯氨酸、丙二醛和相对电导率则为增加趋势;蒸散量与各抗旱指标间均显著或极显著相关;通过聚类分析,将12份野牛草划分为3个抗旱级别,即较强抗旱材料T01,中度抗旱材料T02、T03、T04、T05、T06、T07、T10和T11,较弱抗旱材料T08、T09和T12。  相似文献   

9.
百脉根根际高效溶磷菌LC15的特性研究及菌株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分离自百脉根(Lotus corniculatus)根际的溶磷菌LC15,通过对其进行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其菌株具有较强的溶解无机磷和有机磷的能力,且对无机磷的溶解能力更强,D/d比值均超过3.00;振荡培养7 d后其可溶性磷含量高达400.49 mg/L,分泌总有机酸量30.67 mmol/L,且菌悬液pH 4.39呈酸性;革兰氏染色呈阴性,在厌氧生长、V-P、柠檬酸盐利用、ONPG测定、精氨酸双水解酶等生理生化试验中均呈阳性;经BIOLOG测定,可利用碳源占95种供试碳源种类的54%;结合菌株16S rDNA序列同源性比对分析,初步鉴定为柠檬酸杆菌属(Citrobcter sp.)。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不同混播模式对牧草产量和营养价值的影响,本试验通过设置11种混播模式,即4个豆科牧草混播模式[杂花苜蓿(Medicago varia)+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百脉根(Lotus corniculatus)混播比例为1∶1∶1,1∶1∶2,1∶2∶1,2∶1∶1(Z1H1B1,Z1H1B2,Z1H2B1,Z2H1B1)],4个禾本科牧草混播模式[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扁穗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混播比例为:1∶1∶1,1∶1∶2,1∶2∶1,2∶1∶1(W1P1B1,W1P1B2,W1P2B1,W2P1B1)]和3个豆科禾本科牧草混播混播模式[杂花苜蓿+红豆草+百脉根+披碱草+无芒雀麦+扁穗冰草豆禾比为1∶3,1∶1,3∶1(L25G75,L50G50,L75G25)],分析研究不同混播模式对牧草产量和营养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6种牧草混播模式下各牧草株高、密度、干物质产量均显著低于3种豆科牧草混播模式和3种禾本科牧草混播模式(P<0.05),且牧草粗蛋白含...  相似文献   

11.
羊草和苜蓿草产品营养物质瘤胃降解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尼龙袋法,对不同加工方式形成的羊草和苜蓿草产品(草粉、草颗粒)进行了瘤胃降解粗蛋白质、中性洗涤纤维的评定,结果表明:(1)6~12h苜蓿草粉的粗蛋白质消失率显著高于吉生羊草草粉、野生羊草草粉、吉生羊草颗粒(p<0.05).(2)12h、24h、72h苜蓿草粉中性洗涤纤维的消失率显著高于吉生羊草颗粒、吉生羊草草粉、野生羊草草粉(p<0.05).(3)吉生羊草颗粒中性洗涤纤维的消失率与动态降解率要高于吉生羊草草粉、野生羊草草粉,吉生羊草草粉的蛋白质和中性洗涤纤维的消失率和动态降解率要高于野生羊草.  相似文献   

12.
对不同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ALV) 5'LTR序列及其启动子活性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探讨LTR对ALV复制和致病力的影响。通过PCR分别扩增克隆了中国分离株GD08(ALV-A)、CD08(ALV-B)、HN06(血管瘤病变型ALV-J)和NX0101(骨髓瘤病变型ALV-J)毒株基因组5'LTR片段。与国内外不同亚群ALV分离株5'LTR核苷酸序列比较发现,NX0101株和HN06株与ALV-J国内外分离株的同源性最高,达90.8%~97.5%;GD08株与ALV-A国内分离株SDAU09C1的同源性最高,为94.6%;CD08株与GD08株和ALV-J各株的同源性高达90%以上。LTR中的R区具有较高的保守性,但CD08株U3区缺失11 bp,GD08株U5区与其它毒株的U5区差异较大。将LTR片段插入到pCAT-Basic载体的CAT报告基因前,通过转染DF-1细胞和测定CAT表达量来评价LTR的启动子活性。HN06株和NX0101株之间,以及GD08株和CD08株之间LTR启动子活性有差异,但差异不显著;而ALV-J毒株与GD08株和CD08株之间的LTR启动子活性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3.
在武威黄羊镇和兰州永登地区,以20个紫花苜蓿不同品种作为研究对象,连续两年对其在初花期的干草产量、株高、茎叶比、鲜干比、粗蛋白、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粗灰分、粗脂肪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并采用灰色关联度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皇后”在黄羊镇和永登地区干草产量均为最高,分别为8.15和7.78 t/hm2;“甘农4号”在黄羊镇地区株高最高(102.44 cm),“驯鹿”在永登地区株高最高(96.44 cm);“陇东苜蓿”在黄羊镇地区粗蛋白含量最高(18.08%),“陇中苜蓿”在永登地区最高(17.91%);“苜蓿王”在黄羊镇地区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31.19%),而“太阳神”、“柏拉图”在永登地区并列最低(33.99%);“苜蓿王”在黄羊镇地区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39.08%),“北极星”在永登地区最低(42.96%)。综合分析结果显示,“苜蓿王”、 “甘农4号”、“陇东苜蓿”、“北极星”在黄羊镇地区综合表现优异;永登地区“柏拉图”、“皇后”、 “苜蓿王”、 “北极星”综合表现优异,这些品种在上述各地区分别具有较高的推广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百脉根种质苗期抗旱性鉴定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土培法对21份百脉根种质材料进行了苗期抗旱性评价。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明显抑制百脉根的正常生长,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株高、分枝数明显减小,根冠比明显增加;渗透调节物质丙二醛(MDA)、脯氨酸(PR0)、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的含量明显增加,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  相似文献   

15.
新疆狗牙根种质芽期耐盐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不同狗牙根种质在芽期耐盐差异程度,采用常规纸上萌发法,研究不同NaCl浓度(0、0.4%、0.8%、1.2%、1.6%)对来源于新疆不同生境下50份狗牙根种质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势、发芽指数、胚根长、胚芽长的影响,并通过聚类分析法对其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盐胁迫增加,狗牙根种质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势、发芽指数呈明显降低趋势,而胚根长、胚芽长则呈先升后降趋势,0.4%盐胁迫下达到最高;各测试指标变异系数呈逐渐加大趋势,至1.6%盐胁迫时其变异系数均较对照增加2.0倍以上。新疆狗牙根半致死NaCl浓度(S50%)均值为1.28%,变异系数为45.66%,且1.2%NaCl可作为其耐盐鉴定最适浓度。聚类分析综合表明,50份新疆狗牙根种质中表现较稳定的耐盐种质为Cd012,中度耐盐种质为Cd019、Cd021、Cd020、Cd054,敏盐种质为Cd001、Cd033、Cd035、Cd057、Cd059。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出适宜通辽地区种植的饲用高粱(Sorghum bicolor)品种,2011 年对8个饲用高粱品种进行了田间比较试验,系统测定并分析了与动物生产性能相关的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的含量,及鲜草产量、干草产量、干鲜比。结果表明:大力士和甜格雷兹品质性状均优于其他6个品种,且品种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通甜1号草产量最高,而品质略低于大力士和甜格雷兹,因此大力士、甜格雷兹适合作青饲利用,通甜1号适合作青贮利用,这3个品种在通辽地区均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