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呼伦贝尔沙化草地半固定沙地和固定沙地的米氏冰草(Agropyron michnoi)种群种子雨时间动态及有性繁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米氏冰草种群的种子雨时期集中在8月8日-9月22日,持续45 d。米氏冰草种群种子雨强度的波动变化均与最大风速呈线性回归关系。不同生境之间,半固定沙地的米氏冰草的种子雨强度总是显著高于固定沙地。半固定沙地的米氏冰草的有性繁殖体的穗长、穗宽、单穗质量、每穗上的小穗数量及种子百粒重等均显著高于固定沙地。在半固定沙地和固定沙地种子雨数量分别占其种子产量的29%和10%。因此,沙地微生境的变化对米氏冰草种子雨散布的时期及波动规律无影响,而对其有性繁殖体的形态特征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禾本科和豆科等草本植物是草地生态系统生产者的主体,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是植物生活史的主要部分,探讨禾豆植物种子萌发对温度和光照等环境因子的响应特征是建植以禾豆植物为主的栽培草地及退化草地补播混播修复的重要基础。本研究选取了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巴哈雀稗(Paspalum notatum)、紫花苜蓿‘公农1号’(Medicago sativa ‘Gongnong No.1’)、紫花苜蓿‘阿尔冈金’(Medicago sativa ‘Algonquin’)、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和毛苕子(Vicia villosa) 6种禾本科和豆科植物的种子,研究了恒温(30、25、20、15和10 ℃)、变温(15 ℃/6 ℃、25 ℃/15 ℃、20 ℃/30 ℃、20 ℃/10 ℃和30 ℃/15 ℃)和光照(光暗交替,全黑暗)条件下的种子萌发特性。结果表明,种子的发芽率、萌发开始时间和发芽指数在物种间存在显著差异,禾本科植物在5种恒温下发芽率不高(< 55.00%),豆科植物在恒温下发芽率较高(> 56.00%);禾本科牧草种子萌发开始时间较晚(> 6 d),豆科牧草种子萌发开始时间均早于禾本科,为1~2 d;禾本科植物发芽指数低于豆科植物,其中,紫花苜蓿‘公农1号’种子发芽指数最高,种子活力最强;全黑暗下冰草种子发芽率高于光暗交替条件,全黑暗抑制了紫花苜蓿‘公农1号’、紫花苜蓿‘阿尔冈金’和沙打旺种子的萌发。毛苕子种子在恒温和变温条件下发芽率为84.00%~99.00%,种子萌发温度范围较宽。本研究通过对不同温度和光照条件下典型禾豆牧草种子萌发特性进行研究,为禾豆混播栽培草地建植及退化草地补播修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几种预处理对促进草地早熟禾种子萌发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青丰  常海山 《中国草地》1997,(3):28-30,48
草地早熟禾是建植北方冷季型草坪的首选草种这一。针对其在草坪建植中存在的发芽率低,萌发速率慢等问题,对草地早熟禾的两个品种进行了种子预措引发试验研究。探讨了水分调控,温度调节,激素处理,电场处理等方法对种子发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牧草种子是农牧业生产中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之一,是建立人工草地、改良天然和退化草地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种子的生产和生产效益作为种业的重要一环,是牧草种子工程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一般牧草种子的产量均较低,由于大多数牧草具有野生性强、开花时间长、种子发育不整齐、容易落粒等特性,进行牧草种子生产时要求的自然条件和生产技术要比进行作物种子生产时更高。牧草种子生产对生产条件的要求往往与进行饲草生产时有很大差异。1牧草种子的收获1.1确定牧草种子成熟度  相似文献   

5.
干旱对草地早熟禾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用不同浓度聚乙二醇(PEG)溶液模拟干旱协迫环境,研究了9个草地早熟禾品种在干旱条件下种子的萌发情况,结果表明,低浓度PEG(0.025 mg/mL)可促进草地早熟禾种子萌发,当PEG浓度达到0.050mg/gL时,对种子的萌发产生了抑制作用,且随浓度的继续增加,抑制作用逐渐加强,不同品种间的受抑制程度表现出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7.
研究了盐胁迫对草地早熟禾种子萌发的影响。置床时对早熟禾种子进行盐溶液浇灌,通过各项生理指标的对比,得出早熟禾种子在不同盐分浓度下的发芽情况,了解草地早熟禾种子的盐害率程度。  相似文献   

8.
牧草种子是农牧业生产中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之一,是建立人工草地、改良天然和退化草地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种子的生产和生产效益作为种业的重要一环,是牧草种子工程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相对于其它作物来讲,由于牧草的总体育种目标是营养生长(饲草生产)旺盛,而并非生殖生长(种子生产)突出,故一般牧草种子的产量均较低。由于大多数牧草具有野生性强、开花时间长、种子发育不整齐、容易落粒等特性,进行牧草种子生产时要求的自然条件和生产技术要比进行作物种子生产时更高。牧草种子生产对生产条件的要求往往与进行饲草生产时有很大差异。决定一个品种是否适于在某一地区生产种子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气候和土地因素。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呼伦贝尔天然草地野生牧草种子萌发特性,在不同温度条件下(15、20、25、30 ℃)对不同地区采集的扁蓿豆、斜茎黄芪和野火球3种野生牧草种子进行发芽试验,测定和分析野生豆科牧草种子各项发芽指标。结果表明:野生豆科牧草种子萌发率普遍较低,不同温度条件下对3种野生豆科牧草种子萌发有显著影响。扁蓿豆种子和野火球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发芽速度均随温度升高呈上升趋势,在30 ℃时发芽指标最高;斜茎黄芪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发芽速度随温度升高先上升后下降,在25 ℃时发芽指标最高。扁蓿豆种子活力指数在温度为20 ℃时最大,为14.53;斜茎黄芪活力指数在不同温度下为4.89~7.11,活力指数最高温度为25 ℃;野火球种子在30 ℃下活力指数最高,为18.04。综合考查各项指标,3种野生豆科牧草种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5~30 ℃。该试验结果为呼伦贝尔天然草地野生牧草种子萌发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11.
在原来的达乌里胡枝子种子包衣配方研究基础上,选用杀菌剂(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保水剂(SAP,高吸水性树脂)、填充材料(玉米秸秆粉)等包衣材料对"晋农1号"达乌里胡枝子种子进行包衣,研究不同配方对达乌里胡枝子种子发芽和出苗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药种比1:60的多菌灵可以有效解决种子萌发时发霉腐烂、失去种子活力的问...  相似文献   

12.
温度对发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探讨发草种子的萌发特性,研究了不同恒温和变温对发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发草种子的千粒质量为0.274 g。较高温度有利于发草种子萌发,较低温度萌发速率较慢。25/15℃变温条件下发芽率最高可达98%,为发草种子最适宜萌发温度;10℃下发芽率最低,为61%。发草种子标准发芽试验初次和末次统计时间分别为第7 d和15 d;25℃条件下芽长最长为2.63 cm;25/15℃条件下根长最长,达到1.29 cm;30/5℃条件下的芽长、根长最短,分别为0.31 cm和0.25 cm。  相似文献   

13.
微生物菌剂对伊犁绢蒿种子发芽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野外补播伊犁绢蒿(Seriphidium transiliense)幼苗的存活率,研究不同稀释倍数下(10、100、1 000、3 000、5 000、10 000倍)微生物菌剂对其发芽率、发芽势、根长、芽长及单株幼苗重的影响,并结合隶属函数法筛选最适宜的种子处理方式。结果表明,除复合芽孢杆菌抑制发芽率、发芽势外,适宜稀释倍数的生物菌剂均可提高伊犁绢蒿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根长、芽长及单株幼苗重。隶属函数综合评价认为,菌剂对该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促进效果由大到小依次为地衣芽孢杆菌、多粘类芽孢杆菌、复合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农用复合微生物菌、EM菌和放线菌。结合盆栽结果从微生物菌剂组合看,地衣芽孢杆菌稀释1 000倍、10倍、5 000倍及多粘类芽孢杆菌稀释1 000倍对伊犁绢蒿种子整体萌发生长提升效果较好,可作为补播前种子处理的首选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为明晰醉马草(Achnatherum inebrians)对高寒草地植物的化感效应,以醉马草根际土壤作为种子萌发的发芽床,研究醉马草根际土壤对6种高寒草甸植物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醉马草、冷地早熟禾(Poa crymophila)、矮生嵩草(Kobresia humilis)、甘肃马先蒿(Pedicularis kansuensis)和酸模(Rumex acetosa)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醉马草根际土壤对6种高寒草甸植物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根长和芽长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对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的抑制效应大于对发芽率的抑制效应。醉马草根际土壤对垂穗披碱草、冷地早熟禾、矮生嵩草和甘肃马先蒿胚根生长的抑制均大于对其胚芽生长的抑制,对醉马草和酸模胚根生长的抑制均小于对其胚芽生长的抑制。利用各植物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根长和芽长的相对值,采用隶属函数法对6份植物种子萌发期抑制效应进行综合评价,抑制效应强弱依次为:矮生嵩草酸模甘肃马先蒿垂穗披碱草醉马草冷地早熟禾。  相似文献   

15.
试验研究了去除果皮和晒种处理对红豆草种子(荚果)萌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和对照相比,去除果皮处理显著缩短了红豆草种子的初次发芽时间,且显著提高了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根、芽生长,显著降低了发霉率;晒种处理能显著促进未去掉果皮红豆草种子(荚果)的萌发。晒种1~3d对去掉果皮的红豆草种子的发芽率和发霉率无显著影响(P0.05)。去掉果皮晒种2、3d处理红豆草种子的发芽率显著高于未去皮晒种0d(对照),发霉率显著低于对照(P0.05),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显著高于去掉果皮晒种0d和1d,初次发芽时间比对照提前2d,其根长和芽长显著高于对照(P0.05);经过去掉果皮和晒种的红豆草种子在室内贮存75d后其发芽指数、根长、芽长均有所降低,而发芽率却有所增加。试验得出,去除红豆草种子(荚果)果皮并晒种2~3d能显著促进其萌发、降低发霉率,而且短期(75d)贮藏后其发芽率未降低。  相似文献   

16.
为了给牧草抗盐品种的筛选和选育以及在盐渍土上栽培牧草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对Na2CO3和NaHCO3混合盐胁迫下细叶胡枝子和兴安胡枝子种子的萌发特性进行了研究和品种间的比较。结果表明:盐胁迫下的种子发芽受到抑制,且在相同混合盐浓度下细叶胡枝子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累积发芽率都显著高于兴安胡枝子种子(P<0.05)。说明细叶胡枝子的耐盐性高于兴安胡枝子。  相似文献   

17.
雷桂林  侯扶江 《草业学报》2006,15(1):102-106
通过分析和综合肃南山地放牧系统的四季放牧试验数据,模拟了该系统的牧草供给与家畜需求的季节动态,用模式图反映了放牧系统牧草供需平衡机理。通过分析放牧系统的时间地带性的生态要素,拟合了肃南山地放牧系统的放牧函数,并建立了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的一般方程。这些模型数量化地解释了“生物的时间地带性”理论在山地放牧系统牧草供给与家畜需求平衡中的作用,对放牧管理和畜牧业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青绿苔草(Carex leucochlora)作为一种优良的草坪地被植物,在园林绿化建设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由于其种子发芽时间长,限制了其大规模开发利用.本文研究了不同引发剂和引发方法对青绿苔草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引发中,5%KNO3以及480 mg·L?1赤霉素(GA3)对青绿苔草种子的引发效果较佳,经...  相似文献   

19.
银合欢Leucaena glauca种子在25 ℃恒温下,设置4、8、16、24 h 4个浸泡时间,连续4次进行重复吸水-回干处理.结果表明:不论浸泡时间长短(4~24 h),前3次处理对银合欢种子发芽率均没有显著影响;浸泡次数与种子浸出液的pH值呈负相关关系,与种子的吸水量呈正相关关系;浸泡时间与电导率呈正相关关系;这可为银合欢种子活力测定的非破坏性方法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肖斌  汪媛艳 《草业科学》2020,(2):314-319
以罗布麻(Apocynum venetum)和大花白麻(Poacynum hendersonii)为研究对象,在不同浓度(0、0.3%、0.6%、0.9%、1.2%、1.5%、1.8%、2.1%)NaCl处理下,研究盐胁迫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罗布麻和大花白麻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呈明显降低趋势,平均发芽天数延长,各指标在1.5%~2.1%NaCl浓度处理下受抑制程度更加明显。低浓度时两物种发芽率和发芽势差异均不显著(P> 0.05),高浓度时罗布麻受抑制程度显著高于大花白麻(P <0.05)。2) NaCl浓度为0.9%时,大花白麻胚芽长显著高于罗布麻(P <0.05),其他浓度时二者差异不显著(P> 0.05)。NaCl浓度为0.3%、0.6%、0.9%和2.1%时大花白麻的胚根长显著高于罗布麻,其他浓度时二者差异不显著。随NaCl浓度增加,两物种胚根长与胚芽长呈降低趋势,且在1.5%~2.1%NaCl浓度处理时受抑制程度更加明显。3)罗布麻种子相对盐害率大于大花白麻,但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