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研究断奶后对家畜舍饲精喂饲料,呼伦贝尔羊中的"短尾品系"(简称呼伦贝尔短尾羊)日增重的变化,选取家庭牧场植被相似的典型牧户,典型牧户家畜数量为400只母羊和400只羔羊。试验采取与牧民合作的形式进行控制性试验,以全年传统自由放牧为对照组,哺乳期断奶后舍饲精喂饲料加自由放牧为控制组。结果表明:舍饲使得羔羊日增重差异性显著(P<0.05),公羔的平均日增重最大可达210.8±8.48 g·d-1。不同月龄母畜对舍饲精喂的显著性差异表现不同,其中18个月以上月龄的母羊日增重差异性显著,且月龄越大,差异越显著。舍饲使得不同月龄段的母羊之间日增重差异性显著,12个月龄以下的母畜日增重最大,达到126.26±5.23 g·d-1。因此断奶后对家畜舍饲精喂饲料对家畜个体生产性能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柯尔克孜羊羔羊补饲营养调控的效果,选择健康无病、胎次和初生体重相近的羔羊4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20只),对照组按传统方式饲喂,试验组从10日龄开始设羔羊补饲栏进行补饲,测定0~60日龄两组羔羊各日龄段的体尺、体重,并分析两组羔羊各日龄段的平均日增重、相对生长率和体尺性状变化。结果表明,试验组羔羊平均日增重0.31 kg,显著高于对照组(0.22 kg)(P<0.05);试验组羔羊60日龄体重23.06 kg,比对照组提高了30.50%;试验组羔羊的体高、体长和胸围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说明柯尔克孜羔羊早期补饲营养调控可以有效地促进羔羊生长。  相似文献   

3.
呼伦贝尔羊"短尾"品系的外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呼伦贝尔羊"短尾"品系类型羊,属短脂尾型肉用绵羊,是呼伦贝尔羊的一个优秀品系,主要分布在水草丰美的鄂温克族自治旗.为了进一步了解呼伦贝尔羊"短尾"品系,对"短尾"品系类型羊的来源、选育、外貌特征、毛色分布情况、体尺体重等进行了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4.
呼伦贝尔短尾羊的适应性强、耐寒、耐粗饲,善于行走采食,生长发育快,在鄂温克草原冬季严寒、枯草期漫长的恶劣环境中,除特大雪灾外,只靠天然草场放牧抓膘就可以保膘过冬春,正常生长发育,繁衍后代。引进杜泊羊进行杂交改良以来,从对后代生产性能的观察表明,其较多方面符合当地生产环境,具有适应性强、增重速度快、产肉性能高、胴体品质好、板皮质量好、对饲草无选择性等特点,其成活率、生产能力均高于其他毛肉兼用型绵羊品种的杂交羊,改良效果和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使用开口料对贵州黑山羊羔羊哺乳期的补饲效果,为地方品种羔羊培育提供技术支撑和示范,试验选取25±5日龄、健康状况良好、体重相近的贵州黑山羊羔羊30只,采用完全随机区组(RCBD)试验分为A组、B组、C组(对照组),每组10只。A组和B组以不同开口料饲喂15 d后,以羔羊精料补充料补饲至断奶; C组全程补饲农户自配粉料。预饲期3 d,试验期42 d,70日龄断奶。试验期每14 d测定1次羔羊体重、体尺,统计羔羊死亡率,计算经济效益。结果:(1) A组、B组、C组全期增重分别为4.51、3.64、2.63 kg/只,A组羔羊增重最快,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其中补饲14 d增重:A组显著高于B组(P0.05),极显著高于C组(P0.01);补饲14~28 d以及28~42 d增重:A组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 05),B组和C组在这2个阶段无显著差异(P0.05)。3组平均日增重均在补饲28~42 d最大,说明此阶段羔羊生长发育最快。(2) A组在试验3个阶段体尺增长均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B组和C组无显著差异(P0.05)。(3) A组和C组成活率均为90%,显著高于B组的70%(P0.05)。(4)收益:A组最高(1 415.82元),显著高于B组(842.07元)和C组(743. 31元)(P0.05),B组显著高于C组(P0.05)。结论:使用优质开口料结合羔羊精料补充料对促进贵州黑山羊羔羊早期生长发育、提高成活率效果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由于荒漠草原牧草产草量和营养价值的季节性变化,母羊配种期前营养物质摄入不足,导致母羊繁殖力较差。通过优化放牧戈壁短尾母羊配种期前饲料营养搭配,在配种前25 d给母羊饲喂高营养饲料,短期内提高母羊营养补饲水平。结果表明:短期高浓度营养补饲后,2个试验组母羊的产羔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6.40%、19.69%,产双羔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6.92%、10.20%。在该种短期营养补饲模式下,母羊的产羔性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并且牧民的养羊收入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7.
朱顺莲 《兽医导刊》2019,(4):214-214
青海祁连地区地区海拔较高,祁连藏羊作为该地区的特色品种,目前已经成为了高原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研究发现,通过对饲养方式的改良,可以对祁连藏羊养殖的水平进行一定的提升。本文首先对选择的材料与方法进行了介绍,然后对其结果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希望能够通过对精料水平的改善,对祁连藏羊的生长起到促进作用,并为祁连藏羊养殖带来更多的效益。  相似文献   

8.
九龙牦牛冷季补饲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提高冷季补饲效果.[方法]本试验选择1~15岁的60头九龙牦牛作为试验组,同龄50头牦牛作为对照组,试验组采用白天放牧+晚上补饲配制精料的方式开展补饲试验,对照组只开展放牧,不补饲.试验开始时及开始后30 d和90 d分别测量体尺和体重.[结果]表明:在试验不同阶段,同龄牦牛身高、体斜长和胸围等体尺指标在补...  相似文献   

9.
补饲精料对放牧牦牛藏羊的增重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牦牛、藏羊在青草期和枯黄期放牧加补饲试验。结果表明:补饲后以幼畜增重率最高,达到52%以上,其他年龄组随年龄的增加,增重率逐渐降低;母羊受胎率提高了2.44个百分点;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0.
补饲尿素糖蜜舔砖对育肥藏羊增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系羊是我省牧区的主要畜种,我省开展的“西繁东育”工程是提高藏系羊出栏率、商品率和增加产肉量的有效手段,是优化羊群结构、加快羊群周转的突破口。目前,我省牧区草畜矛盾突出,缺草不仅发生在冬春,也发生在夏秋。在传统的季节草场育肥方式下,出栏羊至枯草期来临,仍有一大部分达不到应有的体重,制约出栏率的提高。为缓解这一矛盾,我省实施了“西繁东育”工程,充分利用了我省牧区藏系羊存栏多的这一优势,在农区对藏羊进行短期育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藏系羊的生产潜力和开发利用,经济效益十分显著。我们于2006年进行了本次试验,即补饲尿素糖蜜舔砖对藏系羊进行短期育肥,使藏系羊在农区获得最大增重,发挥最大生产潜力,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试验旨在探讨呼伦贝尔羊巴尔虎品系(半椭圆状尾)和短尾品系(小桃状尾)脂肪沉积差异的分子机制。随机选择处于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5月龄呼伦贝尔母羊21只(其中巴尔虎品系11只、短尾品系10只),测量其体尺、尾型和胴体重指标。组织切片观察8个部位脂肪细胞的形态,测定脂肪组织甘油三酯(TG)含量,并进一步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脂肪代谢相关基因在不同脂肪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显示,同月龄两品系羊胴体重、体尺及尾型指标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05;P<0.01)。虽然两品系羊同一部位的脂肪细胞形态基本一致,但巴尔虎品系尾部脂肪细胞面积和体积均大于短尾品系(P<0.01),并且皮下、网膜和尾部脂肪组织中的TG含量在两品系羊间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05;P<0.01)。ATGL、PPARγ、C/EBPα和SREBP 4个脂代谢相关基因在巴尔虎品系个体中的mRNA水平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短尾品系(P<0.05;P<0.01);巴尔虎品系中ATGLSREBP基因的表达与TG含量分别呈显著负相关和正相关(r=-0.965、0.972)。综上所述,两个呼伦贝尔羊品系在生长和脂肪代谢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本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深入解析绵羊脂尾形成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饲养模式对绵羊冷季生产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选择草场类型一致,绵羊(Ovisaries sp.)体况相近的3个牧户分别采取暖棚全舍饲(试验组Ⅰ),放牧+补饲(试验组Ⅱ)以及全放牧(对照组)3种饲养方式,通过测定整个繁殖周期绵羊体质量变化、母羊繁殖率和羔羊成活率指标,比较不同饲养模式对绵羊生产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饲养模式下越冬母羊体质量损失...  相似文献   

13.
Fat‐tailed sheep have a unique characteristic of depositing fat in their tails.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conducted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 (GWAS) on traits related to tail fat deposition and body size in the Hulun Buir sheep. A total number of 300 individuals belonging to two fat‐tailed lines of the Hulun Buir sheep breed genotyped with the Ovine Infinium HD SNP BeadChip were included in the current study. Two mixed models, one for continuous and one for binary phenotypic traits, were employed to analyse ten traits, that is, body length (BL), body height (BH), chest girth (CG), tail length (TL), tail width (TW), tail circumference (TC), carcass weight (CW), tail fat weight (TF), ratio of CW to TF (RCT) and tail type (TT). We identified 7, 6, 7, 2, 10 and 1 SNP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traits TF, CW, RCT, TW, TT and CG, respectively. Their associated genomic regions harboured 42 positional candidate genes. Out of them, 13 candidate genes including SMURF2, FBF1, DTNBP1, SETD7 and RBM11 have been associated with fat metabolism in sheep. The RBM11 gene has already been identified in a previous study on signatures of selection in this specific sheep population. Two more genes, that is, SMARCA5 and GAB1 were associated with body size in sheep. The present study has identified candidate genes that might be implicated in tail fat deposition and body size in sheep.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按照“稳羊增牛、草畜平衡、种养结合、农牧协调、品牌强化、持续增收”的发展思路,围绕“打造全域绿色有机农畜林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的目标,不断推进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从呼伦贝尔市肉牛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入手,阐述了调查研究过程中发现的肉牛养殖企业(专业户)融资难、产业链条延伸短、品牌知名度不高、粪污资源化利用程度低等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推进该市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和对策,以期为进一步夯实该市现代肉牛全产业链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呼伦贝尔天然草地野生牧草种子萌发特性,在不同温度条件下(15、20、25、30 ℃)对不同地区采集的扁蓿豆、斜茎黄芪和野火球3种野生牧草种子进行发芽试验,测定和分析野生豆科牧草种子各项发芽指标。结果表明:野生豆科牧草种子萌发率普遍较低,不同温度条件下对3种野生豆科牧草种子萌发有显著影响。扁蓿豆种子和野火球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发芽速度均随温度升高呈上升趋势,在30 ℃时发芽指标最高;斜茎黄芪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发芽速度随温度升高先上升后下降,在25 ℃时发芽指标最高。扁蓿豆种子活力指数在温度为20 ℃时最大,为14.53;斜茎黄芪活力指数在不同温度下为4.89~7.11,活力指数最高温度为25 ℃;野火球种子在30 ℃下活力指数最高,为18.04。综合考查各项指标,3种野生豆科牧草种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5~30 ℃。该试验结果为呼伦贝尔天然草地野生牧草种子萌发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充分挖掘牦牛生长发育潜力及补饲对其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6月龄健康无病、体重相近的斯布牦牛20头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公母各5头共计10头,在共同放牧条件下,试验组晚间自由采食草料精料比7:3混合饲料,对照组不予补饲,试验分3个阶段共计18个月(每6个月为一阶段)开展牦牛生长发育潜力挖掘研究。(结果)结果表明:第一阶段结束时,试验组牛的平均体重为79.20 kg,极显著的高于对照组牛的59.40 kg(P<0.01);第二阶段结束时,试验组牛的平均体重为126.85 kg,极显著的高于对照组牛的99.53 kg(P<0.01);第三阶段结束时,试验组牛的平均体重为155.05 kg,极显著的高于对照组犊牦牛的114.10 kg(P<0.01)。整个试验期,试验组牛的体重较初始体重增加了101.10 kg,极显著的高于对照组牛的59.40 kg(P<0.01)。(结论)说明通过放牧+补饲方式饲养6月龄牦牛至24月龄,较传统放牧条件下,牦牛18个月的总增重提高了70.20 %,效果极显著。  相似文献   

17.
甘南牦牛传统放牧生产模式使牦牛生产存在周期长、收益低、草场压力大等问题,而“国家”、“地方”和“牧民”对草地生态保护、经济发展、增加收入的迫切需求,使得高生产效率已成为牦牛发展的迫切需要。[目的]为提高牦牛暖季育肥效果,[方法]本试验利用不同饲料对牦牛进行暖季补饲育肥,筛选适合甘南牧区最佳育肥方式,为牦牛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指导。[结果]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蒸汽压片玉米+放牧补饲育肥组试验末总增重分别比苜蓿颗粒+放牧和纯放牧的方式分别提高了32.46%,20.97%,经济效益分别比以上两组提高了23.21%,13.55%。[结论]因此,蒸汽压片玉米+放牧暖季补饲育肥方式组适合在广大牧区甘南牦牛生产中推广适用。  相似文献   

18.
旨在探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地区不同月份荷斯坦奶牛乳成分、体细胞数和菌落总数的变化情况。试验共采集2019年1-12月14 354批次样本进行分析,以探索不同月份对奶牛产奶量、乳成分、体细胞数和菌落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呼伦贝尔地区荷斯坦奶牛产奶量在不同月份有变化,4-5月达到最高值,11月到次年2月最低,建议在该阶段做好奶牛冷应激防护;体细胞数在1-3月比较高,建议加强奶牛饲养管理,注意乳房炎防控;乳成分和菌落总数基本不受月份变化影响。  相似文献   

19.
根据甘肃高山细毛羊母羊妊娠后期营养缺乏状况,配制出中等能量中等蛋白质补饲料 Ⅰ、低能量高蛋白质补饲料 Ⅱ和高能量低蛋白质补饲料 Ⅲ 3种补饲料。选择健康、体重相近的妊娠后期母羊60只,随机分为A、B、C、D 4组,每组15只,每个重复1只羊,A、B、C组为试验组,分别补饲饲料Ⅰ、Ⅱ和Ⅲ;D组为对照组,按牧民传统方式饲养,试验期共68 d。试验结果表明,A、B、C补饲组母羊平均日增重分别为102、109和114 g/d;A、B、C补饲组羔羊初生重分别为4.09、3.91和 4.40 kg,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补饲料Ⅲ对试验羊血清葡萄糖(glucose)、甘油三酯 (triglyceride)和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浓度有显著影响(P<0.05);补饲料Ⅱ对试验羊血清总蛋白(total protein)、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浓度有显著影响。补饲组试羊瘤胃液总氮、瘤胃液蛋白氮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A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B组瘤胃液尿素氮浓度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试验组瘤胃液挥发性脂肪酸(volatile fatty acid)浓度和丙酸摩尔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瘤胃液中乙酸/丙酸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种补饲料对试验羊瘤胃液pH和瘤胃液氨态氮影响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