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研究细菌的溶磷和分泌IAA的能力,获得性状较优良的菌株资源,将从植物根际分离获得的109株细菌接种于Pikovskaky培养基,通过溶磷圈法筛选获得溶磷能力较强且效果稳定的菌株4株,应用钼锑抗比色法定量测定溶磷量,同时对其分泌生长素的特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4株细菌溶磷量为56.77~283.69μg/mL,菌株MD2(2)溶磷能力最强,溶磷量达283.69μg/mL。4株细菌都具有分泌IAA的能力,分泌量为19.83~41.77μg/mL,MC2(2)分泌IAA的量最高,达41.77μg/mL;菌株MD2(2)和MC2(2)在提高土壤肥力、促进作物生长方面具有应用前景。经鉴定MD2(2)为克什米尔小陌生菌(Advenella kashmirensis subsp.methylica),MC2(2)为苜蓿中华根瘤菌(Ensifer meliloti)。  相似文献   

2.
溶磷菌溶磷和分泌IAA特性及对苜蓿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植物根际溶磷菌不仅可以提高植物对土壤磷素的利用率,同时可以促进根瘤菌的结瘤和固氮作用。利用液体培养法对5株溶磷菌的溶磷特性和分泌IAA能力进行研究,并通过盆栽试验研究接种溶磷菌对苜蓿(MedicagosativaL.)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各供试菌株溶磷能力差异较大,溶磷能力最强的是LM18(300.3 mg/mL);菌株都有分泌IAA特性,最大分泌量为17.95μg/mL(LM12)。接种溶磷菌后苜蓿株高、茎粗、干重、干鲜比和叶茎比都比对照明显增加。因此,溶磷能力和分泌IAA能力较强的菌株(LM12和LM18)可作为研制微生物肥料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3.
羊草根际促生菌的分离筛选及促生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是定殖在植物根际并且能够促进植物生长发育的一类有益细菌,本研究从不同地区的羊草根际分离筛选具有固氮、溶磷、分泌ACC脱氨酶和分泌生长素(IAA)能力的PGPR菌株,以期为研发PGPR为主的微生物肥料提供菌种资源.本研究从黑龙江兰西、内蒙古锡林浩特和呼伦贝尔3个地区共分离到20株具有固氮酶活性的...  相似文献   

4.
刘晓婷  姚拓 《草业学报》2022,31(8):178-187
为获得优良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并明确其促生特性,以红原地区广泛分布的3种高寒草地优势植物为材料,采用选择性培养基从3种高寒植物根际分离、筛选具有固氮、溶磷、分泌植物激素能力的耐低温植物根际促生菌,并进行16S rRNA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毛稃羊茅、洽草、紫穗鹅观草植物根际分布着大量根际细菌,且PGPR在根际不同部位的数量呈现出根系表面(RP)>根表土壤(RS)>根内(HP)的分布规律。经筛选共获得76株PGPR菌株,其中固氮菌30株,其固氮酶活性为124.61~311.04 nmol C2H4·h-1·mL-1;溶解无机磷菌株24株,溶解有机磷菌株22株,溶磷量分别为249.85~558.07μg·mL-1和52.25~158.77μg·mL-1。挑选固氮酶活性较高、溶磷能力较强的27株PGPR菌株进行分泌植物激素能力测定,26株菌株具有分泌赤霉素(GA3)的能力,分泌量为0.60~52.91μg·mL  相似文献   

5.
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具有促进植物生长和提高重金属吸收的能力。因此,将PGPR作为土壤修复菌接种到具有较大生物量的植物根际,对提高植物修复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从镉污染地区的植物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30株耐镉菌株,根据其分泌吲哚乙酸(IAA)、溶磷、产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脱氨酶、铁载体及促生试验结果,选取2株具有PGPR特性的菌株接种到耐镉性不同的两种一年生黑麦草品种IdyⅡ和Wasehope中,测定它们对黑麦草生长和镉吸收积累的影响。当土壤镉含量为(19.5±0.42) mg·kg-1时,分别接种Pi01和Ma02,结果表明:镉处理下,接种2种菌株后两种一年生黑麦草的生物量和镉积累量均显著提高(P<0.05);叶绿素含量增加;光合作用增强;根际土壤镉有效态含量增加。因此,接种筛选出的2种PGPR能够促进黑麦草生长,增加其对镉的积累。  相似文献   

6.
以前期研究中分离的5株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的方式,将植物根际促生菌制剂接种到紫花苜蓿幼苗的土壤中,测定不同处理下苜蓿株高、茎粗等生长指标以及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纤维等品质指标的变化,研究其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选用的5株植物根际促生菌均能够有效促进紫花苜蓿生长,改善品质,但不同菌株的促生效果不同。促生菌株处理后,紫花苜蓿的株高、茎粗分别增加了11.2%~75.2%和4.1%~22.2%;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分别增加了6.0%~20.1%、3.8%~12.7%,酸性洗涤纤维(ADF)和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分别降低了1.8%~3.8%、1.4%~4.4%。以菌株Gnyt1促生效果最佳,具有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7.
通过测定分离自箭薚豌豆和玉米根际4株细菌的固氮酶活性、溶磷量及分泌生长素能力,将其制成植物根际接种剂,并结合半固体培养试验测定接种剂对箭薚豌豆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J3-1、J1-15和Y16具备溶磷和分泌生长素能力,J1-15的溶磷能力最强,为548.9 mg/L,Y16分泌生长素能力最好,达17.8μg/mL,且菌株Y16具较强固氮能力,J3固氮酶活性为366.51 C2 H4 nmol/(mL·h)。与对照组相比,单一菌株制备的接种剂处理(Y16)可使箭薚豌豆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分别显著增加104.5%和254.1%(P<0.05),复合接种剂处理F(J3-1+J1-15+Y16+J3)使箭薚豌豆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分别增加76.1%和192.3%。综合各指标,复合接种剂处理效果明显优于单一接种剂,处理F(J3-1+J1-15+Y16+J3)可使箭薚豌豆株高、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系活力,分别较对照增加29.4%,70.0%,174.0%,194.6%,38.3%。这主要是由于菌种间的互作效应造成的。  相似文献   

8.
无机磷溶解菌的分离筛选及其对扁穗雀麦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扁穗雀麦根际溶磷微生物进行分离筛选,测定其溶磷、分泌IAA能力及对扁穗雀麦的促生效果。结果表明,不同菌株对不同无机磷底物具有选择性,以磷酸钙为磷源时,筛选的溶磷菌株都有溶磷活性,其中Br17的溶磷活性最高;以磷酸铝为磷源时,只有Br1、Br7与Br8具有溶磷活性,其中Br7溶磷活性最高。IAA测定结果显示Br4、Br8、Br17与Br24具有较强IAA分泌能力,添加生长素前体物质色氨酸时菌株分泌IAA能力增强。对培养基pH分析发现,筛选的8株溶磷菌株都为产酸型微生物。将纯化后的溶磷菌接种到扁穗雀麦无菌苗,对根长、根数、株高以及生物产量等性状考察发现接种Br8、Br13、Br17与Br24菌株对扁穗雀麦的根系影响较大,主要表现为主根变短,根数变多。接种Br7、Br8、Br13与Br24菌株促进扁穗雀麦株高增高、产量增加。综合分析,Br24在贵州地区的应用潜力最大。  相似文献   

9.
为获得优良的解钾菌(KSB)并明确其对植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采用硅酸盐细菌培养基从紫花苜蓿根际土壤分离、筛选到2株具有高效解钾能力的菌株。通过细菌形态学、16S rDNA序列分析和生理生化鉴定,确定2株解钾菌分别为巨大芽孢杆菌和耐寒短杆菌,命名为XLT-4和XLT-7。2株菌株均具有产吲哚-3-乙酸(IAA)、铁载体和溶磷能力。接种XLT-4和XLT-7显著提高了紫花苜蓿的株高、根长、地上和地下干鲜重,以及根系活力、叶片的磷、钾和粗蛋白含量,降低了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含量。此外,接种2株解钾菌还提高了紫花苜蓿根际土壤酶活性和速效钾含量。本研究获得的2株解钾菌在提高紫花苜蓿产量和品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开发微生物制剂的优质菌株资源。  相似文献   

10.
为从高寒草甸优势牧草(蒿草、珠芽蓼)根际筛选具有优良促生特性的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探寻其根际分布规律,并为后期生产应用提供支撑。采用选择性培养基法筛选根表土(RS)、根表面(RP)和根内(HP)细菌,用点接种法在选择培养基(Pikovaskaia's 培养基、蒙金娜、无氮培养基)中复筛具溶磷、固氮特性菌株;采用钼蓝比色法、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菌株溶磷量、固氮酶活性和分泌植物激素[PHs: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3)、反式玉米素(t-Z)]含量。结果表明:共筛出细菌68株,复筛出溶磷固氮PGPR 43株;其中,溶解无机磷菌17株(溶磷量:9.39~94.79 μg·mL-1),溶解有机磷菌22株(溶磷量:10.37~72.82 μg·mL-1),固氮菌30株[固氮酶活性:3.79~3193.07 nmol (C2H4)·h-1·mL-1];分泌IAA菌26株(IAA含量:0.24~69.98 μg·mL-1),分泌GA3菌32株(GA3含量:0.34~68.87 μg·mL-1)和36株分泌t-Z菌(t-Z含量:0.11~47.59 μg·mL-1)。植株根际促生菌PGPR均表现出根表面RP区细菌数显著高于根表土RS和根内HP区,珠芽蓼根际筛选出的PGPR多于嵩草根际;蒿草PGPR溶解有机磷能力强于珠芽蓼根际PGPR,但溶无机磷PGPR数目和能力相反。分泌植物激素PHs菌株在能力和数量上均表现出t-Z>GA3>IAA的趋势。因此,优良溶磷菌(ZNRS2、SNRP2、ZKHP3、ZKRP1),优良固氮菌株(SKRP2、SNHP1、ZNRS3)和优良产植物激素PHs菌(SKHP3、ZNHP2、ZKRS2、ZKRP1、ZKRP2)可用于后期微生物肥料制作和相关研究,其中ZKRS2的促生功能较多,可进行深入挖掘。  相似文献   

11.
苜蓿根瘤菌溶磷和分泌植物生长素能力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对甘肃庆阳、天水、定西、武威和甘南5个不同生态区域栽培的陇东苜蓿和阿尔冈金苜蓿根瘤菌资源进行调查、分离和纯化,获得730多个分离物。分离物回接到原宿主植物检测其促生能力,筛选出29个较好的根瘤菌株,对其溶磷、分泌植物生长素能力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供试菌株都能够溶解有机磷(蛋黄卵磷脂EYPC),而不能溶解无机磷[Ca3(PO4)2];均能够分泌植物生长素(IAA),其中34.5%分泌能力较强,55.2%分泌能力中强,10.3%分泌能力较弱,分泌IAA的菌株数量比率高于禾本科根际分泌IAA菌株数量比率。  相似文献   

12.
菊芋内生固氮菌分离、鉴定及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气相色谱,结合乙炔还原法,对菊芋根系的内生固氮菌进行了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筛选得到的7株具有固氮酶活性的菌株,分别属于根瘤菌属,寡养单胞菌属,假单胞菌属和肠杆菌属。菌株之间固氮酶活性相差较大,固氮酶活性较高的菌株较少,100 nmol/(mL·h)以上的只有cho1和cho9两株菌。菌株cho4的耐盐性较高,可以在盐浓度为7%的条件下正常生长。分离得到的菌株中,有5株具有解磷活性,其中以菌株cho7的活性最高,为63.84 μg/mL。菌株全部都具有分泌生长素的能力,但差异较大,分泌IAA浓度最高的是cho2,达到13.49 μg/mL。  相似文献   

13.
采用钼蓝比色法(molybdenum blue colorimetry, MBC)、乙炔还原法(acetylene reduction assay, ARA)及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测定了分离自无脉苔草根际的6株根际促生菌溶磷、固氮及分泌激素的特性,并利用16S rDNA序列分析技术对筛选出的2株优良促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6株促生菌的溶磷量在298.17~554.67 mg/L之间,其中菌株TPRS3的溶磷能力最强(554.67 mg/L);6株促生菌中有4株具有固氮能力,固氮酶活性在170.19~456.87 nmol C2H4/(mL·h)之间,菌株TPRS19的固氮能力最强,固氮酶活性为456.87 nmol C2H4/(mL·h),菌株TRPS3和TPRS12无固氮能力;6株促生菌均具有分泌植物激素的能力,其中3-吲哚乙酸(IAA)分泌量在8.20~86.36 mg/L范围内,赤霉素(GA3)在26.36~135.90 mg/L范围内,反-玉米素(t-Z)在9.55~141.68 mg/L范围内,菌株TPRS19分泌IAA的能力最强,为86.36 mg/L,菌株TPRS5分泌GA3的能力最强,为135.90 mg/L,菌株TPRS2分泌t-Z的能力最强,为141.68 mg/L,菌株TPRS3、TPRS5、TPRS12和TPRS19兼具分泌3种激素能力。经鉴定,菌株TPRS5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菌株TPRS19为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这2株菌有望作为研制微生物肥料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14.
植物根际促生菌对两种真菌病害病原的抑制作用及其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钼蓝比色法、乙炔还原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了分离自5种植物根际的19株细菌溶磷、固氮和分泌生长素特性;用平板对峙生长法测定了19株细菌对黄瓜枯萎病菌和小麦根腐病菌的抑制作用;结合菌株形态、生理生化反应,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了其中8株优良细菌。结果表明,菌株Bacillus subtilis LM4-3固氮酶活性较高[244.88 nmol C2H4/(mL·h)];菌株B. subtilis LHS11-1溶磷能力较强(205.77 mg/L);菌株PGRS-3分泌IAA能力较好(40.78 μg/mL)。5株菌株能够有效拮抗黄瓜枯萎病菌,其中B. subtilis FX2-1抑菌活性较强(活菌抑制率69.07%,发酵液抑制率51.73%)。7株菌株能够有效拮抗小麦根腐病菌,其中B. subtilis FX2-1抑菌活性较强(活菌抑制率 78.17%),B. subtilis LHS11-1发酵液抑制率高达81.52%。其他具有较好促生或拮抗上述两种病原真菌的菌株经鉴定,分别属于蜡样芽孢杆菌(B. cereus,菌株XX1)、短小芽孢杆菌(B. pumilus,菌株F1-4和LX22)、简单芽孢杆菌(B. simplex,菌株XX6)和荧光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菌株XX5)。  相似文献   

15.
利用蒙金娜培养基,从甜高粱根际分离具有溶磷能力的菌株,通过溶磷圈法筛选出5株溶磷能力较强的菌株,利用钼锑抗比色法和Salkowski比色法分别对溶磷特性与分泌IAA能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筛选的菌株分解磷酸钙的能力存在显著差异,溶磷量在107.26~233.95 μg/mL之间,各菌株均具有分泌IAA能力,IAA分泌量在15.23~27.79 μg/mL之间,接种溶磷菌后甜高粱株高、茎粗、干重都比对照明显提升。因此, 溶磷能力和分泌IAA能力较强的菌株(WD51、WD20) 可作为研制微生物肥料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16.
3种旱生禾草内生固氮菌的分离及促生性能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小龙  芦云  罗明  吴昊  王聪聪 《草地学报》2012,20(4):759-761,763,765,767
以3种多年生典型旱生禾草新农一号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 Xinnong No.1’)、沙生冰草(Agropyron de-sertorum)、偃麦草(Elytrigria repens)为材料,从根、叶组织中分离内生固氮菌株,测定其固氮酶活性、溶磷性及分泌生长素的能力,为禾草多功能促生菌剂的菌种筛选...  相似文献   

17.
三叶草根际溶磷菌溶磷及分泌IAA能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英  朱颖  姚拓 《草原与草坪》2012,32(5):36-40
为了获得优良的菌株资源,采用溶磷圈法、钼锑抗比色法和Spot、S2比色法,定性、定量测定了分离自三叶草根际10株溶磷细菌的溶磷和分泌植物生长激素(IAA)的能力,结果表明:各菌株在PKO无机磷培养液中的有效磷增量在106.63~666.01mg/L(P<0.05),菌株ls1-3有效磷增量最大;各菌株在蒙金娜有机磷培养液中的有效磷增量在0.32~58.42mg/L(P<0.05),菌株lhs11有效磷增量最大;有些菌株既能溶解无机磷,又能溶解有机磷,如菌株lhs4和lhs11;有些菌株能溶解无机磷,但无溶解有机磷的能力,如菌株ls1-3和ls1-5。除3个菌株(ls2-11、ls2-16和ls3-2)外,其他菌株都能分泌IAA,分泌量在0.36~20.39mg/L(P<0.05),菌株ls3-5分泌能力最强(20.39μg/mL)。菌株ls1-3、ls2-3、ls3-5、lhs4和lhs11有望作为研制微生物肥料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18.
溶磷菌在5种不同培养基中溶解磷矿粉的性能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小麦、苜蓿根际分离的4株溶磷菌(Lx81、Dm84、Jm92、Lx191)接种于PKO、SP、NBRIY、NBRIP、NBRIYP等5种培养基中测定菌落直径、溶磷圈大小、培养液有效磷含量、pH值及总有机酸含量的方法,研究溶磷菌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和溶磷特性。结果表明:Lx81和Lx191在PKO培养基上的菌落直径最大,Dm84和Jm92在NBRIY培养基上的菌落直径最大;4菌株在NBRIP培养基中的溶磷量、总有机酸含量、pH下降值均显著高于其他培养基中的值。为了得到更多、更有效的溶磷菌株,在以后的工作中建议采用NBRIP培养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