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了找到热研4号王草(Pennisrtum purpureumxp typhoidevm‘Reyan No.4’)在河南省黄河滩区营养和产量俱佳的刈割利用方式,从苗高80cm开始,在留茬15~20cm的情况下,采用每隔30d、40d、60d和全年1次性的刈割方式,研究不同刈割方式对王草生长、产量和营养水平的影响,为当地草食家畜的发展提供优质且稳定的饲草。研究表明:刈割会限制茎长,增加茎粗,有利于植株的分蘖及降低倒伏率;过频刈割会降低茎叶比(S/L ratio),叶面积指数(LAI)和生长速度,不利于饲草生产;适度的刈割有利于提高鲜干比(F/D ratio)、单株分蘖数和生长速度,有利于牧草的高产。另外,刈割次数对热研4号王草粗蛋白质和粗纤维含量有显著影响,而对粗脂肪、粗灰分和无氮浸出物含量影响不显著,多次刈割会提高粗蛋白质含量、降低粗纤维含量,每隔30d与40d刈割1次与1年仅割1次相比,粗蛋白质含量分别提高5.47%(P0.05)和2.80%,粗纤维含量分别降低6.67%(P0.05)和5.54%(P0.05),而每隔60d刈割1次和1年仅割1次相比,饲草营养没有显著差异。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每隔60d刈割1次,一年刈割2次,留茬15~20cm,牧草生长良好,粗蛋白质含量可达到13.01%,全年产草量达到29.83tDM·hm-2,均达到理想水平。  相似文献   

2.
通过研究干热河谷坚尼草不同刈割周期及留茬高度对其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刈割周期延长,坚尼草产草量、株高和分蘖数逐渐增加,以20~30d刈割产草量相对较高,分蘖强,差异不显著,但生长高度与10~15d刈割差异显著;不同刈割高度对坚尼草产草量没有显著影响,随着刈割高度增加,产草量和分蘖数逐渐降低,而生长量增加,刈割高度为10~20cm时,其产草量、分蘖数和生长性较好。为促进其分蘖、生长和提高产草量,其刈割周期与刈割高度分别25~30d和10~20cm为宜。  相似文献   

3.
李源  赵海明  谢楠  刘贵波  谢俊雪 《草地学报》2012,20(6):1093-1098
为揭示不同种植密度和留茬高度下高丹草(Sorghum bicolor×S. Sudanense)生产性能间的差异性,以国审冀草1、2号高丹草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于2008-2010年在海河低平原农区连续3年小区试验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了不同种植密度、留茬高度对冀草1、2号高丹草株高、茎叶比、群体密度、鲜干比以及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7.5~37.5万株·hm-2)处理下,冀草1、2号高丹草的株高、茎叶比及总草产量无显著差异,而鲜干比和群体密度在相同茬次不同处理间表现出一定的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刈割时期(抽穗期刈割、株高1.5 m左右刈割)的留茬高度(5,10,15,20和25 cm)处理表明,抽穗期刈割时不同留茬高度下冀草1、2号高丹草各性状值间无显著性变化;而株高在1.5 m左右刈割时留茬高度为20 cm处理下冀草1、2号高丹草总鲜、干草产量显著高于留茬高度为5 cm的处理(P<0.05)。综合分析得出,海河低平原农区,抽穗期刈割时,冀草1、2号高丹草的种植密度在7.5~37.5万株·hm-2均可,且不同留茬高度对2茬草的生产性能无显著性影响,而株高1.5 m左右刈割时,最佳留茬度应为20 cm。  相似文献   

4.
刈割对缘毛雀麦3个品系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缘毛雀麦Bromus ciliatus 3个品系生长进入拔节期后,通过不同留茬高度(0~2、2~4、4~6 cm)的刈割处理,对其再生特性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各品系留茬高度与牧草再生速度呈显著正相关(r=0.724 1,P<0.05),其中9708品系留茬4~6 cm刈割后再生速度较快,9714品系留茬0~2 cm刈割后再生速度较慢;在同样刈割处理条件下,9708品系和9714品系再生分蘖数无差异(P>0.05),9701品系在第2次刈割留茬4~6 cm时,再生分蘖数显著(P<0.05)高于其他2个品系;随留茬高度的增加,9701品系和9708品系的总干草产量递增,而9714品系的总干草产量却呈递减趋势。9701品系和9708品系的适宜留茬高度为4~6 cm,9714品系适宜留茬高度是0~2 cm。  相似文献   

5.
明确高温季节苜蓿留茬高度的再生效应,对优化四川丘陵区人工苜蓿草地刈割制度,提高饲草产量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1)7~8月苜蓿留茬高度从0cm增加到5cm,老枝存活率从8.9%增加到72.9%;与留茬高度为0~3cm的处理相比,留茬高度4~5cm处理在30~50cm土层苜蓿根系干重占全部根系干重的百分比增加1~2。(2)7~8月,苜蓿留茬高度从0cm增加到5cm,其新枝萌发高峰期(刈割后8~20d)的单株苜蓿新枝数量增加量从0.35增加到0.50;新枝重量快速增长期(刈割后27~41d)的单株重量增加量从3.09g提高到9.40g。(3)7~8月苜蓿草地留茬高度低于3cm时,全年鲜草产量和当茬产量呈逐年降低趋势;留茬高度高于4cm时,全年鲜草产量和当茬产量在试验期间没有显著降低。四川丘陵区在高温季节(7~8月)适当提高苜蓿留茬高度,有利于提高其安全越夏能力和产量;留茬高度以4~5cm为宜,不宜贴地收获。  相似文献   

6.
何勇  李兴美 《饲料研究》2023,(11):110-112
试验旨在探究基肥法、追肥法,老篼繁殖、茎芽分蘖繁殖对皇竹草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在相同茎芽分蘖繁殖方法下,探究基肥法、追肥法对皇竹草地径、株高、分蘖数及单株生物量的影响;在相同追肥法下,探究老篼繁殖、茎芽分蘖繁殖组对皇竹草地径、株高、分蘖数及单株生物量的影响。结果显示,8月下旬基肥法皇竹草株高、分蘖数均极显著高于追肥法(P<0.01),单株生物量极显著低于追肥法(P<0.01);老篼繁殖皇竹草株高、分蘖数和单株生物量均极显著高于茎芽分蘖繁殖(P<0.01)。9月下旬基肥法皇竹草单株生物量极显著低于追肥法(P<0.01);老篼繁殖皇竹草单株生物量极显著低于茎芽分蘖繁殖(P<0.01)。研究表明,在基肥下,皇竹草分蘖强度大、分蘖数多;当追肥后,皇竹草生长迅速、单株生物量增多。在老篼繁殖、茎芽分蘖繁殖方法下,当皇竹草密度不大时,皇竹草单株生物量与分蘖数呈正相关;密度过大时,皇竹草单株生物量与分蘖数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杂交狼尾草新品系1号秋末适宜刈割期和留茬高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秋末不同刈割时间和留茬高度对杂交狼尾草新品系1号株高、分蘖数、地上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秋末刈割时间的推迟,杂交狼尾草新品系1号株高、分蘖数、地上生物量均呈下降趋势;同一刈割时间,随着留茬高度的提高,其株高、分蘖数、地上生物量均相对增加。综合考虑,在广州地区10月中上旬刈割,留茬高度可控制在10cm以上;10月下旬刈割,留茬高度应不低于15cm;11月上旬刈割,留茬高度最低可控制在20cm,否则会造成翌年分蘖死亡率升高,生物量下降,营养物质储备降低,影响牧草再生。  相似文献   

8.
适宜的留茬高度对羊草割草地的牧草生长与牧草营养品质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呼伦贝尔羊草割草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的刈割时期与刈割留茬高度对牧草的经济产量及养分含量的影响。本实验设置3个刈割时间,4个留茬高度,每个处理3次重复,采用随机区组实验设计。结果表明,8月15日刈割的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显著高于其他刈割时期;随着刈割时间的推迟,群落ADF和NDF含量先上升后下降。留茬高度2 cm的群落地上生物量显著高于留茬高度8 cm(P<0.05),但与留茬高度5 cm间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刈割时期不同留茬高度下群落粗蛋白(CP)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呼伦贝尔羊草割草地适宜刈割时间为8月15日左右,以留茬高度2-5 cm为宜。  相似文献   

9.
皇竹草(Pennisetum sineseRoxb.)原产于哥伦比亚,是由象草和美洲狼尾草杂交选育而成。皇竹草为多年生直立丛生的禾本科植物,一般种植一次可连续利用10年左右。它的外形类似小斑竹,但高大粗壮,亩产鲜草量可达1525 t,被誉为牧草之王,故名皇竹草。2004年春,在江苏省东海县及毗邻县引种皇竹草,于2005年9月15日由连云港市畜产品检测中心对产量和营养成分进行测定。现将其饲用价值介绍如下。1产量高、经济效益显著皇竹草生长快,当年培栽的幼苗,平均分蘖12株。植株高度4·5 m,茎粗2·8 cm,叶长160 cm,叶宽4·4 cm。在日平均气温15℃以上时每个月刈…  相似文献   

10.
在同仁县进行了不同留茬高度的的刈割试验。试验表明:留茬高度、刈割时间不同,不仅直接关系到当年草地产草量,也间接影响下年草地生产水平的维持和提高,在开花期、留茬高度4cm的草地是次年增加产草量的最佳刈割地。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刈割株高对饲用苎麻(Boehmeria nivea)产量的影响,对饲料专用苎麻品种-‘中饲苎1号’进行了不同高度处理下的生长性能、产量和饲用品质变化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9月份之前,‘中饲苎1号’旺长期的生长速率高于苗期,且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风干物年产量和粗蛋白年产量随着刈割株高的增加而增加;饲用品质和叶茎比随着刈割株高增加而下降。综合试验期间的生长性能、产量和饲用品质,‘中饲苎1号’在湖南长沙地区一年内不同时间段的最佳刈割株高为:3月6日—4月20日阶段建议为125~135cm;4月21日—7月11日阶段建议为75~85cm;7月12日—8月27日阶段建议为85~95cm;8月28日—10月3日阶段建议为105~115cm。  相似文献   

12.
不同种植方式对紫花苜蓿生产性状及饲用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海河平原区不同种植方式对紫花苜蓿生产性状及饲用品质的影响。于2013-2016年开展了田间试验研究,在等播量条件下设置了10 cm行距条播、20 cm行距条播、30 cm行距条播、20-40 cm宽窄行条播以及撒播共5种种植方式处理,分析了株高、叶茎比、干草产量、倒伏级数、中性洗涤纤维含量、酸性洗涤纤维含量、粗蛋白含量、相对饲用价值等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方式下苜蓿的株高、叶茎比在相同年份、相同茬次下均无显著差异(P>0.05);20-40 cm宽窄行条播下苜蓿第1茬干草产量显著低于30 cm行距条播(P<0.05),但苜蓿前2茬干草产量、累计3年干草产量与30 cm行距条播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种植方式下苜蓿的饲用品质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20-40cm宽窄行条播以及30 cm行距条播下的苜蓿倒伏相对较轻。综合得出,海河平原区采用撒播,10 cm至30 cm的等行距条播,以及20-40 cm宽窄行条播的种植方式均可,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13.
饲用黑麦适宜青刈时期及青刈次数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贵波  乔仁甫 《草业科学》2005,22(10):47-50
在河北低平原区对饲用黑麦Secale cereale的青刈时期及青刈次数研究表明:饲用黑麦以收获鲜草为目的,进入果园生态系统与果树间作是可行的.随着刈割时期的推迟,鲜干比、茎叶比、粗蛋白含量逐渐下降;在抽穗期结束其生育进程前提下,从鲜草、干草、粗蛋白产量综合比较,青刈次数1次优于2次,1次刈割最佳时间在饲用黑麦的抽穗初期至抽穗期;饲用黑麦春季要进行多次刈割时,每次刈割时株高应在50 cm以下(拔节期以前)进行.到孕穗期则不能再刈割,否则不能再生.  相似文献   

14.
To eplor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planting methods on the production traits and forage quality for alfalfa in Haihe Plain. Field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in 2013 to 2016 by setting different row space, including 10 cm row space, 20 cm row space, 30 cm row space, 20-40 cm wide and narrow row sowing and spreading under the same amount of seeding The variation of plant height, leaf-to-stem ratio, hay yield, lo-ding drage, neutral detergent fiber (NDF), acid detergent fiber (ADF), crude protein and relative feed value,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lant height, leaf-to-stem ratio in the same year and same cutting under the different planting mehods (P > 0. 05). The hay yield of 1st cutting with 20-40 cm row space treatment was significant lower than 30 cm row space (P< 0. 05). However, the first two cutting hay yield, total hay yield of the 20-40 cm row space were significant higher than that of in 30 cm row space treatment (P > 0. 05).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forage quality under the different planting pattern treatment (P > 0. 05). The lodging of the 20-40 cm row space and 30-30 cm row space treatment were relatively light. According to the comprehensive results, all the planting pattern with broadcast seeding, equal row sapcing of 10 cm to 30 cm, and wide and narrow row of 20-40 cm will be suitable for cultivation in haihe plain, which depen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 2019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相似文献   

15.
北京平原区紫花苜蓿最佳秋季刈割时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秋季刈割时期对北京平原区中苜1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当茬产草量、牧草含水量、茎叶比、越冬前再生高度、越冬率和越冬后头茬产草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杀霜前随着秋季刈割时期延后当茬产草量呈逐渐升高趋势(P<0.05),而杀霜后呈降低趋势;初霜前含水量处于恒定状态,初霜后逐渐降低,杀霜后大幅度下降(P<0.05);杀霜后茎叶比升高明显(P<0.05);杀霜前随着刈割时期延后越冬前再生高度逐渐降低,杀霜后不再变化;增加1次秋季刈割及秋季不同时期刈割对北京平原区中苜1号紫花苜蓿越冬率没有显著影响;杀霜前随着秋季刈割时期延后越冬后头茬产草量呈逐渐升高趋势(P<0.05),秋季刈割最早处理组的越冬后头茬产草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各杀霜前刈割处理组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初步结论为:北京平原区可以进行紫花苜蓿秋季刈割;北京平原区紫花苜蓿秋季刈割的最敏感时期大致为与前次刈割间隔<8周、≥5 ℃有效积温<720 ℃,与杀霜日间隔>3周,≥5 ℃有效积温>90 ℃;北京平原区紫花苜蓿秋季刈割的最佳时期大致为与前次刈割间隔8~11周、≥5 ℃有效积温760~800 ℃,与杀霜日间隔0~3周,≥5 ℃有效积温0~40 ℃。  相似文献   

16.
紫花苜蓿刈割和晾晒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豆科牧草,但在常规的收获制度中因收获技术不当往往造成其品质下降和产量降低。为研究不同刈割留茬高度和不同晾晒时间对苜蓿干草品质的影响,将苜蓿草按留茬高度为0,2~5,5~8,8~11 cm进行刈割,并对其草产量、茎叶比、越冬率、水分散失规律及营养价值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刈割留茬高度为2~5 cm时不仅能获得高产的苜蓿草,且其后2茬的草产量也显著高于其他留茬高度的(P<0.05),具有较高的持续生产能力;同时其粗蛋白(CP)含量和相对饲喂价值(RFV)较高。末茬苜蓿草的刈割留茬高度应在8~11 cm,此条件下其翌年的返青率(77.44%)显著高于其他留茬高度下的(P<0.05)。苜蓿经72 h晾晒至安全含水量时,叶片脱落率达56%,而在含水量降至52%时叶片损失率仅为29%,即后期出现严重茎叶干燥不同步现象。基于此,建议苜蓿干燥过程中采用茎秆压扁技术。  相似文献   

17.
为了明确不同追氮时期对燕麦茎秆形态学特征、理化物质构成的影响及其与倒伏性的关系,本研究以2个饲用燕麦(Avena sativa L.)品种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设置不同追氮时期处理,测定燕麦植株形态学、茎秆理化特性、抗倒性和产量指标。结果表明:随追氮时期后移,2个品种株高、基部节间和穗下节间长度、重心高度和倒伏率呈降低趋势,植株茎粗、茎秆鲜重、机械强度、茎秆中钾、硅、木质素含量在孕穗期追氮达到最高,可溶性糖含量在抽穗期追氮达到最高。与不施氮处理比较,孕穗期追氮处理‘蒙燕1号’和‘蒙特’品种的植株茎秆机械强度提高62.29%和42.72%,茎秆抗倒指数分别提高59.18%和45.58%,干草产量分别提高40.85%和19.22%(P<0.05)。综上,茎秆钾和硅元素、木质素及可溶性糖含量与燕麦抗倒伏性密切相关,在孕穗期追施氮肥有利于提高燕麦抗倒性能并获得较高饲草和种子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